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
搜索文档
山水元宇宙:浙江龙泉的“强城兴村”数字孪生之路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19:54
城市空间重构与有机更新 - 实施“东拓、西进、南优、北连、中兴”战略,统筹推进五大城市组团开发建设,城区面积由15.6平方公里规划扩展至26.1平方公里 [3] - 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由1917年所建的浙江省立改良瓷业工厂改造而成,红砖老厂房化身时尚打卡地,引入艺术展览、手工工作室、精品咖啡店等新业态 [3] - 通过“微更新”行动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开发公共空间、完善城市路网、建设“金角银边”,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5] - 大力推进五大工业平台的空间扩容与产业升级,构建形成“1+3+X”产业空间布局 [5] - 西街等区域实现历史底蕴与青春气息交织,原味古街与网红店铺并存,奏响文旅融合“二重奏” [4] 乡村产业振兴与资源整合 - 创新构建“1+19+N”运营组织架构,激活两山集团、乡村振兴公司、强村公司等市场主体活力,推动资源整合和市场化运营 [7] - 围绕“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打造6个重点村组团片区,实现组织共建、产业共富、运营共赢,缓解乡村空心化、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7][8] - 推出龙泉灵芝归元饮等产品,布局大健康产业,突破精深加工瓶颈,迈向价值链高端 [5][7] - 形成以“竹茶菌蔬稻”为主导、“畜果药渔蛙”为特色的品质农业发展格局,推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8] - 官埔垟村盘活古民居打造民宿,仙仁村以长寿文化推出养生长寿馆和漫游节,现代农业观光园成为亲子游和研学热门选择 [8] 城乡融合与要素流动 - 搭建18条客货邮融合线路和60个服务点,探索“客货邮+农村电商”“客货邮+无人机”等新模式,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问题 [9][11] - 设置“技能夜校”“技能共富课堂”等培训体系,形成覆盖全域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有村民通过电商培训在抖音平台月销售额突破5万元人民币 [12] - 建设多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提供376套青年人才公寓,吸引年轻人返乡投身乡村建设,如推动“大棚革命”、制作乡村主题短视频等 [13] - 客货邮综合服务站提供快递寄递、客运、商品零售、线上商城等综合服务,促进商品“进村”、好货“出山” [9]
江苏南京:“三进城”借赛出圈,城乡融合愈加精彩
南京日报· 2025-10-19 09:48
赛事活动与城市文化融合 - 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半决赛南京队对阵泰州队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同时南京市文明办组织“三进城”活动,将乡村文化、农产品和乡土人才带入城市,通过赛场内外联动提升文明实践影响力 [2] - 活动在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锦创书城等“第二现场”同步开展,结合体育竞技与乡土风情,吸引市民参与,实现体育激情与文明成果共享 [2] 地方美食与非遗文化展示 - 南京特色小吃如梅花糕、蒸儿糕、赤豆元宵等数十款美食亮相市集,泰州美食如蟹黄汤包、烫干丝也同步展示,通过饮食文化强化“宁泰一家亲”的地域联系 [3] - 非遗项目如六合区草编(非遗布艺)受球迷游客欢迎,传承人张静现场编织昆虫造型工艺品,展现传统手艺的创意转化 [4] - 泰州依托《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故里文化背景,设置古装NPC互动环节,增强文化体验感 [3] 农产品品牌与乡村振兴推广 - 南京奥体中心东门开设“田园集市”,展示“食礼秦淮”“金陵味稻”“善田江宁”等本地农产品品牌,包括固城湖螃蟹、盐水鸭、有机大米等,吸引球迷采购 [6] - 20位南京“新农人”代表在赛场亮相,如邢青松(水产合作联社)、白元龙(乳企焕新)、朱春华(全国劳模),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成果 [4][5] - 市农业农村局借助赛事流量,将观赛人群转化为农产品“留量”和休闲农业“增量”,提升本地农业品牌曝光度 [7] 文创产品与跨界业态创新 - 锦创书城结合观赛活动展示栖霞区龙潭街道芳草渡大米文创玩偶(如“莲蓬宝宝”),以及江宁非遗方山裱画技艺的摆台、书签等产品,吸引学生和留学生群体购买 [8] - HI啤露营集市与NAFI BAZAAR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打造室内观赛空间,融合艺术市集、音乐live秀等多元业态,提供差异化体验 [9] - 溧水区永阳街道展区推出艾草纯露、草本花露水等16款药食同源文创产品,依托凉篷下村中医药文化馆资源,拓展健康消费场景 [6] 跨地域互动与情感连接 - 活动通过美食、文创等元素强化南京与泰州的文化互动,例如泰州留芳茶社带来早茶文化,市民在观赛同时体验两地风情 [3] - 市民家庭出现“籍贯之争”的温馨场景(如南京队与泰州队支持者同场观赛),体现体育赛事超越胜负的情感联结功能 [9]
临安发展轴空间专项规划获批实施
杭州日报· 2025-10-17 10:22
规划核心与投资规模 - 《杭州市临安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空间专项规划(2025-2035年)》正式获批实施,聚焦"强城、兴村、融合"三大核心任务,是指引临安推动城乡深度融合的施工图 [2] - 规划将衔接引领临安全域近期137个重点项目建设,涉及总投资超600亿元(具体为664亿元),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2][7] 空间发展布局 - 规划构建"一主两副N组团"的空间发展布局,形成一条贯穿临安东西的"幸福来临·科创产城"发展轴 [3] - "一主"即强化主城区引领作用,以锦城等5个街道为关键支撑,定位为"杭州都市新城区、创新策源集聚区",重点集聚高端产业、优化交通与绿地空间 [3] - "两副"以於潜、昌化两大副中心镇为枢纽,於潜镇定位为副中心城市及中部经济重镇,昌化镇定位为副中心城市及西部龙头重镇 [3] - "N组团"以18个重点村为核心,辐射带动16个片区组团发展,引导各村依据资源禀赋发展主导产业,并优先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4] 重点建设项目 - "强城"领域重点项目包括青山湖国际科创中心项目,集研发、办公、科技服务于一体,以及吴越文化历史商业街区改造项目 [6] - "兴村"方面项目核心是发展特色产业,例如天目未来谷项目规划面积两千多亩,将打造集生态研学、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旅项目,以及"富美唐昌"农村综合改革项目 [6] - "融合"领域聚焦打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包括S214吴兴至建德公路临安段改建工程和昌化镇、龙岗镇部分村庄的永久基本农田连片整治项目 [7] 发展背景与目标 - 2024年临安城乡收入倍差已从十年前的1.75缩小至1.55,但中心城区贡献了全区80.5%的经济总量,经济上的小县大城特征明显 [5] - 规划旨在破解区域发展不均衡难题,通过建立全链条保障机制,将发展轴打造成集聚优质资源、提升区域价值的黄金通道,力争成为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县域实践典范 [4][8]
西渝高铁伍家岚一号隧道贯通
央视新闻· 2025-10-14 16:11
项目工程进展 - 西渝高铁康渝段重庆枢纽伍家岚一号隧道于10月14日顺利贯通,标志着重庆枢纽段联络线建设取得新进展 [1] - 本次贯通的伍家岚一号隧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童家溪镇,全长385米 [3] 项目概况与规模 - 西渝高铁康渝段重庆枢纽段总长度为24.13公里,包含15座桥梁和10.5座隧道 [3] 战略定位与影响 - 西渝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京昆通道与包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4] - 项目建成后将大幅缩短沿线城乡时空距离,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 项目对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4]
城乡融合、协同创新双提速
新华日报· 2025-10-14 06:40
城乡融合发展 - 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和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丹阳社区通过设立苏皖"两省一街"丹阳警务室,成为跨省融合、高效治理的新样本,实现跨省办理居住证等事务 [2] - 浙江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与上海通过"明月山塘"景区建设统一建筑风貌、共享旅游资源、联合招商运营,使老街修旧如旧,商铺业态互补,游客已感受不到省界存在 [2] - 上海金山区与浙江平湖市在毗邻地区发展高附加值农业新产品,努力实现跨省合作共赢 [3] - 浙江嘉善县干窑镇组建的农事服务企业累计耕作长三角区域农田达3万亩,其中江苏吴江1000多亩,上海青浦约500亩,提供从育种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6] 科技创新协同 - 湖州南浔区的惠智康(浙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的南浔(青浦)人才科创中心进行研发,突破后到南浔区的长三角高层次人才科创基地投入转化,享受人才、技术、制造配套等要素流动便利 [4] - 由苏州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优化抗噪语音识别引擎,合作成果已运用在长三角制造的汽车上,使车机能更准确识别不同座位乘客的声音 [4] - 复旦—欧普全球智慧照明校企联合实验室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优势,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其技术支撑了方厅水院荷叶灯还原从日出到星夜光线变化的新成果 [5] - 长三角首部以协同立法形式针对科技创新协同制定的地方法规《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于9月1日起同步施行,以制度创新推动全方位协同创新 [5] 产业升级与成果 - 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依托5G等技术建设智能监测站全天候监测水稻,绿色有机和高科技含量使"江村大米"最高售价达12元一斤 [6] - 全球首条8英寸硅基氮化镓量产线、国产首台商用200kV场发射透射电镜、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生产线等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投产投用 [6]
城乡融合、协同创新双提速——长三角一体化涌动发展新活力
新华社· 2025-10-13 21:51
城乡融合发展 - 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与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丹阳社区通过设立苏皖“两省一街”丹阳警务室,成为跨省融合、高效治理的新样本,实现居住证跨省办理 [2] - 浙江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与上海通过“明月山塘”景区建设统一规划,实现建筑风貌统一、旅游资源共享和联合招商运营,使游客感受不到省界存在 [2] - 上海金山区与浙江平湖市在毗邻地区发展高附加值农业新产品,努力实现跨省合作共赢 [3] - 浙江嘉善县干窑镇组建的农事服务企业累计耕作长三角区域农田达3万亩,其中江苏吴江1000多亩,上海青浦约500亩,提供育种育苗到农产品销售的全链条服务 [6] 科技创新协同 - 惠智康(浙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南浔(青浦)人才科创中心研发后,到浙江南浔的长三角高层次人才科创基地投入转化,享受人才、技术、制造配套等要素流动便利 [4] - 由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优化抗噪语音识别引擎,成果已应用于长三角制造的汽车,能更准确识别主驾、副驾等乘客声音 [4] - 复旦—欧普全球智慧照明校企联合实验室研发的荷叶灯技术可还原从日出到星夜的光线变化,正推进适老光环境、大空间光环境等课题研究 [5] - 长三角首部以协同立法形式针对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地方法规于9月1日起同步施行,以制度创新推动全方位协同创新 [5] 产业升级与成果 - 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利用5G技术建设农业智能监测站,其“江村大米”因绿色有机和高科技含量最高售价达12元一斤 [6]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已投产投用全球首条8英寸硅基氮化镓量产线、国产首台商用200kV场发射透射电镜、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生产线等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7]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城乡融合、协同创新双提速——长三角一体化涌动发展新活力
新华社· 2025-10-13 21:47
城乡融合发展 - 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与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丹阳社区通过设立苏皖“两省一街”丹阳警务室,成为跨省融合、高效治理的新样本 [2] - 浙江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与上海统一建筑风貌、共享旅游资源、联合招商运营,使横跨浙沪的山塘老街游客已感受不到省界存在 [2] - 上海金山区与浙江平湖市在毗邻地区发展高附加值农业新产品,努力实现跨省合作共赢 [3] - 浙江嘉善县干窑镇多个村庄组建的农事服务企业已累计耕作长三角区域农田达3万亩,其中江苏吴江1000多亩、上海青浦约500亩 [7] 科技创新协同 - 惠智康(浙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的南浔(青浦)人才科创中心研发获得突破后,到南浔区的长三角高层次人才科创基地投入转化,迁移直线距离不到80公里 [4] - 由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优化抗噪语音识别引擎及声纹识别技术,新成果已运用在长三角制造的汽车上 [4] - 复旦—欧普全球智慧照明校企联合实验室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优势,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培养创新型人才 [5] - 沪苏浙皖四地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这是长三角首部以协同立法形式针对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地方法规 [6] 产业升级与经济效益 - 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依托5G等技术建设智能监测站,绿色有机、高科技含量使“江村大米”最高能卖到12元一斤 [8] - 全球首条8英寸硅基氮化镓量产线、国产首台商用200kV场发射透射电镜、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生产线等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投产投用 [8]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城乡融合、协同创新双提速——长三角一体化涌动发展新活力
新华社· 2025-10-13 21:45
城乡融合发展 - 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与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丹阳社区通过设立苏皖“两省一街”丹阳警务室,成为跨省融合、高效治理的新样本 [2] - 浙江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与上海统一建筑风貌、共享旅游资源、联合招商运营,使老街修旧如旧,商铺业态互补,游客已感受不到省界存在 [2] - 上海金山区与浙江平湖市在毗邻地区发展高附加值农业新产品,努力实现跨省合作共赢 [3] - 浙江嘉善县干窑镇组建的农事服务企业累计耕作长三角区域农田达3万亩,其中江苏吴江1000多亩,上海青浦约500亩 [7] 科技创新协同 - 惠智康(浙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的南浔(青浦)人才科创中心进行研发,后到南浔区的长三角高层次人才科创基地投入转化,迁移直线距离不到80公里 [4] - 由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优化抗噪语音识别引擎及声纹识别技术,新成果已运用在长三角制造的汽车上 [4] - 复旦—欧普全球智慧照明校企联合实验室研究适老光环境、大空间光环境等课题,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5] - 长三角首部以协同立法形式针对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地方法规于9月1日起同步施行,以制度创新推动全方位协同创新 [6] 产业升级与经济效益 - 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依托5G等技术建设智能监测站,“江村大米”最高能卖到12元一斤 [7] - 全球首条8英寸硅基氮化镓量产线、国产首台商用200kV场发射透射电镜、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生产线等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投产投用 [7]
黄河上游地区如何筑牢生态屏障、确保黄河安澜?
中国环境报· 2025-10-09 13:48
生态保护与水资源管理 - 建立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和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制度 实现水资源统一调度[1] - 通过生态功能管控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保护生物多样性以维持流域生态平衡[1] - 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 完善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体系[1] 产业绿色转型与发展 -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加工等绿色产业[1] - 结合区域优势调整产业结构 推动绿色转型[1] - 推动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文化创意深度融合以发展文化产业[3] 区域协调与开放合作 - 加强与流域外部协同 统筹资源要素利用并建立执法司法协作机制落实共治共管[2] - 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2] - 加强兰州—西宁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协调联动 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促进河西走廊城市带可持续发展[2] 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 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 通过就地城镇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2] - 增强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2] - 城镇开发边界外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原则 用好"千万工程"经验防止千村一面[2]
聚焦科技创新、品牌塑造与城乡融合 走出一条小而精专而强的新路 上海农业丰收背后的密码
解放日报· 2025-09-24 10:04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农业聚焦科技创新、品牌塑造与城乡融合,走出一条“小而精、专而强”的都市现代农业新路 [1] 科技赋能 - 上海农业的丰收是科技成果的丰收,活动现场集中亮相了2025年“数据要素X大赛”上海农业分赛道的十大优秀项目 [2] - 优秀项目包括实现水稻种植全流程无人化的“无人农场”、用区块链+AI构建全链路信任体系的“求真溯源 链上农安”以及让每亩水稻碳排放可核算可交易的“碳汇农田” [2] - 专精特新企业稷青科技为传统农业注入“数字基因”,上海农业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绝佳试验场 [2] -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打造的“农业农村数据创新实验室”正式揭牌,将探索农业农村公共数据的创新应用 [2] 品牌引领 - 上海农业的丰收是品牌价值的丰收,不拼亩产而拼农产品的“附加值” [3] - 上海市网购商会携手电商平台、MCN机构及新农人代表签署《都市农产品全域营销,拓展电商发展新增量》倡议书,多元销售渠道让优质农产品突破地理限制 [3] - 上海市网购商会连续四年发布“上海网络新消费品牌TOP50榜单”,未来将加强农业领域品牌培育,通过专项榜单等形式重点推介上海优质农产品品牌 [3] 人才汇聚 - 上海农业的丰收是人才与乡村活力的丰收,越来越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回到乡土 [4] - “整村运营”作为乡村振兴的新模式获得关注,6个乡村振兴“五好两宜”和美乡村片区的代表与整村运营企业代表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实现城市资本、专业人才与乡村资源的精准对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