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公里二手车
搜索文档
“昨天上牌今天卖”“价格仅为新车的75%”,消费者捡漏“零公里二手车”,价格诱惑和权益风险如何抉择
华夏时报· 2025-05-30 12:22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概述 - 品牌新车下线后秒变二手车 标价仅为新车价格的75% 行驶里程大多不足50公里甚至为零 法律属性上属于二手车范畴 [2] - 2024年二手车市场中"登记≤3个月 里程≤50公里"车辆占比飙升至12.7% 四年激增7.2个百分点 [3] -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或将召开专题研讨会聚焦该问题 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2] 产生原因分析 - 主机厂为争夺市场份额设定挑战性销售目标 通过返利 贴息等政策向经销商压库 导致超配车辆难以消化 [3] - 汽车行业产能过剩 尤其车型更新换代快领域 经销商将库存车注册为二手车低价抛售 [3] - 部分车商利用报废车置换等政策漏洞获取国家补贴 实现"两头通吃" [4] - 2019年二手车出口试点政策催生"零公里二手车"出海潮 2024年出口量达43.6万辆 其中60%-80%为零公里车辆 [5] 消费者态度分化 - 部分消费者因无法享受首任车主专属权益(如终身质保 免费充电)而放弃购买 [6] - 车辆残值率比常规二手车低15%-20% 导致"省小钱亏大钱"现象 [7] - 预算有限消费者被价格优势吸引 接受无法享受新车同等维保服务的现实 [8] 行业经营特点 - 二手车商利润率不高但可依靠走量 几乎没有售后风险 [9] - 可采用批量销售模式 如通过直播推广同一款车型提高销售效率 [9] 监管与行业应对 - 需构建多维度治理体系 通过政策完善 监管强化 行业自律与消费者保护协同发力 [12] - 建议要求销售方书面告知车辆已过户事实及权益影响 消费者签字确认 [12] - 设立专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 提供咨询投诉和维权服务 [12]
【财经分析】价格战再起?汽车业期待有序竞争新时代
新华财经· 2025-05-30 11:58
汽车行业价格战现状 - 国内汽车市场5月下旬再掀降价潮,涉及新能源和燃油车品牌,引发A股、港股汽车板块市值蒸发上千亿[1] - 比亚迪推出限时补贴促销,涉及22款车型,综合优惠1.3万至5.3万元[2] - 吉利银河、零跑汽车、奇瑞汽车等品牌跟进降价,最高降幅达5.5万元,近期超60款车型降价[2] -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引发关注,这类名义上的二手车实际是新车,以低于新车10%-30%价格销售[3] 价格战背后的原因 - 市场竞争加剧,比亚迪等企业的配置优势逐步丧失[2] - 销量目标压力大,比亚迪1-4月仅完成2025年销量目标的25%[2] - 库存压力显著,4月末全国乘用车库存达350万辆,新能源车库存85万辆[5] - 经销商为回笼资金或获取厂家返利,被迫将库存新车注册为二手车低价出售[3] 资本市场反应 - 比亚迪宣布促销后,A股比亚迪跌近6%,港股比亚迪跌近9%,吉利汽车跌超9%[4] - 比亚迪、领跑汽车、吉利汽车等周内跌幅均超10%[5] - 高盛下调比亚迪2025-2027年净利润预期3%-5%[5] - 摩根士丹利认为此次促销释放出终端市场压力巨大的信号[5] 行业利润状况 - 汽车行业利润率从2014年的8.99%降至2023年的5.0%,2024年9月进一步降至3.4%[6] - 2024年1-3月汽车行业利润947亿元,同比下降6%,利润率3.9%[6] - 与同期下游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5.6%相比明显偏低[6] 行业竞争与监管 - 行业呼吁走出"内卷"竞争,回归有序竞争[7]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公开反对内卷式恶性竞争[7] - 2024年相关部门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综合整治[8] -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规范竞争秩序[8]
假二手真库存,“零公里二手车商”打的什么算盘
齐鲁晚报网· 2025-05-29 20:35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 - 部分经销商将库存新车注册为"已销售"状态后以二手车名义出售 形成"零公里二手车" 行业内有三四千家渠道采用此做法 [1] - 该现象是汽车行业变相降价的产物 通过激励政策促使经销商压库存 经销商为回笼资金将久置新车转为二手车销售 [2] - "零公里二手车"利润率较低 主要依靠走量获利 由于本质仍是新车 售后风险小且享受厂家质保 二手车商可批量销售 [3] 行业影响与风险 - "零公里二手车"可能被用于套取补贴 通过个人背户或公户购买方式虚报销量 同时导致消费者丧失首任车主权益 [4] - 该模式对新车和二手车市场价格均造成冲击 部分车企通过出口渠道消化库存 国内已有数百家二手车出口企业涉足此类业务 [4] - 长期来看会损害车企海外市场布局和品牌形象 虽然短期缓解库存压力 但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4] 行业建议与对策 - 车企需优化经营策略 按销定产精准匹配供需 避免盲目生产导致库存积压 [4] - 应提升渠道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 通过精细化运营增强竞争力 而非依赖价格战等低效手段 [1][4] - 消费者需注意辨别车辆信息 确认质保条款和生产日期等细节 建议通过正规4S店或品牌店交易 [5]
“零公里二手车”引关注,你会买吗?
第一财经· 2025-05-28 08:46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指出"零公里二手车"现象普遍 即车辆上牌后未实际使用便流入二手车市场 在懂车帝 瓜子二手车 闲鱼等平台有3000-4000家商户涉及此类交易 [1] -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召集车企及行业机构座谈 研究零公里二手车流通及促进二手车消费 参会方包括东风集团 比亚迪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等 [1] - 零公里二手车定义为已完成车辆登记但行驶里程极低或为零的"名义二手车" [1] 产生原因 - 主机厂通过销售返利 金融贴息等政策向经销商压库 经销商为回笼资金将库存新车注册为二手车低价出售 [2] - 经销商为获取厂商返利超额批售车辆 例如市场需求150辆但批售200辆 导致库存积压被迫低价处理 [2] - 汽车市场竞争加剧 价格战激烈 内销转出口成为消化库存的途径 [2][3] 行业影响 - 零公里二手车通过平行出口模式流向海外市场 因海外利润更高 国内数百家资质企业参与此类出口 [3] - 大型经销商集团已开展零公里二手车出口业务 车源主要来自经销商及新能源车企 [3]
“零公里二手车”引关注,行业或将进一步规范
第一财经· 2025-05-27 19:13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指出"零公里二手车"现象普遍存在,即车辆完成注册但实际未使用即流入二手车市场,在懂车帝、瓜子二手车等平台有3000-4000家商户在售 [2] - "零公里二手车"定义为已完成车辆登记手续但行驶里程极低或为零的车辆 [2] -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召集车企及行业协会召开座谈会,研究零公里二手车及促进二手车流通消费,参会方包括东风集团、比亚迪等车企及抖音集团、瓜子二手车等平台 [2] 行业运作机制 - 主机厂通过销售返利、金融贴息等政策激励经销商超额批售车辆,部分经销商月度批售量从150辆提升至200辆以上 [3] - 经销商为完成销售任务及获取返利,将库存新车注册为二手车低价出售,形成"高价进车、低价卖车"的常态 [3] - 汽车平行出口模式中零公里二手车占比高,因海外市场利润空间更大且能消化国内库存 [4] 市场影响 - 国内已有数百家获资质的二手车出口企业,车源主要来自汽车经销商和新能源车企 [4] - 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已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出口车型以零公里二手车为主 [4] - 行业价格战加剧背景下,内销转出口成为主机厂和经销商寻求增长的新路径 [4]
“瓜子二手车们”助推0公里二手车市场
经济观察报· 2025-05-27 18:44
核心观点 - 中国商务部紧急约谈车企、行业协会及二手车交易平台 要求规范"零公里二手车"流通乱象 直指虚假销售和利用政策漏洞牟利行为 [1] 零公里二手车定义与现状 - "零公里二手车"指新车完成注册上牌后未实际交付即作为二手车流入市场 [2] - 车企和经销商为达成销量目标、缓解库存压力 将库存车或产线新车注册为"已售"状态后转卖至二手车平台 [2] - 长城汽车董事长披露瓜子二手车、懂车帝等平台有三四千家商家参与此类交易 [2] 灰色产业链运作模式 - 车企通过"自注册"手段将新车直接上牌后交由经销商或二手车平台低价抛售 [3] - 某车企经销商为完成季度销量目标 将未售出新能源车注册后以8折转卖第三方平台 [3] - 出口回流问题加剧乱象 部分出口车辆因当地市场饱和通过平行进口渠道低价回流国内 [3] 二手车平台盈利模式 - 瓜子二手车以"保卖"服务名义自行收车并加价转售 收取卖家2%服务费和买家4%服务费及多项隐性费用 [3] - 平台实际利润超过10% 与其宣称的"无中间商"广告宣传背离 [3] 行业影响与监管动向 - 乱象折射汽车行业价格战白热化下的畸形生态 [3] - 监管行动旨在斩断灰色利益链 政策落地效果仍需观察 [3] - 行业需回归用户价值与合规经营以赢得市场信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