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

搜索文档
中美政策博弈,人民币涨跌背后是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5-09 12:21
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下新高,引发市场关注 [1] - 美联储连续11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达到5.25%-5.5%,创22年高位 [3] - 人民币展现超强韧性,中国央行通过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重启逆周期因子、发行离岸央票等措施稳定汇率 [3] 中美政策博弈 - 美联储加息与中国稳汇率政策形成拉锯战 [3]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未取消,汇率成为新的博弈焦点 [4] - 美方施压人民币升值,试图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但中国央行坚持市场供求决定汇率 [4] 汇率对行业的影响 - 人民币适度贬值降低中国芯片进口成本,缓解科技战压力 [7] -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DCEP)已覆盖RCEP区域,可能绕过美元结算体系 [7] - 中国与沙特等国石油人民币结算动摇"石油美元"根基,规模虽小但可能引发质变 [7] 人民币国际化 - 数字人民币跨境交易试点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路径 [7] - 人民币汇率波动反映国家实力,货币价值取决于国家信用和发展前景 [7]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升至7.1892
搜狐财经· 2025-05-05 18:50
人民币汇率走势 -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4月8日至今上涨近2.7%,5月5日升破7.20关口,最高升至7.1892,日内涨超100点 [2] - 4月30日至5月5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7.27升破7.20,升值幅度达1% [2] - 5月2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上涨近1%,最近两个交易日内最大涨幅接近900点 [2] - 人民币汇率上涨与亚太货币升值同步,5月5日马来西亚林吉特兑美元涨1%,韩元和泰铢兑美元汇率均上涨超1% [6] 汇率变动驱动因素 - 市场预期中美贸易谈判或有进展,两国紧张关系可能降温 [5] - 中国内地假期减少市场流动性,加剧外汇市场波动,海外乐观情绪带动离岸人民币升值 [5] - 此前做多美元交易较为拥挤,市场在交易美国衰退逻辑,叠加关税因素生变,触发美元卖盘 [5] - 美元指数下挫在一定程度上企稳人民币汇率走势 [8] 港元走势及相关因素 - 5月5日港元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触及交易区间强端7.75 [6] - 香港金融管理局5月3日卖出465.39亿港元买入美元,规模创2004年单日最高纪录 [6] - 港元走强源于中国香港对中国内地存在贸易和金融账户双顺差,以及南向资金对港股强劲支持 [6] - 在港上市中资企业计划二季度分红361亿美元,为彭博有数据以来同期最高 [7] 市场资金流动 - 截至4月23日,南向资金2025年累计净买入5709.05亿元,单月购买规模连续四个月突破千亿元 [7] - 香港恒生指数5月2日收报22504.68点,较4月7日低点上涨13.5% [7] 政策预期 - 中国人民银行可能二季度降准50个基点,下半年再降准50个基点 [8] - 中国人民银行可能在二季度降息10个基点,下半年降息20个基点 [8] - 中国政府可能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地方债等方式企稳经济 [8] 后市展望 - 中金公司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在7.26-7.31区间震荡 [9] - 关税预期变化将继续驱动外汇市场走向 [9] - 若美国经济数据延续降温,有助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对人民币汇率起支撑作用 [9]
银河宏观|离降准降息还有多远?
2025-04-27 23:1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未提及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将从宽松序曲走向实质性宽松,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优先目标过渡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呈现结构和总量工具双重发力状态 [2] - **论据** - **外部因素**:美联储可能 6 月再次降息,减轻中美利差压力,使中国有调降政策利率空间 [5] - **内部因素**:美国加征关税冲击出口,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增加;需配合财政部加快政府债券发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 [5][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货币政策框架**: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是内外兼顾的相机抉择体系,实行多目标制,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币值稳定、金融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不同阶段目标有优先排序并根据内外环境调整,如 2024 年 7 - 12 月聚焦经济增长,2025 年 1 月后切换至金融稳定和汇率稳定 [1][3] - **当前货币宽松进展**:3 月末 MLF 时隔一年重新净投放,4 月 MLF 续作净投放 5000 亿元,3 月央行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表明流动性掠过最紧张时刻;市场利率 DR007 从 1、2 月 2%以上降至 4 月 24、25 日 1.63 左右,表明流动性逐步充裕但未达全面降息实质性宽松状态 [1][9][10] - **未来货币政策宽松路径** - **数量型工具**:二季度 MLF 和买断式逆回购继续净投放,央行可能再次开启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 [11] - **降准**:政治局会议后降准有望落地,幅度 25 - 50 个基点,提供中长期流动性,支持信贷扩张,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 [11] - **降息**:全面降息大概率二季度落地,时间窗口可能在美联储 6 月再次降息后确认,或保持政策利率不变单独引导 LPR 下行 [4][15] - **新型政策工具** - **工具内容**:政治局会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聚焦科技、消费和外贸领域,引导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缺口,推动信用扩张 [4][12] - **历史经验**:2022 年央行推出类似金融工具,规模 6000 亿元,推动信用扩张,促进人民币贷款和广义货币 M2 增速上行,预计二季度新工具继续推动稳健信用扩张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