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探测

搜索文档
张朝阳对话诺贝尔奖得主David Gross:解密“时空涌现”“质量起源”
广州日报· 2025-07-12 21:03
物理学前沿理论探讨 - 张朝阳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探讨物质世界基础构成和物理理论前沿进展,包括强相互作用的"渐近自由"特性、量子引力、弦理论和暗物质探测难题 [2] - 格罗斯教授回顾渐近自由的发现历程,解释夸克禁闭现象,并提到量子色动力学(QCD)理论最终被学界接受的过程 [3][4] - 讨论时空本质,提出时空可能是"涌现现象"而非宇宙基本属性,并援引弦论中的对偶性现象说明空间可能只是特定尺度下的有效近似 [5][6] 质量起源与强相互作用 - 格罗斯教授解释质子质量的来源,指出夸克近光速的运动和强作用力是质子质量的主要贡献者,而非希格斯机制 [7] - 张朝阳总结格罗斯教授观点,强调质子质量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内部动能和相互作用能 [7] AI与物理学的关系 - 格罗斯教授澄清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霍普菲尔德的研究属于物理学延伸,而非AI领域,强调"AI仅是工具而非科学" [8] - 格罗斯教授认为当前AI大模型被高估,缺乏真正创造力,无法解决未决难题如黎曼猜想 [8] 算力发展对理论物理的影响 - 格罗斯教授回顾算力从计算尺到超级计算机的演变,指出算力和算法双重革新极大推动了QCD理论等研究进展 [9] - 展望未来计算机科学在算力、算法和AI领域的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理论物理研究 [10]
科学大讲堂传递科技创新“火种”
新华社· 2025-05-24 21:25
科技前沿探索 -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位于四川雅砻江锦屏大河湾地下2400米处,是世界埋深最深、空间最大的深地实验室,用于暗物质探测等宇宙研究[4] -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岳骞指出宇宙中约5%为普通物质,27%为暗物质,研究暗物质旨在突破人类对基本粒子和宇宙本质的认知边界[7]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特聘研究员江宁团队首创脑外科辅助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电生理信息实时高精度勾画肿瘤边界,显著提升手术成功率[7] 高铁技术创新 - 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团队攻克列车动力学难题,解决提速与桥梁安全问题,推动中国高铁从时速70公里提升至350公里,创世界第一运营速度[8] - 翟婉明表示中国正在推广更多交通创新解决方案,当前想象可能仍显匮乏,科学魅力在于不断解构"不可能"[9] 航天科技发展 - 航天员叶光富分享载人航天幕后故事,包括十年备战挑战、发射生理负荷及太空体验,展现从普通少年到航天英雄的奋斗历程[2] - 叶光富强调坚持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可实现仰望星空的梦想,并以天宫课堂趣味实验展示航天科技魅力[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