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动管理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圈薪酬三强揭晓,渤海租赁陕国投中信证券上榜
搜狐财经· 2025-10-17 17:52
金融行业薪酬格局变迁 - 金融行业在上市公司人均薪酬前50名中的占比从2014年的25家(共50家)显著下降至2024年的11家 [2][4] - 同期,集成电路、半导体及芯片设计行业在薪酬前50名公司中占据21家,成为高薪新主导力量 [4] - 尽管整体占比下降,金融圈内仍有部分公司维持高薪酬,在2024年薪酬排名前10的公司中,金融行业占据3席,分别是渤海租赁(第1名)、陕国投A(第3名)和中信证券(第10名) [4] 高薪金融公司个案分析:渤海租赁 - 渤海租赁员工人均薪酬达184.61万元,位列A股第一,其高薪模式依赖于独特的全球资源禀赋 [6][8] - 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商和第三大集装箱租赁商,截至2024年末,自有、管理及订单飞机达1158架,集装箱箱队规模达405.3万CEU [12] - 2020-2022年期间,尽管公司因飞机租赁业务不振连续三年亏损总计109.22亿元,但受益于集装箱租赁业务因海运价格飙升而火爆,员工人均薪酬仍维持在160万至190万元之间 [12][15] - 公司薪酬结构呈现国际化差异,2024年境内93名员工人均年薪63万元,而境外487名员工人均年薪高达196万元,核心创收业务依赖海外市场 [18] 高薪金融公司个案分析:陕国投A - 陕国投A员工人均薪酬为104.40万元,位列A股第三,属于信托行业,其薪酬水平在信托行业中最高 [6][19] - 公司主营业务为金融信托,近十年营收从10亿元附近增长至29.28亿元,净利润总体呈现增长趋势,风格稳健 [22] - 与曾为薪酬神话的安信信托(现建元信托)相比,陕国投A的风险控制更为审慎,其主动管理类信托业务占比最高时仅为26%,远低于安信信托,因此风险可控 [25][33] - 信托行业具有高学历门槛,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60.87%,但整体从业人员不足2万人,行业招聘更倾向于内部推荐而非公开渠道 [19][24] 高薪金融公司个案分析:中信证券 - 中信证券员工人均薪酬为77.98万元,位列A股第十,在员工总数高达26,781人的情况下维持较高薪酬水平实属不易 [6][34] - 公司公开招聘渠道释放的岗位以IT类为主,薪资起步约2万元,多数要求硕士学历,而投行、研究所等核心业务部门岗位主要依靠内推和同行跳槽,不进行大规模校招 [37][39] - 研究所等部门面临行业挑战,公募基金支付给券商的佣金率从0.076%降至最高不超过0.05,导致券商相关业务利润近乎腰斩 [42] 金融行业高薪背后的资源依赖性与招聘特点 - 金融圈高薪公司普遍具有资源依赖性,如渤海租赁依赖全球飞机和集装箱租赁资源,信托和券商依赖项目资源和人脉资源 [8][39] - 此类公司招聘渠道非公开化,渤海租赁和陕国投A等公司在招聘网站上基本没有信息发布,招聘主要通过内部推荐或针对特定资源背景人士进行 [19][39] - 券商核心业务部门(如投行、研究所)的招聘高度内卷,研究所实习门槛设为C9高校和藤校,实习生日薪仅80-100元,但简历投递依然爆满 [39][40]
王小青卸任、钟文岳代任董事长,招商基金ETF规模突破6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24 18:22
核心人事变动 - 招商基金董事长王小青因工作安排于2025年9月24日离任,公司总经理钟文岳将代任董事长职务 [1][3][4] - 此次董事长更替是公司今年以来在董事长、副总经理、基金经理等多个层级持续调整的一部分 [1][4] - 副总经理层面亦有变动,谭智勇于2025年8月26日被任命为副总经理,杨渺于2025年8月23日因个人原因辞去副总经理职务 [4][5] 新任代任董事长背景 - 代任董事长钟文岳具有全面履历,早年曾在中农信、申银万国证券、招商银行等机构任职 [2][4] - 钟文岳于2015年6月加入招商基金,曾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职,2023年7月至2025年5月出任招银理财党委副书记、总裁,于2025年5月回归招商基金任总经理 [2][4] - 业内人士认为“代任”方式为公司保留了灵活性,可能暗示公司战略方向尚在调整阶段 [5] 公司规模与产品布局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公募管理总规模约8968亿元,其中非货币基金规模约5230亿元 [6] - 在被动投资领域,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管理46只ETF,规模约367.7亿元,行业排名第20位,截至9月23日ETF数量增至49只,规模达到602.2亿元,行业排名上升一位 [6] - 公司提出以主动管理业务和被动指数业务双轮驱动,近一年新核准产品中ETF占比达28.57%,为各类产品之首 [6] 财务表现与人才流失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5.61亿元,净利润为7.89亿元,同比下降6.8% [8] - 公司净利润持续下滑,行业排名从2022年的前五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第十 [8] - 2025年以来公司经历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离职,包括8月卸任的翟相栋和4月离职跳槽至天弘基金的固收基金经理马龙 [8][9]
招商基金“换帅”
上海证券报· 2025-09-23 22:18
高管变动 - 招商基金董事长王小青因工作安排于9月24日离任 [1] - 公司总经理钟文岳自2025年9月24日起代任董事长职务 [1][2] - 钟文岳自2025年7月起担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拥有丰富的金融行业从业经验 [3] 公司业绩表现(王小青任职期间) - 王小青自2020年3月加入公司,五年间公募及非货管理规模实现翻番,并长期保持在公募行业前十水平 [4] - 公司在权益、固收、固收+、指数、养老金、公募REITs等领域均取得较快发展 [4]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权益类基金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近五年绝对收益排名均处于行业前30% [4] - 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超1.8亿,累计为客户盈利超2300亿元,累计为客户分红近1300亿元 [4]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要求 [4] - 以全面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抓手,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为使命 [4] - 战略方向一:以“主动管理业务”和“被动指数业务”双轮驱动,强化多元资产配置解决方案,持续发力养老金融业务 [6] - 战略方向二:围绕“客户导向化、投研平台化、经营数智化、管理科学化”四大战略举措迭代优化,提升六大核心能力 [6] - 战略方向三:聚焦“党建引领规划”等六大保障机制,为全面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6]
规模稳住之后 信托公司如何提质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2
信托资产规模增长 - 2024年57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27.11万亿元,较2023年59家公司的22.78万亿元显著增长 [1] - 57家公司中有44家资产规模同比增长,较2023年增加10家 [1] - 行业资产规模突破27万亿元,头部效应明显,前5家公司规模合计超10万亿元,占比37% [1][2] 头部机构格局变化 - 信托资产规模超万亿元的机构增至5家,华润信托、中信信托、外贸信托、建信信托和英大信托保持前四名排名不变 [1] - 资产规模5000亿元至1万亿元的信托公司数量达15家,较2023年增加2家 [2] - 行业前20名信托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20万亿元,占行业总规模74% [2] 高增长机构表现 - 5家信托公司资产规模实现翻倍增长,金谷信托同比增长151.88%、华澳信托增长129.96%、大业信托增长124.67%、兴业信托增长118.37%、中粮信托增长106.77% [2] - 增长动力来自证券类业务和资产服务信托,例如某公司标品资管规模突破千亿元,证券服务信托规模近4000亿元 [2] 资产结构分化 - 部分公司因证券投资和破产重整服务信托增长明显,另一家公司资产服务信托规模达1.53万亿元,占其超2万亿元总资产的主要部分 [2] - 13家信托公司资产规模同比下降,其中5家降幅超20%,例如中海信托2024年压降约20%,2023年压降超40% [3] 规模与盈利关系 - 13家规模下降的信托公司中,5家净利润实现增长,包括华鑫信托、中原信托、国民信托、国元信托和中泰信托 [4] - 行业整体呈现"量增利跌"现象,反映传统路径依赖与监管新规的冲突 [4] 业务结构问题 - 部分公司依赖通道业务维持规模,此类业务费率仅0.1%-0.3%,远低于主动管理业务的1.5%-3% [5] - 通道业务挤占投研和风控资源,导致主动管理投入不足,加剧行业"规模虚胖"和恶性循环问题 [5] 转型方向建议 - 行业需突破传统非标业务惯性,加大投研和专业团队建设,向服务信托、家族信托等方向转型 [5] - 家族信托等创新业务初见成效,例如某公司家办业务成立总单数超1500单,慈善信托累计规模近亿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