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集聚区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锚定这六大未来产业
国际金融报· 2025-10-20 19:57
政策目标与规划 - 上海发布《若干措施》,为未来十年创新布局定调,力争到2027年突破前沿颠覆性技术,建设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 [1] - 目标到2030年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1] - 政策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分近、中、远三个层次分层推进 [2] 重点发展领域与平台建设 - 加快培育6G、类脑智能、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产业,启动9个领域35个未来产业试验场建设 [2] - 支持人形机器人、新型储能等领域第一批示范性市级中试平台建设,加速技术向生产力转化 [2] - 发布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硅光、6G等领域培育方案,启动超宽禁带半导体、基因编辑等概念验证平台,布局12家高质量孵化器 [3] - 对远期领域如量子计算和可控核聚变进行布局,量子团队刷新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世界纪录,推动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沪成立 [4] - 浦东将在6G、合成生物、细胞和基因治疗、超导、核聚变等领域加快布局,推动规模化发展 [8] 资金与投资支持 - 设立总规模约15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聚焦颠覆式创新、多学科交叉创新及前沿平台技术方向进行早期投资 [3] - 未来产业基金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构建投资孵化生态,联动项目经理人团队优化资源配置 [3] 产业集聚区与空间载体 - 打造产业集群高地,在浦东(硅光)、闵行(脑机接口)、杨浦(类脑智能产业)、临港(超宽禁带半导体)等启动建设若干未来产业集聚区,谋划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5] - 对符合条件的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主体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以空间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5] - 浦东已启动硅光未来产业集聚区“光启天地”和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张江作为首批上海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已形成具身智能、硅光等产业集聚 [5][6] - 张江机器人谷正建设应用场景体验空间,为企业提供验证平台并与市民互动 [7] 创新生态与社区建设 - 打造“上海未来启点社区”,依托未来产业基金、顶级科学家社区及子基金生态体系,构建“人才—认知—连接—范式”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 [9] - 社区聚焦发掘人才、探寻未来、迭代认知、工具赋能,服务颠覆式创新的人才需求 [9] - 政策旨在为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等提供系统支持,完善配套体系,打造产业创新“核爆点”,吸引头部企业与优质项目落地 [9]
宜宾:促进大学生就业 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四川日报· 2025-06-08 10:12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 宜宾2025届高校毕业生数量超过2.8万人 [7] - 3年来在宜高校大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宜宾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均居全省前列 [8] - 宜宾学院新增3个本科专业: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 [10] 产业与专业对接 - 宜宾引导在宜高校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新增专业23个,围绕重点产业设置核心关联专业138个 [11] - 宜宾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瞄准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及水电行业人才需求 [11] - 宜宾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首批拟开设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为动力电池、光伏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11] 校企合作与实训 - 宜宾推动86家规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授牌认定市级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80个 [11] - 促成校企共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7个,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 [11] - 宜宾首期"AI人才工厂"项目进入实战阶段,27名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启3个月技能实训 [12] 岗位拓展与招聘 - 宜宾高铁南片区提供2000余个岗位,远期可提供近万个岗位 [13][14] - 近3年宜宾四大现代化产业集群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 [14] - 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累计吸纳高校毕业生超5000人,和光同程光伏科技2024年吸纳超700人 [14] 就业服务与政策 - 宜宾举办13场"三长"进高校活动,引导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 [19] - 实施三年万名大学生就业见习提能计划,按每人每月3000元标准给予见习单位补贴 [19] - 开展"四季送岗、百日攻坚"等活动,开设60个"宜就业"驿站和15个零工市场 [19] 未来计划 - 宜宾将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攻坚行动 [20] - 建立高校与产业集聚区产才对接机制,完善就业促进政策 [20] - 推动产才对接、产教融合,实现高校资源服务地方发展 [20]
商洛:1-4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5-22 15:57
经济发展态势 - 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6%,均居全省第二 [1] - 1-4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延续良好发展态势 [1] 投资与项目进展 - 截至4月底,160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达88.75% [3] - 新谋划储备264个政策性资金项目,总投资298.4亿元 [3] - 1-4月签约49个项目,总投资62.9亿元 [3] 工业与产业升级 - 1-4月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92.54亿元,增长15.1% [5] - 新材料、健康医药、新型建材规上企业产值分别增长12.4%、26.5%、10.1% [5] - 力争年内新材料、绿色食品、健康医药产值分别达到235亿元、30亿元、18亿元 [5] 消费与文旅发展 - 举办28场体育赛事,带动消费近9000万元 [5] - 1-4月游客人次和旅游花费分别增长7.9%、8.5% [5] - 1-4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7% [5] 人才科创与对外开放 - 贸易伙伴扩至56个国家和地区 [5] - 后续将深化合作,建设产业创新聚集区,加强海铁联运 [5] 民生保障 -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2% [6] - 新增城镇就业6262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