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nomous driving

搜索文档
摩根士丹利:中国新兴前沿-从轮式到步式- 汽车如何跨足人形机器人
摩根· 2025-06-23 10: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公司 | 原评级 | 现评级 | | --- | --- | --- | | 拓普集团(601689.SS) | OW | OW | | 三花智控(002050.SZ) | EW | OW | | 旭升集团(603305.SS) | UW | EW |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将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带来第三波增长 此前汽车行业经历了电动化和智能化两波发展机遇 未来人形机器人领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2][20] - 汽车公司可凭借自身优势进军人形机器人市场 汽车OEM可利用自动驾驶算法训练机器人“大脑” 零部件供应商能制造机电部件和传感器 经销商可开展销售和服务业务 [4] - 更看好一级供应商和具有业务协同但未宣布计划的供应商 一级供应商在订单获取上更具优势 而具有协同效应的供应商未来潜力较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总结 - 探讨汽车行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机遇 旨在推动相关讨论 明确识别潜在参与者 理解业务协同 进行SWOT分析并形成投资结论等目标 [19][20][21] -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迎来第三波增长 过去十年经历了电动化和智能化机遇 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带来新的增长 [20][22][36] - 汽车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及参与方式 OEM可利用自动驾驶算法 供应商可制造部件 经销商可开展销售服务 [4][23][24] - 优选一级供应商和有协同效应的供应商 一级供应商订单可见性高 有协同效应的供应商潜力大 [5][116][117] 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商的第三波增长 - 第一波增长:电动化(2021 - 22) 特斯拉上海工厂交付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助力电动动力总成相关零部件企业增长和估值提升 [37] - 第二波增长:智能化(2022至今) 中国L2 +智能驾驶渗透率提高 智能汽车相关零部件企业实现增长和估值提升 [42] - 第三波增长:人形机器人(未来) 目前人形机器人处于早期阶段 长期有望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带来增长 [46] 哪些汽车公司涉足人形机器人 - 汽车产业链各环节均有参与 OEM如特斯拉、小鹏等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原型 零部件供应商多数愿意拓展业务 经销商如永达计划开展相关业务 [51][56][60] - OEM参与情况 部分OEM注重机器人“大脑” 部分注重运动控制 不同企业有各自的软件算法 [57] - 零部件供应商参与情况 77%的供应商愿意拓展业务 46%有具体产品规划 一级供应商组装模块 二级供应商提供组件 [60][61][66] 汽车与人形机器人的协同效应 - 算法协同 智能电动汽车制造商可将自动驾驶算法应用于机器人 如特斯拉、小鹏、小米等企业在算法上有协同应用 [78][79][80] - 运动控制协同 汽车中的电子膨胀阀、线控底盘等与机器人的执行器工作原理相似 部分企业已积累相关技术并开展业务 [90][93][97] - 精密铸造协同 汽车铸造供应商可利用材料和工艺知识为人形机器人制造肢体结构部件 [104] SWOT分析 - 汽车公司整体优势 具备自动驾驶算法、大规模制造经验、销售网络和财务实力 劣势是战略调整和决策较慢 [110] - 不同细分领域对比 OEM与初创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与机械供应商、经销商与其他经销商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方面各有不同 [112][113][115] 哪些公司在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更具优势 - 一级模块组装商 行业早期更看好一级模块组装商 其订单可见性高 如三花和拓普在执行器模块供应上有优势 [117][118][120] - 有协同效应但未进入的供应商 如德赛、伯特利和耐世特等公司有潜力成为人形机器人供应商 [121][122][124] 股票影响 - 三花智控(002050.SZ) 升级为买入评级 下游客户多元化 全球电动汽车渗透率上升 人形机器人业务带来“期权价值” [125][126][127] - 拓普集团(601689.SS) 维持买入评级 中国电动汽车是增长动力 美国市场有拖累 人形机器人业务有发展 但下调目标价 [138][139][140] - 旭升集团(603305.SS) 升级为持有评级 主要客户影响盈利 人形机器人铸造有潜力 下半年收入有望恢复 [148][149][150] 三花智控财务总结及估值方法 - 财务总结 展示了三花智控的收入、利润、资产负债等财务指标及变化情况 [157][158][159] - 估值方法 提高2025年净利润预测 下调2026和2027年预测 提高中期增长率假设 提升目标价至30元 采用DCF模型估值 [160][161][163] 三花智控风险回报 - 业务情况 电动汽车和冷却部件业务稳定 机器人业务逐步发展 [165] - 目标价格 基于DCF估值得出30元目标价 关键假设包括12%的WACC和3%的终端增长率 [165][166][169] - 风险回报主题 电动汽车业务有积极影响 定价能力有负面影响 [175] - 投资驱动因素 受家用/商用空调销售、汽车销售和电动汽车渗透率、订单份额变化、人形机器人潜力等因素影响 [182] - 风险因素 上行风险包括特斯拉销售强劲、空调销售增长等 下行风险包括市场萎缩、竞争加剧等 [183]
Tesla launches robotaxis in Austin, Texas at $4.20 a pop to start
New York Post· 2025-06-23 03:41
特斯拉Robotaxi启动 -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宣布Robotaxi服务在奥斯汀启动,单次收费4.2美元[1] - 目击者观察到多辆无驾驶员、仅乘客座有人的Model Y在奥斯汀South Congress区域行驶[1] - 公司计划让前排乘客担任"安全监督员",但具体控制权限未明确[2] 监管政策变化 - 得州州长签署新法案,要求自动驾驶车辆运营商需获得州机动车部门许可[3][9] - 新法案赋予州政府撤销危害公共安全的自动驾驶车辆许可的权力[9] - 法案将自动驾驶车辆定义为至少具备"L4级"能力,即在限定条件下完全自主驾驶[10] 测试运营细节 - 特斯拉邀请部分网络意见领袖参与小规模测试,计划使用10-20辆Model Y在限定区域运营[5] - 服务将避开恶劣天气、复杂交叉路口,且不接待18岁以下乘客[14] - 公司强调对安全的"超级偏执"态度,仅在认为最安全的区域运营[13] 技术路线差异 - 特斯拉坚持仅使用摄像头方案,区别于行业普遍采用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17] - 马斯克称该方案比竞争对手的激光雷达+雷达系统更安全且成本更低[17] 行业竞争格局 - 商业化自动驾驶领域存在高风险特性,通用Cruise因致命事故停运[16]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Alphabet旗下Waymo(已在多城市开展付费服务)和亚马逊Zoox[16] 市场预期影响 - 行业分析师认为特斯拉超高估值主要依赖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实现[13] - 此次启动标志着马斯克十余年来自动驾驶承诺的首次实质性落地[11]
Better EV Stock: Ford vs. Tesla
The Motley Fool· 2025-06-22 04:05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福特与特斯拉的比较具有价值,反映了汽车行业向电动车和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转型趋势 [1] - 电动车和自动驾驶出租车是行业未来关键方向,主要车企和科技公司已投入数十亿美元 [1][2] - 自动驾驶出租车具有巨大盈利潜力,因其能提供按里程收费的持续收入流 [2] 电动车业务对比 - 福特电动车业务持续亏损,2024年Model E部门亏损51亿美元,2025年Q1每销售一辆电动车亏损约3.8万美元 [10] - 特斯拉2024年实现71亿美元营业利润,2025年Q1占据美国电动车市场43.5%份额,远超福特的7.7% [11] - 特斯拉单车平均成本从2023年初的3.8万美元降至2024年底的3.5万美元以下,成本控制能力显著优于福特 [13] 自动驾驶与Robotaxi布局 - 福特2022年放弃Robotaxi计划,与大众共同关闭Argo AI项目,通用汽车也已终止相关开发 [14] - 特斯拉即将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无人监管FSD/Robotaxi服务,并计划2026年量产低成本专用Robotaxi车型Cybercab [15] - 特斯拉可通过现有车辆改造为Robotaxi,无需依赖其他车企合作,并可能通过FSD技术授权实现长期盈利 [8][16] 战略差异与行业地位 - 福特CEO强调需要开发更小型、低价的电动车以实现盈利,但当前车型如Mustang Mach-E等仍缺乏价格竞争力 [4][10] - 特斯拉若成功实现自动驾驶和Robotaxi商业化,将在行业转型中占据绝对优势 [9] - 尽管存在执行风险,特斯拉目前仍是行业中最接近实现低成本电动车和Robotaxi商业化的企业 [18]
Everything we know about Tesla's robotaxi launch in Austin
CNBC· 2025-06-20 22:16
特斯拉机器人出租车推出计划 - 公司计划于6月22日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机器人出租车服务,首批无驾驶行程预计在6月28日从工厂运送至客户住所 [1] - 初始服务将使用Model Y车型而非2023年10月发布的CyberCab,且仅在特定地理围栏区域内运营 [2] - 目前仅限受邀用户参与测试,部分社交媒体影响者已获得早期体验资格 [2] 马斯克的承诺与执行压力 - 公司CEO早在2019年就预测2020年推出机器人出租车,但实际进展多次延迟 [3] - 本次奥斯汀试点将投放10辆测试车,后续计划扩展至洛杉矶和旧金山 [3] - 公司采取谨慎策略,先小规模验证后再扩大规模 [4] 行业影响与市场预期 - 华尔街分析师认为该技术将开启"自动驾驶黄金时代",推动公司市值在2025年底突破2万亿美元 [4] - 当前市值较6月19日收盘价存在约100%增长空间 [4] - 公司凭借全球规模优势可能主导自动驾驶市场,未来或向其他车企授权技术 [5]
Is Tesla a Millionaire-Maker Stock?
The Motley Fool· 2025-06-20 15:14
特斯拉的现状与挑战 - 特斯拉股价已创造大量百万富翁 CEO Elon Musk凭借13%的公司持股成为世界首富 [1] - 公司面临政治压力和电动车行业疲软 未来能否延续牛市存疑 [1] - 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9%至213亿美元 汽车业务(占销售额82%)暴跌20% 欧洲市场销售骤降37.2% 美国市场目前相对稳定 [5] 行业竞争格局 - 汽车行业成熟度极高 导致利润率低下和激烈竞争 [3] - 中国低成本电动车厂商(如比亚迪)和传统车企(如福特/通用)利用其生产基础设施和经销商网络快速扩张 [4] - 特斯拉曾通过垂直整合/规模经济和巨型铸造技术建立优势 但护城河正在被侵蚀 [3] 政治风险因素 - CEO的政治立场可能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一季度美国销量已下降9% [4][6] - 特朗普政府可能取消7500美元的电动车购车税收抵免 这将特别打击特斯拉 [8] - 政策可能保留对Rivian/Lucid等小型电动车企的支持 进一步挤压特斯拉市场份额 [9] 新业务发展机遇 - 市盈率高达186倍 显示市场对其机器人/自动驾驶业务有极高预期 [10] - 麦肯锡预测自动驾驶市场2035年将达3000-4000亿美元规模 [11] - 公司计划在得州奥斯汀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 低成本摄像头方案相比Waymo的激光雷达更具成本优势 [11][12] 估值与风险平衡 - 当前估值已充分反映成功预期 但销售和盈利能力正在下滑 [10] - 政治不确定性加剧了投资风险 下行风险可能超过上行潜力 [13]
Prediction: Thi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Stock Could Be the Biggest Winner of the Second Half of 2025
The Motley Fool· 2025-06-19 06:00
特斯拉股价表现与市场情绪 - 截至6月12日特斯拉股价年内下跌21%但近期出现反弹迹象[1] - 股价短期波动受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公开分歧影响[1] - 市场对特斯拉核心电动车业务放缓的担忧被机器人出租车(Robotaxi)发布预期部分抵消[9] 特斯拉战略转型与AI布局 - 公司战略重心从电动车销售转向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3] - 自动驾驶软件是当前最直接的AI应用场景包括车载功能与Robotaxi服务[4] - 预计6月22-28日在奥斯汀启动首批Robotaxi试运行[4] - 成功推出Robotaxi将推动公司从制造商转型为AI驱动的服务提供商[5] Robotaxi业务潜力分析 - 自动驾驶技术作为软件产品利润率高于传统汽车业务[10] - Robotaxi服务可能创造持续性收入替代一次性车辆销售模式[10] - 分析师预测自动驾驶服务每年可带来数十亿美元现金流[11] - 部分机构认为Robotaxi可能为公司股东创造万亿美元级增值[11] 行业对比与资本开支 - 微软、Alphabet和亚马逊2025年AI资本开支合计达2600亿美元[7] - 云服务巨头激进投资反映AI需求强劲但回报周期存在不确定性[8] - 英伟达面临中国关税政策带来的亚洲市场风险[9] 股价驱动因素与投资策略 - 当前股价主要由Robotaxi发布预期推动而非基本面改善[14] - 马斯克明确表示Robotaxi至少一年内不会贡献显著收入[14] - 2025年下半年股价可能受市场情绪驱动呈现波动性上涨[15] - 建议投资者观察Robotaxi实际运营效果再评估公司估值合理性[16]
Rivian Automotive(RIVN)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6-19 03: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相关内容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R1S连续第二年在客户满意度和回购意愿方面排名最高,是加州最畅销的豪华SUV(包括内燃机和电动汽车),也是美国起售价超过7万美元的最畅销电动SUV [3] - R1S获得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最高安全评级“顶级安全选择+” [3] - 公司有74个实体服务中心和超过500辆移动服务车辆,移动服务车辆承担了超过一半的服务工作,目标是将移动服务占比提高到70%以上 [30] - 公司的Rivian冒险网络(高速充电网络)是美国两个正常运行时间超过98%的网络之一,目前拥有700多个充电器,且已成为开放网络,为非Rivian车辆提供充电服务,带来额外收入 [31][32][3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相关内容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计划在2026年上半年推出R2,起售价为45,000美元,以服务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4] - 公司与大众汽车集团成立了合资企业,将其软件和电气架构平台推广到全球不同产品和价格区间 [4] - 公司专注于Rivian自动驾驶平台的研发,通过Gen two r one改变了传感器、感知堆栈和计算方式,构建了数据飞轮来训练模型,目标是实现高级自动驾驶功能,包括门到门和脱手驾驶,这些功能也将应用于R2 [4][5] - 公司计划在今年秋季举办AI和自动驾驶日,分享产品和技术路线图 [6] - 随着R2和R3的推出,R1产品将逐步进行升级,首先进行电子设备更新,长期来看平台也将更新,以降低成本 [24][2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过去一年取得了显著的里程碑,客户对品牌和车辆的热爱持续高涨,对R2的推出充满期待 [3] - 公司的技术发展和业务布局与美国政府的政策方向一致,尽管政策环境有所变化,但公司对长期战略充满信心 [22] - 公司对R2的开发进展感到兴奋,认为其产品市场契合度高,有望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2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2025年年度股东大会对八项提案进行了投票,包括董事选举、审计机构任命、高管薪酬批准等,所有提案均获得通过 [11][12][13][14][15][17][18][19]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对2026年上半年推出R2的信心如何,目前开发进度如何? - 公司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R2在零部件成熟度、供应链成熟度和准备情况方面进展令人兴奋,对该产品充满信心,期待其进入市场 [20][21] 问题: 近期政策变化对Rivian有何影响,未来如何发展? - 公司在美国开发和生产技术,与政府在电气化、嵌入式软件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发展意图一致,尽管政策有变化,但公司对长期战略有信心 [22] 问题: 随着R2和R3的推出,R1产品的长期规划是什么? - R1在Gen two r one推出时已进行技术升级和成本降低,随着R2的推出,R1将首先进行电子设备更新,长期来看平台也将更新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24][25] 问题: 今年秋季的AI和自动驾驶日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内容? - 公司将展示硬件、相关软件以及构建大型模型的整体方法,包括数据飞轮、模型离线训练情况,还会进行演示,展示未来的自动驾驶功能,此外还会介绍AI在整个业务中的深度应用 [26][27][28] 问题: 目前服务中心和Rivian冒险网络的情况如何,近期有何发展计划? - 公司有74个实体服务中心和超过500辆移动服务车辆,移动服务车辆承担了超过一半的服务工作,目标是将移动服务占比提高到70%以上;Rivian冒险网络是美国两个正常运行时间超过98%的网络之一,目前拥有700多个充电器,将继续扩展路线并增加充电器密度,且已成为开放网络,为非Rivian车辆提供充电服务带来额外收入 [30][31][32][33]
Waymo plans self-driving vehicle test in NYC, eyes expansion
New York Post· 2025-06-19 00:14
Ride-hailing pioneer Waymo said it aims to bring a fleet of autonomous vehicles to New York City beginning next month.The company, owned by Google parent Alphabet, said Wednesday it has applied for a permit with the city’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to test a “small fleet” of self-driving cars in Manhattan with a trained specialist behind the wheel. “This is not an expansion, but we have every intention of bringing our fully autonomous ride-hailing service to the city in the future,” Waymo said in a state ...
While Tesla Talks, Waymo Drives
Forbes· 2025-06-13 17:05
特斯拉FSD软件现状 -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其FSD软件可实现导航、变道和自动泊车等功能 但仍需驾驶员主动监督 [2] - FSD对特斯拉收入贡献有限 而高利润软件产品对公司增长日益重要 因核心电动车业务面临需求放缓和价格竞争压力 [2] FSD收入规模 - FSD提供一次性购买(8000美元)或订阅服务(99美元/月) 预计订阅模式因灵活性和低成本更受新车主青睐 [3] - RBC估计2024年初约5%客户选择订阅 2024年4月月费降至100美元后渗透率可能提升 [3] - 假设2025年170万辆交付量中10%选择订阅 将新增17万订阅用户 累计达46万 按100美元月费计算年收入约5.5亿美元 [3][4] 技术进展与竞争对比 - FSD v13版本关键干预间隔里程从200英里提升至495英里 但距完全无人驾驶所需的70万英里(人类事故间隔标准)仍有差距 [5] - Waymo每周在凤凰城、旧金山和洛杉矶完成25万次完全无人付费载客 两年前仅1万次 且无需人工监督 [6][7] - Waymo用户留存率高于Uber和Lyft 其自动驾驶车辆比人类驾驶减少78%导致受伤的碰撞事故 [7] 特斯拉的潜在优势 - 特斯拉采用纯视觉神经网络方案 相比Waymo的激光雷达+雷达+摄像头组合可能更具成本优势和扩展性 [8] - 全球约500万辆特斯拉已配备FSD硬件 若软件突破可快速激活庞大用户群改变商业模式 [8]
Rivian Automotive (RIVN)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6-13 01:0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电动汽车行业 - 公司:Rivian Automotive(RIVN)、三星SDI、大众集团、LG、亚马逊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需求与品牌建设 - R1S是高端市场最畅销的电动SUV,消费者对R1产品的回购意向达86%,比同领域下一位玩家高13个百分点,表明品牌忠诚度高[3] - Rivian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可通过活动展示产品特性、借助车主社区传播以及推出低价R2车型(起售价约4.5万美元)来扩大市场[5][6] - 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消费者情绪,商业市场电动化进程较慢,除亚马逊外,商业货车市场仍处于教育阶段,需向车队供应商展示产品优势以提升销量[3][8] 关税与政策影响 - 目前关税情况较财报电话会议时更有利,此前有90天中美互惠关税暂缓期,部分零部件不在关税范围内,但钢铁和铝关税有所增加[9] - 密切关注稀土政策,与供应商合作应对贸易影响,同时寻求工程解决方案减少对稀土的依赖[13] 电池与零部件采购 - R1产品使用三星SDI的2170电池,商用车和R1标准包使用来自中国的LFP电池,已将电池引入美国以降低关税风险,并与供应商合作将电池供应转移至美国[10] - R2明年推出时将使用LG的4695电池,该电池初期在韩国生产,最终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在建工厂生产[11] 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 上一季度汽车部门每辆车的销售成本同比降低2.25万美元,主要得益于R1第二代产品的推出,包括电池结构重新设计和电气架构从域架构向区域架构转变,减少线束长度[14][15] - 重新谈判供应商合同实现商业成本节约,R2产品引入将带来固定成本杠杆效应,提升R2和R1及商用车的盈利能力[16] - R2产品通过垂直整合技术降低材料成本至R1的约一半,非物料销售成本也大幅降低,同时提升产品性能和效率[17] 监管信贷与收入 - 预计今年出售约3亿美元监管信贷,第一季度已出售超一半,关注加州相关信贷政策变化[20] - 第一季度与大众合资企业带来1.67亿美元收入,占软件和服务部门收入的一半,其中一半为背景知识产权和股权溢价收入,另一半为为大众集团提供的开发服务收入[23] 合资企业与合作 - 与大众集团的合资企业中,大众集团在2028年底前承担75%的开发成本,2029年起双方各承担50%,大众集团从2029年起每年向Rivian支付1亿美元以抵消费用[24] - 2026年预计从大众集团获得20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与两款大众集团车型冬季测试成功相关,10亿美元为无追索权债务,预计10月到账[25] 生产与运营 - R2产品设计验证构建进展顺利,今年将从设计验证过渡到制造验证,明年上半年开始正式量产销售[30] - 产品供应链已完成近100%的采购,夏季将引入制造设备进行验证测试和调试,诺马尔工厂建设已完成[31] - 今年下半年将对涂装车间进行约一个月的停工改造,提高生产线速度,使诺马尔工厂产能达到21.5万辆[33] - 2026年大部分时间将单班生产,年底有望增加一班运营[33] 未来规划与目标 - 关注出口关税情况,计划从诺马尔工厂和佐治亚工厂向欧洲和其他地区出口车辆,拓展国际市场[34] - 2026年佐治亚工厂建设启动时,有信心获得能源部贷款,因公司与政府在增加美国制造业就业和加速电动汽车普及方面目标一致[39] - 2027年目标实现EBITDA转正,需接近诺马尔工厂产能,软件和服务业务也将贡献收入;长期来看,佐治亚工厂达到20万辆产能才能支持长期增长资本支出[4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大众Scout品牌将使用合资企业设计的区域架构,但无法确定相关车型是否符合即将到来的冬季测试要求[36][37] - 自主研发方面,优先构建核心基础,包括自主生产部分电气硬件,打造端到端神经网络框架,建立数据基础,以实现未来自动驾驶创新和提升车辆性能[42][43] - 亚马逊承诺到2030年2月19日购买10万辆车,目前已拥有超2万辆Rivian电动商用车,其他商业应用销售周期长,大型车队受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影响,电动化转型未加速[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