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搜索文档
让文化流淌,让历史流芳(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11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事求是"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不涉及具体的公司或行业分析。因此,按照任务要求,无法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行业数据或市场分析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解读。
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丨“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
新华社· 2025-06-09 13:34
文化保护与传承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绍兴浙东运河文化园 强调"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 体现对运河文化的高度重视 [3][5] - 浙东运河博物馆详细展示千年运河发展史 包括春秋山阴故水道起源 两晋贯通 唐宋鼎盛 明清发展等关键阶段 [5] - 明代绍兴知府汤绍恩主持修建的三江闸模型引起关注 该水利设施现已被曹娥江大闸取代 [5][6] 重大水利工程 - 2005年12月31日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开工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宣布启动 工程有效解决浙东地区缺水问题 特别是舟山50%用水依赖该引水工程 [7] - 水利工程持续造福民生 当地百姓饮水思源 体现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社会效益 [7] 文旅融合发展 - "越韵水上游"项目开通 通过水上巴士串联绍兴古城历史遗迹 打造"一站一景 一程一韵"特色文化体验 [8]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涵盖8省市10河段 推进文化带 生态带 旅游带协同发展 新增多元文化空间 [8] 历史与现代交融 - 浙东运河文化园照壁刻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名句"水德含和 变通在我" 彰显古今水利智慧传承 [9] - 古运河区域呈现古今交融景象 既有静静流淌的千年水道 也有高架桥上疾驰的现代交通工具 [5]
【第三十九次】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新华社· 2025-06-06 10:36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1] - 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但仍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破解 [2] - 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 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原创性贡献 [3] 研究方法与技术 - 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技术分析古代遗存 拓展对文明史的认知 [2] - 需将考古探索、文献研究与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结合 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 [2] - 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联合攻关 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 [2] 文化传承与创新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 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4] -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 - 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 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理论支撑 [3] 文明交流与传播 - 中华文明自古以开放包容闻名 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生命力 [4] - 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 - 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5] 文物保护与利用 -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 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明资源 [5] -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传播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5] -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挖掘文物多重价值 [5]
诵读经典 感知中国外贸史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6 09:30
两汉篇节目《驼铃传汉声》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 际商学院学生正在诵读《汉书·张骞传》。 陈静文摄 本报北京电(记者陈静文)近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舟舶继路辟新天・商使交属文韵延:中国 对外贸易开放史"为主题,举办第十四届"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在这场该校首届文学节的标志性活动 中,中外大学生同台竞技,将经典诗文诵读融入舞台剧表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 "留学生参与比赛,是今年'中华诵'的一个亮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预科部主任修美丽表 示,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提升汉语水平,更是学院创新中文教学、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探索。 教务处处长毛捷说,以诗词诵读的方式让当代大学生触摸历史时空,从中获取启迪与智慧,这也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拓展通识教育的一种探索。 "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国家,汉语表达可能存在一些障碍,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最终共同完成了 朗诵。"老挝留学生胥佳怡说。 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的七国留学生带来诗 朗诵《大写的中国》。 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朱永泉的体会是,文字能够传达情感,透过《大写的中国》这首诗,可以感受到 中国人对国家的热爱。 此次大赛共分为两汉篇、魏晋南北朝篇、隋唐篇等7 ...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06 08:10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共设置8个展馆,展出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和超过12万件文化产品 [1] 中国话语体系构建方法论 -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需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既要解决国内新时代发展难题,也要回应全球治理挑战 [2][3] - 需运用辩证思维处理三组核心关系:继承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的关系、本土特色与世界视野的关系、理论总结与实践检验的关系 [4][5][6] 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 推动文化实践创新需通过文艺创作、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升级等载体,重点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打造国际文化品牌 [8] - 传播实践创新需运用新技术构建多渠道对外传播格局,挖掘中国实践素材增强叙事亲和力 [8] 人民主体性体现 - 文化创造需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群众文化活动激发创作活力,展现人民生产生活与精神追求 [9][10] - 人民群众应作为文化传播主体,通过民间交流推动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 [10]
时代专论 | “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05 08:50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两个结合"理论进行阐述,以下是关键要点总结: 理论创新与体系化 - "两个结合"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阐明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1] - 该理论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1] -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1] 马克思主义特性 -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2] - 马克思主义至今仍占据真理制高点,170年来其基本原理仍然完全正确[3] - 马克思主义具有发展性和开放性,是一个不断丰富与发展的理论体系[4] "两个结合"内涵 -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包括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和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5] -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问题[5] -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6] 历史实践 -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问题[8] - 通过"两个结合"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8] - 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的实践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典范[6] 文化根基 - 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10] -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创新性决定了进取精神[10] - 统一性决定了国家统一的核心利益,包容性决定了文化开放胸怀[11] 现代化路径 -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12] - "两个结合"使中国道路具有宏阔历史纵深和牢固文化根基[12] - 中国式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12] 理论突破 - "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造[13] - "第二个结合"实现了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灵魂"[1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16]
年轻舞姿跳“活”敦煌壁画(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06-05 05:56
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的传承与创新 - 舞剧《丝路花雨》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 讲述古丝绸之路上敦煌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的故事 自1979年首演以来历经两次改版 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超4000场 累计观众超545万人次 [1] - 舞剧开创了全新的敦煌舞 核心动作"S形"曲线由头、肩、胯弯曲形成 富有民族特色 演员需长时间练习 单个动作需保持两小时 [2] - 近些年舞剧创新编排音乐 融入现代舞元素 运用数字技术增强感染力和观赏性 [2] 演员席佳丽的表演与成长 - 席佳丽是《丝路花雨》第26位"英娘"扮演者 也是最年轻的女主角 为融入角色观看电影版不下20遍 反复琢磨人物表演和情绪转换 [1] - 为掌握高难度"反弹琵琶"舞姿 席佳丽3次前往莫高窟观看壁画原型 并在演出中邀请观众上台体验该动作 [2] - 席佳丽已参演《丝路花雨》近200场次 跟随团队到访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逐渐形成个人舞蹈风格 [2] 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 - 《丝路花雨》以舞蹈形式展现敦煌风采 被称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 即使无台词仍受国际观众赞誉 [3] - 通过青年演员的演绎 舞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舞台 激发观众对敦煌文化的兴趣 [1][3] - 演出后观众常表达对敦煌文化的向往 如留言"想去实地感受敦煌文化" 并热情模仿剧中舞姿 [1][2]
汉吉福门神(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技艺,百年传承
搜狐网· 2025-06-04 21:29
公司概况 - 汉吉福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消费者青睐 尤其是精美的门神画作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 [1] - 公司拥有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800多项 产品被武汉博物馆收藏并远销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 [9] - 汉吉福年画制作技艺被评为东西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受到《武汉宣传》、长江日报等党媒重点报道 [9] 产品与技术 - 门神画采用纯手绘于丝绢的工艺 使用天然矿物颜料上色 金色部分采用纯度98%以上的金箔堆贴形成立体效果 每幅画耗时数月完成 [5] - 秦琼敬德门神开脸设计独特 面部表情威严中带有慈祥 眼睛设计具有"旺相"效果 秦琼表情冷峻英武 敬德怒目威慑 [7] 市场表现 - 秦琼敬德门神相关视频全网浏览量达9000多万次 胶印年画门神全网及线下销量突破800万套 在陕西、山东、福建、广东等地热销 [9] - 产品线包括高端手绘作品和大众化胶印版本 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5][9] 文化传承 - 门神文化源自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秦琼敬德成为主流门神形象 承载忠勇正义的价值观 [2] - 公司积极参与端午非遗演出、锦绣长江非遗展等20余场活动 推动非遗文化传播 [10][12] - 开展"非遗进校园"研学活动 覆盖武汉市多所高校 让大学生接触传统文化 [12] 行业地位 - 汉吉福门神成为年画创作行业标杆 以精湛技艺和文化内涵引领行业发展 [14] - 公司通过现代传播手段(如短视频)与传统工艺结合 使非遗文化焕发新生 [9][14]
“五学并举之书法《千字文》校园计划”在香港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6-04 11:13
活动概述 - 香港启动为期3年的"五学并举之书法《千字文》校园计划" 采用智永《千字文真书》为范本 拟邀请50所中小学参与[1] - 计划由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主办 联合出版集团旗下中华教育文化交流基金会及西泠学堂承办[1] - 西泠学堂将组织名师及书法专家为学校培养书法教师 协助开设书法实验班并融入现有课程[1] 参与机构与人员 - 出席嘉宾包括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主席鲍俊萍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马逢国 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黄友嘉等政商教育界人士[3] - 联合出版集团董事长傅伟中 副总裁赵东晓代表承办方出席活动[3] 项目意义 - 书法被定义为承载千年文化价值与情感的艺术形式 能展现民族智慧与修养[3] - 计划旨在让学生通过书法练习内化经典义理 实现书法与经典结合的学习目标[3] - 活动为学生搭建通往传统文化殿堂的桥梁 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增强文化自信[3]
四川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文化遗产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项久久为功的任务
四川日报· 2025-06-03 08:34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四川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工程达23项,包括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 [2][6] - 利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4000余处,构建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主体的保护传承体系 [2][6] -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出土编号文物1.7万余件,已完成近4000件文物修复 [4] 文化遗产研究体系 - 设立12家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和5家古文字研究中心,初步构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格局 [2][7] - 三星堆发布重点课题20余个,多学科融合研究古蜀文明 [4] - 《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出台,推进《四川省古籍保护利用条例(草案)》审议,强化法治保障 [5] 技术创新与展示 - 三星堆博物馆采用裸眼3D技术模拟考古方舱,AI数字修复技术复原青铜骑兽顶尊人像 [7] - 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动态光影技术展示紫竹观音等石刻瑰宝 [7] - 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和展示 [7] 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 - 三星堆文物希腊展后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亮相 [2] - 自贡彩灯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 古蜀文明特展在希腊雅典获高度评价,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8] 政策与机制建设 - 四川践行"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理念,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 [5] - 成都老茶馆档案、德格印经院雕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6]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通过互动活动推广非遗文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