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化

搜索文档
让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与第33届广州博览会观察
环球网资讯· 2025-08-27 19:02
展会概况 - 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与第33届广州博览会首次同期举办 汇聚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新力量 展示2000余项发明创新成果 [1] - 展会设立国际展区 新质生产力发展展区 国防科技创新展区等多个特色主题展区 展示国际领先水平发明成果与技术解决方案 [1] - 展会历时3天 吸引观众10多万人次 线上直播观看量100多万 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3] 展览亮点 - 机器人表演专区成为暑期亲子游打卡亮点 德国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通过AI识别技术快速分类垃圾 [1] - 新质生产力发展展区展示秒级充电新能源汽车电池 吸引车企代表关注 [1] - 展会涵盖尖端国防科技 智慧养老产品 绿色低碳技术 消费帮扶特产等多元领域 [1] 技术创新与竞赛 - 技术创新大赛设置先进制造 绿色能源 人工智能等7大赛项 吸引10多个国家300余名选手参与 [2] - 大赛评选出18项金奖 32项银奖 28项铜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获金奖 [2] - 国际发明展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国际视野与合作机会 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2] 产业协同效应 - 两大展会同期举办实现发明创造与产业转化无缝衔接 促进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3] - 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成果转化平台 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展会平台有效解决技术成果落地难题 被参展商评价为最接地气的发明展会 [2]
从流量焦虑到“留量”培育
经济日报· 2025-08-12 06:06
口岸城市或多或少面临这样的困境:人流货流川流不息,却如同指间流沙,创造了热闹景象,却难以转 化为扎根本土的繁荣。当一车车从口岸通关的新鲜水果,不再直奔远方市场,而是拐进本地加工厂,这 个微小的转向,映照着边境城市发展思路的更新——从流量焦虑转向"留量"培育。 流量依然是口岸城市的优势,是源头活水。唯有持续做强口岸的基础功能,才能为产业扎根与城市繁荣 提供不竭动力。这需要三管齐下:提升"硬联通"效率,让大桥飞架、铁路延伸,消弭物理阻隔;优 化"软联通"规则,推进通关便利化、边检智能化,不断改革降低制度成本;构建"网联通"体系,畅通数 字贸易、共享跨境数据,让线上交易与合作跨越地理边界。口岸功能的升级,既能增大流量基数,更能 提升其转化为"留量"的效率,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停留创造先机。 口岸城市的实践探索告诉我们,地理枢纽的天然优势,唯有通过系统改造才能转化为真实的经济价值。 当政策措施精准引导、产业项目扎实落地、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一张将"匆匆过客"变为"扎根价值"的坚 韧网络便会逐渐成形。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壮大经济根系的关键。口岸的天然流量,唯有经过产业转化才能沉淀。做法是在流 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