Electric Vehicle (EV)
搜索文档
滴滴- 具有长期盈利复合增长高潜力;首次评级为增持
2025-09-25 13:58
这份研究报告由摩根大通发布 对滴滴全球公司 DiDi Global Inc 进行了首次覆盖 并给予增持 Overweight 评级 目标价为10美元[1][4] 核心观点是公司具备罕见的持续增长和结构性盈利能力扩张的组合 是中国互联网覆盖范围内具有高潜力的长期盈利复合增长股[1][16] 涉及的公司与行业 * 公司为滴滴全球公司 DiDi Global Inc 股票代码 DIDIY US 在OTC Pink市场交易[1][4][33] * 行业涵盖中国及全球的共享出行 网约车 以及食品配送和自动驾驶技术[87][168] 核心观点与论据 **投资主题与估值**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目标价10美元 基于分类加总估值法 SOTP 对2026年中国出行业务调整后每股收益赋予25倍市盈率 对国际及其他创新业务因其处于亏损阶段赋予零价值[1][11][17] * 目标价隐含公司2027年调整后每股收益的25倍市盈率 基于2024至2027年调整后净利润三年复合年增长率38%[17][112] * 看好其中国国内出行业务的强劲复合增长引擎 由多个改善利润率和释放长期价值的结构性杠杆支撑[1][10] * 预计2024-27年调整后净利润三年复合年增长率达38% 超越优步 Uber 和 Lyft 等全球同行及携程 腾讯音乐等国内垂直领域领导者[16] * 中国出行业务的毛利率 占交易总额GTV比例 在2024年为3% 基础情景假设2035年提升至10% 乐观情景下达20% 若30%车队转为自动驾驶 其GTV利润率约40% 则2035年利润可能较2025年增长12倍[1][10][16] **财务表现与预测** * 公司2024年营收为2068亿人民币 预计2025年 2026年分别增长至2266亿和2543亿人民币[5] * 预计2025年 2026年调整后EBITDA分别为912.8亿和797.2亿人民币 调整后每股收益分别为1.75元和1.44元[9] * 预计2025年 2026年自由现金流分别为1043.2亿和1233.6亿人民币[9] * 截至2024年 公司拥有现金及限制性现金142.8亿人民币 短期投资375.98亿人民币 资产负债表稳健[147][149] **三大利润率提升驱动因素** * **驱动因素一 车队从内燃机车ICE向电动车EV迁移以捕获成本节约** 中国电动车成本曲线已具吸引力 2024年近三分之二售出的纯电动车比同款内燃机车更便宜 充电成本约1.0–1.15元/千瓦时 比内燃机车每英里能源成本低61%[22][56] * 从内燃机车转向电动车可带来GTV层面10%的成本节约 基于当前车队70%的电动车渗透率 若达到100%且公司捕获全部节约 预计最大可带来3个百分点的GTV利润率改善[7][22][58] * **驱动因素二 优化消费者激励** 2024年消费者激励占GTV的11% 远高于美团约1%的水平 其中约一半用于用户增长和维持 另一半用于价格调整[7][25][62] * 鉴于国内市场发展接近成熟及有利的市场份额结构 公司占据70%份额 其余由50-60家较小竞争者分享 预计中长期通过缩减激励可带来3个百分点的GTV利润率改善[7][25][62] * **驱动因素三 引入Robotaxi以长期优化劳动力成本** 司机净收入占当前GTV约50% 是最大的成本要素[7][23][69] * 乐观估计 若向自动驾驶过渡显著减少司机净收入 Robotaxi运营的GTV利润率在2035年可能达到约40%[7][24] * 若未来10年30%现有司机被Robotaxi替代 且规模足以实现40%的营业利润对GTV利润率 则公司营业利润可能从2025年的124亿人民币增至2035年的1470亿人民币 增长近12倍 10年利润复合年增长率28%[72][73]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在中国共享出行市场持续保持70%以上的市场份额 总潜在市场TAM渗透率不足5% 预计十年扩张复合年增长率为10%[38] * 自2016年收购优步中国后 市场竞争格局趋于稳定 未出现像电商和食品配送那样的积极价格战[63][64] * 国际业务覆盖14个国家 2025年第二季度日均订单1200万单 占总订单24% 在巴西和墨西哥等关键市场 与优步共同形成双头垄断竞争格局 各占约50%市场份额[88][91][95] **国际扩张与投资** * 国际出行业务预计将过渡至盈利 而食品配送仍处于战略投资阶段[87][90] * 预计国际业务季度EBITA亏损在2025年第三季度达10亿人民币 2026年第三季度峰值达20亿人民币 导致2025-27年累计EBITA亏损约20亿美元[18][90] * 在巴西 99Food食品配送业务处于积极投资阶段 计划投资至2026年6月总额达20亿雷亚尔 约合3.77亿美元 面临iFood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98][101] 其他重要内容 **监管风险** * 面临持续监管审查 特别是在中国 涉及数据安全和反垄断问题 2023年在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批准下恢复滴滴出行新用户注册 但监管环境变化可能 materially 影响运营[32][153] * 作为网约车平台 滴滴出行和花小猪出行的合规率在2025年5月分别为77%和84% 在主要平台中最高 但作为运营实体 其合规率仅为73%和62% 存在非合规运营风险[155][157][161] **OTC市场交易风险** * 股票在OTC Pink市场交易 非传统交易所 不受SEC或FINRA直接监管 存在信息披露 流动性和股价波动性方面的额外风险[33][159][162] **利润率改善潜力的相关风险** * 中国政府持续监督可能影响其提高利润率的能力 2021年后的监管调整要求支持司机收入 包括可能对费用设置上限等措施 可能抑制其在关键市场提高盈利能力[34][164] **宏观不确定性** * 业务扩张和盈利能力改善与整体宏观状况和消费者情绪高度相关 经济增长若不及预期可能负面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进而影响GTV及提供给司机 消费者的激励[36][166] **自动驾驶投资与布局** * 自动驾驶单元成立于2016年 致力于提供L4级自动驾驶技术 2018年升级为独立公司 已在北京 上海 苏州 合肥 广州和加州获得公共道路测试许可[85] * 认为滴滴更可能成为Robotaxi时代的赢家 因其现有大规模网络优势 新平台复制其全国车辆网络估计需约3百万辆Robotaxi 单车成本30万人民币 对应资本支出约1万亿人民币 形成巨大进入壁垒[80][83][84]
Honda ends production of its Acura EV in the US, citing 'market conditions'
Business Insider· 2025-09-25 02:20
本田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终止由通用汽车在田纳西州工厂生产的讴歌ZDX电动跨界车在美国的生产[1] - 决策旨在使产品组合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和市场状况[2] - 讴歌ZDX自2024年5月推出以来在北美销量超过19,000辆[3] - 公司计划在2026年下半年于俄亥俄州EV Hub生产全新电动讴歌RSX[2] - 公司CEO表示将在2031财年前将电动汽车投资削减30%[3] 电动汽车行业趋势 - 北美电动汽车市场增长显著放缓,今年前四个月销量仅增长5%,远低于欧洲的25%和中国的35%[3] - 美国7,500美元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将于9月30日结束,8月销量因消费者抢搭政策末班车而激增[4] - 多家汽车制造商近年已缩减电动汽车计划,更多关注内燃机汽车[5] - 赫兹公司去年暂停了购买65,000辆电动汽车的计划,福特取消了电动三排SUV计划[5] - 豪华汽车制造商宾利CEO表示将继续投资内燃机,并指出豪华电动汽车需求出现下滑[6]
Tesla Records 17.3K Insured Registrations In China During 3rd Week Of September, Sales Grow Over 33% - Tesla (NASDAQ:TSLA)
Benzinga· 2025-09-23 17:47
Tesla Inc.'s TSLA sales in the Chinese market have continued their growth trajectory with the latest data released for the third week of September.A 33% Growth In Sales For Tesla ChinaThe company recorded 17.2K new insured registrations in China during the week of September 15 to September 21, up 33.2% from the previous quarter, as illustrated by influencer Roland Pircher's data shared on X on Tuesday.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week, the sales grew over 12.7% and 25.6% YoY, but YTD sales for China were still ...
VWAGY's Porsche Delays EV Plans, Cuts Profit Outlook for 2025
ZACKS· 2025-09-22 23:40
公司战略调整 - 保时捷推迟其电动汽车的推出计划 并调整其产品战略 [1] - 原计划作为纯电动车型推出的高于卡宴定位的SUV 将仅推出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 [2] - Panamera和卡宴车型将在2030年代继续提供内燃机和混合动力版本 [2] 财务影响与展望 - 电动汽车平台计划的重新安排将导致高达18亿欧元的折旧和拨备 影响2025年营业利润 [4] - 公司修订2025年展望 销售回报率预期从之前的5-7%下调至最高2% [4] - 中期目标调整为营业销售回报率在低双位数 业务增长目标为最高15% 低于此前15-17%的指引区间下限 [4] - 汽车业务EBITDA利润率预期从14.5-16.5%下调至10.5-12.5% [4] - 大众集团将其利润率预测从之前的4-5%下调至2-3% [4] 市场背景与运营调整 - 行业正在经历重大变革 调整源于高端纯电动汽车需求低于预期 [1][3] - 保时捷正与大众集团其他品牌协同 重新设计计划用于2030年代的下一代电动汽车平台 [3] - 公司将继续更新其现有电动汽车产品线 包括Taycan、Macan、卡宴以及即将推出的718系列双门跑车 [3]
Ford Layoffs a Sign of Its Crippled EV Business
247Wallst· 2025-09-17 21:15
公司裁员 - 福特汽车在德国裁员1000名员工 [1] 电动汽车销售 - 电动汽车销售增长缓慢导致裁员 [1] 公司运营调整 - 公司因电动汽车销售不佳采取裁员措施 [1]
中国电池材料:商用车乘势而上-China Battery Materials_ Commercial Vehicle Builds on the Momentum
2025-09-03 21:23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中国电动汽车电池材料行业 重点关注电池制造商和正极材料供应商[1] * 核心公司包括宁德时代 CATL 亿纬锂能 EVE Energy 湖南裕能 Hunan Yuneng[1]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中国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数据** * 2025年7月中国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达63.7GWh 环比下降3% 但同比增长43%[1][2] * 2025年前7个月7M25累计装机量达402.8GWh 同比增长49%[1][2] **市场竞争格局** * 头部两家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7月份合计占据66%的市场份额 但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 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1][2] * 宁德时代不含上汽合资公司市场份额为43% 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2] * 比亚迪市场份额为22% 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 较2025年1月的28%显著下降[2] * 磷酸铁锂LFP是主流技术路线 7月份市场份额高达79%[1] **商用车电池需求强劲** * 商用车领域展现出强劲势头 其电池装机量在2025年前7个月占总量的16% 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的10%[1][7] * 增长动力源于越来越多的特种车辆如冷藏车 垃圾车 扫路车等从内燃机ICE转向纯电动BEV[1][7] * 商用车平均电池容量大幅提升 从2024年的110 kWh/台增至160 kWh/台[7] **供应链关系** * 电池制造商与整车厂供应关系明确 例如比亚迪主要自供电池88,228 MWh 特斯拉主要采购宁德时代20,764 MWh和LGES 6,624 MWh 吉利集团采购来源多元化 包括宁德时代 CALB Gotion等[6] 公司估值与风险 **宁德时代 CATL** * H股目标价HK$424.2 基于16.6倍2025年预期EV/EBITDA[12] * A股目标价Rmb404 基于16.4倍2025年预期EV/EBITDA[14] * 下行风险包括电动汽车需求不及预期 电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份额下滑 原材料成本超预期上升[13][14] **亿纬锂能 EVE Energy** * 目标价Rmb59.20 采用分类加总估值法SOTP 对其电池业务采用16倍2025年预期EV/EBITDA[15] * 下行风险包括新冠疫情类事件的负面影响 低油价环境下电动汽车渗透率慢于预期 原材料成本超预期上升[16] **湖南裕能 Hunan Yuneng** * 目标价Rmb51.9 基于13.4倍2025年预期EV/EBITDA 考虑到LFP正极行业供应过剩 此倍数较历史均值低0.25个标准差[17] * 下行风险包括LFP正极出货量不及预期 LFP正极单位毛利差于预期 费用超预期上升[18] 其他重要内容 * 报告来源为花旗研究与真锂研究Real Lithium的数据[1][4][6][7] * 花旗将亿纬锂能和湖南裕能列入90日上行催化剂观察名单Catalyst Watch[1] * 花旗集团与所覆盖公司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存在多种业务关系 包括做市 提供非投行服务等[25][26][27][29]
Prediction: Rivian Sales Will Soar 300%-Plus Over the Next 3 Years If This Happens
The Motley Fool· 2025-08-24 17:15
核心观点 - 2026年将成为Rivian销售增长的转型之年 公司计划通过推出三款大众市场车型实现超过300%的销售增长 [1][2][8] - Rivian的发展路径与特斯拉高度相似 当前正处于从高端车型向大众市场转型的关键节点 [3][5][7] - 公司估值仅为2.7倍 trailing sales 显著低于特斯拉的12.9倍 存在价值重估潜力 [11][12] 销售表现 - 自2021年上市以来销售额从近乎零增长至超过50亿美元 增幅达515,000% [1] - 近期增长乏力 自2025年6月以来收入仅增长2.1% [1] - 2024年预计销售增长6.5% 而特斯拉同期预计下降5% [12] 产品战略 - 初期通过高端卡车R1T和R1S建立品牌认知 定价策略类似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 [7] - 2026年将推出三款大众市场车型R2、R3和R3X 起售价均低于5万美元 [8] - R2车型生产进度符合预期 关键基础设施和测试里程碑已达成 [10] 增长催化剂 - 大众车型推出将使消费者群体扩大至数千万新买家 [10] - 参照特斯拉历史:2016年推出Model 3后 销售额从40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500亿美元以上 [5][6] - 未来三年300%增长预期基于特斯拉成就被视为保守估计 [10] 估值比较 - Rivian估值倍数为2.7倍 trailing sales 特斯拉为12.9倍 [11] - 两家公司主要收入均来自汽车销售 具有可比性 [11] - 当前估值尚未反映即将到来的销售增长曲线 [12]
Where Will Ford Be in 3 Years?
The Motley Fool· 2025-08-17 19:00
福特电动汽车战略转型 - 公司正在挑战高度竞争的电动汽车市场 并经历重大转型 将采用全新生产工艺推出全新电动汽车阵容 首款皮卡定价约3万美元 [1] - 该计划极具雄心 是公司未来几年的路线图 但尚未披露所有细节 [2] 全新电动汽车平台规划 - 公司组建秘密研发团队重新设计装配线 将于2027年前推出通用电动汽车平台 [4] - 新装配线较传统车辆减少20%零部件 工作站减少40% 装配速度提升15% [4] - 为实现目标 公司将投资20亿美元改造肯塔基工厂 另追加30亿美元建设密歇根电池厂(此前已公布) [5] 盈利性转型战略 - 公司高度重视新业务的盈利性 意识到未来几年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阶段 [6] - 首席执行官强调必须建立强大、可持续且盈利的业务 否认渐进式成功路径 [7] - 公司紧迫感强烈 认识到中国竞争对手的威胁 美国电动汽车平均交易价达5.7万美元 公司正通过平价定位实现盈利与大众市场覆盖 [8] 外部环境挑战 - 关税已造成8亿美元损失 管理层将调整后税前利润预期影响上调至30亿美元 较此前增加5亿美元 [10] - 联邦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于9月底终止 公司需依靠产品自身优势说服消费者 [11] 未来发展与不确定性 - 公司需证明新电动汽车的市场吸引力 能否实现3万美元定价承诺存疑 其他厂商的平价电动汽车承诺多未兑现 [12] - 未来三年公司股价表现将取决于电动汽车计划的执行成效 [13]
Every Time Musk Ships A Tesla, These EV Sidekicks Quietly Profit
Benzinga· 2025-07-26 02:05
特斯拉供应链投资机会 - 特斯拉自身高关注度背后,真正的投资机会可能在于其供应链中的关键供应商[1] - 供应链企业受益于特斯拉技术路线选择和全球产能布局,包括芯片、电池材料、ADAS系统等领域[1][2][3][4] 核心供应商分析 半导体领域 - ON半导体是碳化硅芯片领导者,特斯拉依赖该技术提升车辆性能,公司成为技术采用浪潮主要受益者[2] - 碳化硅芯片对电动汽车能效提升具有关键作用[2] 电池材料领域 - 雅保公司作为锂业巨头,与特斯拉电池战略深度绑定,长期合约帮助其抵御锂价波动风险[2] - 锂资源在电动车电池供应链中保持核心地位[2] 电池制造领域 - 松下自超级工厂时代就是特斯拉稳定电池合作伙伴,美国本土产能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价值凸显[3] - 中国电池进口关税提高可能强化松下供应链地位[3] 新兴技术供应商 - Quantumscape研发固态电池技术,可能成为特斯拉未来电池技术路线选择对象[4] - Aptiv提供ADAS系统,技术路线与特斯拉自动驾驶发展方向契合[4] 地缘政治影响 - 美欧对中国产电动车部件加征关税,将加速特斯拉供应链向北美及盟友国家转移[4] - 本土化政策压力持续加大,供应链区域化布局企业可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4][5]
Why Is Wall Street So Bearish on Tesla? There's 1 Key Reason.
The Motley Fool· 2025-07-24 16:30
特斯拉市值与股价表现 - 特斯拉市值再次突破1万亿美元 股价接近历史新高 [1][5] - 华尔街平均目标价为29956美元股 隐含未来12个月10%下行空间 [1] - 当前股价为122倍市销率 显著高于Rivian(29倍)和Lucid(93倍) [7] 电动车行业现状 - 2025年电动车销售增速持续疲软 4月销量同比下滑44% [2] - 多家电动车企估值去年已因销量不及预期而下跌 [2] - Rivian和Lucid预计营收增长区间为5%-75% 高于特斯拉 [3] 特斯拉业务表现 - 上季度总营收低于三年前同期水平 [3] - 分析师预测未来一年营收将停滞 [3] - 机器人出租车业务被部分分析师看好 预计2026年前可创造1万亿美元价值 [5] 市场分歧观点 - 华尔街分析师普遍看跌特斯拉 但市场估值反映投资者持相反立场 [7] - 多头投资者关注机器人出租车等长期增长机会 忽略短期销售放缓 [7] - 分析师群体存在明显分歧 部分保持极度乐观预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