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罚联动
搜索文档
证监会四天点名3家退市公司,信号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8 07:47
监管趋势与核心观点 - 四天内三家已退市公司(中国中期、江苏阳光、富通信息)接连被监管部门立案或处罚,释放“退市不免责”的明确信号 [1][3] - 监管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追责链条正不断延伸与压实,退市并非监管终点,“以退促治”是制度深化的核心目标 [1][7] - 行政、民事、刑事相结合的“三罚联动”全链条追责体系正加速构建,成为处置严重违法违规公司的新常态 [1][8] 退市公司处罚案例详情 - 江苏阳光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信息披露违规被合计罚款33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200万元,时任董事长被罚50万元 [1][5] - 江苏阳光资金占用具体包括:向控股股东支付1.7亿元土地转让款因交易未完成形成占用,以及控股股东子公司逾期未支付2.61亿元应收账款 [4][5] - 中国中期与富通信息均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正式立案调查,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 [1][5] 富通信息具体违规问题 - 信息披露严重滞后:未及时披露累计金额达1.56亿元的诉讼仲裁、53个银行账户被冻结、4家重要子公司停工停产等情况 [6] - 财报数据失实:2023年多期报告存在会计差错,业绩预告净利润与审计结果差异幅度达98%且未及时修正 [6] - 关联交易与内控缺陷:形成大额预付款项交易真实性存疑,2023年内部控制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 [6] 退市制度深化与市场影响 - 退市制度持续深化,2021年至2025年9月间A股强制退市公司已达178家,超过改革前退市公司总数的两倍 [1][7] - 在“占用必偿还”原则下,已有约8家公司完成实质性整改,合计清收被占用资金80亿元 [7] - 自2024年初至2025年8月31日,证监会已对67家退市公司启动违法调查,对其中46家作出行政处罚,罚没款总计12.46亿元 [8] 民事与刑事追责进展 - 2024年以来,证监会已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的退市公司超过30家 [9] - 民事赔偿机制同步完善,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助力投资者维权 [9] - 在深市主板退市公司大安堂资金占用案中,通过代位诉讼实现全额追偿,占用方共支付本息5.72亿元 [9]
证监会四天点名3家退市公司,信号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8 07:41
监管动态与案例概述 - 四天之内,三家已退市企业(中国中期、江苏阳光、富通信息)接连被监管部门点名,释放“退市不免责”的明确信号 [1] - 2021年至2025年9月间,A股市场强制退市公司已达178家,超过退市改革前退市公司总数的两倍 [1][7][8] - 自2024年初至2025年8月31日,证监会已对67家退市公司启动违法调查,并对其中46家作出行政处罚,罚没款总计12.46亿元 [8] 江苏阳光违规详情 - 公司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主要问题为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信息披露违规 [1][3] - 资金占用具体包括:向控股股东购买土地支付的1.7亿元因交易未完成形成占用;控股股东子公司逾期未支付的应收账款高达2.61亿元 [3][4]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合计罚款33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200万元,时任董事长被罚50万元 [3][4] 中国中期与富通信息违规详情 - 两家公司均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正式立案调查 [1][4] - 富通信息曾因信息披露问题被指出三大类问题:信息披露严重滞后(未及时披露累计1.56亿元诉讼、53个银行账户被冻结等)、财报数据失实(2023年多期报告存在会计差错,业绩预告差异幅度达98%)、关联交易与内控缺陷 [5] - 中国中期控股股东中期集团及相关责任人已于2024年12月因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4] 监管趋势与追责体系 - 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追责正不断向退市公司延伸,行政、民事、刑事相结合的“三罚联动”体系正加速成型 [1][9] - 截至10月17日,在“占用必偿还”原则推动下,已有约8家公司完成实质性整改,合计清收被占用资金80亿元 [8] - 民事赔偿机制日益严密,2024年以来证监会已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的退市公司超过30家,投资者索赔案也在推进中 [9]
资本市场 退市绝非规避处罚的挡箭牌
证券时报· 2025-09-02 02:49
监管处罚情况 - 华铁股份及相关责任人收到广东证监局2415万元罚单 [1] - 2024年以来证监会已对44家退市公司开出总计12亿元罚单 [1] - 63名高管被终身市场禁入 约20家退市公司仍在处罚程序中 [1] 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 - 公司治理混乱和运作不规范是退市主因 包括财务造假 隐瞒重大信息 违规信息披露 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等行为 [1] - 部分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 董监高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 [1] - 个别主体在退市已成定局情况下有恃无恐实施违法违规 [1] 监管追责体系 - 初步形成行政处罚 刑事追责和民事赔偿"三罚联动"追责体系 [2] - 2024年以来已有33家退市公司违法线索被移送公安机关 [2] - 投服中心通过代位诉讼成功追回股东大额占款 [2] 责任追究建议措施 - 强化董监高责任追究 审查认定财务造假过错并落实赔偿责任 [2] - 新公司法明确董监高忠实和勤勉义务 建议制定详细勤勉义务标准 [2] - 建立内部绩效薪酬追索机制 追回因违法违规导致公司利益受损的绩效薪酬 [3] 实控人追责机制 - 追究实控人和控股股东指使财务造假 资金占用 违规担保等行为 [3] - 资金占用案件需归还资金并按市场利率支付利息 造成损失需额外赔偿 [3] - 司法机关可采取穿透式追查转移财产逃避赔偿的责任人 [3] 法律衔接机制 - 健全证券监管部门与公安 检察 审判机关之间的线索通报 案件移送 执法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 [3] - 证监会发现犯罪线索应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可依法冻结涉案财产 [3] - 法院审理民事赔偿案件可征询证券监管部门意见或引入专家证人制度 [3] 投资者保护机制 - 投资者可运用诉讼和仲裁机制追究赔偿责任 [4] - 贯彻落实证券法关于违法行为人财产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定 [4] - 依法办理将行政罚没款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申请 [4]
退市也跑不掉,两公司连收巨额罚单,一实控人被罚950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11:51
核心监管信号 - 退市公司仍被追究法律责任 传递"应罚尽罚、终身追责"强烈监管信号 [2] - 通过行政、民事、刑事相结合的"三罚联动"机制实现全方位追责 [2] - 2024年以来查处退市公司违法案例64起 已完成处罚44起 合计罚款12亿元 [2][8] 华铁股份处罚详情 - 累计被罚5565万元 涉及三次行政处罚 [2][4] - 实控人宣瑞国被重罚950万元并处终身市场禁入 [2][4] - 财务总监张璇两次被罚合计330万元 并处5年市场禁入 [4] - 多名时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被罚50-80万元 [4] 华铁股份违规行为 - 2023年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 [5] - 未披露关联交易: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与关联方资金往来11.34亿元 仅转回3.51亿元 [5] - 虚增存货:通过调整合并报表存货金额导致三份定期报告虚假记载 [6] - 虚增货币资金:子公司遗漏记账导致半年报多计5200万元 三季报多计6981.97万元 [6] 泰禾集团处罚情况 - 因未依法披露重大诉讼问题被处600万元罚款 [2][6] - 涉及13起诉讼导致2020-2022年年报存在重大遗漏 [6] 监管执法机制 - 对63人采取3年及以上直至终身的市场禁入处罚 [2][8] - 已处罚44家公司中28家因财务造假被罚 7家因资金占用被罚 9家因未按期披露重要事项被罚 [9] - 2024年向公安机关移送线索涉及33家退市公司 [9] 民事赔偿进展 - 法院已受理巴安水务和世茂股份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 [9] - 投服中心在大安堂资金占用案中通过代位诉讼追回资金占用本息5.72亿元 [9] - 综合运用支持诉讼、示范判决、专业调解、代表人诉讼等多种投资者维权方式 [9]
退市也跑不掉,两公司连收巨额罚单,一实控人被罚950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11:47
监管政策与执法趋势 - 监管层对退市公司实行"应罚尽罚、终身追责"原则 明确传递退市不等于责任终结的信号 [1] - 2024年以来证监会查处退市公司违法案例64起 已完成处罚44起 合计罚款12亿元 对63人采取3年及以上直至终身市场禁入 [1][8] - 行政、民事、刑事相结合的"三罚联动"机制成为监管新趋势 实现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全方位追责 [1][8] 华铁股份违规案例 - 公司累计被罚款5565万元 涉及2023年三份定期报告的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 [1][3][5] - 未披露与4家关联企业11.34亿元资金往来 实际资金流入关联方11.34亿元 转回3.51亿元 [5] - 通过调整合并报表虚增存货 子公司遗漏记账导致半年报多计货币资金5200万元 三季报多计6981.97万元 [5][6] - 实控人宣瑞国被重罚950万元并处终身市场禁入 财务总监张璇两次累计被罚330万元 [1][3][5] 泰禾集团违规案例 - 因未依法披露13起重大诉讼问题 导致2020-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1][6] - 公司被处以600万元行政处罚 [1][6] 民事与刑事追责进展 - 2024年移送公安机关线索涉及的退市公司达33家 康得新前董事长被判15年有期徒刑 [8][9] - 投服中心通过代位诉讼为大安堂案追回资金占用本息5.72亿元 成为全国首例全额追回案例 [9] - 法院已受理巴安水务、世茂股份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 民事赔偿机制持续完善 [9]
退市公司连收大额罚单,“退市不免责”信号持续强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21:52
核心监管信号 - 退市不免责成为A股市场秩序重塑的重要环节 监管层通过行政、民事、刑事三罚联动机制实现全方位追责 [1][2][11] - 2024年以来证监会查处退市公司违法案例64起 已完成处罚44起 合计罚款12亿元 对63人采取3年及以上直至终身市场禁入 [1][11] - 民事赔偿机制加速推进 投服中心通过代位诉讼成功追回大安堂资金占用案本息合计5.72亿元 [12] 华铁股份处罚详情 - 累计被罚5565万元 涉及三次行政处罚 2024年8月21日最新处罚金额达2415万元 [1][5] - 实控人宣瑞国被重罚950万元并处终身市场禁入 财务总监张璇两次累计被罚330万元及5年禁入 [1][5][6] - 主要违规行为包括未披露关联交易11.34亿元 虚增存货调整合并报表 虚增货币资金最高达6981.97万元 [7][8] 泰禾集团处罚详情 - 因未依法披露13起重大诉讼问题被处以600万元罚款 导致2020年至2022年年报存在重大遗漏 [9][10] 监管执法趋势 - 44家已处罚公司中28家因财务造假被罚 7家因资金占用被罚 9家因未按期披露重要事项被罚 [11] - 2024年向公安机关移送退市公司线索33家 康得新前董事长被判15年有期徒刑 [11][12] - 法院已受理巴安水务和世茂股份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 投服中心运用支持诉讼等多元方式维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