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创投新纪元
icon
搜索文档
有鹿机器人创始人兼CEO陈俊波:具身智能是中国产业革命的机遇
36氪· 2025-06-24 14:48
中国创投新纪元 - 中国创投市场处于周期筑底转折点与结构性转型深化期,政策主导、国资与资本高度集中的新生态下需顺应趋势捕捉确定性机遇[1] - 36氪WAVES新浪潮2025大会聚焦AI技术革新、全球化浪潮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汇聚创投领域顶级投资人及科技商业领袖[1] 具身智能的战略意义 - 具身智能被视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国运级技术",可解决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0%体量但长期处于低端环节的痛点[4] - 案例显示通过具身智能改造的传统清洁设备价值提升7倍(从4万人民币升至4万美金),ROI优势显著(欧美人力成本超5万美金/年,机器人寿命6年)[6] 技术架构与商业化路径 - 有鹿智能采用"一脑多型"策略,开发左右脑融合通用模型:左脑基于通义千问实现语言交互与推理,右脑专注空间智能(三维世界编码)与决策智能(行为序列预测)[7][10] - 技术成果包括10项全球算法冠军(对标英伟达、谷歌等巨头),产品分为两类:Tier1供应商模式(赋能传统设备商)和家庭场景机器人矩阵(清洁/物流/服务)[17] 市场进展与产品规划 - 清洁机器人上市9个月获4亿人民币订单,成为行业销售冠军[17] - 开发端到端配送机器人(覆盖取货、电梯操作、开放道路行驶等全流程),适配美团、盒马等多场景需求[20] - 人形机器人领域采用差异化路径,通过通用底层模型同时服务轮式/人形机器人,利用scaling law加速智能进化[21] 行业前景展望 - 提出"机器人物种数量将超过生物物种"的愿景,认为不同任务场景将催生多样化机器人形态,但需统一通用大脑支撑[24]
中国创投「新纪元」,投资人大佬与年轻创业者会有哪些新观点?|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20 17:31
新周期与新代际力量 - 2025年将开启新周期,核心是"新代际力量的崛起",年轻创业者有机会突破行业巨头壁垒 [6] - 36氪CEO冯大刚强调公司将永远与新一代创业者站在一起 [3] -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呼吁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9] AI技术革新与投资趋势 - AI时代来临,人类将在未来10-20年走完过去300年的发展历程 [32] - 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认为AI发展类似烧开水过程,Agent的蒸汽机时刻已经到来 [36] - 红杉中国合伙人强调建立对Agent发展斜率的感知能力至关重要 [31] - AI开始展现"欺骗"能力,反映人性特征 [38] - DeepSeek的出现证明华人团队具备极强的research能力和技术灵感 [40] 投资策略与市场观察 - 普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建议投资人要跳出技术看行业,结合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 [15] - 九合创投创始人认为市场变化越快,科技型公司越有韧劲 [16] - 元璟资本管理合伙人观察到市场出现复苏迹象,部分项目一个月内获得7-8个TS [25] - 黑蚁资本管理合伙人强调投资要"求真",关注创业者对真实世界的观察 [26] -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引用巴菲特观点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合理市值占比问题 [57] 具身智能发展前景 - 具身智能的scaling law尚未找到,核心问题在于缺乏大量真实交互数据 [62] - 具身智能项目应避免"大而全",专注"小场景大纵深" [66] - 具身智能融合物理世界,市场空间比语言大模型更广阔 [72] - 有鹿机器人创始人预测未来机器人物种数量将超过生物物种 [132] 全球化与出海战略 - 在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创业者展现强大韧性,被比作"登山高手" [107][110] - 出海企业应避免创造需求,而是提供当地真正需要的产品 [105] - 企业全球化需经历本地化破冰、中国能力嫁接和模式外溢三阶段 [119] - 跨境电商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卖家提高销量和资金使用效率 [122] 创业与投资理念 - 创业和投资本质是找合拍的人做有意义的事,对抗无聊和孤单 [29] - 创业者应避免信息焦虑,专注务实落地 [48] - 投资人只能看到和思考其认知范围内的事物,创始人执念与执行力同样重要 [49] - 融资高估值可能反噬发展,建议小步快跑 [51] 产学研融合与人才培养 - 厦门大学构建"四维融创"产教融合新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54] - 与光同尘科技通过"人机共创"工作流将商业视频成本压缩60-70% [142] - 杭州形成"小而密的人脉网+快而灵的创业链+高而稳的政务效率"独特生态 [88]
投资人漫游地球丨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20 14:13
中国创投新纪元 - 中国创投市场处于周期筑底转折点与结构性转型深化期 [1] - 36氪WAVES大会聚焦AI技术革新、全球化浪潮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 [1] - 投资人圆桌讨论主题为"投资人漫游地球",探讨全球化投资策略 [3] 投资人全球化视角 - 日初资本专注消费和出海项目,强调实地考察当地市场的重要性 [3][8] - 顺为资本全赛道布局,认为出海是优秀创业者自然呈现的趋势而非目标 [4][12] - 亚盛资本立足欧洲,专注汽车智能化和医疗科技赛道 [5][14] - 天堂硅谷坚持投资先进制造,支持本土企业出海 [6][16] - 泥藕资本组建专门出海产业基金,关注双向业务流动 [7][19] 供应链转移趋势 - 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减弱,越南等地人力成本仅为中国1/3至1/2 [8][10] - 未来十年供应链可能形成"中国核心部件+东南亚组装+欧美市场"新格局 [11] - 半导体行业中国产能占比将从15%提升至30%,享受全球化分工红利 [16] - 欧洲市场对关键技术企业持开放态度,欢迎中国企业本地化布局 [14][15] 初创企业出海策略 - 必须实地考察目标市场,避免基于想象的决策 [19][20] - 寻找当地合作伙伴是早期企业出海的有效路径 [20][24] - 不应简单依赖低价策略,需建立真正产品价值 [21][22] - 建议采用分阶段目标设定,保持战略灵活性 [20][23] - 消费品企业需避免创造需求,专注满足当地真实需求 [27] 企业家特质与机遇 - 中国创业者展现强适应能力,能在变化中寻找机会 [25][26] - 早期企业组织灵活,反而在贸易壁垒下具备优势 [25] - 新增市场如机器人、3D打印等领域中国企业已取得全球领先 [26] - 出海成功率约10-15%,但中国GDP出口占比仍有翻倍空间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