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育儿补贴
icon
搜索文档
官宣!育儿补贴免征个税!
证券时报· 2025-08-20 18:34
育儿补贴税收政策 - 财政部与税务总局发布公告 对按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1] - 政策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卫生健康部门将办理个税免税申报[1] - 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确保政策落地执行[1] 补贴发放标准 - 补贴对象为符合法规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 发放至年满3周岁[1] - 按年发放育儿补贴 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1] - 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1] 实施进度安排 - 国家与地方已完成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正进行全流程测试[1] - 各地计划8月下旬陆续开放补贴申领 8月31日前全面开放[1] - 卫生健康部门与财政、税务部门协同推进准备工作[1]
两部门:对按照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搜狐财经· 2025-08-20 17:51
政策内容 - 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1] - 卫生健康部门与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1] - 县级卫生健康部门按规定为申领补贴的人员办理个人所得税免税申报 [1] 实施时间 - 政策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1]
两部门:对按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17:40
育儿补贴个人所得税政策 - 对按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1] - 卫生健康部门与财政部门 税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1] - 县级卫生健康部门为申领补贴人员办理个人所得税免税申报 [1] - 政策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1]
财政部,利好
中国基金报· 2025-08-20 17:33
【导读】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利好 中国基金报记者 泰勒 大家好,简单关注一则利好消息。 8月20日,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育儿补贴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 一、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二、卫生健康部门与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县级卫生健康部门按规定为申领补贴的人员办理个人所得税免税申报。 三、本公告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此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根据《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同时,育儿补贴的发放 对象也包括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的不满3周岁婴幼儿,这部分婴幼儿按照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也就是说, 2022 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符合条件的婴幼儿,都可以领取育儿补贴。 为了方便群众申领,相关部门制定了2022年至2024年各月份出生的婴幼儿申领补贴金额对照表,每个孩子的申领补贴金额一目了然。 2022-2024年各月份出生婴幼儿 申领育儿补贴金额对照表 (单位:元) | 出生年月 | | 2025年 补贴金额 | 2 ...
有关育儿补贴,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最新公告
新京报· 2025-08-20 17:24
育儿补贴税收政策 - 对按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1] - 卫生健康部门与财政部门 税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1] - 县级卫生健康部门为申领补贴人员办理个人所得税免税申报 [1] - 政策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1]
中国飞鹤业绩急剧下挫!育儿补贴后变相涨价?
新浪财经· 2025-08-20 14:26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1亿元-93亿元 同比下降7.87%-9.86% [1] - 同期净利润10亿元-12亿元 同比下跌37.17%-47.64% 创五年来中期业绩新低 [1] 业绩下滑原因 - 公司提供生育补贴导致收入下降 [1] - 为贯彻鲜萃活性营养战略主动降低渠道库存 [1] - 政府补助减少及全脂奶粉产品减值计提 [1] - 核心婴幼儿奶粉业务增长乏力 2024年该业务同比仅增6.6% [2][3] 业务结构分析 - 婴幼儿奶粉业务2024年营收190.62亿元 占总营收比重达91.9% [2] - 成人奶粉/液态奶/米粉辅食等业务营收贡献率极低 [2] 行业需求环境 - 婴幼儿奶粉需求量受新生儿出生率下滑影响持续萎靡 [4] - 国家虽出台二孩三孩政策但仍难改出生人口数量下滑趋势 [4] 产品定价策略 - 公司通过降低扫码红包金额变相提价 部分产品涨幅达14%-20% [4] - 官方回应称线上售价未涨 价格变动因促销活动结束 [5] - 终端渠道定价混乱 同款产品零售价差幅度超过50% [6] 销售渠道特点 - 高度依赖2800多名经销商网络 覆盖超77000个零售点 [5] - 2023年经销商渠道销售占比达乳制品总收益的77.1% [5] - 过度依赖经销商导致终端价格控制力减弱 [5][6]
不法分子冒充卫健委等实施诈骗,防范育儿补贴被恶意做局
经济日报· 2025-08-17 19:29
育儿补贴政策实施 -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每年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孩子年满3周岁 [1] - 政策旨在缓解家庭育儿压力、释放生育潜能 [1] 诈骗行为分析 - 不法分子冒充卫健委、财政局等政府部门,通过短信、社交平台发送虚假申领通知,附带钓鱼网站链接实施诈骗 [1] - 诈骗分子利用政策落地时间差,钻多部门协同细则未完善的空子 [1] 防范措施建议 - 网络平台应建立"关键词监测"机制,重点筛查"育儿补贴""申领链接"等敏感信息,核实可疑内容 [1] - 金融机构需加强银行交易监测和风险提示,发现异常交易及时采取措施 [1] - 公安等部门应加强对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深挖诈骗团伙,斩断犯罪链条 [1] - 群众需增强防骗意识,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如官方APP、政务热线等 [2] 政策意义与展望 - "育儿补贴"承载国家关怀,需各方合力织密防骗网络,降低信息壁垒 [2] - 随着政策落地推进,惠民红利将安全抵达群众账户,真正惠及育儿家庭 [2]
不法分子冒充卫健委等实施诈骗 防范育儿补贴被恶意做局
经济日报· 2025-08-17 11:07
国家育儿补贴政策实施 -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每年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孩子年满3周岁 [1] - 政策旨在缓解家庭育儿压力、释放生育潜能,涉及财政、卫健、教育、金融等多部门协同 [1] 诈骗分子利用政策热点 - 不法分子冒充卫健委、财政局等政府部门,通过短信、社交平台发送虚假申领通知,附带钓鱼网站链接实施诈骗 [1] - 诈骗行为钻政策落地时间差的空子,因申领细则、发放路径、校验方式尚在动态细化中 [1] 防范诈骗的多方措施 - 网络平台需建立"关键词监测"机制,重点筛查"育儿补贴""申领链接"等敏感信息,核实可疑内容 [1] - 金融机构应加强银行交易监测和风险提示,发现异常交易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用户资金安全 [1] - 公安等部门需加强对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深挖诈骗团伙,斩断犯罪链条 [1] 群众防骗意识提升 - 群众需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涉及"育儿补贴"的信息,如官方APP、政务热线等 [2] - 各方需合力降低信息壁垒,确保惠民红利安全抵达群众账户 [2]
防范育儿补贴被恶意做局
经济日报· 2025-08-17 05:47
育儿补贴政策实施 -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每年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孩子年满3周岁 [1] - 政策旨在缓解家庭育儿压力、释放生育潜能 [1] 诈骗行为分析 - 不法分子冒充卫健委、财政局等政府部门,通过短信、社交平台发送虚假申领通知,附带钓鱼网站链接实施诈骗 [1] - 诈骗分子利用政策落地时间差,钻多部门协同细则未完善的空子 [1] 防范措施建议 - 网络平台需建立"关键词监测"机制,重点筛查"育儿补贴""申领链接"等敏感信息,核实可疑内容 [1] - 金融机构应加强银行交易监测和风险提示,发现异常交易及时采取措施 [1] - 公安等部门需加强打击力度,深挖诈骗团伙,斩断犯罪链条 [1] 公众防骗指引 - 群众需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涉及"育儿补贴"的信息,如官方APP、政务热线 [2] - 政策惠民红利需各方合力保障,确保安全抵达群众账户 [2]
21社论丨发力国内需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11:56
国民经济整体表现 - 7月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释放内需潜力 [1] - 出口同比增长7 2%高于前值5 9% 消费增速放缓至3 7%低于6月4 8% [1] - 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 0%低于前值5 3% 但家电等品类在以旧换新政策下保持高增长(家电28 7% 家具20 6%) [1] 消费领域动态 - 餐饮收入增速显著放缓 7月增长1 1% vs 5月5 9% 汽车零售对消费形成拖累 [1] - 第三批690亿元中央财政消费补贴8月到位 第四批将持续至年底 支撑商品零售持续性 [2] - A股慢牛行情形成财富效应 增强投资者信心与消费动力 [2] 固定资产投资 - 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 6% 较1-6月回落1 2个百分点 [1] - 制造业 基建 地产投资增速分别减缓1 3% 1 4% 0 8% 设备更新资金上半年集中释放 [1] - 基础设施建设"两重"项目或在下半年发力 需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效率 [3][4] 工业生产与价格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 7% 低于前值6 8% 受投资消费放缓及反内卷竞争影响 [2] - PPI环比下降0 2% 购进价格降0 3% 同比降幅分别为3 6%和4 5% 但降幅较上月收窄 [2] 政策刺激措施 - 8月起发放育儿补贴(每孩每年3600元)及免除公办幼儿园保教费 释放民生消费能力 [3] - 对居民消费贷及服务业经营贷实施财政贴息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3] - 经济大省需推动政府债券形成实物工作量 应对地产调整与基建投资挑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