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搜索文档
成都世运村开村 满足文化、医疗等多元化需求
中国新闻网· 2025-08-03 21:00
成都世运村开村及服务功能 - 成都世运村于8月3日正式开村,预计首日入住约500人,赛时将为约7000名参赛者提供服务[1] - 世运村运行时间为2025年8月3日至8月18日,配备中医理疗中心、文化活动区及商业休闲区等多元化设施[1] - 具体功能区域包括运动员餐厅、注册中心、医疗室、健身房、母婴室等14类服务保障设施[1] 中医药文化推广 - 中医理疗中心安排10余位专业医生提供针灸推拿、中医骨伤和康复医学服务[1] - 开展香囊制作、推拿体验、艾草锤制作等互动活动推广中医药文化和智慧[1] 文化体验活动 - 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非遗技艺、"汉语桥"中文学习三类互动体验活动[2] - 展示内容包括书画、武术、汉服等传统文化及蜀绣、绳编、皮影等8项非遗技艺[2] - 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首席执行官认为文化体验活动将给运动员留下深刻印象[2] 世运村定位与特色 - 被定位为赛事运营心脏和文化交融桥梁[2] - 在场景营造、环保科技应用和文化体验设计方面融入匠心[2] - 旨在展现"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独特魅力[2]
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31 08:29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 现。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文化关乎国本、国运"的战略高度,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 识,形成了对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的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推 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这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 的纲领性任务提供了理论遵循。要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战略考量、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全面贯彻习近 平文化思想,大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及其新时代表达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纲要》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一章开篇强调,党的百 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面对近代 以来中国所处的特殊历史境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 命的同时,也承担着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文化使命,致力于"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 ...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闭幕信长星主持并讲话
新华日报· 2025-07-31 07:23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于7月30日下午闭幕。省委书记、省人 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主持会议并讲话。 信长星强调,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处于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要认真学习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抓紧抓细学查改各项任务,深入推进人大机关作风建 设。要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更好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弘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之风,始终做到依法 履职、按程序办事;弘扬求真务实之风,不断提升人大工作质效;弘扬清廉俭朴之风,着力营造风清气 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推动全省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樊金龙、张爱军、曲福田、夏心旻、周广智、张宝娟和秘书长陈建刚出席会 议。副省长赵岩、省法院院长夏道虎,省监委、省检察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会议期间,召开了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八次主任会议,听取省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各项 议程审议情况汇报,决定将有关法规草案、决定决议草案、设区市报批法规和法规性决定、人事任免案 等提请表决,原则同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建议议程安排。会议还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专题讲座。 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的《 ...
“一个小小图形背后,可能是一个千年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31 06:09
活动概述 - 2025年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在北京举行闭幕式暨实习成果分享会 港澳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实习感悟 实习时长一个月 活动培养责任意识并积累工作经验 同时感受中华文化魅力[1] - 活动由澳门基金会和香港青年联会等机构支持 学生实习机构包括国家级文博机构及文旅企业 实习内容涵盖公共服务 文创开发 文献管理等多个领域[1][5] 实习内容与成果 - 学生在北京天文馆公共服务部负责观众服务 检票及研学活动协助 实习提升应变能力和对人情世故的感知力[2] -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参与志愿者管理监督及文化志愿服务研究报告研读 实习提升工作专注力和责任感[2] - 在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事业部负责文创产品调研 发现文创产品兼具市场属性和文化意涵 文化底蕴是产品持久生命力的基础[3] - 在中国美术馆文创开发处实习认识到文创设计需从文化中提取灵感并尊重原作 图形背后可能蕴含千年故事[3] -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负责葡语文献检索收集及推荐入选馆藏 在宋庆龄同志故居参与粤语版介绍录音及日常讲解[5] 文化体验与认知 - 学生通过文创产品调研 研学路线设计 参观导览等任务深入理解文化元素 实习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并提升文化自信[3][4] - 活动初心是让学生从青铜纹饰 古籍善本 非遗工艺中读懂中华美学 并通过元宇宙展馆 智慧书库等见证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4] - 学生参访北京城市副中心 雄安新区 故宫文创香港空间及宋庆龄同志故居 组建合唱团参加中国合唱节 活动增强对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直观认识[5] 职业发展与国家战略融合 - 实习机构代表表扬学生敬业专注 线下调研和线上沟通均努力完成任务 实习成果对单位决策和工作开展发挥重要作用[2] - 香港青年联会主席鼓励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结合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实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内地职场文化并结下友谊[5] - 澳门基金会主席希望学生成为中华文化传承者 文明对话践行者及文化自信播种者 将文化底蕴转化为终身财富并搭建港澳与内地交流桥梁[6]
在河南 遇见上合丨安阳:甲骨文,“世界语”
河南日报· 2025-07-27 07:34
文化传播与交流 - 哈萨克斯坦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伊塞克馆馆长古丽米拉·穆赫塔洛娃亲手拓印甲骨文"妇好"二字并计划带回国内,展示了甲骨文作为文化礼物的国际影响力 [1] - 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嘉宾参访安阳市,甲骨文成为活动中的焦点,多位国际嘉宾表达了对甲骨文的浓厚兴趣 [1] - 哈萨克斯坦总统中央通讯局副局长阿曼·曼别塔利耶夫通过甲骨文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 [1] - 白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贾尼斯·穆哈将甲骨文比作绘画艺术,并推荐大家探寻汉字故事 [1] - 新德里智库和研究中心主席罗宾德·萨奇德夫认为可以从殷墟博物馆学习如何构建同类博物馆,特别是科技赋能的文化传承方式 [1] 文创产品开发 - 嘉宾在文创区对各类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包括冰箱贴、笔记本、帆布袋和衣服等,这些产品被视为承载"文明密码"的载体 [1] 文化自信与创新 - 殷墟博物馆讲解员表示甲骨文已从"冷门绝学"走进大众生活,成为热门的文化符号 [2] - 甲骨文正作为"文化使者"从洹水之畔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 [2]
胡政阳:思政教师原来还是博主“宫殿君”
中国青年报· 2025-07-27 06:40
北京中轴线文化价值与教育应用 - 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1] - 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胡政阳将中轴线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形成"戏剧艺术+故宫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思政"的多维教学体系 [4] - 胡政阳开设《故宫与中国传统文化》《"戏"说故宫》等课程,通过斗拱抗震案例等具象化内容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4][5] 中轴线资源与思政课结合实践 - 胡政阳在思政课中结合中轴线红色地标(如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理论 [5] - 通过南锣鼓巷商场腾退案例,阐释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联性,增强学生对政策的理解 [2] - 课程设计注重从科普角度切入,利用纪录片《紫禁城的秘密》等素材展示古建筑智慧,提升教学亲和力 [4][5] 中轴线保护与公众教育发展 - 申遗成功后,中轴线保护措施进一步完善,数字中轴建设成果为教学提供更丰富资源 [6] - 胡政阳强调公众"得到感",将学术研究转化为通俗语言,通过纠正影视剧错误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背后的文化精神 [5] - 艺术类院校思政课注重结合传统文化具象化案例(如《甄嬛传》引申至故宫匾额"又日新"),强化专业关联性 [2][4]
《聊斋:兰若寺》上映:延续中国动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追寻探索
环球网· 2025-07-13 19:11
电影制作与内容 - 追光动画历时4年制作的《聊斋:兰若寺》于7月12日上映,片长152分钟 [2] - 电影从《聊斋志异》490余个故事中选取《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五则,通过新编的《井下故事》巧妙连接 [2] - 电影由6位导演以各具特色的视觉风格呈现,构建"聊斋世界",五个篇章分别对应见贪心、见真心、见乱世情、见夫妻情、见生死情 [2] - 《崂山道士》采用毛毡风格,15分钟的篇章毛发渲染量堪比长片 [4][5] - 《莲花公主》将原作改编为两个小朋友的纯真友谊,构建现实与梦境交织的奇幻世界 [5] - 《聂小倩》基本遵循原作但进行适当改编,故事背景设定在动荡时代以增强情感张力 [5] - 《画皮》大量参考古代书画名作,追求古典凄美韵味,借鉴散点透视手法展现东方美学 [5] - 《鲁公女》对原作进行适度现代化改编,展现跨越生死和时空的深刻情感 [5] 公司战略与系列作品 - 追光动画持续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白蛇:缘起》《新神榜:哪吒重生》《长安三万里》《白蛇:浮生》等作品 [7] - 《聊斋:兰若寺》是追光动画迄今制作周期最长、结构最复杂的动画电影,也是"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 [7] - "新文化"系列首部作品为2023年上映的《长安三万里》,该系列以历史人物和经典作品为创作对象 [7] - 公司希望通过动画形式回望传奇故事,提升大众对中华民族历史和经典作品的理解与热爱 [7] - 公司希望《聊斋:兰若寺》在美学、叙事和情感层面上成为又一部具有文化标志意义的作品 [7]
推动文明互鉴 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文化旅游行业 - 山东省曲阜市尼山成为暑期旅游热点,除了传统景点"老三孔"外,尼山因风景秀美、历史文化深厚而吸引游客 [1] - 尼山作为孔子诞生地,拥有观川亭、夫子洞、尼山书院等历史文化遗迹,是探寻中华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地点 [1] - 尼山圣境景区推出《金声玉振》表演、鲁源村文旅休闲等配套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1] -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历经15年发展,成为全球文明交流平台和山东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 [1]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山东省持续深入挖掘儒家文化,2024年启动"齐鲁访学驻研计划",驻研工作进展顺利 [2] - 2023年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发布《齐鲁文库》首批成果《典籍编》第一辑100册,这是山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献编纂出版项目 [2] - 山东省打造"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举办"黄河大集"、乡村文化旅游节等群众文化活动 [2] - 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2] 文化产业 - 青岛东方影都发展成为重要的影视工业化制作基地 [2] - 尼山成为文化磁场,具有独特吸引力和辐射力,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作出贡献 [2]
在开放交流中形成“和声”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发展历程 - 论坛规模从最初不足百人扩展到近千人参会,参会专家从30余人增至全球数百位 [2] - 从单一学术论坛发展为涵盖人文综合、AI伦理等前沿话题的多元化平台 [2] - 论坛成果通过"尼山论坛文库"等渠道传播至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2] 论坛核心理念与价值 - 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理念,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与和谐共处 [1][2] - 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智慧被应用于解决全球性问题 [1] -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巴赫认为论坛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相似 [1] 第十一届论坛创新亮点 - 首次设立世界文化遗产、金融文化、水文化3个平行论坛 [3] - 强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探讨AI对人类文明影响等议题 [3] - 7场平行论坛与主论坛形成学术联动,拓展讨论广度与深度 [3] 青年参与与文化传承 - 首届"尼山杯"青年辩论会吸引4所高校代表队参与 [4] - 辩论环节设计旨在推动青年从文化"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4][5] - 活动目标为激活儒学当代价值并增强青年文化自信 [5] 国际影响力与学术地位 -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评价论坛是"给予世界的馈赠" [1] - 论坛已成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2] - 山东大学副校长指出论坛具有多学科交叉的鲜明特色 [3]
中国的成功是文明的成功——访伊朗中东战略研究中心专家阿米娜·苏莱曼尼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09 10:20
中华文明与中国发展 - 中国的成功根植于人类历史的文明成功,而不仅仅是经济或技术 [1] -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至今且未曾中断的文明,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 [1] - 中华文化历史上与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交流,并在中国哲学思想影响下呈现新特点 [1] 中华文化的外交体现 - 中华文化讲究"和为贵""天下大同",中方外交政策强调相互尊重、不干涉内政,反对霸权主义 [1] - 中方的外交智慧和斡旋促成了伊朗和沙特战略和解,为地区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1] 中伊文化与文学交流 - 伊朗和中国传统友好,古丝绸之路连接双方,如今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1] - 中国文学作品蕴含丰富哲理,反映个人与社会关系、人性与自然等思考,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2] - 中国文学翻译促进各国读者理解中华文化,重新审视人类共同挑战和应对之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