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物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正本清源地讲述文物保护故事(创作谈)
人民日报· 2025-05-29 06:31
电视剧创作背景 - 公司计划创作一部以文物保护为主题的电视剧《护宝寻踪》,旨在纠正盗墓题材作品对盗墓行为的奇观化表达,突出考古人和文保人的坚守与奉献 [1] - 该剧以汉文帝霸陵的故事为叙事主线,融合多起真实文物犯罪案例,如"穆见晖犯罪团伙"的设定和盗掘祖坟、倒卖银扣钵等情节 [1] - 故事横跨20年,反映国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人探源中华文明的重要阶段 [1] 叙事结构与美术风格 - 公司突破传统题材框架,采用考古、文保、刑侦三线交错叙事,包括跨国追索黑陶俑、吕氏家族墓盗掘案和尹村大墓"千年疑冢"认证 [2] - 美术风格力求真实还原,在西安和渭南韩城取景,7000平方米摄影棚内搭建高度还原的墓葬内景,分解唐墓、宋墓、清墓的结构差异 [2] - 采用朴实的镜头语言和接近真实的光影风格,呈现粗粝感,盗洞内快速运动画面与考古线形成强烈对比 [2] 专业呈现与知识传递 - 演员到陕西考古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学习考察,在发掘一线聆听专家授课,拍摄壁画揭取、文物修复、勘探测绘等专业场景时由专家指导 [2] - 创作团队追求去除悬浮感,普及法律、传递知识,力图呈现真实又专业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场景 [2] 行业意义 - 该剧是首次尝试以文物保护为主题的电视剧创作,填补了该题材的市场空白 [1][3] - 通过真实故事展现考古人的浪漫与坚守,连接过去与未来,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 [3]
(文化中国行)古丝路上新生代“文物医生”:在“有意思”里续传承
中国新闻网· 2025-05-23 13:57
5月21日至23日,以"守护丝路遗产·锻造大国工匠"为主题的西北四省(区)文物保护工匠技能竞赛暨甘肃 省第一届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甘肃兰州举行,来自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省(区)的百余名文物 修复领域的能工巧匠同台竞技。 随着"考古文博热"持续升温,在古丝路贯穿全境的西北四省(区),越来越多年轻力量涌入文物修复和考 古勘探发掘一线。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王旖萱便是其中一员,已从业4年多。 此次是王旖萱首次参加该领域赛事。"有点紧张,进入节奏后慢慢静下来。"王旖萱2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 采访表示,逛博物馆是她自幼的爱好,大学期间也因此选择了文物保护专业,"和文物接触很有意思, 当你触摸它、与它对视,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也曾有一位古代工匠同样触摸过它,这就是文化传承的 力量"。 如愿从事热爱的工作后,在西北大漠中跟随前辈前往考古勘探现场、在戈壁滩上开展田野调查,这些在 王旖萱看来都并非苦差,反而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她说,"如今网络发达,资讯繁多,有人将精力 和时间花在追逐时新事物上,但也总得有人沉下心来做文化传承守护的工作,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 本次竞赛,来自西北四省(区)文博单位、相关企业、高校、职业院校 ...
天天学习|一方隋碑 何以让总书记念念不忘?
央视网· 2025-05-23 09:11
文物保护与传承 - 洛阳龙门石窟拥有2345个窟龛、近11万尊石刻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4]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河北正定隆兴寺的隋碑(龙藏寺碑),该碑具有重要书法文物价值,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代表 [4][6][11] - 龙藏寺碑刻于586年,被誉为"楷书之祖",字体方整清秀,兼具南北朝遗风和初唐书法特点 [6] 历史文物保护措施 - 198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任职正定期间发现隋碑风化严重,立即要求封存保护,避免进一步损毁 [7][8] - 正定县对古建、古物、古文化遗址划定保护范围并设立标志,系统性加强文物保护 [8] - 组织开展文物普查、健全保护制度、编写《正定古今》等文献,全面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9] 文旅融合发展 - 隆兴寺经修缮后成为旅游景区,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正定旅游业发展 [10] - 当前中国拥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文旅融合加速,"云游博物馆"成为新潮流 [12]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鼓励实地寻溯文化根源,推动文化传播与传承 [12] 文化保护理念 - "知之深 爱之切"体现对家乡文化的深刻认识与深厚感情,是文物保护的思想基础 [11] - 文物保护被提升为国家战略,从地方实践到全国推广,形成系统性保护体系 [12]
(文化中国行)越过千年,龙门石窟何以永葆“容颜”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18:20
中新社洛阳5月21日电 题:越过千年,龙门石窟何以永葆"容颜" 中新社记者 阚力 李贵刚 初夏时节,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内,"文物医生"李心坚手拿专业文物修复工具,正在清理一件文 物残片的历史浮尘。27年来,这位"文物医生"一直致力于让这片千年石窟群"美颜"永驻。 近几年,李心坚带领团队在修复文物、维保石窟之余,还承接了十余个文物保护项目。一丝不苟间,他 们已完成佛龛残片的清理、粘接,在李心坚的指导下,开始填补缝隙。 5月20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的"文物医生"对文物进行修复。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 20世纪30年代,《帝后礼佛图》浮雕等文物流失海外。 为此,龙门石窟研究院依托高精度数字资源,开展残损文物虚拟复原及流散文物虚拟复位。如联合西安 交通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单位,对散落全球的石窟碎片进行三维数据采集。 张国锋介绍,目前,已将陈列在美国的"皇后礼佛图"与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浮雕残壁、文物碎块"数字复 活",让其真实"容颜"显世。 千年前,古人的智慧让龙门石窟惊艳世界。自建成至今,其一直遭受自然侵蚀、裂隙渗水等"病害"侵 扰。 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馆员马朝龙20日告诉记者,20余年来,龙门石窟在石窟 ...
宋代古墓成露天厕所,文物保护不能区别对待
南方都市报· 2025-05-20 03:15
文物保护现状 - 福州仓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郑涓墓因缺乏养护荒凉破败,被当作临时厕所,虽设置围挡但环境仍差[1] - 全社会对文物保护重视度提高,流失海外79年的"子弹库帛书"回归祖国,显示国家层面对珍贵文物高度重视[1] - 中国不可移动文物超76万处,福建最新普查确认33251处,福州仓山区有339块保护牌[2] 文物保护差异原因 -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省级及以下文保预算占比上限从15%提高至30%,但经费非唯一决定因素[1] - 体制机制和管理能力不足,基层文保力量薄弱,执法力度不足[2] - 部分地方重经济发展轻文化保护,"拆真建假""重用轻保"现象普遍[2] - 普通文物缺乏价值阐释和传播,保护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2] - 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公众文保意识薄弱,导致"重珍品轻一般"等不平衡局面[2] 文物保护改进方向 - 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文保网络,改变以行政级别和知名度为主导的资源分配模式[3] - 地方文物可与社区生活、教育、旅游结合,推动社区为基础的文保模式[3] - 需重新思考博物馆和文保机构角色定位,建立更具包容性、参与性和创新性的保护体系[3] -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解决差异化问题提供思考框架[3]
习言道丨在这座纪念馆,习近平曾亲自当讲解员
中国新闻网· 2025-05-19 12:57
l E Jillaml and it Jilla INTERNET START PART AND THE RUB m of h DKUL mall 馆 20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于山风景区内,有一座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这里原是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故居,后来也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故居。 34年前,纪念馆开馆当天,这里来了一位特殊的讲解员——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 习近平同志为何会到这来?背后是一段关于文物保护的故事。 当时正是福州城市建设的兴盛期。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准备拆除林觉民故居部分建筑建设商品房,习近平同志得知后立即让人核实并要求暂缓拆迁。 1991年3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林觉民故居主持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决定将故居保护下来,进行修缮。 当年11月9日,林觉民故居修缮完成,并辟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对外开放。开馆当天,习近平同志不仅参加剪彩仪式,还亲自给省外客人当起了讲解员。 开馆一个月内,他又三次来馆了解观众反应。 一则小故事折射出习近平同志对于文物保护利用以及博物馆、纪念馆建设一以贯之的重视。 博物馆、纪念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 中网 狗 网 網 網 網 網 網 網 網 網 網 網 ...
“琼州鉴宝”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举办 生动科普提升民众文物鉴赏水平
海南日报· 2025-05-19 09:21
活动概况 - 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海南管理处联合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举办"琼州鉴宝——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与 [3] - 活动内容包括权威文物鉴定服务、文物知识普及和文物保护法宣传,集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 [3] - 市民手持各式藏品在展台前排起长龙,专家进行细致鉴定并讲解文物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鉴赏技巧 [3] 活动亮点 - 实物标本展览区展示精选陶瓷、玉器类标本,专家通过实物对比解读不同时期、地域文物的特点和差异 [3] - 来自文昌的"候鸟"老人岳先生带琉璃瓶寻求鉴定,表示活动让其对藏品有更深了解并学习鉴赏知识 [3] 活动意义 - 文物鉴定关乎文物价值科学认定,是文物保护、研究、展示、流通的前提保障 [4] - 活动旨在引导民众树立正确收藏观念,鼓励挖掘、阐释和宣传民间收藏文物的文化价值,服务中华文化传承弘扬 [4]
【省文物局】考古文保题材电视剧《护宝寻踪》定档央视
陕西日报· 2025-05-17 08:36
电视剧《护宝寻踪》定档信息 - 36集考古与文物保护题材电视剧《护宝寻踪》定档5月20日在CCTV-1和爱奇艺开播 [1] - 该剧由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 陕西省文物局指导支持 中央电视台 爱奇艺 陕文投集团出品 陕文投影视公司拍摄制作 [1] 创作背景与主题 - 该剧紧扣加强文物保护 坚定文化自信主题 从真实文保大案中取材 [1] - 讲述一个延续近20年 两代人考古 保护文物的故事 彰显文保工作者的使命与坚守 [1] - 主创团队多次深入陕西大遗址和考古现场 与一线文保工作者交流 挖掘故事素材 [1] - 多名文物专家全程参与指导 力求专业性与艺术性结合 [1] 主创团队与演员阵容 - 由惠楷栋 王成欣执导 张蝉娟 周宇 杨宏 孙小涵编剧 [1] - 特邀白宇帆 辛柏青 王鹤润 富大龙 尤勇智等领衔主演 [2] - 通过塑造不同年龄 性格的考古文保工作者形象 凸显工作复杂性与艰巨性 [2] 创作理念与社会价值 - 导演惠楷栋表示希望通过该剧让更多人了解默默守护文物的群体 [2] - 旨在让观众体会文物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1] - 强调文物工作者纯粹精神的珍贵性 称其为"暗夜里的守灯人" [2]
致敬守护!5位文保领域代表谈文明传承
新华网· 2025-04-29 08:37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文保领域代表分享工作经历,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传承文明,各项文保成就凝聚着无数工作者的智慧与坚守 [1][3] 文保成就 -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全面开展,“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7批次211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3] 代表人物事迹 王龙 - 梦想“丈量大地”,曾带队用一年时间走遍吐鲁番山水,调查1108条坎儿井 [3] - 作为吐鲁番区域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指导员,牵头组织天山孔道专项调查,新发现74处古墓葬、古遗址等 [3] 宋淑霞 - 讲解敦煌20多年,以“讲解员的素养决定文化遗产价值的阐释”为指引,未来将践行和弘扬莫高精神 [3][4] 夏格旺堆 - 从事文物考古工作近30年,参与近100个项目田野工作 [6] - 主持考古的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6] 刘汉兴 - 认为文物保护是文明交流互鉴重要渠道,文物援外工程项目道路越走越宽,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经验 [6] - 足迹遍布亚洲,修复柬埔寨吴哥古迹王宫遗址等人类瑰宝 [7] 刘红岩 - 受舅舅影响成为长城保护员,每天走十多公里监测险情、清理石阶等 [9] - 见证从一人到一群人守护长城,认为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第一守护人 [9]
加强文物保护 传承中华文明(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4-29 06:36
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贡献 - 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长城保护员刘红岩每天徒步十几、二十几公里的山路守护长城,并在暴雨天气组织保护员用塑料布苫盖长城墙体 [1] - 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负责人王龙带领队员调查了1108条坎儿井,并在北部天山新发现74处古墓葬、古遗址、古岩画、古建筑 [1] - 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夏格旺堆主持的"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项目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遗址为西藏中部史前文化首次寻找到距今4000年前的"历史源头" [1] 文物保护技术的创新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中心的刘汉兴在柬埔寨吴哥古迹修复工作中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测绘、激光雷达等技术进行"精准用药" [2] -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宋淑霞团队利用数字化资源、虚拟增强技术开发"飞天"专题游览线路,实现"窟内文物窟外看"的效果 [2] 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长期参与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王宫遗址项目,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 - 文物保护工作者计划与国际上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方法接轨,加强国际合作利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