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创产品
搜索文档
近悦远来 主客共享美好生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2 09:11
年会概况与承办地展示 - 2025年11月12日至13日,以“爱艺术 爱生活 爱上文化馆”为主题的中国文化馆年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举办,这是该年会首次在京举办[1] - 北京市通州区作为承办地,展示了其“覆盖均衡、服务优质、特色鲜明、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发展新范式[1] 文化设施与数字化创新 - 北京城市图书馆元宇宙体验馆推出“AI鲁迅”、“图图”和“2122”三个数字人,自2023年底开馆至今已进行超过170万次语音对话,并荣获2025年度Vega Digital Awards最佳交互金奖[1] - 通州区已开放23家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全部为公益属性、智能化运营,覆盖全区9个街道、5个乡镇,累计办卡读者近1.5万人,外借图书超过60万册次,到馆量总计约75万人次[2] - 区文化馆实现全年延时开放至晚间21点,区图书馆部分区域延时开放至晚间22点,打造“15分钟阅读文化圈”[3] 演艺活动与品牌项目 - “文艺轻骑 通州传奇”系列展演活动走进多个科技小院,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4] - “通之韵”文化活动自2018年启动,首创“一韵四季十二品”内容框架,获评北京市、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4][5] - 2025年主办三场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采用“三地接力+群众创演+非遗节目与市集结合”的做法[5] - 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举办近万场,每年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演出5000余场[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 通州区拥有10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7项[6] - 通过非遗云展厅、非遗文化驿站、非遗有声书、非遗文创产品等多种形式融入百姓生活[6] - 已完成《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等6项非遗的口述史编撰工作,并制作有声书传播运河文化[7] - 拓展“非遗+”融合范围,打造非遗体验线路,并利用VR/AR技术推进非遗文创产品开发[7] 文旅融合与消费促进 - 围绕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特展,创新策划以“票根联动”为核心的“文旅+”消费激励活动,将展览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9] - 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通州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和“硬支撑”,推动从“文化惠民”到“文化兴旅”的转变[9]
打破“橱窗式”展示(文旅棱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7 06:11
非遗旅游融合模式 - 核心观点为非遗与旅游的融合是相互成就的深度链接,而非简单叠加,旨在让非遗获得传承动力,同时为旅游增添文化深度[1] - 行业创新应打破“橱窗式”展示,将非遗融入情境体验,例如在江南学习蓝印花布制作或在岭南感受龙舟竞渡等深度互动[1] - 通过将杂技、皮影等非遗项目与沉浸式戏剧结合,使游客从台下观众转变为与表演者互动的“剧中人”[1] - 打造以非遗技艺为核心的主题市集与游学路线,让游客在“赶集”与“行走”的轻松氛围中进行深度文化探寻[1] 非遗生活化创新 - 将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场景,例如非遗主题民宿结合传统建筑智慧与现代居住需求[1] - 非遗文创产品让传统纹样融入日常用品,使非遗从被保护的“遗产”蜕变为具有生命力的现代生活组成部分[1] - 创新使非遗成为一种可感知、可共鸣的文化生活,并因此获得新价值[1]
文商教体旅协同发展 | 贵阳打造融合场景激发消费市场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10-19 14:45
文章核心观点 - 贵阳市通过“政策+活动”推动文商教体旅深度融合,有效激发消费市场新动能,使消费市场呈现强劲增长韧性与活力 [5][7] 体育赛事对消费的拉动 - 环贵州公园省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国际赛事掀起新一轮消费热潮,比赛当天商户销售额可达平时的数倍 [1] - 商户积极借赛事开展品牌推广,有面包店预计当月销售额可突破万元 [1] - 商户通过参与咖啡节、面包节等活动,活动期间日销售额可达3000多元 [3] 政府政策与活动成效 - 贵阳市依托“路边音乐会”、民族团结大巡游、“贵马”“城超”等文体旅活动创新消费场景 [5] - 通过以旧换新促消费政策直接拉动汽车、家电、家居销售额超过121亿元,补贴申报达14.84亿元 [5] - 今年1至8月,贵阳市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实现830.87亿元,同比增长18.2% [7] 企业案例与市场表现 - 位于景区和酒店附近的非遗文创馆受益于赛事和演唱会带来的大量游客,其悦然广场馆今年前9个月销售额达400多万元,远超预期 [5] - 世纪金源购物中心通过因赛制宜定制活动实现精准营销,上半年商场总客流量达到2000万人次,精品零售、餐饮和体验式娱乐业态迅速增长 [7] - 有创业者通过积极参与城市举办的体育比赛、演唱会和美食节等活动,成功适应城市创业节奏 [3]
家国共圆 壮美广西 | 象山景区两天迎客近12万人次
广西日报· 2025-10-03 10:51
科技元素的巧妙融入,为景区增添了智慧光彩。旧报纸拍照机前,游客只需导入照片,10秒内即可 获得印有个人影像的"桂林旧报纸",瞬间定格假日美好;咖啡机器人旁,扫码下单、上传照片,一杯定 制拉花咖啡很快新鲜出炉。这些智能化产品的推出,为游客带来了新奇体验,彰显出桂林文旅产业创新 发展的鲜明导向。(黄海健) 10月1日至2日,桂林象山景区游人如织、暖意融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齐聚漓江之畔,与象鼻山 打卡留念。据不完全统计,两天内景区接待游客近12万人次。 今年国庆期间,桂林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整合漓象北岛、象目里咖啡等优质资源,精心构建多元 业态矩阵,为传统山水景区注入全新动能。如果说自然山水是象山景区的"颜值担当",那么文化体验则 是其"内涵核心"。在景区一号门广场旁的象目里咖啡店内,壮锦、苗绣等非遗文创产品和宝石油画展示 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店内同步推出的手工扎染、宣纸制作等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游玩之余,能够 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河北定兴:甜蜜市集遇上“媒体+” 新业态打造新消费
搜狐财经· 2025-10-02 14:00
活动概况 - 活动于10月1日在河北保定定兴县黄金台广场启动 主题为“聚金台、享甜蜜、乐生活” [1] - 活动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打造消费、电商、文旅融合的新消费场景 [1] - 现场分设展销、文化展演、娱乐、美食四大功能区 共有45家企业携产品亮相 [3] 产业宣传与联盟 - “定兴县产业宣传联盟”在活动上正式成立 已吸纳21名公益直播宣传大使 [3] - 该县积极探索“媒体+产业”模式 策划“寻味甜蜜定兴·点燃消费活力”系列活动 [5] - 未来计划开展电商直播培训、乡镇直播带货擂台赛等 以激活“甜蜜定兴”城市IP [7] 食品产业发展 - 定兴县充分发挥食品产业主导优势 带动多产业协同发展 [5] - 食品产业集群为全省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集聚企业100余家 [5] - 2024年食品产业产值实现126亿元 “甜蜜经济”成为该县第一大主导产业 [5] 线上线下销售成果 - 活动现场企业进行直播带货 并开通定兴甜蜜生活直播购专场 [3] - 近期与“直隶臻选”平台合作的食品专场直播四小时累计观看25.6万人次 总销售额达6.2万元 [5]
金秋促消费持续上“新” 市场活力倍增
证券日报· 2025-09-17 00:10
活动概况 - 2025年"3.15金秋购物节"公益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持续31天 覆盖中秋和国庆两大黄金消费期 线上活动从9月15日开始 线下活动由地方消协组织监督下经营者自主开展[1] - 首届活动于2024年9月举办 为期6天 共有26个副省级以上消协组织和9家大型企业参与 活动期间惠及消费者约1.41亿人 拉动消费金额累计75.38亿元[1] 活动升级 - 今年活动进一步拓展时空范围和业态领域 旨在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和激发市场活力[2] - 粤港澳大湾区举办"活力大湾区快乐金秋购"特色专场 适应三地消费融合趋势[2] - 浙江省以"树'六好'特色享满意消费"为主题 通过店堂市集、专场特色、电商直播和门店促销等形式推出地方风味活动[2] 产业特色挖掘 - 农产品资源丰富地区组织特色农产品展销 通过现场品鉴和直播带货形式拉动农产品消费[3] - 文化底蕴深厚城市举办非遗文创市集 展示剪纸刺绣陶瓷等手工艺品并设置手工体验区促进文创消费[3] - 旅游资源丰富地区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套餐 搭配酒店餐饮优惠吸引游客[3] - 工业发达城市围绕优势工业产品开展专项促销 展示先进制造实力并提供专属折扣[3] 经济影响 - 购物节活动可在短期内积聚人气 释放消费需求并带动商品服务销售[2] - 推动企业生产经营与产业链协同 促进企业创新产品服务和加强品牌建设[2] - 创造就业岗位 形成就业收入消费的良性循环[2] 未来发展重点 - 政府需优化消费补贴和完善消费基础设施[3] - 企业应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 培育绿色消费和直播电商等新业态[3] - 加强市场监管与消费者教育 维护消费者权益并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3]
第四届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景区消费升级论坛在辽宁喀左举行
新华网· 2025-09-15 09:53
论坛概况 - 第四届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景区消费升级论坛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于9月13日在辽宁喀左县举行 [1] - 活动主题为“文旅无界 消费有为” 吸引了3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景区及头部企业负责人参与 [1] - 论坛首次落地辽宁省 为辽宁文体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并让省内县域文旅发展成果获得全国关注 [7] 核心议题与研讨内容 - 议题围绕四大方面展开:趋势洞察、政策解读(聚焦“十五五”旅游规划)、新质度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锻造文旅消费高质量发展新图谱 [1] - 行业专家深入研讨主题包括:主题乐园的溢出效应、“体育IP+场景化旅游”、科技赋能文旅、城市营销与媒体传播等 [7] - 研讨通过标杆项目案例分析、媒体传播经验分享、科技与文旅融合路径探讨 为行业带来前瞻洞察与实践智慧 [7] 活动与成果 - 论坛开幕式举行了“文明旅游 美丽中国”公益宣传活动发布、喀左县文旅产业特约专家聘任及项目合作签约仪式 [3] -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消费升级专委会与喀左县人民政府将就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3] - 论坛期间同步召开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审议相关事项以凝聚行业发展共识 [7] - 活动现场设置“印象喀左”非遗文创产品展示区 通过四大板块进行非遗活态展演等沉浸式体验 推动地域文化传播与资源对接 [7] 区域发展与案例 - 辽宁省锚定“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任务 协同推动文体旅事业和产业发展 [5] - 论坛举办地喀左县秉持“文化为魂、旅游为载体”理念 在文旅资源活化、全业态打造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获得专家认可 [8] - 与会专家通过对喀左县进行实地考察 了解其文旅资源活化与全业态打造的发展路径 [8]
传统节日点燃“甜蜜经济” 文旅融合演绎“中式浪漫”
央视网· 2025-08-30 11:44
文旅行业七夕节庆活动 - 多地景区推出婚姻登记与旅游优惠服务组合 千岛湖景区为新婚夫妇提供酒店住宿折扣 景点游览优惠及专属爱情渡船服务[5] - 成都市开展蓉城喜事活动 6月至年底凭结婚证可享受餐厅 博物馆及景区多项消费优惠 每日婚姻登记预约超2000人[7] - 湖北孝感启动七夕主题消费季 通过非遗展销模式设置七仙巧市等主题板块 融合穿针乞巧民俗体验与雕花剪纸非遗文创[8][10] 文旅消费创新模式 - 辽宁沈阳举办稻田音乐会 结合自然稻浪声与民间小调演奏 打造七夕节自然艺术融合的沉浸式体验场景[11][13] - 千岛湖婚姻登记中心正式运营 将宣誓仪式与景区服务深度绑定 形成婚庆+旅游一体化消费链条[5] - 孝感市采用非遗+展销模式 使传统七夕传说转化为可体验的消费场景 强化文旅夜经济吸引力[8][10]
第33届广州博览会落幕 累计观展人数超16万人次
广州日报· 2025-08-25 09:54
展会规模与成果 - 第33届广博会意向签约总额达400.81亿元,签订经贸合作项目83个 [2] - 展会吸引观展人数超16万人次,展览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超50% [2][3] - 超4000家商协会及企业参与观展采购,首次与国际发明展同期举办 [4] 展会主题与内容 - 设立新质生产力主题展区、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主题展区、银发经济和医疗与健康主题展区、品质生活主题展区 [2] - 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领域 [4] - 国际发明展吸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多位嘉宾,展出2000多项中外发明成果 [4] 产业合作与创新 - 签署"百园千企"经济协作框架协议,计划三年内通过技术共享、产能协同、市场互通构建良性循环 [6] - 举办新质生产力新企新品推介会、头部企业"双向赋能"倡议书发布、消费帮扶产销对接会等重要活动 [6] - 集中呈现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新产品,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4]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加速政府主导型展会向市场化转型,涵盖创新发明、城市更新、汽车后市场等多元领域 [3] - 通过打通产业链堵点、激活创新要素、链接全球市场,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6] - 未来将持续升级展会国际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全球经贸合作标杆 [6]
广博会意向签约总额超400亿元
广州日报· 2025-08-25 09:12
展会核心成果 - 展会累计吸引观展人数超16万人次,累计签订经贸合作项目83个,意向签约总额达400.81亿元 [1] - 展览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超50% [2] - 累计超4000家商协会及企业观展采购 [2] 展会主题与定位 - 以“双向赋能促循环 新质发明创未来”为主题,展现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活力 [1] - 加速政府主导型展会向市场化转型,通过市场力量主导会展资源配置 [2] - 打造全球经贸合作标杆,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注入可持续动能 [6] 展区设置与内容 - 设置新质生产力主题展区、“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主题展区、银发经济和医疗与健康主题展区、品质生活主题展区 [1] - 4个主题展区涵盖创新发明、城市更新、汽车后市场、消费帮扶、包装、养老健康、医疗、礼品家居、文创IP、工艺美术等领域 [2] - 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领域 [5] 创新与国际化亮点 - 首次与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同期举办,拓展展会的国际性、文化性、社会性 [2] - 国际发明展吸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多位嘉宾参与,展出2000多项中外发明成果 [5] - 集中呈现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新产品,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5] 重要活动与合作倡议 - 举办新质生产力新企新品推介会、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头部企业“双向赋能”倡议书发布、消费帮扶产销对接会、“双向赋能”项目签约等活动 [6] - 签署“百园千企”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协作框架协议,计划三年内分批推进,通过技术共享、产能协同、市场互通构建良性循环 [6] - 邀请行业领军企业分享战略洞见,组织优强企业代表作路演推介,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高质量交流平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