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产业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A股相关领域迎利好,智能养老与工业机器人双赛道发力
环球网· 2025-06-10 14:41
智能养老机器人 - 工信部、民政部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 试点期为2025-2027年 分阶段实施攻关和应用项目[3] - 针对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形态及失能失智照护场景提升产品性能 居家需完成200户家庭验证部署200台套 社区/机构需完成20个验证点部署20台套[3] - 鼓励联合研制标准 提升产品适老化、智能化和安全可靠水平[3] 工业机器人出口与产量 - 前5个月装备制造业出口6.22万亿元增长9.2% 其中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55.4%[3] - 前4个月工业机器人产量22.1万套 同比增长34.1%[3] - 国产工业机器人出口额从2017年19.8亿元增至2024年80.6亿元 7年复合增长率22.2% 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4] 国产化与市场前景 - 2024年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占比达95.2% 自主品牌竞争力显著提升[4] - 花旗预计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4] - 中国信通院预测2040-2045年中国全能型人形机器人整机市场规模5000亿至1万亿元[4] - 开源证券认为商业化元年开启 订单倒逼产能扩张 供应链成核心瓶颈[4]
两大利好,重磅来袭!
券商中国· 2025-06-10 07:25
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 - 工信部与民政部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工作 试点期为2025-2027年 重点围绕居家 社区 机构三类场景的失能照护 情感陪护等需求进行技术攻关[4] - 试点要求居家机器人完成200户家庭验证 社区/机构类需在20个场景部署20台以上 验证周期不少于6个月[5] - 将建立适老化标准体系 聚焦安全性 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提升 引导行业根据老年人特点优化产品设计[5] 工业机器人出口表现 - 前5个月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额同比猛增55.4% 增速显著高于电动汽车19% 工程机械10.7%等其他装备产品[7] - 工业机器人出口额7年间复合增长率达22.2% 从2017年19.8亿元跃升至2024年80.6亿元 成为全球第二大出口国[8] - 国产化率显著提升 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达95.2% 较2018年加工贸易占比24.8%的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8] 人形机器人发展前景 - 机构预测2040-2045年中国全能型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1万亿元 工业和服务场景将规模应用[2][11] - 202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市场份额升至52.3% 销量增速2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10] - 花旗预计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 保有量6.5亿台 华为腾讯等巨头正加速生态合作[11] 产业链机遇 - 轴承作为核心零部件将受益于人形机器人放量 国产替代空间显著 高端产品目前仍依赖进口[10] - 开源证券指出交付能力成为竞争关键 供应链瓶颈亟待突破 真实场景数据采集将加速算法迭代[11] - 前4个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22.1万套 同比增长34.1% 显示内需同步强劲[7]
常州: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共舞”
新华日报· 2025-06-07 05:52
新能源产业 - 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常州造"电池,理想汽车自动化生产线每40秒下线一台新能源车 [2] - 2023年已有超过80个新能源产业项目落户常州,超2000家核心配套企业形成全产业链集群 [2] - 常州新能源集团统筹"发储送用网"全环节,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近零碳园区等创新场景持续落地 [2] - 2025年目标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整车产量达100万辆,推动产业向智能网联化升级 [3] 机器人产业 - 国内每4台工业机器人有1台产自常州,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3] - 机器人产业与新能源、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工业机器人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关键环节 [4] 新兴产业布局 - 2023年常州-上海经贸活动周签约30个重大项目,聚焦新型电力装备、新材料、半导体等领域 [4] - 系统发布9大新质生产力赛道,前瞻布局合成生物、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4] 科技创新生态 - 常州科教城日均创立1家科技企业、转化1项科技成果、新增4件授权专利 [4] - 推出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培养技术经理人队伍促进产学研对接 [5] - 科教城集聚2万余名科技人才,服务近6000家企业创新需求 [6] 产业发展模式 - 采用"链式思维"构建产业集群,通过场景开放加速技术迭代 [2] - 坚持"创新全域化"理念,形成"全域联动、全要素聚合"的高新技术生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