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探测

搜索文档
上天→入地→下海!“大国重器”捷报频传 为经济发展再添“硬核”动力
央视网· 2025-08-27 11:21
长征八号甲火箭发射 - 长征八号甲火箭成功发射10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1] - 该火箭是新一代中型液体运载火箭 针对中低轨道巨型星座组网发射需求研制 2025年已执行三次发射任务 [3] - 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起飞主动漂移控制 过冷液氧加注等技术创新 提升发射效率和飞行稳定性 [5][6] - 使用锂离子电池全面替代传统锌银电池 提高可靠性 [6] 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 - 位于地下700米深处的大科学装置正式运行 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 [7] - 核心探测器为2万吨液体闪烁体探测器 直径41.1米不锈钢网结构承载35.4米有机玻璃球和4.5万只光电倍增管 [9] - 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 [9] - 光电倍增管可探测手机屏幕百亿分之一亮度的微弱荧光 探测距离超过50公里 [12] - 4.5万只光电倍增管采用自主研制金属薄膜技术 打破国外垄断 节省成本数亿元 [16] 超大型耙吸挖泥船 - 自主研制两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和"浚广"轮成功下水 [17][18] - 船舶长度198米 型宽38.5米 型深18米 最大挖深120米 最大舱容35000立方米(相当于18个标准游泳池) [20] - 泥舱容量亚洲第一 装载效率世界领先 90分钟内可填满泥舱 [20] - 配备高压冲水破土系统 破土压力相当于成年人手掌承受5吨大象重量 [21] - 自主研发超大功率泥泵实现12公里远距离泥沙吹排 可调节双艏喷系统使喷排效率翻倍 [22] - 配备智能疏浚控制系统实现全自动控制 甲醇预留双燃料发动机提升动力效率30% [22] - 具备无限航区航行能力 可在八级风浪条件下作业 [22] - 计划2025年年底进行海试并交付使用 [24]
微型中微子探测器有望检验物理定律
环球网资讯· 2025-08-05 11:17
技术突破 - 物理学家利用仅几千克重的装置从核反应堆中捕获中微子 重量比标准探测器小几个数量级 [1] - 该技术可对已知物理定律进行压力测试 并探测坍缩恒星中心产生的大量中微子 [1] - 实验名称为CONUS+ 结果于7月30日发表于《自然》期刊 [1] 探测原理 - 采用相干散射现象 中微子与整个原子核发生散射而非与亚原子粒子作用 [2] - 相干散射发生率比其他探测器利用的相互作用高出100倍以上 [2] - 该技术利用粒子波动特性 低能中微子波长与原子核直径相当时可视为整体作用 [2] 实验成果 - CONUS探测器由4个纯锗模块组成 每个模块重1千克 [3] - 2018年至2022年在德国核反应堆运行 后升级为CONUS+转移至瑞士核电站 [3] - 在119天运行中观测到约395次碰撞事件 与标准模型预测相符 [3] 技术演进 - COHERENT团队2017年首次使用碘化铯探测器实现里程碑 [3] - 后续使用氩探测器和锗探测器重复该技术突破 [3] - 两个暗物质实验去年报告观测到太阳低能中微子相干散射迹象 [3] 应用前景 - 可探测所有3种已知类型中微子及对应反粒子 其他技术仅能捕获一种类型 [3] - 灵敏度提升后可能推动太阳科学发展 [3] - 作为大型探测器的补充技术 不会完全取代现有中微子探测方法 [3]
小型装置探测到罕见中微子散射效应
快讯· 2025-07-31 06:16
技术突破 -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中微子散射效应探测 [1] - 探测器质量不足3公斤 实现小型化突破 [1] - 该成果标志着中微子探测领域取得关键进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