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
搜索文档
报告:中外文化交流正在形成多维立体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23:05
在实践发展方面,2024年中外文化交流呈现多维立体发展的新格局。中外合作广度拓展,深度融合成果 丰硕。2024年,中外文化交流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中外科技合作强势驱动,形成文化交流创 新生态链;中外卫生合作深入推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外环境治理合作拉紧纽带,引领全球 生态文明建设;中外媒体夯实合作基础,促进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 报告谈到,2024年中国文化遗产传承焕新,文明互鉴激活文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重大突破,北京 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外共同 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径,发掘古典文明的当代价值,为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力量。 展望未来,报告称,中外文化交流正迈向繁荣兴旺的新阶段。中外文化交流将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 史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愿与各国携手,以文化交流为纽带,以文明互鉴为桥梁,共同应对全球性 问题,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贡献智慧和力量。(完)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 徐婧)从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系列全球倡议落实见效,中华文化与 世界文化深度交流,有力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包容共存、交流 ...
2025年三星堆论坛将于9月26日至28日在德阳举行 三星堆最新研究成果发布在即
四川日报· 2025-09-23 08:16
主论坛邀请考古科研院所、高校、博物馆等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三星堆的独特魅力、三星 堆文明研究的多重维度和国际化视野、成都平原史前文化的思考等进行主旨发言。 平行论坛上,文明解码论坛主要聚焦三星堆考古发掘与多学科研究,专家学者将分享三星堆考古发 掘、器物工艺、生物形态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三星堆与其他区域文明的互动关系。全球对话论 坛重在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邀请海内外学者以国际化视野探讨文明互鉴与共生。文化传播论坛则聚 焦国内外公众考古的方法和路径,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数字化技术等手段,推动文化传播的公众化与 国际化。青年创新论坛将着眼于年轻一代对三星堆文化传承创新的思考,推动三星堆文化突破学术圈、 博物馆的边界,走进大众视野。 9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主持召开 2025年三星堆论坛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该论坛由四川 省文物局、德阳市委宣传部、广汉市委共同举办,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广汉三 星堆遗址管委会(三星堆博物馆)、广汉市委宣传部承办,由四川大学、四川省考古学会支持,将于9 月26日至28日在德阳举办。 大会以"考古学视野下的文明互鉴"为主题,设置开幕式暨主论坛,"文明 ...
十三年弦歌不辍 让世界听见西安
西安日报· 2025-09-22 10:41
国粹经典《百鸟朝凤》以唢呐再现百鸟和鸣、凤凰展翅的盛景;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在现场炮声中震撼 全场,将情绪推向顶点;石倚洁的《我住长江头》与《我和我的祖国》唱出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全场观众挥舞国 旗齐声合唱,让大雁塔北广场成为最动人的舞台……这些来自中西方的经典曲目,既有世界音乐的广度,又保留 中国声音的根脉,让市民与游客在秋夜星空下共享高水准的交响乐盛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安音乐厅童声合唱团的天籁之音萦绕古塔,与千年梵音遥相呼应;而央视派出与维也 纳新年音乐会同规格的转播团队,更让这场盛会通过荧屏传向世界。 大雁塔户外公演已连续举办十三年,成为全国唯一坚持至今的大型免费户外交响乐公演。十三年弦歌不辍, 它不仅是西安的文化盛事,更是全国公共艺术项目的标杆。这持续了十三年的音乐公演,让世界看见的不仅是古 都的历史厚度,更是一座现代都市以文化为媒,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 金秋桂香漫溢古都,八方乐音汇聚长安。晚7点半,演出在肖斯塔科维奇《节日序曲》的辉煌乐声中拉开帷 幕,天籁之声在千年古刹的飞檐下乘风而起,抵达数千现场观众与千万网友的耳畔。央视频、新华社、人民日 报、西安晚报、西安日报、西安发布等90家媒体 ...
命运与共好伙伴 | 传承中瑞建交精神 开创合作共赢的未来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2 09:29
9月的哥德堡港,海风轻拂。"哥德堡号"仿古帆船静静停泊,高耸的桅杆仿佛仍在诉说着两个多世 纪前中瑞海上贸易的辉煌历程。 280多年前,"哥德堡号"载着瑞典的黑铅、粗绒等货物远航中国,回程时满载丝绸、茶叶和瓷器, 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驶回北欧。这条跨越大洋的航线,不仅开启了中瑞两国最早的贸易往来,也架起 了东西方文明互鉴的桥梁。 1950年5月9日,瑞典成为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75年来,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 待,推动双边关系稳健发展。目前,600多家瑞典企业在中国市场深耕发展,近万家瑞典企业开展对华 贸易。沃尔沃、爱立信、斯堪的亚等瑞典品牌在中国家喻户晓。同时,中国高科技企业也为瑞典的绿色 转型和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大疆、北极星、极氪等中国品牌纷纷落户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优质的产品、 合理的价格和便捷的服务,赢得越来越多瑞典消费者的认可。 面向未来,中瑞双方可继续弘扬"哥德堡号"所代表的友好精神,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推动各 领域交流合作走向深入,不仅为中欧关系注入更多稳定性与正能量,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与方 案。 科技创新成为中瑞合作的新引擎。双方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积 ...
这几天,一群东盟青年深度感受了四川——“一起为青年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四川日报· 2025-09-22 08:36
本次研修班于9月16日至23日在四川和甘肃举行,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四川省青年联合 会、甘肃省青年联合会承办。在川期间,青年代表们围绕青年话题,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 为青年发展搭建优质平台 "未来之桥"中国—东盟青年领导人研修计划是中国—东盟青年合作品牌项目,2023年被纳入《东亚 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合作倡议清单》。本次研修班代表由东盟区域和国家青年组织机构选派,来自青年 工作、文化教育、创新创业等领域。在川期间,他们听讲座,参加中国—东盟青年工作研讨会等交流活 动,围绕青年发展、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等主题与中国各界青年深入研讨;参访成都青年之家、天府长 岛数字文创园、成都博物馆、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成都国际铁路港、通威集团等地, 全方位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青年时期有很多美妙时刻,比如顿悟的瞬间,以及意识到自己如何对社会产生独特而有意义影响 的瞬间。"东盟秘书处教育、青年与体育处项目官员普里斯基拉认为,应该为这些美好可能搭建起更多 平台,"有了这个目标,哪怕是小步前行,也能慢慢积累出巨大贡献。" "搭建强化青年生活技能、社会能力和跨文化理解的平台和机制,能有效推动可持续性发展。" ...
敦煌文博会:丝路重镇的文化辉映与文明交响
新华网· 2025-09-22 00:16
新华社兰州9月21日电 题:敦煌文博会:丝路重镇的文化辉映与文明交响 新华社记者杨晓静、张文静、何问 金秋时节,丝路重镇敦煌迎来一场文化盛会。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文博会)21日开幕,来自97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的 千余位中外嘉宾齐聚敦煌,文化展览、研学交流、文艺演出等活动同步举行。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多元文明在敦煌荟萃交融,孕育出璀璨又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 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正如本届敦煌文博会的主题——"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彰显中国文化的开放包容。 "敦煌文博会作为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在推动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甘肃省委书 记胡昌升在开幕式上说。自2016年以来,敦煌文博会已成功举办7届,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万名嘉宾参加了论坛、展览、演出等一系列文化 交流活动。 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友好往来、文明交流的桥梁。如今,文化遗产保护、人文交流与合作、文明互鉴对话、敦煌文化传承成为 敦煌文博会的热议话题。 "丝绸之路的意义不在于'抵达', ...
中外嘉宾相约敦煌共话文明互鉴
新华社· 2025-09-21 20:53
新华社兰州9月21日电 (记者 梁军、崔翰超)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21日在甘肃 省敦煌市开幕,来自97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的千余名中外嘉宾围绕"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主 题开展对话,持续深化人文互融互通、互学互鉴,推动不同文明和谐相处。 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友好往来、文明交流的桥梁,多元文明在"丝路咽喉"敦煌汇 聚交融。 本届敦煌文博会举办文化展览、文艺演出、研学交流、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展现文化的蓬 勃活力,更为各国嘉宾深化交流合作搭建良好平台。 敦煌文博会作为我国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在推动文化融合、思想融 汇、感情融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16年以来,敦煌文博会已成功举办7届,开展了展览、演出等 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嘉宾参会。 中外嘉宾表示,希望本届敦煌文博会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展望高质量共 建"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 ...
光影向未来 文明和声跨越山海
四川日报· 2025-09-19 06:23
活动概况 - 第二届金熊猫奖“我们的panda”短视频图文全球征集展播活动于9月13日晚公布并展示海内外作品[2] - 以“文明共聚 开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于9月13日在蓉启幕[6] - 金熊猫盛典作为第二届金熊猫奖最后一项主体活动在成都举行[7] 行业观点:文化传承与创新 - 影视艺术是客观世界的载体和人类情感的湖海江河,是文明对话的双向互视过程[7] - 真正的创作是由内而外的,艺术须向下扎根吸取营养才能向上生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提供了深厚的精神原乡与文化底气[7] - 传承是根基,交流是视野,创新是走向未来的唯一路径,技术是工具而人文是灵魂,AI无法替代导演的判断、编剧的匠心与演员的表演[7] - 文化遗产不能仅仅躺在库房中,而应真正“活起来”成为面向今天、指引未来的精神力量,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来赓续文脉[8] 行业观点:文化交流与互鉴 - 真正的文化自信源于开放的胸怀和对话的勇气,真正的交流是双向奔赴而非单向输出[7] - 金熊猫奖像一座桥梁,让世界各地的影像故事在这里相遇,彼此看见相似、差异与融汇连接[7] - 交流是人类的本能,能将差异化为对话、将对话转化为理解,电影能够打破隔阂让观众感同身受[7] -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化遗产不仅属于一个国家也属于整个人类[8] 市场影响与案例 - 电影《乔乔的异想世界》以孩童的纯真视角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共鸣,《大熊猫小奇迹》温暖展现了跨越国界的生命奇迹与情感连接[7] - 动画佳作《哪吒之魔童闹海》展现了中国叙事的生命力,在视觉上极具创新并在情感上与当代观众产生强烈共鸣[7][8] - 作品《一日三秋》被智利女导演改编为话剧并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反响特别好评一票难求[9] - 金熊猫奖成为海内外网友热议话题,被评价为用光影连接世界让文明对话人类[9][10] 技术发展 - 行业正站在技术爆炸的时代,数字特效、虚拟制片、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影视艺术的制作方式[7] - 从胶片到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技术在进步但情感与交流作为艺术的核心从未改变[8]
“走读中国”国际媒体团探访西安: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产业实践
环球网· 2025-09-17 15:57
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技术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采用矩阵全景技术推出数字博物馆 通过拍摄不低于1000张、单张达3500万像素的图片进行拼接 形成覆盖兵马俑1号坑和3号坑的200亿像素超高清影像 实现遗迹的毫米级重现 [2] - 博物院以遗址本体保护加数字技术赋能为核心 构建了覆盖2.13平方公里的文物安全监测网络 [4] -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手段 游客可通过相关应用看到二号坑里现实未能看见的兵马俑方阵及复原后的彩色兵马俑 [4] 文旅产业创新与消费体验 - 大唐不夜城巧克力博物馆以可食用的历史为主题 通过3000余件巧克力艺术装置还原胡人献饼、贵妃品酥等历史场景 [5] - 博物馆内设有长安舆图沙盘参观区 通体用巧克力制成唐长安城貌 并展出一比一还原的巧克力兵马俑、等比例缩小的巧克力钟楼等展品 [7][9] - 游客可亲身体验纯手工巧克力制作流程 记者购买并品尝了独具特色的巧克力啤酒 [7][9] 产业影响与经济效益 - 外国记者表示跟兵马俑合影、穿传统服饰逛街、购买纪念品等是一次值得的投资 这种消费意愿对当地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贡献 [7] - 数字博物馆等新技术满足了游客观赏兵马俑细节、近距离感受磅礴气势的愿望 提升了游客体验 [2] - 西安的实践证明了文化遗产可以与现代生活对话 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 [11]
文明繁荣在于搭建桥梁而非筑起高墙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7 15:51
当今,我们面临一项全球性的挑战,就是如何将媒体从冲突的工具转化为建设的工具,从仇恨的平 台转化为对话的灯塔。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的崛起绝不能凭一己之力,而是必须要开放交流。 我们不只是新闻的传播者,更是历史的参与者和民族进程的影响者。如果我们能善用媒体,就会构 建一个更加公正、宽容和合作的世界。如果我们没有利用好它,我们就将成为分裂的制造者和混乱的共 谋者。因此,我呼吁,让媒体成为和平的杠杆、发展的引擎,成为和保护文明免受虚假信息冲击的盾 牌,成为富有指引性的对话工具。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共担媒体责任,推动文明互鉴",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项关乎我们国家 未来、人民安全和世界稳定的承诺与使命。 语言的力量可以点燃战火,也可以止战;可以摧毁文明,也可以在文明之间搭建桥梁;这是关乎我 们使命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媒体人,我们共同的责任不仅在于传递真相,更在于保护人类的认知, 为跨文化交流提供范本。 文明之所以繁荣,在于搭建桥梁而非筑起高墙。我们注重文明交流互鉴,巴林和中国有非常深厚的 交往历史,巴中两国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团结一致,共同发挥两国传播和平的使者作用。感谢此次活 动,让我们的声音能够传递给世界,让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