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咖啡馆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街头采访”是本年度最幽默的小资纪录片
虎嗅APP· 2025-06-28 11:41
上海主理人文化现象 - 上海主理人文化已成为一种大众生活方式,涵盖vintage服装店、小众咖啡馆、bistro小酒馆等领域,街头一块砖头能"命中10个主理人"[11][12] - "主理人"本质是工商注册的个体工商户,但通过称谓升级(如"碳水brunch店主理人")重构了时尚产业话语体系[13][14] - 该概念被塑造为消费主义宗教符号,通过模糊性维持社交逼格,规避"老板""经理"等传统称谓的土俗感[19][20][21] 餐饮行业包装策略 - 咖啡馆通过复杂命名(如"量子纠缠焦糖dirty")和英文菜单制造认知门槛,单价达55-58元但品质存疑[35][36][37][40] - Bistro将普通食材溢价包装(如三块五食材变"高岭之花"),云贵川菜系被改造为高价低质版本(50元/碗米线)[52][56][57] - 餐饮空间设计刻意营造局促感(3张桌子+露营椅),引导顾客模仿欧洲街头文化(马路牙子摆拍)[41][42][43] 时尚消费行为特征 - 店铺命名采用伪法语词汇,搭配冷门宠物犬(伯恩山/灵缇)构成身份标识[61][62] - 穿搭话术强调"海外淘货"故事,通过虚构设计师品牌提升商品溢价(拼多多货称"纽约独立品牌")[93][94][96] - 配饰运用田忌赛马策略(如称"香奈儿中古孤品"),整体造型需搭配9分以上自我评价[98][99][100] 身份构建方法论 - 社交必须使用英文名(Gigi/Kiki),中文名可能触发"沪签作废"风险[87][88][89] - 学历展示需突出海外背景(QS前100院校),配合"留子味"话术(抱怨国内支付不便)[103][104][105] - 职业定位需多标签叠加(策展人/自媒体/Marketing),收入宣称"日入1万"[108][109][112] 消费主义批判 - 现象本质是商品拜物教,通过贩卖"做自己"的幻觉实现溢价(88元白菜对应"人上人快感")[128][131] - 经济下行期主理人文化面临尴尬,288元破布等溢价商品遭反噬[135][136] - 上海成为消费主义试验场,其包容性同时构成阶级门槛[124][125][133]
从迪拜到成都,正在风靡全世界的「咖啡蹦迪」究竟是什么?
36氪· 2025-06-21 21:45
以下文章来源于潮生TIDE ,作者J 潮生TIDE . 你能想象吗? 当清晨的阳光透过咖啡馆的玻璃窗,一群精神抖擞的都市白领正随着电子乐的节奏跳跃、舞蹈,而他们手中举着的不是调酒而是 冰美式...... 这可能是2025年最令人意外的文化奇观。从伦敦到新加坡,从迪拜到成都, 一场名为"Coffee Raves"的运动正在颠覆我们对"蹦 迪"的认知: 不需要酒精麻醉,不需要熬夜伤身,在咖啡因和音乐的双重催化下,Z世代正在享受一场 "清醒的快乐" 。 36氪旗下生活方式内容品牌。潮来潮去,生活不息。 夜店out 时髦精们开始蹦晨迪了 文 | J 来源| 潮生TIDE(ID:chaoshengTIDE) 封面来源 | Instagram@No Filter 而这,很可能成为蹦迪文化的下一个篇章。 在咖啡馆里蹦一场清醒迪 "再也不喝酒了!" 这几乎是每一个睡到第二天下午的蹦迪人 ,都会站在镜子前对自己说的话。手机在床头嗡嗡作响,未读消息堆满屏幕。揉着酸涩 的双眼,喉咙也像被砂纸划过般干涩,前一晚的记忆碎片突然就开始在脑海中闪回了——从舞池中伴着Techno音乐的尽兴热舞, 到洗手间里对着马桶干呕的狼狈,再到出租车后座 ...
一杯咖啡香满村(文旅新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30 09:20
乡村咖啡经济崛起 - 浙江省德清县通过"咖啡+"模式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将废弃矿坑、天然溶洞、稻田等改造为特色咖啡馆,吸引游客并带动青年返乡创业[3][4][5] - 莫干山镇五四村的格里恩咖啡日均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登上长三角热门咖啡馆榜单[3] - 德清县已梳理64处闲置房屋和20宗低效用地,引入莫干湖郊野公园、山也度飞盘运动中心等配套项目[3] 特色咖啡馆案例 - 洞穴咖啡馆利用天然溶洞原始岩壁,搭配人工瀑布与观景平台,成为"只有莫干"品牌的IP化代表[4] - 稻田咖啡馆由90后创业者改造旧生产用房,节假日"网红坐席"预订一空,实现店内空间与千亩稻田风光无缝衔接[5] - 漾边咖啡馆依托生态湿地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结合观鸟与湖鲜农家菜形成复合体验[6] 青年创业群体特征 - 德清"村咖"经营者中90后、95后占比超70%,包括海归青年、村民联合创业等多元主体[6][7] - 桥边姑娘咖啡馆由11名村民联合创办,整合咖啡制作、空间设计、网络运营等技能,形成"咖啡+文创+轻食"复合空间[6] - 废弃灯塔改造的文艺咖啡空间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填补乡村服务型经济空白,单日游客量突破千人[7] 产业联动效应 - 咖啡馆带动形成"咖啡+多元业态"创业联盟,包括民宿、农产品电商等衍生业务[7] - 太平村通过平整闲置土地解决停车难题,实现"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协同发展[5] - 雷甸镇杨墩村"闹腾里"营地改造农具仓库,保留江南韵味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吸引村民和游客[5]
餐饮创业“破产三件套”,究竟坑了多少中产?
虎嗅· 2025-05-11 07:24
新中产创业趋势 - 中国近40%新中产阶层谋求职业转型,创业人数占比在2021年以来持续上升,短短两年内激增64% [1] - 餐饮创业因门槛低、包容性强、市场规模大、需求稳定成为最热门方向 [2] - 中产创业者偏好咖啡馆、茶馆、酒馆等与品质生活挂钩的业态,追求理想生活状态而非单纯谋生 [7][8] 中产创业失败案例 - 咖啡馆创业者小余因选址不佳、客单价偏高(20~30元)导致客流不足,半年后失败 [9][10] - 酒馆创业者安琪因装修风格(欧式冷色调)与本地消费者偏好(热闹氛围)不匹配,经营18个月后结业 [13][14][19] - 茶馆创业者胡胡因当地消费习惯偏向奶茶店/咖啡店,即便借助"围炉煮茶"热点仍无法改善业绩,3年后关店 [15] 中产创业四大挑战 - **认知偏差**:创业者过度自信,忽视餐饮行业高固定成本、低净利特点,对市场预判过于理想化 [18] - **消费降级**:经济下行导致"享乐型"消费(咖啡馆/酒馆/茶馆)需求萎缩,独立门店价格劣势凸显 [22][23] - **同质化竞争**:热门赛道门店装修、产品高度雷同,独立创业者缺乏差异化与营销资源 [24] - **连锁品牌挤压**:2024年上半年30家连锁咖啡品牌净增4219家门店,一线品牌下沉加剧独立小店生存压力 [26][27] 餐饮行业经营现状 - 餐饮业进入"微利"时代,头部品牌通过降本增效进行结构性调整,个体创业者需适应高难度经营环境 [33][34] - 行业对经营者能力要求极高,涉及供应链管理、选址经济学、人员服务等多维度技能 [31][32] - 2024年餐饮业开关店数量居高不下,反映创业者仍试图通过餐饮摆脱职场困境,但失败率显著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