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影像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影石创新招股书梳理:智能影像技术先驱,产品创新驱动成长
信达证券· 2025-05-23 10: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全球智能影像设备龙头,业务高速增长,2019 - 2024 年营收 CAGR5 约 56.8%、归母净利润 CAGR5 约 77.6%,2025 年 2 月科创板 IPO 申请获批 [3][7] - 行业科技赋能,下游场景延伸,2023 年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 364.7 亿元,CAGR6 约 14.3%,国产厂商技术突围份额提升 [3] - 公司以产品技术领先为基础,全球市场布局为要点,具备技术、渠道、品牌优势,充分享受行业增长红利 [3] - 公司本次 IPO 拟发行不超 4100 万股,募集 4.64 亿元用于建设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3][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智能影像技术先驱,产品创新驱动成长 影石创新:智能影像龙头,创新驱动成长 - 公司是全球智能影像设备龙头,2015 年成立于深圳,创始人刘靖康带领下创新影像技术,形成品牌和技术优势 [3][7] - 2019 -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 CAGR5 约 56.8%、归母净利润 CAGR5 约 77.6%,2025 年 2 月科创板 IPO 申请获批 [3][7] - 公司产品创新驱动发展,推出多款消费级产品系列,以 1.0 - 1.5 年迭代频率打造 X 系列大单品,截至 2024 年 X 系列收入占比达 52.3%,还切入新场景 [9] - 公司产品分消费级、专业级、配件及其他三类,2024 年收入占比分别为 86.6%、0.4%、13.0%,消费级及配件是收入支柱,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 [12][13] 业务结构:聚焦核心单品,跨境电商高增 - 公司业务结构具“大单品策略 + 全渠道布局 + 全球化扩张”特征,聚焦消费级市场,打造以 Insta360 ONE X/R 为代表的大单品,2019 - 2024 年 ONE X/R 系列收入占消费级产品收入均值约 80% [15] - 公司渠道布局均衡,截至 2024 年线上、线下收入占比分别为 48.0%、52.0%,分六大类销售渠道,官方商城、第三方电商平台、线下经销是销售基本盘,第三方电商和大型商超渠道收入占比提升 [19][21] - 公司境外收入占比高,2019 - 2024 年均值约 74.2%,2024 年中国大陆、欧洲、美国、日韩收入占比分别为 23.6%、23.4%、23.4%、7.8% [25] 行业:场景延伸市场扩容,国产厂商后来居上 市场规模:科技赋能智能影像,下游场景不断延伸 - 智能影像设备融合多种技术,实现更强大功能,2010 - 2014 年头部厂家推动行业发展,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由 2017 年 164.3 亿元增长到 2023 年 364.7 亿元,CAGR 达 14.3% [27] - 行业分运动相机、全景相机、航拍无人机套件三大细分赛道,各赛道市场规模和增速不同,应用场景不断扩展,产品技术呈现微型化、个性化、增强软件技术趋势 [31][32][34] 竞争格局:国产厂商技术突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 公司凭借技术创新提升份额,2023 年全景相机市占率全球第一、运动相机市占率全球第二 [37] - 全景相机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靠拢,2023 年公司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占率约 67.2%;运动相机市场分散,公司有望凭借先进技术占领更多份额 [39] 竞争力:产品技术领先为基,全球市场布局为要 技术:秉承创新基因,技术优势领先 - 公司核心团队技术背景突出,创始人刘靖康重视研发,完善研发流程,研发费用率 2020 - 2024 年均值约 12.4%,截至 2024 年研发人员占比 57.7% [41] - 公司设立多维研发体系,截至 2024 年拥有境内外授权专利 900 项,形成多项核心技术 [43] 渠道:全球多元布局,覆盖核心用户 - 公司渠道布局全面,线上线下收入占比分别为 48%、52%,各细分渠道各有侧重,积极拓展优质客户 [47] - 公司侧重海外市场,线下渠道覆盖全球 60 + 国家和地区,亚太地区销量和影响力快速增长 [48] 品牌:绑定垂直 KOL,增强品牌势能 - 公司品牌“Insta360 影石”口碑良好,屡获殊荣,2022 年提出“Think Bold”口号,2019 - 2024 年销售费用率均值约 14.4%,巩固品牌美誉度 [51] - 公司与垂直 KOL 深度合作,推出特色套餐打开细分市场,举办品牌活动增强粘性,布局社交媒体宣传 [55][56] 募投项目:建设自有产能,增加研发投入 - 公司本次 IPO 拟发行普通股不超过 4100 万股,募集 4.64 亿元,用于广东珠海智能影像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预计 2025 年投产)和广东深圳影石创新深圳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57]
万东医疗再换帅 新董事长今年3月刚出任美的医疗业务板块负责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15:58
被美的集团收购4年后,A股首家医学影像设备厂商再换帅。 美的集团对医疗板块有何新发展规划?万东医疗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5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分别联系美的集团和万东医疗,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老兵"接棒,今年刚任美的医疗业务板块负责人 万东医疗最近两次换帅,都与其控股股东、国内家电龙头美的集团有关。 关于马赤兵,公开信息中未查询到其有直接的医疗行业从业背景或相关经验,但他于今年3月出任美的 集团美的医疗业务板块负责人,4月被选举为万东医疗非独立董事。今年3月,美的集团还成立了美的医 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 5月21日,万东医疗发布公告,称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胡自强的书面辞职报告,其因个人原因辞 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辞任生效后将不再担任公 司任何职务。同时,公司宣布继任者为马赤兵。 资料显示,胡自强、马赤兵均为美的集团高管,前者作为美的集团副总裁,已于去年7月任期满后离 任;后者在美的集团任职超过20年,今年3月刚被任命为美的集团美的医疗业务板块负责人。 2021年,美的集团为拓展医疗业务,收购万东医疗,成为其控股股东。在当 ...
知乎研究院发布「中国高端手机影像趋势与用户洞察」报告,「以人为本」探手机影像技术下半场新赛道
江南时报· 2025-05-08 09:50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复苏 - 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049%,延续增长趋势 [1] - 中国作为核心市场,全年出货量达2.86亿台,同比增长5.6% [1] - 国产高端机型(价格≥4000元)市场份额突破72% [1] 手机摄影成为关键竞争领域 - 手机摄影话题在知乎积累43.3亿浏览量,位居手机相关话题第二位 [1][11] - 专业摄影讨论中,手机摄影内容占整体摄影相关内容量的1/3 [1][11] - 77.2%的摄影爱好者主力拍摄设备为手机,71.8%用户每天使用手机拍照 [13] 用户摄影行为与偏好 - 记录生活是手机摄影最强动机,61.3%用户懂得切换不同焦段拍摄 [13][17] - 用户偏好题材:风光摄影44.3%、人文摄影41.8%、人像摄影41.4% [22] - 50%用户希望手机一站式解决从拍摄到修图流程 [44][45] 影像技术痛点与需求升级 - 43.1%消费者认可影像手机出片专业度,但存在对焦速度、场景感光、运动抓拍等痛点 [27][31] - 53.3%用户认为曝光调整影响拍摄体验 [31][36] - 95%用户对高端手机影像能力有中高期待,要求画质、焦段、色彩等细节优化 [39] 硬件与体验矛盾凸显 - 专业用户需求轻便性,但多镜头集成与轻便性背道而驰 [47] - 37.6%用户将高端影像手机作为日常唯一用机 [49] - 工业设计、品牌美誉度、手机系统成为用户选择关键因素 [53] AI技术成为破局方向 - AI需从幕后辅助走向台前共创,构建完整创作生态 [55] - 用户期待AI功能:自动构图46.8%、语音控制46.5%、自动风格化44.8% [58][63] - 37%用户偏好完全自动化拍摄模式,8%坚持全手动 [61] 行业案例与趋势验证 - vivo X200 Ultra以"一机双芯三镜"配置推动影像技术升级 [78][80] - 知乎答主认为手机影像技术打破专业创作门槛,实现技术平权 [76] - 厂商需从技术本位转向需求本位,平衡性能与体验 [54]
获批FDA!装机入院!内嵌AI的核医学设备
思宇MedTech· 2025-05-06 18:30
核心观点 - GE Healthcare的Aurora双探头SPECT/CT系统与AI驱动的Clarify DL图像重建技术获FDA批准,标志着核医学影像精度与效率进入新阶段 [2][4] - 该系统通过AI技术显著提升图像质量(98%案例被评为"更优"),同时优化工作流程,适用于心脏病、肿瘤、神经科等多场景诊断 [4][6][11] - 首个装机点落地美国克利夫兰大学医院,临床评价显示其整合SPECT/CT组件与AI技术提升了诊断质量和运营效率 [10] 技术亮点 - **SPECT/CT一体化**:支持"一站式"检查,提升效率,尤其适用于高BMI患者 [6] - **Revolution Ascend CT**:128层成像,40mm探测器覆盖范围是大多数混合系统的两倍 [6] - **Clarify DL**:深度学习重建技术,98%案例图像质量更优,不增加扫描时间或剂量 [4][6] - **SwiftScan SPECT**:减少25%扫描时间或剂量,保持病灶可视性 [6] - **ASiR-V降噪算法**:降低82%剂量与91%图像噪声(对比传统方法) [6] - **SnapShot Freeze 2**:去除心脏运动伪影,适用于冠脉CT血管造影 [6] - **SmartMar**:减少金属伪影,提升植入物患者成像质量 [6] 临床应用与挑战 - **多场景适用**:肿瘤精准定位与分期、心脏病高级冠脉CT血管造影、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识别 [7][12] - **技术挑战**:双模态协调复杂、患者运动伪影、协议适配困难、辐射剂量管理压力大 [7][8] - **流程优化**:Effortless Workflow系统实现从患者入机到图像后处理的自动化衔接,提升通量与一致性 [9] 装机医院评价 - 克利夫兰大学医院放射科主任认可系统整合SPECT/CT组件与AI技术,提升诊断表现 [10] - 医院运营层面高度评价其患者流动与运营效率优化,Revolution Ascend CT与现有设备兼容 [10] - Effortless Workflow模块减轻技术人员负担,优化高BMI患者检查体验,整合MIM软件解决方案 [10] 行业趋势 - FDA批准体现AI与多模态影像技术深度融合趋势,推动从"诊断支持"向"路径管理工具"转变 [11] - 提升影像效率、患者体验与精准度成为SPECT/CT设备更新换代的核心动力 [11]
康众医疗:工业/安检收入增长60%,打开成长新空间-20250428
信达证券· 2025-04-28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文档未提及报告公司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新产品放量,工业/安检业务收入增长60%,2024年营收稳健增长,未来有望从单一部件供应商向智能影像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打开新增长空间 [2]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8、4.08、4.8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7%、17.3%、17.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34、0.44、0.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7%、29.7%、24.8%,对应2025年4月25日收盘价,PE分别为44、34、27倍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98亿元(yoy + 8.90%),归母净利润为0.18亿元(yoy + 14.5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06亿元(yoy + 513.9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23亿元(yoy + 5.32%);2025Q1实现营业收入0.58亿元(yoy + 10.33%),归母净利润 - 0.03亿元(yoy - 380.74%) [1] - 2024年工业/安检业务实现收入6532万元(yoy + 59.97%),医疗业务实现收入2.24亿元(yoy - 1.45%);动态产品线2024年实现收入1.33亿元(yoy + 53.81%),静态产品收入下降14.02%到1.56亿元;境外收入为1.11亿元(yoy - 10.64%),境内市场实现1.78亿元营收(yoy + 24.11%) [2] - 2024年研发费用达4372万元,占营收比重为14.67% [2]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48、408、480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16.7%、17.3%、17.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4、44、55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91.7%、29.7%、24.8%;毛利率分别为40.8%、41.6%、41.9%;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3.8%、4.7%、5.6%;EPS(摊薄)分别为0.38、0.50、0.62元;市盈率P/E分别为44.40、34.23、27.42倍;市净率P/B分别为1.68、1.62、1.54倍 [3] 业务发展 - 2024年稳步推进新产品新技术应用转化,口腔系列、工业安检系列产品矩阵逐步完善,加强市场推广 [2] - 较高研发投入加快在束光器、球管、高压发生器等关键部件领域业务布局,增强关键零部件提供能力,推动智能DR解决方案、智能影像技术解决方案应用落地 [2] - 通过并购ISDI,切入CMOS高端应用领域 [2]
康众医疗(688607):工业、安检收入增长60%,打开成长新空间
信达证券· 2025-04-28 15: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新产品放量,工业/安检业务收入增长60%,2024年营收稳健增长,未来有望从单一部件供应商向智能影像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打开新增长空间 [2]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8、4.08、4.8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7%、17.3%、17.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34、0.44、0.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7%、29.7%、24.8%,对应2025年4月25日收盘价,PE分别为44、34、27倍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98亿元(yoy + 8.90%),归母净利润为0.18亿元(yoy + 14.5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06亿元(yoy + 513.9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23亿元(yoy + 5.32%);2025Q1实现营业收入0.58亿元(yoy + 10.33%),归母净利润 - 0.03亿元(yoy - 380.74%) [1] 点评 - 新产品放量,工业/安检业务收入增长60%,2024年公司营收稳健增长,分行业看工业/安检业务收入6532万元(yoy + 59.97%),医疗业务收入2.24亿元(yoy - 1.45%);从产品结构看动态产品线收入1.33亿元(yoy + 53.81%),静态产品收入下降14.02%到1.56亿元;分区域看境外收入1.11亿元(yoy - 10.64%),境内市场营收1.78亿元(yoy + 24.11%) [2] - 增强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转型为智能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研发费用达4372万元,占营收比重为14.67%,通过内研外购布局关键零部件,保障供应链安全、降低成本、提升良率,推动公司转型 [2] 重要财务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74|298|348|408|480| |增长率YoY %|33.8%|8.9%|16.7%|17.3%|17.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5|18|34|44|55| |增长率YoY%|373.7%|14.5%|91.7%|29.7%|24.8%| |毛利率%|39.0%|39.5%|40.8%|41.6%|41.9%| |净资产收益率ROE%|1.8%|2.0%|3.8%|4.7%|5.6%| |EPS(摊薄)(元)|0.17|0.20|0.38|0.50|0.62| |市盈率P/E(倍)|97.49|85.12|44.40|34.23|27.42| |市净率P/B(倍)|1.75|1.74|1.68|1.62|1.54| [3] 研究团队简介 - 唐爱金为医药首席分析师,浙江大学硕士,有药物化学专业背景和医药市场经营运作经验,曾就职于广证恒生和方正证券研究所负责医药团队卖方业务工作超9年 [5] - 贺鑫为医药分析师、医疗健康研究组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硕士,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5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2024年加入信达证券,覆盖医疗服务、CX0、生命科学上游、中药等细分领域 [5] - 曹佳琳为医药分析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数量经济学硕士,2年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历,曾任职于方正证券,2023年加入信达证券,负责医疗器械设备、体外诊断、ICL等领域研究 [5] - 章钟涛为医药分析师,暨南大学国际投融资硕士,1年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历,CPA(专业阶段),曾任职于方正证券,2023年加入信达证券,覆盖中药、医药商业&药店、疫苗 [5] - 赵丹为医药分析师,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2年创新药行业研究经历,2024年加入信达证券,覆盖创新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