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经济
搜索文档
红杉资本内部分享会:把握AI浪潮,开启万亿美元新机遇
36氪· 2025-05-09 12:08
5月9日消息,在近期举办的AI Ascent大会上,红杉资本合伙人帕特·格雷迪(Pat Grady)、索尼娅·黄(Sonya Huang)和康斯坦丁·布勒 (Konstantine Buhler)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趋势与市场机遇,为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了全面的行动指南。 一、市场潜力:人工智能——超越云计算的万亿级蓝海 格雷迪引用了红杉资本传奇创始人唐·瓦伦丁(Don Valentine)的评估框架,从"是什么?为什么重要?为什么是现在?以及我们该怎么 做?"四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市场潜力。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服务市场的起点规模已远超云计算初期市场至少一个数量级,预计在 未来10到20年内将发展成为体量惊人的产业。 格雷迪通过对比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转型,揭示了人工智能市场的巨大潜力。他指出,人工智能不仅冲击服务市场,还波及软件市场,众 多公司正从工具销售向成果交付转变,从软件预算争夺向人力预算抢占迈进。 格雷迪强调,技术传播的物理规律表明,只需满足知晓产品、渴望产品和获取产品的条件,技术普及便势不可挡。与云计算时代相比, 人工智能的普及速度惊人。自ChatGPT发布以来,全球目光开始聚焦于人工智能。社 ...
观点 | 红杉最新内部分享:AI的万亿美元机会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 2025-05-09 11:18
市场机遇 - AI市场规模预计比云计算大十倍,云计算目前是4000亿美元产业,AI起点市场至少是云计算的十倍规模 [4] - AI同时冲击软件市场和服务市场,从销售工具转向销售成果,从争夺软件预算转向抢占人力资源预算 [6] - AI普及速度远超历史技术革命,互联网用户从2亿增长到56亿,信息分发渠道大幅增加,Reddit和Twitter(X)月活达12-18亿用户 [7] 应用层价值 - 历史上技术革命的价值集中在应用层,AI领域也将遵循同样规律,真正实现10亿美元以上营收的公司多来自应用层 [10] - 大模型通过推理能力、工具使用和智能体通信已能深入应用层,创业公司应专注垂直领域和特定功能 [11] - 首批AI"杀手级应用"已出现,包括ChatGPT、Harvey、Glean等,未来更多公司将采用"智能体优先"策略 [29] 创业关键要素 - 警惕"氛围营收",需验证用户采用率、参与度和留存率,当前阶段客户信任比产品更重要 [16] - 毛利率虽短期不理想,但AI成本结构快速变化,过去12-18个月每个token成本下降99%,需明确健康毛利率路径 [16] - 数据飞轮必须与具体业务指标挂钩,是构建护城河的核心要素 [16] 技术突破领域 - 语音生成技术跨越"恐怖谷",达到以假乱真水平,编程领域实现"尖叫级"产品市场契合度 [22][24] - 预训练模型进步放缓,但推理能力、合成数据、工具使用和AI智能体编排等技术快速发展 [26] - 垂直智能体在安全、DevOps、网络等领域已展现超越人类专家的潜力 [32] 智能体经济 - 智能体经济将形成独立体系,智能体可转移资源、进行交易、建立信任机制,围绕人类展开协作 [36][38] - 关键技术挑战包括持久身份、无缝通信协议和安全信任机制,MCP协议正在发展 [39][40] - 思维方式需从确定性转向随机性,管理智能体需处理更强杠杆效应与更高不确定性 [41][43] 行业变革趋势 - 公司正以更少人力实现更快扩张,未来将出现"神经网络网络",重塑工作方式、公司结构和经济形态 [44] - "富足时代"来临,编程等领域劳动力将廉价充足,"品味"可能成为稀缺资产 [34] - 技术采用趋势已压倒宏观经济波动,市场存在巨大"吸力",需全速抢占先机 [17][45]
深城交:战略转型显成效 新质业务加速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1:44
业绩表现 - 2024年新签合同总额25.8亿元,同比增长49% [1] - 大数据软件与智慧交通、低空经济、交能融合等新质业务合同额占比超过67% [1] 研发与技术 - 2024年研发投入1.49亿元,占营收11.32% [2] - 连续7年牵头1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 [2] - 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设施仿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大科研平台 [2] - 迭代发布城市级智慧交通操作系统TransPaaS3.0,集成数字孪生底座、生成式AI智能体及四大决策引擎 [2] - 启动未来交通4.0出行实验室(载具实训实验室)搭建,自研低空通信感知专网设备、智能室内无人机系统等硬件装备 [2] - 新增发明专利88项、软件著作权139项,累计发明专利350项 [2] - 主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紧凑型城市智慧交通》国家标准,参编国际标准 [2] 业务发展 - 新质业务合同同比增长138% [3] - 低空经济业务覆盖近30个城市,在手订单超3亿元 [3] - 牵头成立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联盟,获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低空先进示范奖" [3] - 推进坪山全域"5G+车联网"设施网络建设,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政府监管平台 [3] - 发起成立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协会 [3] - 推出深圳电力充储放一张网平台2.0、停车一张网平台 [3] 市场拓展 - 2024年省外业务合同额10.1亿元,同比激增226% [4] - 完成14家属地化分院向数字科技公司转型 [4] - 设立香港国际总部,拓展中东、东南亚等市场 [4] - 国际市场合同额达3.5亿元,落地阿布扎比智慧交通、香港电动化出行(eMAAS)等项目 [4] - 技术方案获新加坡、沙特、阿联酋、哈萨克斯坦等多国认可 [4] 战略规划 - 2025年将围绕"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化"战略,加速技术产品化与市场规模化 [4] - 锚定智能体经济,打造全球交通科技标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