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ene Editing
icon
搜索文档
Cell子刊:Fengfeng Bei/蒲军/范先群团队证实,这种新型AAV可用于呼吸系统和肺部疾病的基因治疗
生物世界· 2025-05-24 09:00
基因递送载体技术进展 - AAV6和AAV9是当前靶向呼吸道和肺部的两种主要野生型腺相关病毒(AAV)血清型,其中AAV9通过鼻腔给药可转导小鼠气道和肺组织,并适用于流感抗体基因治疗[1] - 哈佛医学院团队开发的AAV.CPP.16变体源自AAV9,具有跨物种保守的神经趋向性,能突破血脑屏障,适用于脑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1] - AAV.CPP.16对肺部的转导效率显著高于AAV9,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索其作为鼻内基因递送载体在呼吸系统疾病和病毒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潜力[2] 跨物种呼吸道基因治疗验证 - AAV.CPP.16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和小鼠模型中均显示对呼吸道组织的高度嗜性,通过鼻腔给药可有效转导气道和肺细胞[3][4] - 该载体性能优于AAV6和AAV9,能高效靶向关键呼吸细胞类型,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提供新工具[5] - 研究团队在两种疾病模型中验证其疗效:单次鼻内给药可表达双靶点VEGF/TGF-β1中和蛋白防治特发性肺纤维化,或携带CRISPR-CasRx系统抑制SARS-CoV-2的Rdrp基因转录[5] 临床应用前景 - AAV.CPP.16介导的两种基因疗法:通过双功能融合蛋白抑制肺纤维化关键通路,以及利用CRISPR-CasRx系统建立针对新冠病毒的被动免疫防御[7] - 研究结果表明该载体在呼吸系统和肺部基因治疗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和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提供潜在治疗方案[3][7] - 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跨物种适用性、单次给药有效性及多机制治疗兼容性,推动基因编辑疗法向临床转化[5][7]
Verve Therapeutics (VERV)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5-22 04:3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生物科技、制药 [1][3] - **公司**:Verve Therapeutics (VERV)、Eli Lilly、Beam Therapeutics、Merck、AstraZeneca、Amgen、Sanofi、Regeneron、Novartis、Ionis、Pfizer、CRISPR、Arrowhead [1][21][25][27][32][37][41][46]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Verve Therapeutics公司进展 - **核心产品**:开发一次性疗法实现终身降低胆固醇,首款产品针对PCSK9基因,已公布一期初始数据,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LDL降低50 - 60%,平均59%,最高达69%,碱基编辑机制有两年持久数据 [3][4] - **后续计划**:PCSK9项目今年下半年公布全剂量递增数据,Eli Lilly进行选择参与决策,启动二期首位患者给药;ANGPTL3项目下半年进行项目更新,可能有数据更新 [5][6] FDA监管影响 - **核心观点**:对新领导Prasad博士持积极态度,公司与他倡导的理念一致 [10] - **论据**:Prasad倡导与临床疾病密切相关的替代终点,LDL是预测冠心病事件的良好生物标志物;他主张产品提供有意义价值,Verve针对PCSK9的产品单次输注可降低LDL 60 - 70%,终身有效,预计降低冠心病风险80 - 90% [11][12] 一代到二代产品过渡 - **核心观点**:二代产品Vrb one zero two安全性更好 [16] - **论据**:一代产品Vrb one zero one和二代产品Vrb one zero two的主要区别在于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系统,Vrb one zero two有不同的可电离脂质、PEG脂质并添加靶向配体GalNAc,临床数据显示其耐受性更好 [15][16] 高剂量预期 - **核心观点**:有望提高疗效且保持安全性 [18][19] - **论据**:已公布的三个剂量水平数据显示疗效和安全性良好,已升至0.7mg/kg剂量,部分患者给药后安全性与早期剂量水平相同,药效学结果待确定 [17][18][19] Eli Lilly合作 - **合作机制**:Lilly从Beam Therapeutics购买权利,下半年评估数据后决定是否参与项目,若参与需支付三分之一全球开发成本和50%美国商业化费用,享有50%美国利润 [21][22] - **合作前景**:双方对心血管疾病多个靶点有共同兴趣,Verve考虑重新协商合作条款让Lilly承担更多成本 [23][24] PCSK9口服药竞争 - **核心观点**:口服药不会影响公司产品前景 [27][29] - **论据**:尽管已有多种降胆固醇药物,但多数患者未达LDL治疗目标,约一半患者用药一年后停药;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一患者和40%医生对HGH患者更倾向一次性疗法 [29][30] ANGPTL3靶点 - **核心观点**:该靶点有潜力且之前的安全信号与分子有关而非靶点 [33][35] - **论据**:人类遗传学证据表明该基因失活可降低血脂、预防心脏病,Regeneron的药物已获FDA批准;Ionis和Pfizer开发的ASO因肝脂肪增加在二期停止,而Lilly和Arrowhead的siRNA已到二期,未出现肝脂肪增加,Lilly研究中还有所降低 [33][34][35][36] CRISPR数据 - **核心观点**:Verve产品有优势 [37] - **论据**:Verve针对ANGPTL3的产品使用已降低肝脏安全风险的GalNAc LNP递送系统和相同碱基编辑器,仅引导RNA不同;CRISPR公布的初始数据仅涉及两名患者,未显示完整剂量反应 [37][38] ANGPTL3研究设计 - **核心观点**:借鉴PCSK9研究经验 [40] - **论据**:ANGPTL3的PULSE - one研究采用单次递增剂量设计,借鉴PCSK9研究从更高剂量开始,年底或明年初希望展示类似PCSK9产品4月14日公布的数据集 [40] Lp(a)相关 - **Novartis试验**:认为Novartis的Horizon试验推迟是因事件率估计偏差,仍认为试验会呈阳性结果,Lp(a)相关的四个重要问题待三项试验结果解答 [43][44][45] - **Verve产品**:与Lilly合作开发针对Lp(a)的基因编辑产品,使用GalNAc LNP递送系统和新型编辑技术,处于临床前阶段 [47][48] GalNAc技术 - **核心观点**:有商业化潜力 [50] - **论据**:公司是首个将GalNAc LNP用于患者并证明可行的,安全性良好,已收到多家公司合作意向 [50][51] CRISPR交易 - **核心观点**:CRISPR有战略考量 [52][53] - **论据**:CRISPR进入siRNA领域是因部分靶点不适合永久失活、想建立多模式产品线和更快实现商业机会 [52][5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Merck将开展17000名患者的心血管结局试验,AstraZeneca也在开发口服小分子药物 [25] - 除Novartis的Horizon试验外,还有Amgen和Arrowhead的Ocean试验、Eli Lilly的LPA SI试验将在未来几年公布结果 [45][46]
Precision BioSciences (DTIL)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5-22 04:15
纪要涉及的公司 Precision Biosciences是一家临床阶段的体内基因编辑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基因编辑工具Arcus,有针对乙肝、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项目,还与ACURE有合作项目 [4][7]。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项目进展 - **乙肝项目PBGene HBV**:2月进入临床,在5个国家开展临床试验,今年有数据读出;目前处于剂量水平一,已对该剂量水平的所有患者给药两次,将再给药一次后进行数据读出;已在两个剂量水平展示安全性,在第一个剂量水平看到抗病毒活性 [4][5][24][26]。 -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项目PBGene DMD**:上周宣布的项目,计划今年晚些时候提交IND或CTA,预计2026年有数据;该项目利用单个AAV中的两个Arcus核酸酶,针对影响60%患者的突变;临床前研究显示能随时间提供功能改善,可编辑卫星细胞,有望带来长期治疗益处 [5][6][31][37]。 - **与ACURE合作的OTC项目**:合作方已针对OTC缺乏症开展一期临床试验,今年到目前为止数据令人鼓舞,更多数据待公布;首例接受治疗的婴儿患者实现完全缓解,产品耐受性良好 [6][16]。 基因编辑工具Arcus优势 - **独特切割方式**:进行3'端切割,呈阶梯状,与其他切割方式不同,更有利于驱动同源定向修复 [9][10]。 - **尺寸小**:是最小的基因编辑工具,可通过脂质纳米颗粒(LNP)和AAV载体递送;能将两个Arcus核酸酶装入单个AAV,而其他技术的核酸酶无法装入 [11][13]。 - **简单性**:是单一蛋白质,可识别并切割位点,无需额外技术,与CRISPR等不同 [14][15]。 市场机会和未满足需求 - **乙肝市场**:全球约3亿慢性乙肝患者,目前超500万患者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高达40%的慢性乙肝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当前治疗的功能性治愈率为个位数百分比,临床医生希望达到30%或更高 [18][19][22][23]。 -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市场**:全球约30 - 40万患者,美国约1.5万患者;每年全球约2万例新出生患者,美国约550例;患者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出现严重并发症,二十多岁死于心脏或呼吸问题,市场对新疗法需求大 [34][35]。 公司财务和发展前景 - 截至3月公司银行账户有1亿美元,预计资金足以支持到2026年下半年;在此期间,三个项目将进入一期并产生临床数据 [49][5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乙肝项目获得FDA的快速通道指定,这是对项目需求和新颖性的认可 [28]。 - 公司认为当前生物科技股被低估,原因包括过去四年高利率、高通胀以及投资者对该领域兴趣不足;公司于2024年秋季重新进入乙肝项目临床,随着更多临床数据尤其是乙肝项目疗效数据的公布,有望吸引投资者关注 [57][58][59]。 - 公司以四分之一的员工数量和三分之一的运营预算推进项目,体现了高效的资本管理 [60]。
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精准嵌入完整基因
快讯· 2025-05-21 06:07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刘如谦团队联合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成功研发新型基因编辑工具evoCAST [1] - evoCAST能够像编程般精准地将完整基因或多个基因嵌入人类基因组特定位置 [1] - 该技术为遗传疾病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 [1] - 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杂志 [1]
Prediction: This Beaten-Down Stock Could Double in The Next 5 Years
The Motley Fool· 2025-05-18 21:30
公司财务表现 - 过去三年股价下跌24% 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41% [1] - 2030年前股价可能翻倍 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14.9% [1] - 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仅有一款上市产品 [13] 核心产品Casgevy - 与Vertex Pharmaceuticals共同开发的基因疗法 可功能性治愈镰状细胞病和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 [2] - 美国定价每疗程220万美元 目标市场预估5.8万名患者 [6] - 在中东地区已获批准 竞争格局优于美国市场 [5] - 峰值年销售额预计超过10亿美元门槛 [5] 研发管线进展 - CTX112和CTX131两种抗癌药物 其中CTX112已获FDA再生医学先进疗法认定 [10] - CTX320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用于降低导致心血管疾病的脂蛋白(a)水平 [11] - 1型糖尿病功能性治愈方案正在研究中 [11] - 未来五年若50%在研产品成功上市 将显著提升公司价值 [12] 行业技术特点 - 体外基因编辑疗法存在制造和给药复杂性 需提取-编辑-回输患者细胞 [3] - 基因编辑技术能开发传统方法难以治疗的疾病方案 [2] - 生物科技公司股价通常受临床进展驱动 里程碑达成后易出现获利回吐 [8]
Precision BioSciences (DTIL)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5-15 21:0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Precision BioSciences - **行业**:基因治疗行业,聚焦慢性乙型肝炎(HBV)、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线粒体疾病等领域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整体进展 - **2025年开局良好**:公司在体内临床验证方面取得进展,HBV项目有安全性更新和抗病毒活性机制证明,Eocure的OTC缺陷项目有完全响应且安全性良好,DMD项目PBGene DMD成为第二个全资项目 [4][5] - **多项目推进**:HBV项目持续进行ELIMINATE B试验并将公布数据;DMD项目PBGene DMD将在2025年完成临床前IND相关工作,目标年底提交CTA或IND,2026年进入临床;eAcure OTC项目仍在招募患者,合作伙伴将提供运营更新 [65][66][67] DMD项目核心观点 - **PBGene DMD具有独特优势** - **机制独特**:设计目标是为多数DMD患者提供安全持久的肌肉功能改善,纠正常见热点区域突变,使身体产生功能性肌营养不良蛋白 [6] - **编辑技术优势**:Arcus核酸酶切割DNA方式独特,产生的粘性末端互补促进连接可靠性;体积小可封装在单个AAV中,避免高剂量AAV的安全问题;是单组分编辑器,可通过蛋白质工程确保两个核酸酶协同高效切除基因 [16][17][19] - **持久功能改善**:长期小鼠研究显示,治疗后小鼠肌肉力量输出在3个月时显著增加,6个月时进一步提高并维持到9个月,达到健康对照小鼠的93%;治疗后肌营养不良蛋白在3 - 9个月间增加,且表达该蛋白的肌纤维增多,组织结构改善 [21][22][23] - **编辑卫星细胞**:能够编辑卫星干细胞,这对肌肉功能改善的持久性至关重要,编辑后的卫星细胞可能具有竞争优势,增加其数量并促进肌细胞生成 [24][25][28] - **低剂量AAV有效**:与微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疗法不同,PBGene DMD的AAV仅需足够剂量完成基因编辑,无需持续存在,可使用较低剂量的AAV达到治疗效果 [29][30][36] - **产生的蛋白功能明确**:产生的肌营养不良蛋白与部分Becker患者的蛋白相同,具有已知功能,少量(5%)该蛋白可能就有治疗益处,小鼠研究中各组织的蛋白表达远超5% [32][33] - **临床开发计划明确**:2025年完成临床前IND相关工作,采用与FDA建立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功能改善标志物作为研究终点;2026年进行1 - 2期研究设计并扩展,预计获取数据 [7][8][9] - **市场需求大**:全球每年约30 - 40万DMD患者,美国约1.5万患者,每年新增约550例,该领域创新需求迫切 [9] 专家观点 - **治疗现状待提升**:目前微肌营养不良蛋白和外显子跳跃疗法虽有进展,但难以满足临床终点和证明临床疗效,需要更好的药物 [43] - **PBGene DMD潜力大**:编辑产生的肌营养不良蛋白功能明确,编辑卫星细胞可提供持久性,相比微肌营养不良蛋白有优势,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 [45][46][47] - **AAV安全管理关键在剂量**:降低AAV剂量同时保证转导效率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量对安全性至关重要,临床经验和对不同衣壳的了解也有助于安全管理 [48][49] - **免疫抑制方案待探索**:目前高剂量口服皮质类固醇的免疫抑制方案有副作用,正在研究更有针对性的方案,如利妥昔单抗和西罗莫司 [50] - **患者接受度高**:PBGene DMD的持久性和产生更好的肌营养不良蛋白对患者有吸引力,患者会认可其价值 [5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PBGene 30243项目暂停**:因财政原因暂停该线粒体DNA消除项目,待完成HBV项目1期试验和DMD项目进入临床后再重启,该项目已有概念验证,需建立明确生物标志物 [62][63][64] - **临床开发细节** - **患者筛选**:尚未确定1期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可能年龄范围较年轻,MRI标准可作为临床疗效的参考 [72][74] - **剂量范围**:小鼠研究显示3e13和1e14剂量效果无差异,目标是达到基因编辑的饱和水平,临床起始剂量需考虑物种转导差异,目前尚早但对低剂量有期待 [76][77][78] - **商业化考虑**:会对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可能从新发病例开始,以确保AAV载体能有效递送有效载荷 [82][83] - **历史合作影响**:与礼来的合作对PBGene DMD项目有基础作用,包括概念验证、安全工作和衣壳开发等,收回项目后主要在制造方面进行改进,9个月的耐久性数据是项目推进的关键因素 [88][89][93] - **卫星细胞编辑评估**:采用组织学定性分析卫星细胞编辑,虽无法定量但能确保细胞定位准确,通过肌肉功能数据综合评估卫星细胞编辑效果 [97][98][99] - **FDA审批观点**:认为基于目标终点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加速审批,符合新FDA强调生物标志物与长期结果关联的理念,公司将关注肌营养不良蛋白生物标志物并与功能改善关联 [101][102][103] - **数据解读** - **肌肉力量输出**:小鼠研究中PBGene DMD治疗后肌肉力量输出在6 - 9个月趋于平稳,可能与蛋白差异有关,但仍优于以往观察到的结果,且有证据表明蛋白积累和卫星细胞贡献导致肌肉功能改善和持久 [116][117][149] - **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虽无6个月的蛋白表达数据,但已知3 - 9个月间蛋白增加,预计该蛋白半衰期长,类似正常肌营养不良蛋白 [114][115] - **生物分布**:PPGene DMD在膈肌中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低,但在肋间肌等其他呼吸相关肌肉中有良好转导和编辑,有望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148][149]
Corteva (CTVA)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5-14 21:45
纪要涉及的公司 Corteva(CTVA),一家领先的种子和作物保护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一季度业绩表现** - EBITDA同比增长15%,达到12亿美元,主要得益于产品销量增长、新业务和生物产品两位数增长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小幅增加[3] - 成本改善显著,全年预计达4亿美元,一季度已实现2亿美元的同比改善,但受外汇影响,一季度损失约9亿美元[5] 2. **全年业绩指引** - 预计EBITDA增长10%,达到37亿美元,增长主要来自成本改善,但作物保护产品下半年定价可能出现低个位数下降,不过产品销量增长可抵消这一影响[9] - 外汇方面,预计全年损失2.75亿美元,不同时间段受不同货币影响,目前虽有潜在上行空间,但不足以改变指引[11] 3. **与竞争对手对比优势** - 一季度作物保护业务表现优于FMC和拜耳,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增加、新产品和生物产品表现出色以及团队在生产力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工作成果[14][15] 4. **关税影响及应对措施** - 关税可能影响约5000万美元,但公司供应链受影响较小,从中国进口占COGS的2%,其中70%为多源采购,两大核心业务为美国制造[18][19] - 公司将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和调整价格等方式减轻关税影响,目前该影响已降至2500 - 3000万美元[20][22] 5. **种植者情绪和市场情况** - 种植者情绪总体积极,玉米种植面积接近美国农业部预期的9500万英亩,大豆部分地区可能需要补种,但种植结构未发生变化[24][25][26] - 南美市场有望实现面积反弹,公司预计下半年种子价格和销量将有所提升,主要受去年降价清库存和巴西乙醇市场强劲的影响[29][30][31] 6. **自由现金流和资本配置** - 一季度自由现金流比去年同期多5亿美元,公司在营运资金和资本支出方面表现良好,预计全年现金流强劲[32] - 公司致力于今年1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并将花费4 - 5亿美元用于股息分配[33] 7. **市场份额和竞争** - 因拜耳在Dicamba登记标签方面的问题,公司在南方市场大豆业务订单增加,市场份额可能提升2 - 3个百分点,但对整体业务影响不大[35] - 若拜耳问题无法解决,公司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的空间有限,因为农民有其他选择[36][38] 8. **成本通缩和盈利增长** - 公司在投资者日展示了三年增加10亿美元EBITDA的计划,其中约7亿美元来自种子和作物保护业务的成本改善,目前进展符合预期[39] - 种子成本通缩主要受商品成本下降影响,但仅占总成本的50%,且欧洲商品成本未下降,成本通缩主要集中在北美[40][41] 9. **长期计划和技术发展** - **遗传增益**:玉米产量历史上每年增长1 - 1.5%,主要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实现,目前未看到增长极限,矮杆玉米有望进一步提高种植密度和产量[43][44][45] - **基因编辑**:欧洲、中国和印度在基因编辑政策方面有积极进展,基因编辑是植物育种的下一个浪潮,公司正在投资相关平台,有望加速遗传增益[49][50][51] - **产品管线**:未来五年,AVESA杀菌剂和Can raise杀虫剂将是重要产品;杂交小麦计划2027年推出,预计可实现10 - 12%的产量增长,有望成为十亿美元级产品;从长期来看,基因编辑影响巨大[58][59][61] - **冬季油菜项目**:与邦吉合作的冬季油菜项目已在田纳西州和肯塔基州开展,种植面积达3.5万英亩,每英亩产量50 - 60蒲式耳,可作为现金作物和生物燃料原料,农民收益可观[65][66] - **生物产品整合**:收购的Stoller和Symborg公司整合进展顺利,通过结合双方优势,提高了产品性能和市场接受度,在巴西玉米和大豆种植中取得了4 - 6蒲式耳的产量优势[72][73] - **研发和销售管理费用**:公司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8%,销售和管理费用占22%,总体稳定且低于销售增长,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等工具提高了研发效率[76] - **特许权使用费**:公司目标是到2028年实现特许权使用费收支平衡,目前已将净支出从7亿美元降至2亿美元,未来将通过授权自有技术获得收入,这是一个数十亿美元的机会[80][81][84] - **零售品牌**:公司推出的Brevant品牌在零售市场表现良好,零售商反馈积极,未来有增长潜力[88][9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CFO认为Corteva是一家科技公司,但投资者可能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公司拥有多个十亿美元级的增长机会,且运营良好[93][96]
Editas Medicine to Present in vivo HSC Delivery, Editing, and Biodistribution Data at the 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 2025 Congress in June
Globenewswire· 2025-05-14 21:31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宣布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研究新数据被接受在2025年欧洲血液学协会大会上进行海报展示 数据支持其作为治疗镰状细胞病和β - 地中海贫血的潜在变革性体内疗法持续开发[1] 分组1:公司研究进展 - 临床前研究使用临床验证编辑策略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实现HBG1/2启动子治疗相关基因编辑水平及良好生物分布特征 [1] - 正在进行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研究将分享关键递送、编辑和生物分布数据 [2] - 编辑货物的高效造血干细胞递送 [5] - HBG1/2启动子区域治疗相关编辑水平超过单剂量治疗获益所需预测编辑阈值≥25% [5] - 公司tLNP生物分布良好 与标准脂质纳米粒相比显著减少肝脏靶向 [5] 分组2:海报展示信息 - 海报标题为“靶向脂质纳米粒递送实现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体内HBG1/2基因组编辑” [4] - 时间为2025年6月14日周六18:30 - 19:30 CEST/ 12:30 – 13:30 EDT [4] - 地点在米兰会议中心Allianz MiCo [4] - 属于海报会议2 [4] 分组3:公司介绍 - 作为基因编辑先驱公司 专注将CRISPR/Cas12a和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潜力转化为体内药物管线 [4] - 目标是为多种疾病发现、开发、制造和商业化变革性、持久性、精准体内基因编辑药物 [4] - 是博德研究所Cas12a专利资产以及博德研究所和哈佛大学Cas9专利资产用于人类药物的独家被许可方 [4] 分组4:联系方式 - 媒体和投资者联系邮箱为ir@editasmed.com [5]
Verve Therapeutics Announces Pipeline Progress and Reports First Quarter 2025 Financial Results
Globenewswire· 2025-05-14 19:00
核心观点 - 公司报告其主打在研药物VERVE-102在Heart-2 Phase 1b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初步数据,单次输注后显示出剂量依赖性的血液LDL-C和PCSK9水平降低,在0.6 mg/kg剂量队列中观察到LDL-C平均降低53%,最大降低69% [1][2][3] - 公司现金状况充裕,截至2025年3月31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及有价证券约为4.971亿美元,预计资金可支撑运营至2027年中 [1][8] - 公司管线进展顺利,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获得多项里程碑事件,包括VERVE-102的Heart-2试验最终数据、VERVE-201项目更新以及礼来对PCSK9项目的决定 [2][5] PCSK9项目(VERVE-102)临床进展 - VERVE-102是一种新型体内碱基编辑药物,旨在通过单次疗程治疗永久关闭肝脏中的PCSK9基因,从而持久降低LDL-C [3][13] - Heart-2 Phase 1b临床试验在截至2025年3月13日的14名参与者中,VERVE-102单次输注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临床显著实验室异常或心血管事件 [3] - 在0.6 mg/kg剂量队列的4名参与者中,观察到血液LDL-C平均降低53%,PCSK9蛋白平均降低60%,其中一名参与者LDL-C最大降低达69% [1][3] - 当按总RNA剂量(毫克)分析时,3名接受50-60毫克总RNA剂量(平均55毫克)的参与者,其LDL-C和PCSK9蛋白的时间平均降幅分别达到59%和65% [5] - 公司已于2025年3月获得美国FDA对VERVE-102的研究性新药申请许可,并于2025年4月获得FDA针对高脂血症和高终生心血管风险患者群体的快速通道资格 [5] - Heart-2试验正在英国、加拿大、以色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招募第四剂量队列(0.7 mg/kg)的参与者,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公布剂量递增部分的最终数据,并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为VERVE-102的II期临床试验首名患者给药 [3][5] ANGPTL3项目(VERVE-201)与LPA项目(VERVE-301)更新 - VERVE-201是一种针对ANGPTL3基因的体内碱基编辑药物,旨在降低LDL-C和甘油三酯,目前正在进行的Pulse-1 Phase 1b临床试验按计划推进,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提供项目更新 [1][4][5] - VERVE-301是一种针对LPA基因的体内基因编辑药物,旨在降低脂蛋白(a)水平,公司在2025年第一季度因提名VERVE-301为开发候选者而获得合作方礼来的里程碑付款,临床前研究正在推进 [5][9] 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及有价证券为4.971亿美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243亿美元有所减少 [8][18] - 2025年第一季度合作收入为3300万美元,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的570万美元,增长主要源于与Vertex Pharmaceuticals研究合作终止后剩余递延收入的确认,以及与礼来合作研究服务收入的增加 [9][17]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为5450万美元,高于2024年同期的4840万美元 [10][17] -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3100万美元,基本和稀释后每股净亏损为0.35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净亏损4870万美元(每股0.59美元)有所收窄 [12][18] 近期公司活动与会议参与 - 公司计划于2025年5月21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3:35在纽约参加RBC资本市场全球医疗保健会议的炉边谈话 [6] - 公司近期在医学会议上展示数据,包括2025年5月5日在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93届大会上展示VERVE-102的非临床数据,以及计划于2025年5月22日在TIDES USA 2025会议上介绍单疗程基因编辑疗法 [7]
Metagenomi Presents Data Highlighting Advancements in Next-Generation Genome Editing Technologies at ASGCT Annual Meeting 2025
Globenewswire· 2025-05-14 18:00
文章核心观点 - 基因编辑公司Metagenomi在第28届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年会上展示三项研究成果,体现其在肝外基因编辑和大治疗基因定点整合方面的进展,凸显平台推动下一代体内精准药物的潜力 [1] 公司进展 - 公司的宏基因组学发现平台通过利用自然微生物进化和人工智能引导的蛋白质优化,系统识别和优化新型基因编辑系统 [2] - 公司在年会上分享不同基因编辑技术的概念验证数据,包括用于高效体内编辑的紧凑型II型和V型核酸酶,以及能够靶向整合大DNA负载的可编程V - K型CAST系统 [2] 研究成果 紧凑型II型CRISPR系统 - MG21 - 1是新型紧凑型II型核酸酶,含1098个氨基酸,与引导RNA在单个腺相关病毒中递送时,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强蛋白敲低;局部注射包装有MG21 - 1的AAV9,可使小鼠运动皮层目标蛋白最多减少69%;使用能穿越血脑屏障的衣壳进行全身递送,可使大脑蛋白敲低82%,脑干蛋白敲低71% [6] 超紧凑型V型核酸酶 - MG119 - 28是超紧凑型工程化V型核酸酶,由488个氨基酸组成,使用单个AAV载体递送时,能在多种培养细胞组织中进行高效基因组编辑;体外实验中,该核酸酶可使杜氏肌营养不良模型肌细胞中肌营养不良蛋白水平恢复超50%,并在K562人类细胞的治疗相关靶位点实现完全基因破坏;体内实验中,通过立体定向注射将其递送至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嗅球核的编辑效率高达52%,运动皮层目标蛋白敲低64% [6] V - K型CAST系统 - 通过结构和人工智能引导的蛋白质设计,来自未培养微生物的紧凑型V - K型CAST系统的整合效率比自然系统提高超50倍;其功能活性可转化到原代哺乳动物细胞,是人类治疗应用开发的关键一步 [9] 公司概况 - 公司是精准基因编辑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开发下一代潜在治愈性基因组编辑疗法;其宏基因组学衍生的基因编辑工具盒已分析超74亿种蛋白质,有潜力靶向整个人类基因组的任何类型基因突变 [7] - 公司拥有全谱基因编辑技术,从超小核酸酶和碱基编辑器到大基因整合,使用CRISPR相关转座酶和RNA介导整合系统;公司在A型血友病的主要全资开发项目是潜在治愈性疗法,还拥有分泌蛋白缺陷的全资资产和心脏代谢疾病的合作资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