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

搜索文档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
经济日报· 2025-05-06 06:20
首先,小城镇有助于弥补农村发展要素的劣势。小城镇能够集聚并向农村输送管理型人才,这类人才的 核心价值不在于技术专精,而在于其整合分散的经营主体、重构生产关系的组织能力。通过创新合作社 模式、搭建利益联结机制,能够将分散的农户转化为具有市场议价能力的经营联合体,从根本上改变农 村经济的组织形态。小城镇的科技服务平台能够成为农业技术扩散的中转站,通过将标准化生产流程、 数字化管理工具向农村传导,推动传统农业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型。小城镇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借 助供应链金融、土地经营权抵押等工具,破解农村资产确权与风险定价难题,引导社会资本支农惠农。 其次,小城镇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改善基础设施,为农村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通过教育、医疗等公共 服务资源的梯度配置,小城镇形成对农村人口的适度集聚效应,既避免了资源过度向大城市集中,又为 农村留住人才创造了可能。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布局,降低了物流、信息、能源的流通成本,使分散的农 村资源在城乡之间流动并优化配置。此外,依托县域统一的要素交易平台与产权管理体系,小城镇通过 制度供给为农村资源资本化提供实现路径,使土地经营权、集体资产收益权等"沉睡资源"转化为可交 易、可增值的 ...
重庆累计建成巴渝和美乡村达标村3486个
中国新闻网· 2025-05-03 10:02
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 - 累计建成巴渝和美乡村达标村3486个 [1] - 新改建农村公路3245公里 入户道路1528公里 [1] - 建成农村供水保障工程542处 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6000余个 [1]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7.8% 生活垃圾治理率100% 污水治理率71.2% [1] 乡村产业发展 - 建成部级以上创新平台21个 市级全产业链创新联盟7个 创新团队16个 [2] - 育成新品种51个 研发新技术91项 [2] - 建成加工原料基地866个 培育百亿级加工园区8个 [2] - 10大百亿级生态特色产业链产值1838亿元 [2] - 设立100亿元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母基金 [2] - 特色支行为1.53万个经营主体贷款400亿元 [2] 乡村治理优化 - 基层智治大脑V2.0归集数据3.84亿条 [2] - 劝退"无事酒"2800余场 人情开支减少70%以上 [2] - 排查化解农村矛盾纠纷49.36万件 化解率99.93% [2] 城乡融合发展 - 安排投入73亿元实施125个区县城城镇化补短强弱项目 [3] - 推动32个产业项目落地协同区县 投资额19.8亿元 [3] - 引育人才6万余人 [3] - 农村产权交易60亿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8亿元 [3] - 11178家民营企业帮扶5919个村 [3] - 3.7万个农民合作社带动300多万小农户 [3]
青创赋能百千万,兴乡筑梦绘云浮
南方农村报· 2025-05-02 12:02
大赛概况 - 2025年"创青春"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云浮市赛暨第二届"市长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于4月27日在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举办 [2][3] - 大赛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腾讯集团指导,团市委联合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等14家单位共同主办 [3][4] - 主题为"青创助力百千万,兴乡赋能县镇村",吸引30支青年创业队伍参赛 [4][5] 参赛项目领域 - 项目聚焦乡村振兴、县域经济、绿美广东、城乡融合与乡村运营等领域 [8][9] - 通过非遗传承、生态农业、数字乡村、农旅融合等多元途径形成"技术+产业+文化"融合创新矩阵 [9][10] 获奖项目亮点 - 一等奖项目"罗定肉桂名片破圈推广与全链价值开发"以品牌化战略推动特色农产品全球化 [12][13] - 二等奖项目包括罗定非遗竹编研学创新、粤览木易山居度假民宿、菊花全产业链助农创业等 [14][15][16] - 三等奖项目涵盖智慧农业光伏灌溉、无人机服务、乡村文旅运营、花生主题农文旅综合体等 [17][18][19][20][21][22][23][24][25][26] 政策与资源支持 - 中国建设银行云浮市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云浮市分行为优秀项目提供授信支持 [33][34] - 大赛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创业培训、落地对接等全方位支持 [35][36] 大赛影响 - 大赛集中展示云浮青年创新力,实践"政策牵引、青年参与、全域赋能"兴乡模式 [37][38] -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推动青年人才在乡村实施抱负 [39]
【招银研究|区域深度】新型城镇化系列研究之城乡融合篇——城乡融合的现状、关键举措与未来机遇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3-27 17:19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演进 - 城乡发展政策经历了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的演进过程,政策内核一致但布局前瞻[6]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体现城乡融合策略调整[1][8] -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最终目标统一在实现"人"的高质量现代化生活,但侧重点不同[8][9] 城乡发展现状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07年3.1倍降至2024年2.3倍,乡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市[11] - 农村恩格尔系数从2007年40.5降至2023年32.4,城乡差距从6.9降至3.6[14]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86%,卫生厕所普及率超73%,宽带用户超1.9亿,5G覆盖乡镇级以上区域[16] - 城乡要素市场初步形成,但二元经济形态未完全破除,公共服务和数字基础设施仍存短板[2][28] 城乡融合关键举措 - 完善要素平等交换政策体系:户籍社保住房改革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土地市场化释放农村资产价值[35][36] - 以县域为突破口推动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保护农民财产权益[48][53] - 推动产业深度融合:承接都市圈产业转移,提升农业数字化品牌化,激活乡村旅游康养服务业[35][56] 县域经济发展特征 - 2023年百强县城乡居民收入中位数分别为5.8万和3.2万,87个县城乡收入比低于2:1[46] - 58个"千亿县"中六成以上县域前三大行业贡献超50%规上工业规模,部分细分领域全球领先[57][59] - 县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47家占全国25.6%,分布在769个县级行政区[61] - 2023年县域旅游总收入均值42.95亿元,接待游客均值508.3万人次,同比增41.19%和35.18%[72] 产业融合模式 - 制造业主导型:县域二产增加值占全国41.2%,对增长贡献55.7%,产业集群向县域转移明显[57][61] -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县域一产增加值占全国75.7%,数字化生产与电商融合推动品牌建设[64][68] - 特色服务业引领型:沿海县域融入国际分工,内地县域发展文旅康养,乡村消费增速持续高于城镇[71][76] 数字化变革 - 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16.8个百分点(城镇83.3% vs 农村66.5%)[33] - 数字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变,经营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转型[44] - 政策推动"数商兴农""快递进村"等工程,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和数字人才[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