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权分立原则
icon
搜索文档
致命漏洞被戳穿!特朗普关税违法实锤,要退万亿税,美国扛得住?
搜狐财经· 2025-11-22 16:07
关税政策的法律挑战 - 美国最高法院听证会显示特朗普关税政策面临严峻法律挑战,其援引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将贸易逆差定义为国家紧急状态的做法受到大法官们强烈质疑 [1] - 首席大法官罗伯茨援引重大问题原则,指出征税权属于国会核心权力,总统无权凭借模糊法律条款随意决定重大经济政策 [3] - 特朗普提名的大法官戈萨奇和巴雷特均对政府律师提出尖锐问题,质疑总统权力无限扩展的可能性及“管制进口”等同于“征收关税”的历史依据 [3] - 特朗普政策在最高法院获胜概率从听证会前的40%降至27%,此前已连续在三家下级法院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败诉 [3] 关税政策的经济影响 -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警告,若判决拖至2026年6月,需退还的税款可能达7500亿至1万亿美元,而美国2025财年预算赤字已高达1.775万亿美元 [4] - 关税为美国政府带来1950亿美元额外收入,但潜在的超万亿税款退还将使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4] - 美国小企业承受巨大经济压力,例如Terry Precision Cycling自行车公司2025年已多交2.5万美元关税,预计到2026年将亏损120万美元 [3] - 玩具公司Learning Resources因关税2025年损失1400万美元,是去年损失的七倍,佐治亚州咖啡合作社已支付130万美元关税 [6] 全球企业与行业影响 - 运动服装巨头耐克警告关税将导致其2025年损失15亿美元,福特和通用等汽车制造商在北美供应链需承担数十亿美元额外费用 [6] - 瑞士巧克力公司需自行吸收三分之一关税成本,导致对美出口业务无利可图 [6] - 墨西哥经济部长计算显示,4000万购买墨西哥商品的美国家庭将受影响,仅电子显示屏和冰箱新增关税就高达30亿美元,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 [6] - 为规避关税,苹果承诺在美增加1000亿美元投资,辉瑞和阿斯利康等制药公司也在美国建厂以换取关税豁免 [8] 全球贸易反制措施 - 中国于4月9日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经两轮谈判后下调 [6] - 欧盟首次对美国产品征收25%关税,并表示将对不公正待遇作出回应 [6] - 加拿大对美国加征25%关税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对价值1550亿加元的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其中300亿加元已生效 [6] - 墨西哥总统启动B计划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停止购买美国酒类产品 [6]
特朗普心急如焚,关税战不但没打赢中国,美国可能要倒赔2万亿
搜狐财经· 2025-11-11 18:07
—— 二、特朗普的警告与诉讼策略 近日,围绕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所征收的全球关税诉讼,已正式移交至美国最高法院审理,而当前的局势,对特朗普而言显然并不乐观。 —— 一、案情回顾 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以其"贸易逆差严重""国家安全受威胁"为由,通过 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EEPA)等宣称的紧急权限,对多国商品大规模加征关 税。此举迅速引起被征国家、美国国内企业、以及数个州政府的反弹,纷纷提起诉讼,指控政府超越法定权限、未经国会明确授权便实行关税政策。 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在今年8 月以7 比4多数判决认为,特朗普政府通过IEEPA实施大规模关税的行为"可能已超越总统所享有的法定权力"。法庭指出,IEEPA 虽赋予总统在"国家面临异常与重大威胁"情形下采取某些经济措施的权限,但并未明确授权总统对"所有国家、所有进口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 在这种背景下,此案被提交至美国最高法院,成为总统贸易政策与国会在关税立法权之间分界的关键一役。 —— 四、国际与国内影响交织 国际上,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政策曾引发多国关注与反弹。欧洲、亚洲多国已开始重新评估与美国的贸易安排。若美国在本案败诉,将削弱其以关税 ...
美国法院正式宣布了!美国最高法院正式就美高层任内推行的大规模对等关税政策展开辩论
搜狐财经· 2025-11-07 18:58
美高层政府律师团队在辩论中极力辩护,称总统需拥有快速应对外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权力,以保护国家经济。但反对观点指出,行政分支未经立法授权 单方面调整关税,可能突破宪法赋予的权力边界。这场交锋实质上暴露了行政权与立法权长期存在的张力。 2025年11月6日,美国最高法院就美高层任内推行的大规模"对等关税"政策展开激烈辩论,这场争论不仅搅动国内政治格局,更引发全球市场密切关注。 原本被外界认为拥有保守派优势的美高层,在口头辩论后胜诉概率不升反降,形势出现意外转折。 辩论现场,九位大法官唇枪舌剑,原本被预测倾向美高层的保守派阵营内部出现裂痕。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直言:"关税本质上是对本国民众征税,这始终 是国会的核心权力。"他毫不留情地质疑行政权力扩张,强调三权分立原则不容动摇。这一论断如石子投入湖面,瞬间将辩论焦点从贸易政策得失转向宪 法权力划分这一根本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最高法院的谨慎态度反映出对权力制衡的重视。无论政策初衷如何,任何超越宪法框架的行政行为都可能面临司法审查。此次辩论结果或 将影响未来贸易政策制定模式,甚至重塑行政与立法部门的互动方式。说到底还是一个法治与人治的关系问题。当行政权力试图突破传统边界时 ...
《华尔街日报》社评“特朗普掌控美联储”:他或许会成功,但国家终将后悔
美股IPO· 2025-08-27 11:28
评论文章犀利指出,特朗普解雇库克是想将货币政策置于掌控之下,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夺权行动"。这不仅是对其他理事"要么降息,要么走人"的赤裸 威胁,更可能导致美联储仅存的独立性成为牺牲品。文章直言:"他或许会成功,但国家终将后悔。" 8月26日,《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如果特朗普执掌美联储会怎样?》犀利指出,特朗普长期以来一直希望控制美联储,而周一晚间解雇理事库 克的举动,正是他发起的一场权力博弈。 这一事件可能让美联储仅存的任何一点独立性都成为牺牲品。 文章提到,特朗普此前一直克制解雇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的冲动,原因在于他深知此举可能震动市场并引发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然而,库克周 二已经表示将起诉特朗普的免职决定。这意味着,特朗普终将迎来一场可能成为里程碑式案件的法律对决。 这篇社评将解雇库克事件定性为一场"精心策划的夺权行动"。 其中提到,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局长比尔·普尔特(Bill Pulte)上周在社交媒体 上公布了对库克的刑事移交,为这次解雇做了铺垫。 普尔特称,库克在2021年的抵押贷款申请中,将两处不同的房产都声称为主要住所,可能涉嫌抵押贷款欺诈以获取优惠贷款条件。 社评承认,在 ...
《华尔街日报》社评“特朗普掌控美联储”:他或许会成功,但国家终将后悔
华尔街见闻· 2025-08-27 08:36
事件背景 - 特朗普解雇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 被定性为一场精心策划的夺权行动 旨在控制货币政策 [1] - 解雇理由为库克涉嫌抵押贷款欺诈 但被质疑存在选择性起诉嫌疑 [1][2] 法律争议焦点 - 联邦法律允许总统因故解雇美联储理事 但原因定义模糊 未明确定义具体范围 [3] - 库克一方可能辩称 总统不能因上任前且未经证实的行为解雇理事 [3] - 司法部可能以三权分立原则为由 支持总统解雇权 [3] - 最高法院此前允许总统罢免其他独立机构成员 但特别提到不一定适用于结构独特的美联储 [4] 潜在影响 - 若特朗普法律战获胜 可能随意解雇其他理事会成员 从而控制决定利率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5] - 历史案例显示政治干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高通胀 例如土耳其和阿根廷 以及美国1970年代的大通胀 [6] - 美联储独立性丧失可能引发长期风险 包括未来左翼进步派总统操控货币政策 [6] 替代方案与动机分析 - 特朗普可通过正常途径改变美联储 包括提名新理事会成员和明年新任主席 [6] - 当前行为被批评为出于短期战术和个人政治利益 而非制度完整性 [6]
美国“地方状告联邦”戏码再度上演,20州起诉联邦政府终止防灾减灾计划
环球时报· 2025-07-18 06:37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关于BRIC项目的争议 - 20个民主党领导的州联合控告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非法撤销关键防灾拨款项目"建设有韧性基础设施与社区"(BRIC) [1] - 诉讼由20位民主党总检察长共同在波士顿联邦法院提起 指控联邦政府今年春季取消BRIC项目违法 [1] - 马萨诸塞州总检察长安德烈亚·坎贝尔批评政府叫停BRIC项目使各州无法借助联邦资源保护民众 [1] - FEMA对得州洪灾的响应时间比预期晚了48至72小时 民主党议员指责裁员影响了灾害响应 [1] BRIC项目的重要性与撤销影响 - BRIC项目创立于2018年 是美国多项防灾拨款项目的"升级版" 资金用于道路桥梁改造 避难所建设 防洪墙加固等 [2] - 部分农村地区高达90%的防灾基建资金来源于BRIC项目 [2] - FEMA在2023年4月突然叫停BRIC项目 批评其"既浪费又低效" 并宣称是为满足"政治议程" [3] - FEMA收回45亿美元已获批但尚未使用的拨款 导致全美数十个防灾项目受到影响 [3] 法律层面的争议 - 原告方认为政府单方面叫停BRIC项目违反三权分立原则 因FEMA职能和拨款均由国会赋予 [2] - 原告方指出BRIC项目被撤销时 FEMA负责人仅是代理局长且不具备任职资格 无权作出重大决策 [2] - 加州总检察长罗布·邦塔批评特朗普政府无差别削减灾情预防资金危及公共安全 [3]
专访|200余起诉讼,特朗普上台100天,美国已进入宪政危机
新浪财经· 2025-04-30 11:32
特朗普行政权力扩张 - 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前100天内签署210项行政命令 创历史之最 涉及废除出生公民权 裁撤政府机构 驱逐移民和发动关税战等 [2] - 行政命令数量远超历任总统 包括罗斯福新政时期 且主要依靠单边行政手段而非国会立法程序 [20][23] - 采用"法律边缘试探-司法介入-抢先执行"模式 例如援引1798年《外国敌人法》驱逐移民并无视法院裁决 [11][12] 司法系统应对与冲突 - 联邦法院累计发布122项裁决暂缓特朗普行政令 另有211起相关诉讼正在审理 [3] - 最高法院在部分案件中支持特朗普 如赋予总统刑事豁免权 但在移民案中要求政府配合司法程序 [12][14] - 政府公然违抗法院命令 如拒绝停止驱逐移民 引发首席大法官罗伯茨公开谴责 [3][11] 国会制衡失效 - 共和党掌控国会期间未启动任何实质性调查 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16][17] - 民主党曾通过藐视国会决议迫使公布穆勒报告 但当前政治环境下立法制约几乎不可能 [9][16] - 特朗普对共和党掌控力空前 议员因恐惧暴力威胁或政治报复不敢反对其政策 [34][35] 理论依据与历史对比 - 推行"单一行政"理论 主张总统对行政机构绝对控制权 突破传统分权边界 [4][25] - 与罗斯福新政区别在于缺乏国会授权基础 新政通过立法程序获得正当性 [20][21] - 较尼克松"帝王总统"理论更激进 扩权速度与系统性前所未有 [23][24] 人事与行政体系控制 - 解雇数万名联邦雇员 任命缺乏资质的官员担任要职 削弱内部制衡 [29][31] - 通过恐惧氛围掌控官僚体系 如撤销律师安全许可 清洗司法部调查人员 [3][31] - 内阁成员多为政治忠诚者 缺乏马蒂斯等独立性强的高官 [31] 经济与政策影响 - 关税政策引发12个州诉讼 被指控威胁经济稳定 [3][18] - 政策反复摇摆 如对加拿大墨西哥关税先征后免再征 显示决策不确定性 [32][33] - 若经济衰退加剧 可能削弱特朗普政治资本 促使共和党与其切割 [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