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五个转变
icon
搜索文档
准确把握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五个转变”
中国青年报· 2025-07-27 09:40
中国城市建设理念转变 - 中国城镇化率从2012年53 1%提升至2024年67%,城镇人口达9 4亿人,城镇化进入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1] - 城市建设目标从"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升级为"一个优化、六个建设",强调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大维度 [2] - "五个转变"涉及发展理念、方式、动力、重心和方法,标志着中国城市建设进入系统性变革阶段 [3] 城市建设具体路径 - 从"重物轻人"转向"以人为本",投资重点从基础设施硬件转向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需求 [4] - 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通过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实现空间优化与文脉延续 [5] - 从"单一发展"转向"综合协调",打破条块分割实现产城融合与职住平衡 [5][6] - 从"政府主导"转向"共建共治",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如市民议事和社区合伙人模式 [6] - 从"传统管理"转向"智慧治理",运用大数据和AI构建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大脑" [7] 城市发展新特征 - 强调"投资于人"的发展逻辑,将居民多维需求作为规划首要依据 [4] - 通过"微更新"手段如口袋公园提升市民获得感,实现精细化发展 [5] - 构建泛在感知的智能城市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控 [7]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看城市发展新目标新路径
新华网· 2025-07-16 23:57
城市发展新阶段 - 我国城镇化率从2012年53 1%提升至2024年67%,进入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2] - 城市发展要素从土地资本等传统投入转向知识数据技术管理等新型要素,追求更高质量效率公平可持续安全的发展 [2] - 会议提出"五个转变":发展理念方式动力工作重心工作方法的系统性转变 [2] 城市发展新路径 - 强调"七个着力"构建施工图,目标升级为"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较十年前"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目标更全面 [4] - 创新城市位列首位,涵盖科技创新治理创新及体制机制创新,需做好改革大文章 [4] - 优化城市体系需发展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群都市圈,分类推进县城城镇化建设以平衡大中小城市发展 [5] 城市发展实践方向 - 美丽城市建设聚焦减污降碳扩绿协同与生物多样性提升,韧性城市侧重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 [5] - 文明城市建设强调文化软实力与市民素质提升,形成新发展阶段的全方位指引 [5] - 需差异化制定实施方案,避免千城一面,如南通依托区位优势协同长三角城市群建设 [6][7] 实施保障机制 - 住建部将推进城市体检与更新一体化,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完整社区老旧街区改造等任务 [6] - 自然资源部强化规划引领,建立动态评估机制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6] - 需破除跨部门协作障碍,统筹经济生态文化安全等多维度工作链条 [6]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新华社· 2025-07-15 23:22
城市发展成就与理念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宜业宜居水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2] - 各地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2] - 北京通过精细化治理解决"大城市病",探索出破除病根的基本路径和有效方法 [3] - 福州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打造"千园之城"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基底 [3] 城市发展新方向与策略 - 当前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5] - 会议提出"五个转变",包括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方式、动力以及工作重心和方法 [5] - 成都青羊经济开发区将园区转变为产业社区,整合生产、研发、生活、服务、生态等功能 [8] - 银川市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微网格"工程,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8] 重点任务与未来规划 - 会议部署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 [9] - 青岛市整合18个行业、32个部门数据,为350万个城市部件建立数字身份证,优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9] - 深圳南山区将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产业协同、科创合作、文旅联动 [9] - 丽水市云和县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0] - 景德镇珠山区探索历史文脉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需求保障的协同共进 [11] 城市特色与差异化发展 - 中国690多座城市星罗棋布、各具特色 [4] - 雄安新区依托区位优势,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未来之城" [4] - 上海杨浦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动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