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

搜索文档
伊拉克加强文物修复工作
人民日报· 2025-07-31 06:12
伊拉克博物馆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该国最重要的馆藏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文物的博物馆。近年来,伊 拉克博物馆成立文物修复和维护实验室,每年可完成上千件文物的修复。中国持续向伊拉克派遣文物修 复技术人员并提供技术支持,双方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 (本报记者 管克江) 在伊拉克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修复一座雕像。 参观者观看苏美尔文明的梭万土丘雕像。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31日 17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工作人员在研讨文物修复方案。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中东中心分社伊纳斯·易卜拉欣摄 ...
了不起的古建筑丨卫辉望京楼:国内最大石构无梁殿建筑
河南日报· 2025-07-30 07:27
"卫辉有座望京楼,半截蹿到天里头。"这句流传在豫北平原上的民谣,道出了卫辉望京楼的宏伟。 第一任潞王朱翊镠是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同母弟弟,极受生母李太后恩宠和万历皇帝纵容。万历皇帝为他 选的封地原来是衡州,朱翊镠请求改为卫辉,理由是:"臣愿就近,庶几咫尺天颜。" 很多地方有"望京楼",这是古人表达忠贞的一种方式。而卫辉望京楼因何而建,又寄托着怎样的情怀? 日前,记者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凯、河南省文物建筑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丽娟一起赶赴卫辉 市,共同领略望京楼独特的建筑形制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感受那段历经400余载岁月沧桑,关于权力、孝道与 匠心的传奇。 汝王潞王争未休 穿行在卫辉古城古老街巷中,远远就望见高高大大、方方正正的望京楼。 中原怎么会有如此高大的砖石建筑?记者惊愕之余又有疑问:这不就是一个高台吗,怎么叫"楼"? 看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碑后面的介绍才明白:"望京楼"是通俗的叫法,它正式的名字叫"崇本书 楼"。 望京楼的主人至今仍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汝王,有人说是潞王。 长期从事明代藩王研究的孙凯介绍,明朝对皇族实行分封制,封在河南境内的有周、唐、赵、郑、伊、徽、 秀、崇、汝、潞、福诸藩, ...
姑苏区上半年对在建文物保护工程开展检查70余次
苏州日报· 2025-07-30 06:46
姑苏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文物保护单位38处、市文物保护单位122处、未定级不可 移动文物约1400处。上半年,全区对36处在建文物保护工程开展专项检查70余次。截至目前,所有开工 建设项目未发生质量及安全生产事故。"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国家古迹文物保护项目——姑苏区整 县推进项目"顺利推进,完成9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修缮,整体保护面积近9000平方米。 昨天(7月29日),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第39次会议召开,围绕文物建 筑安全等议题进行讨论。 ...
陈刚在桂林调研,强调要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利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广西日报· 2025-07-24 09:57
文旅融合发展 - 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利用 扎实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桂林文旅产业 加快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 [1] - 雁山园作为岭南第一名园和广西近代教育文化发源地 需全面发掘历史文化 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文物保护与修缮 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1] - 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需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发展、开发的关系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2] 高等教育与出版行业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综合实力稳居中国大学出版社前十 需坚守出版初心 敢于创新 顺应时代步伐 推动高质量发展 [2] - 广西师范大学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挥科教资源优势 培养德才兼备人才 为桂林旅游城市建设和广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和纪念馆需保护好红色历史资源 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3] - 深挖胡志明在桂林开展革命斗争的史料 讲好中越友谊故事 服务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 [3]
天天学习|历史深处守望“有记忆的城”
央视网· 2025-07-21 13:12
正定古城文旅发展 - 正定拥有1600多年建城史,现存隋唐以来古建筑3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形成"九楼四塔八大寺"和"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独特景观[3] - 游客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接待530.58万人次,2023年突破1500万人次,2024年仅上半年就达3397万人次[3] - 隆兴寺作为北宋建筑群代表,1984年获得172万元专项修缮资金完成抢救性修复[6] 文物保护创新实践 - 开元寺南广场遗址采用透明玻璃幕墙设计,实现考古现场可视化展示[7][13] - 实施"以修代租"模式保护历史建筑,引入咖啡厅、文创店等新业态激活古城[10] - 建立全县文物普查档案系统,划定明确保护范围并设立标志物[4][6] 文旅融合模式 - 将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市民生活场景,形成"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体验[8] - 通过"百家修百厝"等社会参与机制实现古城微改造[9] - 在古建筑周边配套停车场等现代设施提升游客服务能力[6] 跨区域案例参考 - 北京完成2100多条背街小巷整治,实现古韵与新貌共生[9] - 潮州采用"修旧如旧"原则保留古城原真性[9] - 泉州通过保护性收储盘活历史建筑存量资源[10]
农民上交40斤黄金,上交之后才发现,装黄金的罐子才是无价之宝
搜狐财经· 2025-07-16 18:06
事件背景 - 1982年盱眙县某村庄因水库淤泥堆积影响灌溉,村长召集村民参与清理工作 [1][3] - 最初部分村民对参与清理持消极态度,认为参与收益不明确 [3] - 万家三兄弟率先响应号召并带动其他村民加入清理队伍 [3] 文物发现过程 - 清理工作接近尾声时,万家二哥在淤泥中发现神秘金属器物 [5] - 最初被误认为是夜壶,但实际重量和外观显示异常 [6] - 开罐后发现内藏大量黄金制品,包括金兽、金饼和马蹄金等 [8] - 金兽单件重量达9公斤,工艺精湛 [14] 文物鉴定结果 - 经专家鉴定为战国时期珍贵青铜器"陈璋圆壶" [14] - 与陈璋方壶配套,属稀有青铜器类别 [14] - 壶身造型流畅、花纹精美,反映高超铸造工艺 [14] - 历史渊源可追溯至齐国名将陈璋战胜燕国所获战利品 [14] 后续处理 - 三兄弟决定将文物上交国家 [10] - 在前往文物局途中遭遇村民阻挠但最终完成交接 [10][12] - 文物局给予三兄弟1万元奖励 [16] - 陈璋圆壶现珍藏于南京博物馆 [16] 社会反响 - 三兄弟回村后遭遇部分村民不理解 [16] - 文物成为博物馆重要展品,吸引众多游客参观 [16]
乌鲁木齐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新华社· 2025-07-15 19:58
揭牌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参观了乌鲁木齐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成果展 示和办公区域,对中心的工作成果和未来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完) 揭牌仪式上,自治区文化旅游厅党组成员、自治区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军, 乌鲁木齐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党组书记朱新荣,局长蔡高明等领导 共同为乌鲁木齐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揭牌。 乌鲁木齐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自筹备以来,已积极推进多项重点项目,包括文物 数字化保护项目和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其中,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旨在通过 3D扫描、摄影测量等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高精度数字化采集,建立文物数字化档案 库;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则聚焦于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等红色文化遗址 的整体保护和开发利用。 未来,乌鲁木齐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将继续秉持"保护为基、研究为魂、利用为 要"的工作理念,深化交流合作、强化人才支撑、创新工作模式,努力将文物资源转化 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文化引擎"。 新华社客户端乌鲁木齐6月26日电(记者 张瑜)乌鲁木齐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于6 月26日上午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新民路72号正式揭牌成立。自治区文物局领导、乌鲁 木齐市委分管领导、市文化广播电视和 ...
文物无言 守护有力
河南日报· 2025-07-11 08:21
文物保护与公益诉讼 - 河南文旅暑期强势出圈,依托河洛文化、千年古渠、北宋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吸引游客 [8] -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增设检察公益诉讼条款,强化检察机关在文物保护中的法律责任 [8] - 洛阳检察机关办理全省首例可移动文物民事公益诉讼案,追讨唐代海兽葡萄镜修复费用2.95万元并获公开道歉 [9][10][11] - 济源检察机关推动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保护,争取专项资金100万余元增设监控设备并启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 [12][13] - 开封检察机关建立"文旅行政+检察"协作机制,州桥遗址保护案例入选全国专项行动典型案例 [15][16] 文物修复与技术创新 - 洛阳博物馆对唐代海兽葡萄镜采用技术手段清除有害物质,控制保存环境以延长文物寿命 [10] - 济源市推动文物数字化保护,运用高精度三维扫描技术留存碑刻数据并构建数字档案库 [13] - 州桥遗址开展考古研学活动,开发盲盒探挖、瓷器修复等互动课程提升公众参与度 [16] 跨部门协作机制 - 洛阳市建立公检法文物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对文物犯罪黑灰产业链的全要素打击 [11] - 济源市形成常态化人防名单和技防专班,实现文物保护多部门职责分工 [13] - 河南省检察机关与文旅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半年办理相关案件499件 [17] 文化遗产价值 - 五龙口水利设施始建于秦代,是我国最早利用弯道原理的水利工程之一,持续发挥灌溉功能2200年 [12] - 州桥遗址作为北宋东京城地标建筑,考古发现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5] - 海兽葡萄镜代表唐代铜镜工艺高峰,其纹饰融合海兽、葡萄等多元文化元素 [9][10]
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南京10处不可移动文物入选
南京日报· 2025-07-09 10:51
文物保护单位新增情况 - 江苏省新增74处不可移动文物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 - 南京市有10处入选 包括官窑山遗址 船墩遗址 丁奉家族墓地 愚园 佘村古建筑群 永定陡门 李鸿章祠堂 恽代英烈士殉难处 下关浦口铁路轮渡桥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 [1] 古遗址考古发现 - 官窑山遗址为明代大型官窑遗址 由90多座窑及相关窑业遗迹构成 已发掘16座窑 出土大量带"应天府""上元县"铭文城砖 是目前规模最大 窑体最多 布局最完整的明代都城城砖官窑遗址 [2] - 船墩遗址记录先秦商周时期南京先民文明 反映该历史阶段环境 物质文化和社会形态 具有历史 艺术 科学价值 [2] 历史人物墓葬与古建筑 - 丁奉家族墓含4座砖室墓葬 出土金 银 铜 铁 陶 瓷 漆等材质随葬品 地券确认墓主为东吴大将丁奉及夫人 [3] - 愚园为南京现存少数私家园林 清光绪年间胡恩燮在明代西园基础上修建 采用园中园模式 [3] - 佘村古建筑群 永定陡门同属古建筑类别 [3] 近现代史迹建筑 - 李鸿章祠堂 恽代英烈士殉难处 下关浦口铁路轮渡桥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入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3]
文化中国行·守宝人|让徽州文物“活”起来
新华社· 2025-07-01 08:53
文物保护工作 -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派古建筑在梅雨季节面临渗漏、洪水及泥石流风险,需24小时监控[4] - 歙县文物事务中心负责全县2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巡查与修缮工作[11] - 专业人员经手修复文物超千件,参与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复项目[11] 徽州文化遗产 - 歙县作为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拥有纵横交错的古街巷桥及大量民居、祠堂、牌坊[11] - 代表性文物包括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渔梁坝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13][15][16][21][23] - 正在进行南谯楼屋脊兽等古建筑保养维护工程[17][18][20] 文化传播创新 - 策划"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奇妙夜"等沉浸式文化活动,结合演出形式传播历史[23] - 通过修复与传播双轨策略,实现文物静态保护与动态活化[23] - 专业人员兼任活动主持与演员角色,创新文化传播方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