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IP
icon
搜索文档
从广东到秋叶原,中国IP掀起新潮流|全球财经连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1:05
行业动态与趋势 - 广东作为中国动漫产业的重要基地,正将本土潮玩推向国际舞台 [1] - 中日动漫创意交流中,东方叙事与美学的碰撞成为亮点 [1] - 中国在3D动画领域发展迅速,而日本偏向2D动画,两者结合将产生更多可能 [1] - 从粤港澳大湾区到东京湾区的文化航线已开航,中日携手将提升亚洲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1] 公司/地区战略转型 - 东莞从代工制造各种IP周边,转向发展原创IP,被视为其真正厉害之处 [1] - "中国潮玩之都"东莞携原创IP与潮玩产品亮相东京秋叶原"粤动新次元"动漫潮玩展,吸引大量参观者 [1] 产品与市场反响 - 中国动画作品如《美猴王》《萌妻食神》等在色彩、故事和受众定位上展现出独特魅力,吸引了海外动漫爱好者 [1] - 日本业内人士对中国的新IP作品表示期待 [1]
中国IP魅力难挡
经济日报· 2025-10-04 06:05
抢到了吗?日前,迷你版拉布布(Labubu)全球开售。泡泡玛特的阿里速卖通官方旗舰店显示,迷你 版Labubu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均已售罄。Labubu一"娃"难求,折射出中国潮玩IP的强大生 命力。 IP的魅力,究竟何在? 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它没有固定形态,既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 是一个概念;IP的触角可以延伸至各个领域,电影、音乐、动漫、游戏……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IP,能 够串联起丰富的产业链。完整的IP生态系统,涵盖了版权作品、商标、专利、影视制作、广告宣传、授 权和衍生品以及数字资产等多个方面,多元化的商业运营方式和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环环相扣,为IP 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过去提到中国IP,人们想到的大多是"长城""功夫"和"熊猫"。如今,中国在全球流行的IP类型逐渐丰富 和立体。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前不久发表文章《中国是怎么变酷的》就专门探讨,中国在海外尤其是 在海外年轻人心中的形象,是怎样变得越来越酷的。《经济学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三,分别为以 DeepSeek和电动汽车等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以《黑神话:悟空》等为代表的文娱 ...
数智赋能传统文化 让中国IP不只长城与功夫
中国青年报· 2025-09-23 20:34
9月22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数智时代的文化新生态"专业沙龙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业内嘉 宾在古老的先农坛庆成宫内解码数字技术发展下的"新流量"和"新业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在北京待了近20年的波兰跨文化媒体人翠花见证 了"新流量"带来的变化,"中国的内容现在全球化了,中国传统服饰吸引全球目光。" 9 月22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数智时代的文化新生态" 专业沙龙在先农坛庆成宫举行。中青报·中青网记 者 尹希宁/摄 "当下,我们正站在数字文明与传统文化交汇的历史节点。"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敏认 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不仅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深刻变革文化创作、传播和 体验的方式。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传统文化处于什么位置?传统文化如何在数智时代焕发新生? 翠花观察到,近20年的时间内,外国网友对于中国IP的印象从长城、中国功夫拓展到《三体》《黑神 话:悟空》,甚至是内容多元的短剧。她笑称,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一分子。 "在孵化、打造网络IP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土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来自民间的'草根跨文化 ...
创意“牵手”供应链 文化“撞上”大市场 中国潮玩书写活力故事
央视网· 2025-07-08 06:34
行业概况 - 东莞被称为"世界工厂"并逐渐转型为"中国潮玩之都" [1] - 全国85%的潮玩产品产自东莞 其中超50%集中在石排镇 [1] - 行业从代工模式转向自主IP创造 实现产业链上游突破 [6] 核心竞争优势 - 制造能力突出 曾用33天完成卡塔尔世界杯27米巨型会徽雕塑从设计到生产的全链条任务 [2] - 供应链高度协同 方圆几公里内可实现设计到成品的24小时快速响应 [3] - 全自动化生产线结合AI辅助 大幅压缩产品开发周期 [3] 产品创新特点 - 融合传统文化元素 如"潮"纲目主题玩谐音梗 "娃三岁"结合AI对话功能 [2] - 成功孵化冰墩墩 哪吒 十五运吉祥物等爆款IP [1] - 自主IP在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形成影响力 [2][6] 产业升级路径 - 突破"微笑曲线"低端组装 向技术专利和品牌服务等高价值环节攀升 [4] - 从维尼熊 马里奥代工转向葫芦兄弟 海尔兄弟等本土IP衍生品开发 [5] - 通过文化注入提升产品附加值 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IP"的转型 [6] 市场拓展 - 产品从东莞车间直接进入全球货架 形成国际文化输出能力 [7] - 创意设计与高效供应链结合 激活市场活力 [7]
创意“牵手”供应链、文化“撞上”大市场,活力无穷!中国潮玩书写活力故事
央视网· 2025-07-03 17:00
东莞潮玩产业发展现状 - 东莞被称为"中国潮玩之都",全国超85%的潮玩产品产自该市,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石排镇[1][4] - 代表性爆款包括冰墩墩、哪吒、全国十五运吉祥物等,均具有"东莞籍贯"属性[4] - 创新产品如"潮"纲目主题潮玩结合传统文化与谐音梗,"娃三岁"具备AI对话功能并在东南亚市场走红[8] 产业升级核心驱动力 - 制造能力突出:曾用33天完成卡塔尔世界杯27米巨型会徽雕塑的缩小版模型,展现设计到生产的全链条爆发力[10] - 供应链效率极高:方圆几公里内可实现创意到成品的24小时快速响应,全自动化生产线+AI辅助将生产周期压缩至小时级[13] - 产业价值攀升:从低利润代工转向自主IP开发,目前重点布局"微笑曲线"高端的品牌、技术和服务环节[11][13] 全球化发展路径 - 历史沿革:2000年前后开始从维尼熊、马里奥等代工转向自主开发葫芦兄弟、海尔兄弟等IP衍生品[17] - 当前战略:通过"创意+高效供应链"+"文化+大市场"模式,推动自主IP从东莞车间走向世界货架[20] - 国际影响:中国潮玩企业已占据产业链上游,成功将中国文化活力注入全球市场[21]
你不能一边嫌弃内卷,一边又批判labubu割韭菜
36氪· 2025-06-26 17:39
LABUBU现象分析 - LABUBU作为潮玩IP在全球引发抢购热潮 原价几十元的玩具被黄牛炒至数千元甚至百万级[1] - 该现象反映了消费行为的两大核心驱动力:满足感和存在感 属于潮玩的"无用之用"[6] - 与积木熊、玲娜贝尔等国际潮玩类似 LABUBU也经历了价格暴涨后回落的周期[7][10] 泡泡玛特商业模式 - 公司通过签约设计师+大数据筛选打造爆款IP 2024年已有13个IP收入超1亿元 其中4个头部IP营收均超10亿元[22] - 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包括主办国际潮流玩具展来发掘新锐设计师[22] - 采用"艺术设计+营销造势"模式 高峰期毛利率达60%以上 实现"站着赚钱"[12][13] 行业竞争格局 - 潮玩行业此前由外国品牌主导 如日本积木熊(最高售价30万元)和美国KAWS[7][11] - 泡泡玛特成为中国首个成功征收"时尚审美税"的企业 突破了中国品牌在文化溢价领域的空白[12] - 公司具有后发优势 借鉴了日本潮玩的成熟模式并加入本土化创新[14] 中国品牌全球化 - LABUBU在泰国等海外市场已取得显著成功 显示中国IP具备全球影响力[25] - 中国企业的设计能力和品牌运营已达到可参与全球"审美税"竞争的水平[26] - 但目前仍部分依赖外国明星/网红的流量加持 在文化输出环节存在提升空间[29] 行业发展趋势 - 潮玩产品普遍呈现"短期爆炒+长期回落"的价格曲线特征[10] - 泡泡玛特通过数据化管理和资源倾斜 形成头部IP集中化趋势(前13名IP贡献70%营收)[22] - 行业呈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型的趋势 追求高附加值替代低价竞争[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