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搜索文档
历史可阅读、文化可感知、业态可活化……百年老街焕新颜 文旅与商业活力迸发
央视网· 2025-07-23 11:42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 - 长春新民大街始建于1933年 全长1445米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聚集区 2025年启动保护提升项目并重新开街 [1] - 改造前街道两侧院落开放度低 围墙和植被遮挡视线 改造遵循"保护第一"原则 提出"开放共享 以人为本"理念 [8][15] - 通过工作专班逐院摸排 协调会释放4.5公顷公共空间 拆除围墙后形成13处口袋公园 串联历史建筑群 [17][20] 文旅商业融合成效 - 开街后入驻29家特色店铺 含13家东北首店 涵盖非遗工坊 沉浸式艺术空间等多元业态 [4] - 推出双层观光巴士 10条主题旅游线路 研学课堂 AR实景导览等创新服务 [7] - 开街至今累计参观108.43万人次 带动经济收入5.34亿元 创下单日28万人次客流记录 [7][21] 城市更新细节优化 - 慢行道从3米拓宽至6米 优化异形排水口 管线井配备电子身份证 实现精细化管理 [23] - 新增太阳能充电座椅 无障碍坡道 便民指示牌 店铺提供免费热水和应急药品 [25][26] - 改造木栈道时保留原有树木生长空间 绿化带设计兼顾美观与功能性 [21] 历史文化活化模式 - 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通过"可视可听 可触可感"方式呈现历史 [7] - 形成"历史可阅读 建筑可触摸 文化可感知 业态可活化"的保护利用模式 [26] - 全市推进18个历史文化街区改造 北京大街西已运营 宽城子街区将于9月开街 [26]
扬泰机场“五重清凉”计划守护一线职工
中国民航网· 2025-07-21 10:11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通讯员武小吉 报道:近日,持续攀升的暑热考验着一线岗位 的坚守者。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党委和工会以"送清凉、防暑保安康"为主题,创新实施"五重清凉守护计 划",投入专项资金开展专项活动6场,覆盖员工近千人次,将党组织的关怀和工会的关心化作缕缕清 风,吹进机坪、工地与机场的每个角落。 公司领导班子带队深入机坪高温区域,实地督导防暑降温及安全生产工作,详细了解机坪各岗位防暑降 温措施落实情况,并为机务、场务、监护、监装监卸等户外岗位员工送上定制"清凉礼包"——矿泉水、 八宝粥、藿香正气水及清凉油,反复叮嘱员工科学调休、强化防护。针对二期扩建工程建设人员,工会 联合二期扩建工程指挥部赴施工现场发放防暑物资,严格督促施工单位落实"错峰施工",为奋战在钢筋 水泥间的建设者筑牢安全屏障。 面对机坪地表超60摄氏度的"烤验",机场公司党委创新打造"流动清凉驿站"。贴有"机坪清风快车"标识 的专属车辆载着冰镇饮品、清凉西瓜、紧急药品,穿梭于机坪各个作业点。随车医护人员配备血压计等 设备严阵以待,员工可随时登车享受片刻清凉。当车身穿过蒸腾的热浪停在机务人员身旁,空调的凉气 瞬间冲淡了机油的灼 ...
出行服务“精细化”升级:“人为本”是该有的初心和核心
齐鲁晚报网· 2025-07-19 20:05
公共交通服务优化 - 北京地铁启用"双温"车厢,乘客可选择"强冷"或"弱冷"区,并根据人流密度动态控温 [2] - 北京公交统一安装遮阳窗帘,要求司机提前开启空调提升舒适度 [2] - 西安、深圳地铁设立纳凉区,提供椅子、饮用水并安排人员管理 [2] 管理模式转变 - 公共交通单位从标准化服务转向关注"更舒适"和个性化需求 [2] - 管理模式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变,体现对民生需求的"俯下身"关注 [2] 服务争议事件 - K1773次列车因停运空调关闭三小时,乘客砸窗通风引发争议 [3] - 广铁长沙客运段事后说明称车内闷热但未达应急预案标准,与乘客实际感受不符 [3] 服务理念核心 - "以人为本"应成为服务核心,需重视乘客真实感受并纳入决策考量 [3] - 公共服务应体现人性化处理,如地铁纳凉区的设立和管理 [2][3]
瞭望 | 为人工智能立“东方魂”
新华社· 2025-07-07 16:28
人工智能伦理风险 - 通用人工智能在赋能行业的同时暴露出隐私泄露、算法歧视、责任界定困难等伦理风险,如三星员工使用ChatGPT导致半导体机密泄露[4] - 西方技术逻辑下伦理风险被放大,表现为数据滥用(位置/浏览/支付信息构建"数字画像")和算法失衡(外卖员路径优化忽视劳动者权益)[3][4] - 生成式人工智能存在"胡说乱画"现象,干扰社会价值判断,且可能污染人类数据库导致信息失真[6] 西方技术模式局限性 - "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路径存在局限,早期生成式AI出现低级错误(如混淆刘翔参赛项目、泰山地理位置)[5] - 斯坦福研究显示GPT-4迭代后性能下降:质数判断准确率从488/500降至12/500,代码能力退化,主因是缺乏人类标注的新鲜数据[7] - 模型自噬现象凸显——用AI生成内容反哺训练会导致多样性丧失,图像/文本领域准确性下降[6] 中国治理路径 - 提出"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原则,2023年发布《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10] - 建立敏捷治理机制:包括动态跟踪、分级评估(如风险等级体系)、多元共治等11项措施[11] - 推动中文语料建设,将主流意识注入互联网,争夺全球话语权(如公立机构语料库开放)[12] 技术演进观察 - 生成式AI通过预训练/微调/强化学习持续进化,初期甄别能力有限但后期显著改善(如地理问答纠错)[5] - 算法责任伦理面临重构:智驾事故难追责主体,平台需平衡效率与社会责任(如杜绝大数据杀熟)[4][9] - 情感计算技术催生虚拟伴侣,部分替代真实人际关系(基于统计模型的情感模拟)[4]
“厦门发展战略”启示:把规划蓝图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 增进民生福祉的实际行动
央视网· 2025-07-05 19:54
厦门发展战略的历史背景 - 上世纪80年代厦门制定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系统谋划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领域 [1] - 战略始终贯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30多年来持续实施 [1] - 战略成功实践表明科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需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4] 鼓浪屿保护与开发 - 30多年前鼓浪屿面临自然景观被挤占、历史建筑年久失修的问题 [2] - 战略中专章阐述鼓浪屿社会文化价值,提出统一规划保护 [2] - 规划小组历时近一年完成厦门风景名胜区调查,50多幢历史建筑成为2017年申遗成功基础 [2] 生态环境治理创新 - 战略首次将"生态环境问题"专章列入区域发展规划,开创全国先河 [3] - 筼筜湖治理采用"二十字方针",累计完成五期综合治理工程 [3] - 治理投入方面,1988年起连续两年每年拨款1000万元用于筼筜湖整治 [3] 民生保障体系建设 - 战略六大目标中半数直接关系民生 [3] - 厦门长期保持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70%以上 [4] - 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化医保养老体系,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系统 [4]
“这条小鱼在乎!”
人民网· 2025-07-03 15:27
司法与金融联动案例 - 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与浦发银行通过"金法盾"党建品牌开展合作,为特殊困难家庭提供司法调解和金融援助[3][5] - 浦发银行在法院调解下同意给予困难借款人何某六个月延期分期还款方案,缓解其家庭财务压力[3] - 双方联合发起"金法盾 暖冬行动"爱心活动,筹集医疗费和生活保障金帮助困境家庭[5][6] 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实践 - 浦发银行党支部积极参与法院牵头的党建公益活动,体现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担当[5][6] - 银行通过弹性还款方案展现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包容性金融服务[3] - 金融机构与司法系统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解决社会民生问题[5][8] 司法系统创新服务 - 法院在案件审理后持续跟进帮扶,体现司法系统"案结事未了"的服务延伸理念[5][8] - 通过"党建+司法"模式整合多方资源解决群众实际困难[5][10] - 司法系统将"人民至上"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包括调解纠纷、营商护航、普法宣传等多元化服务[10]
山西华阳集团工装“蝶变”映照幸福升级
新华财经· 2025-06-24 18:24
工装材质与设计升级 - 工装材质从劳动布、帆布逐步升级为防静电、阻燃、透气的特种面料,增强防撕裂和耐磨性能 [1][2] - 工装设计注重功能性:缝制多个工具口袋、工作证专用口袋、肘部膝部加厚处理 [2] - 采用藏蓝色、绿色、橙色等色彩区分不同工种 [2][3] 工装管理优化 - 日均清洗500多套工装,每名矿工每周可换洗一次,破损处及时修补 [5][8] - 新增工业烘干机,工装清洗后两小时即可烘干,解决传统晾晒效率低的问题 [7][9] - 洗衣组定期征集职工意见改进服务,工装洁净度与舒适度显著提升 [5][7] 工装反映企业转型 - 煤矿智能化推动部分职工从井下工装转为西装,远程操控智能设备 [2][6] - 集团转型中员工跨行业流动,如采煤副队长转岗光伏智能制造车间副主任,工装从煤矿服变为灰色POLO衫 [2] - 工装迭代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理念,通过装备升级提升职工幸福感 [1][4] 劳保防护用品改进 - 煤矿单位新增防砸马甲、防砸靴,配发轻暖白绒工装,自救器重量从3公斤减至1公斤 [4] - 电解铝分公司配备防高温面罩、耐高温绝缘劳保鞋,安全性与舒适度同步优化 [4] - 工装与劳保用品升级成为职工幸福指数的具象化指标 [4][9]
重新发现城市:向心集聚 以人为本 | 《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6-05 18:17
城市发展的驱动因素 - 城市存在并壮大的理由包括防御、商贸、资源集聚、生产效率提升以及文化交流等多种因素 [1] - 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表现为大城市数量增加与部分城市资源萎缩并存,同时出现"逃离北上广"与"重返北上广"现象 [1] 大城市的发展上限 - 中国城市数量从1978年的193个增至2023年的694个,增幅达2.6倍,城镇常住人口从1.72亿增至9.44亿,增长5.5倍 [2] -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及人口向心集聚相伴而行,这是由人的需求和规模效应双重驱动的结果 [2] - 从经济一体化角度看,大城市的边界应从都市圈入手,如东京都市圈人口达3700万且仍在增长,上海及毗邻地区常住人口为3100多万 [4] 城市发展路径的多样性 - 过去许多城市采用"摊大饼"模式,导致千篇一律的城市样貌和大量空置厂房、开发区 [8] - 特色鲜明的城市如成都、长沙、杭州等通过提升城市对人的吸引力而脱颖而出 [8] - 三四线城市如泉州、潮州、景德镇通过"单兵突进"策略找到新打法,甚至逆转人口流出趋势 [10] - 城市发展应顺应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的逻辑,实现分工协作和梯度发展 [10] 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 - 截至202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67%,预计2030年前达70%,但仍有补短板的制度红利和新技术推动城镇化率提升 [12] - 未来城市发展应尊重规律,发挥市场、政府和个人选择的"向心力",并以人为中心 [12]
欧阳康 |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中国范式——中国式现代化独特优势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6-03 13:45
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体系通过创造性融合市场经济活力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对西方自由主义和苏联计划经济的"合题"性超越,形成"稳定与增长协同"的独特范式 [2][7] - 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综合性优势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市场治理机制,以公有制为主体、政府宏观调控为基础,兼顾效率与公平 [2][13][17] - 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本逻辑"为价值导向,构建包含前提正义、原则正义、程序正义、结果正义的"四维正义体系",突破西方"资本中心"范式 [20][25][26] 历史建构与创新突破 - 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传承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优点,首次将二者有机融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形成革命性创新 [7][8] - 从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01年加入WTO,中国经济实现年均10%增速,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0] -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二十大明确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形成发展型改革路径 [11] 治理结构与比较优势 -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结构既保障战略产业稳定,又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如东南沿海省份案例) [13][14] - 按劳分配为主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使资本、技术等要素合理参与分配,最大限度调动积极性 [15] -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的新型举国体制,通过市场化改革与宏观调控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16][17] 价值取向与正义体系 - 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以14亿人口全覆盖的"以人为本"理念为核心,区别于西方以资产持有者为本的私有制逻辑 [19][26] - 脱贫攻坚战通过制度优势消除绝对贫困,实现14亿人口全面小康,体现结果正义的实践成果 [26] - "四维正义体系"将公平从道德诉求转化为可操作制度,避免计划经济低效与市场原教旨主义分化 [20][25][29] 世界价值与文明启示 - 打破"现代化=西方化"叙事,证明非西方文明可通过兼容并蓄实现现代化目标 [28][32] - "一带一路"倡议等实践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 [31] - 国有经济主导与多种所有制共生的格局,为全球应对产业链危机提供韧性范本 [30][32]
踩过坑、撞过墙:创业第7年我的个人感悟
虎嗅· 2025-05-14 19:58
我从很小就知道我喜欢营销,我相信营销可以把精神力量注入品牌,创造出美好的产品,给人的生活带来更多快乐。 我前 33 年的人生经验里,动力来源一直是在纵轴的成就感——从纽约 MK 的职场精英,到创立刀法成为"营销圈顶流"。我的每一步都在世俗定义的"成功 之路"上狂奔,要往上爬。 大学还没毕业,我就已经手握十几份实习,去过罗兰贝格、第一财经、可口可乐,甚至还去体制内折腾过。大学毕业后,我拿着宝洁和联合利华的 offer,纠结得就像清华北大不知道去哪一个好。 进入联合利华两年不到,我加入了纽约时尚圈的 MK,作为亚太新媒体经理,也是总部唯一的中国人,当时我才 24 岁。 我一直觉得我是个笨拙的人,在没有找到自己的绝对长板之前,我能做的就是在一个领域聚焦、深耕。 相信笨鸟先飞的我,相信比别人更聚焦、更坚持、更早开始努力,并且不停地钻研营销,访谈全天下营销最强的人,用实践营销来解决企业的增长问题, 我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第一。(相信你也看到,直到今天我的工作仍然是,钻研营销,访谈天下营销高手,和落地营销策略到企业) 那年我 29 岁,很多人说,你这个小姑娘竟然也敢想这么大。但很荣幸的是,我遇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同行。 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