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残疾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加大政策扶持、社会协同力度 着力突破残疾人教育与就业壁垒 为他们插上追梦的“翅膀”
四川日报· 2025-05-16 08:21
教育发展 - 全省残疾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超97%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在校数达6.7万名 居全国第一 [5][6] - 已建成140所特殊教育学校 实现3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全覆盖 21个市(州)全部建成残疾人中等职教部(班) [5][9] - "十四五"以来落实教育资助资金1.92亿元 累计资助14.1万人 6个市(州)实现从学前到研究生资助全覆盖 [5][9] - 融合教育模式推广 江油市特殊教育学校安排定向行走、盲文学习等特殊课程 超百名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7][8] 就业支持 - 2023年和2024年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近两年引导用人单位增设岗位近2万个 [6][10] - 2022年以来为18万名农村困难残疾人提供技术培训 为26万名残疾人发放灵活就业和创业补贴 帮助1.6万名农村残疾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 [6] - 政策扶持方面 对首次创业残疾人给予1万元一次性补贴 超比例招用残疾人员工的企业按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奖励 [11] - 科技助残成效显著 开展无人机操控、AI工具等新技术培训 广安市残疾人通过直播销售农产品 [12] 社会协同 - 四川省助残就业创业公益联盟动员百余家单位 形成"1+3+8+N"运行模式 "十四五"以来支持300余个项目 10万余名残疾人受益 [13] - 10余个市(县)建立本地联盟 宜宾市打造全省首个"助残商圈" 泸州市联盟成员达520余家 收集适残岗位4000余个 [14] - 东西部协作机制发挥作用 凉山州17名残疾人通过电工培训 汶川县57名残疾人参与来料加工业务 [13] - 与文旅、酒店集团合作设立非遗文创展销空间 构建多元化支持网络 [15]
自强不息 同沐暖阳
人民日报· 2025-05-16 06:08
5月8日,故宫博物院内,视障人士王慧拄着盲杖走进文创融合馆。在这里,紫禁城被等比例缩微在沙盘 上,王慧俯身触摸,用手指"逛"故宫,又转身闻了闻香炉里飘出的几缕暗香。"这是我第一次游故宫, 没想到可以多感官体验。" 王慧是一名律师,还参与了多款盲用软件的研发,将"不可能"一次次变成可能。他说:"战胜了身体的 障碍,就是生活的强者。" 我国有约8500万残疾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 外关注"。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时代特色鲜明、事迹突出感人、社会影响广泛的残疾人自强模范,社 会各界也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文明实践,共同绘就了新时代温暖画卷。 "希望这间小小的书店能够给更多人带去勇气和力量。"因病致盲的80后韩颖既是书店的设计者,也是书 店的常客。 打造面向视障群体的专业化书店,聚焦视障群体的文化生活,这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残疾人 事业全面发展、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缩影。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 "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 ...
共筑希望 温暖同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6 05:50
自强向上,逐梦前行;暖心助残,大爱无疆。 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举行。北京推荐的6位全国自强模范、9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1位全国 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获得表彰。长期以来,北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做好残 疾人工作,持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让残疾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同时,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传播社会正能量,在全社会营造扶 残助残良好环境,坚持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此次受到表彰的个人和集体,或是在逆境中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用顽强毅力创造了非凡业绩;或是舍己为人、广施善举,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人间大爱,为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奉献了爱心、智慧和力量。他们的事迹充分展现了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彰显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与支 持,也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期待更多爱心人士和单位机构加入到助残队伍中,共同推动首都残疾人事业高质 量发展。 1978年5月出生,肢体残疾一级,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北 ...
逆境向前 绽放光彩——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
新华社· 2025-05-15 21:05
残疾人社会保障与关爱服务 - 我国8500万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残疾人事业全面蓬勃发展 [1]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3] - 截至2024年底,2748.9万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46.1万残疾人领取养老金,703.8万重度残疾人和277.2万非重度残疾人得到参保缴费资助 [4] 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权益保障 -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城市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等领域对无障碍环境建设作出具体规定 [4] - 38部法律法规在制定修订过程中增加残疾人特殊保护规定,各地制定修改专门法规规章61件 [4] - 残疾人法律援助、教育等领域权益保障显著提升,多省区市残联348家调解组织入驻法院调解平台 [4] 残疾人教育与就业 - 2024年底1.25万残疾人在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就读,2.69万人在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就读,3.08万人接受高等教育 [10] - 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914.4万,过去一年新增51.2万人,46.4万人接受实名培训 [10] - "美丽工坊"项目带动超1.24万残障女性灵活居家就业,3359人机构就业,2024年人均增收1.58万元 [10] 残疾人体育与文化参与 - 我国残疾人健身示范点累计建设1.1万个,培养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12.5万名 [9] - 我国连续六届夏残奥会位列金牌榜、奖牌榜双第一,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参赛规模是2014年的9.6倍 [9] - 全国公共图书馆配备盲人阅览室坐席3.8万个、盲文图书1.5亿册、智能听书机近19万台 [12] 科技赋能残疾人生活 - 超3000个与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和App完成无障碍功能改造 [13] - 脑机接口技术、中文构音障碍语音识别系统等科技成果帮助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 [14] - 智能仿生机械、辅助诊断系统等技术提升残障人士生活质量和康复可能性 [14]
江苏残联:协同打造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华夏时报· 2025-05-15 19:51
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 - 江苏省残联提出新目标:携手兄弟省份探索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新路径,共同担当科技赋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新任务,协同打造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1] - 江苏省在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上提出三项重点工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科技赋能残疾人事业、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样本 [4][5] 江苏省残疾人工作成果 - 江苏省残疾人总数约479.3万人,占全省人口6.4%,涉及五分之一家庭人口,持证残疾人175.5万人,其中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79.8万人,占持证残疾人总数的45.5% [2] - 江苏省在残疾人工作中实现多个"率先":率先探索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两项补贴"制度、提供0—14岁残疾儿童免费康复救助、实行残疾人从学前到大学免费教育、实现基层"残疾人之家"乡镇全覆盖、建成完备的托养服务体系、开展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2] - 江苏省按比例就业人数全国排名第三,集中就业人数全国排名第一,537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每年为3.8万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 [2] - 江苏省残疾人运动员连续六届残奥会金牌数、奖牌数位列全国双第一,在巴黎残奥会上获得18金11银6铜,打破2项世界纪录 [3] 科技助残进展 - 江苏省在科技助残方面处于全国前列:苏州市成立科技助残孵化器(14家科技型企业有意向入驻,21家企业提供科技型产品展示) [3] - 东南大学研发的智能假肢获仿生"奥运会"冠军,中国残联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共建研究基地 [3] - 推广多项残疾预防技术创新:耳聋基因检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重点职业病易感基因检测、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技术+基因MLAP技术 [3] - 江苏省举办科技助残辅具创意创新大赛和"辅具科技改变生活"项目,促进先进科技应用于残疾人生活 [3] 未来发展规划 - 江苏省计划深入调研区域内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分析政策差异与衔接难点,加强"十五五"规划协同研究,推动三省一市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 [4] - 建议将科技助残纳入《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长三角科技助残合作联盟,加强区域内科技助残产业分工协作,形成完整产业链 [4] - 建立区域科技助残服务资源共享平台,为残疾人提供跨区域便利化服务 [4] - 以更高标准推动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在政策协同、服务共享、资源整合等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向全国展示长三角探索和方案 [5]
共享芬芳 交行相伴 交通银行《我的梦》上海公益演出免费预约通道正式开启
证券之星· 2025-05-15 11:05
5月28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我的梦》公益演出将于上海前滩31震撼上演。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演员们用舞姿述说美好的向往,用音乐描绘五彩的世界,展现生命的坚韧与艺术的魅力。本次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残疾人艺术团,巡演遍及五大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和平艺术家"。音乐舞蹈诗《我的梦》,融合多元艺术门类,既有传统舞蹈的典雅风韵,也有 本次演出还特别邀请到上海残疾人艺术团共同献艺。他们带来的歌曲《奉献》与舞蹈《晨光曲》,将以细腻的情感与精湛的技艺,为演出增添别样的艺术色彩。 《我的梦》作为特殊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以多元艺术形式构建起独特的美学世界。演出融合声乐、器乐、舞蹈等丰富艺术形态,从民族风情到西洋韵律,从芭蕾的优雅到现代舞的前卫,更创新呈 早已成为艺术瑰宝的舞蹈《千手观音》将精彩亮相——演员们以慈祥的眼神、缤纷的手姿与圣洁的舞蹈演绎着千手观音的仁爱,将您带入天人合一、大地生辉的意境。 敦煌舞蹈《相印》 舞蹈《纸扇书生》 在《我的梦》的舞台上,艺术以最纯粹的姿态呈现。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每个个体都有艺术表达的力量,每种生活姿态都能绽放光彩。残疾人艺术家用或许并不完美的身体,演绎出接近完 《我 ...
郑州市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宣传活动暨残疾人就业招聘会举行
郑州日报· 2025-05-15 08:49
郑州市残疾人就业招聘会 - 郑州市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宣传活动暨残疾人就业招聘会在二七万达举行 市委副书记吕挺琳出席并致辞 [1] - 招聘会主题为"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共有21家企业和单位参与招聘 [2] - 招聘会提供电话客服 针推医师等200多个就业岗位 [2] 政府支持政策 - 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残疾人事业 加大就业创业帮扶力度 构建无障碍环境 [1] - 市残联将持续加大残疾人就业服务力度 完善就业支持政策 搭建更多就业平台 [2] 企业社会责任 - 呼吁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创造更多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 [1] - 希望企业帮助残疾员工解决职业发展 权益维护等实际问题 让残疾员工共享发展成果 [1] 残疾人就业服务 - 要求残联组织发挥"代表 服务 管理"职能 为残疾人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 [1] - 下一步将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 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
邢善萍在西安市调研科技助残和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5-15 06:58
科技助残与残疾人就业创业 - 中航创世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康复训练机器人研发,强调需求导向和技术攻关以促进残疾人康复和生活 [1] - 莲湖区残疾人创业孵化服务中心为残疾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和创业指导帮扶,助力实现创业梦想 [1] - 闪亮星直播产业基地通过直播和教学培训带动残疾人就业,强调技能培训和岗位推荐的重要性 [1] 政策支持与行业发展 - 强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2] - 结合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技术、人才、金融、场景供给适配,加快助残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以城乡未就业残疾人为主要对象,促进较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
王学治:从困境中崛起, 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
华夏时报· 2025-05-10 15:15
公司发展历程 - 王学治从服装剪裁学徒起步,1989年开办服装店并经营成功,后因行业竞争转型从事旧物市场物品营销[4] - 1997年因合伙人问题经营受挫,2000年抓住煤炭资源优势投资50多万元经营煤矿,2005年成立煤炭筛选厂[4][5] - 2008年成立鸡西市天顺煤炭销售有限公司和城子河区三鑫源煤矿,员工从十几人扩展至几百人,形成煤炭生产-筛选-销售一体化模式,年纳税200多万元[5] - 2014年成立鸡西市天润热力有限公司,中标城子河区供热项目,初期供热面积45万平方米,设备升级后扩展至190万平方米,撤并十余处小锅炉[5] 企业经营现状 - 天顺煤炭销售有限公司和天润热力有限公司已形成规模化运营,后者为城子河区190万平方米区域提供供暖保障[5] - 公司累计安置残疾人和下岗职工100余人,目前在职残疾人18名,未来计划开设洗涤厂增加残疾人岗位[2][7] - 公司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并向困难职工提供借款援助[6] 社会责任与公益 - 企业长期资助贫困大学生,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8万元,并为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减免供热费[6] - 王学治提出推动残疾人社保制度优化,建议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岗位向残疾人开放[8] 行业影响 - 煤炭业务依托鸡西资源禀赋形成完整产业链,热力业务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整合区域供暖资源[5] - 企业模式为残疾人就业提供示范,通过多元化经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2][7]
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的精神传承,以榜样之光照亮文明之路
华夏时报· 2025-05-09 18:55
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 - 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即将召开,拟表彰自强模范200名、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200个、先进个人60名 [1] - 该表彰大会每五年举办一次,是我国残疾人事业战线的最高褒奖,自199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六次 [2] - 表彰大会见证了中国残疾人事业从"生存保障"到"全面发展"的跨越,惠及8500万残疾人 [2] 残疾人自强模范案例 - 石胜兰(重庆奉节县高位截瘫绣娘)获全国自强模范后建立刺绣培训基地,带动非遗传承,后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3][4] - 杜富国(扫雷英雄)失去双眼双手后坚持康复训练 [5] - 刘华勇(湖南麻阳)失去双臂但用双脚创业,带动千名残疾人就业,推广麻阳冰糖橙 [5] - 杨淑亭(湖南苗族)轮椅创业实现外贸出口,产品远销东南亚、南美、欧美等地,带动残疾人就业 [5][7] 助残机构创新模式 - 河北石家庄行唐县昊腾残疾人双创园获"残疾人之家"称号,直接帮助100多名残疾人就业,通过"巧手坊"带动4000多人居家致富 [8] - 双创园与快手科技合作开展AI女娲数字人直播电商项目,实现72小时联播,单账号日盈利从30元提升至100多元 [9] - 龙洞村试点中,30台电脑的AI直播每月可获利3.6万-6万元(单台月利润1200-2000元) [9] - 未来计划在行唐县各村设立乡村振兴AI数字化电商基地,打造"AI村支书"直播带货新模式 [10] 残疾人事业发展 - 残疾人事业正从"政策驱动"走向"文化自觉",向"残健共融"新形态迈进 [11] - 助残理念已融入城市无障碍设施、教育手语翻译、职场包容机制等具体实践 [11] - 表彰对象通过精神引领、实践示范、资源链接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效应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