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培育

搜索文档
深圳书写民营经济发展“新答卷”
中国经济网· 2025-08-25 10:48
深圳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与举措 - 深圳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发力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扶持民营经济不断壮大 [1] - 深圳出台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专项支持政策 降低项目申报门槛 简化审批流程 建立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1] - 深圳紧扣"20+8"产业发展战略 通过规划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 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 完善产业链配套服务 [1] - 深圳去年新增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总量达6个 稳居全国计划单列市首位 [1] 金融支持服务创新 - 微众银行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线上信贷产品"微业贷" 提供全天候全线上全自动审批贷款服务 [2] - 微众银行联合银联商务深圳分公司创新推出"微业贷国补商户专享贷款" 精准服务家电3C装修材料等领域商户 [2] 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 - 小鹅通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提供全场景一站式解决方案 [3] - 小鹅通轻量化工具矩阵可帮助企业搭建自主线上平台 涵盖多终端店铺搭建 商品上架管理 订单跟踪等全链路运营功能 [3] 民营经济生态协同发展 - 深圳本土数字化服务企业以技术创新助力中小企业成长 以生态思维推动产业升级 [4] - 通过高效务实的政企联动 共同推动民营经济繁荣发展 [4]
深圳助力壮大民营经济:培育产业集群 深化数字赋能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18:43
对深圳这片创新热土而言,民营经济一直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能。近年来,深圳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发 力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扶持民营经济不断壮大。 政策先行,为民营经济深耕沃土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制度环境的持续优化。深圳将扶持中小企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作为重 点,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 针对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创新门槛高、资源获取难等问题,深圳出台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专项支持政策, 降低项目申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并着手建立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鼓励中小微企业自由探索、自 主申报,承担研发攻关项目。 在产业集群培育方面,深圳紧扣"20+8"产业发展战略,通过规划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搭建产学研协同 平台、完善产业链配套服务等举措,推动中小企业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去年,深圳新增2 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量达6个,稳居全国计划单列市首位。 数字赋能,激活中小企业转型动能 如今,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融入产业集群的必由之路,但受制于有限的技术储备 与高昂成本,许多企业在转型之路上遇阻。 有深圳本土企业聚焦数字化转型需求,提供全场景、一站式解决方案。以电商领域为例,小鹅通轻量化 的工 ...
新登镇入选镇域经济全国500强
杭州日报· 2025-07-31 10:56
镇域经济排名 - 富阳区新登镇跻身2025镇域经济全国500强 位列第351位 [1] 工业产值表现 - 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11.84亿元 同比增长20.3% 总量居富阳区首位 [2] - 91家规上工业企业中65%保持两位数增长 [1] - 豪腾科技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36% 全年预计突破4亿元 [1] 固定资产投资 -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6.01亿元 同比增长83.3% [2] - 制造业投资5.24亿元 同比增长76.1% [2] 企业扩张项目 - 豪腾科技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10000吨电子级活性氧化铜项目 投产后年产值将达10亿元 [1] - 新登智造产业园已达成6家企业意向入驻 全部投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25亿元 [2] 产业结构特征 - 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20亿元 占规上工业总产值38.5% [2] - 形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完整产业链 [2] - 企业协同效应显著:豪腾科技供应电子级氧化铜至协鑫能源等多晶硅企业 杭州方圆塑机为光伏产业提供泡沫塑料成型设备 [2]
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集群,在城市更新中塑造新功能打开新局面,龚正调研普陀区
第一财经· 2025-05-30 19:50
产业发展战略 - 加快培育成长性好、价值链高的重点产业集群,持续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发展集聚区 [1] - 强化重点行业调度和重点企业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2] - 提高重点产业集聚度和显示度,打响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交易等优势赛道 [2] -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产业图谱,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2] 区域发展与城市更新 - 在推进城市更新中塑造新功能打开新局面,拿出有力措施稳增长促转型 [1] - 真如副中心是普陀创新发展的战略重地,研究提升土地利用率、破解发展瓶颈、改善城区形象的举措 [1] - 加大对重点地区的资源倾斜,打造普陀产业发展地标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 - 上海化工研究院与华谊集团联合重组,持续在新材料、新能源、新生物、新环保等领域开拓攻关 [1] - 推进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研发,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1] 消费与经济增长 - 在扩大消费上走出新路,推进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形成供给与需求的良性循环 [1][2] - 发挥"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切实把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2] 战略机遇与区域协同 -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空间扩容等战略机遇 [2] - 积极推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加快布局一批高能级产业项目、平台项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