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格列艾汀片
搜索文档
政策、资本、技术三重驱动 中国创新药实现“造船出海”
证券日报· 2025-10-31 00:50
当前,中国创新药产业正以强劲势头融入全球医药创新体系。从十年前以仿制药为主导,到如今在全球 创新药商务合作拓展(BD)交易中占比显著提升,从"跟跑""并跑"到在部分领域"领跑",中国创新药 凭借政策支持、临床突破与资本助力,实现了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跨越。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证券日报》记者对话多位医药行业领军人物,解码中国 创新药在全球格局重塑中的突围路径与远航方向。 多因素促产业升级 十年前的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大多致力于仿制药研发,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生物科技企业在中国积 极寻求创新疗法的合作机会。 中邮证券研报显示,中国在全球创新药商务合作拓展(BD)交易中的项目数占比从2019年的3%快速提 升至2024年的13%,交易金额占比从1%显著提升至28%。 艾昆纬(IQVIA)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与跨国药企达成61项合作交易。其中,针对中国 本土资产的交易总额持续攀升,2025年上半年达485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 "截至10月份,2025年中国创新药BD交易总额已超过千亿美元,单笔交易规模屡屡刷新纪录。BD交易 的持续放大,体现了全球市场对中国创新 ...
上海 锚定这六大未来产业
国际金融报· 2025-10-20 20:21
政策目标与规划 - 上海发布《若干措施》,为未来十年创新布局定下基调,力争到2027年突破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建设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 [1] - 到2030年目标为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推动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1] - 政策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分近、中、远三个层次分层推进 [2] 重点发展领域与项目 - 上海加快培育6G、类脑智能等产业,通过揭榜挂帅形式启动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9个领域35个未来产业试验场建设 [2] - 支持人形机器人、新型储能等领域第一批示范性市级中试平台建设,加速未来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 - 相继发布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硅光、6G等领域培育方案,启动建设超宽禁带半导体、基因编辑等概念验证平台,布局12家高质量孵化器 [3] - 在量子计算领域,上海团队刷新了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 [4] - 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推动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沪成立,布局高温超导等关键技术攻关 [4] 资金与平台支持 - 设立总规模约15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聚焦颠覆式创新、多学科交叉及前沿平台技术,在未来信息、能源、健康、空间、制造、材料等领域进行早期投资 [3] - 未来产业基金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构建投资孵化生态,联动项目经理人团队优化资源配置 [3] - 打造"上海未来启点社区",依托未来产业基金、顶级科学家社区及子基金体系,构建"人才—认知—连接—范式"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 [7] 产业集聚区建设 - 在浦东(硅光)、闵行(脑机接口)、杨浦(类脑智能产业)、临港(超宽禁带半导体)等区启动建设若干未来产业集聚区,谋划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5] - 对符合条件的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主体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5] - 浦东正布局多个未来产业集聚区,包括已启动的硅光集聚区"光启天地"和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 [6] - 张江作为首批上海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已在模力社区、张江机器人谷、创博园等区域形成具身智能、硅光等产业集聚 [6] - 张江机器人谷正建设应用场景体验空间,为企业提供机器人功能验证场所,促进人机真实交互 [7] 企业参与与生态构建 - 张江高科旗下的张江浩芯负责新建硅光集聚区的招商和运营,正与专业机构合作建设专业孵化器,加快培育创新项目 [6] - 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表示《若干措施》将为其未来产业培育提供系统政策支持,助力吸引头部企业与优质项目落地,加速脑机接口等产业集聚 [8]
上海,锚定这六大未来产业
国际金融报· 2025-10-20 19:57
政策目标与规划 - 上海发布《若干措施》,为未来十年创新布局定调,力争到2027年突破前沿颠覆性技术,建设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 [1] - 目标到2030年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1] - 政策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分近、中、远三个层次分层推进 [2] 重点发展领域与平台建设 - 加快培育6G、类脑智能、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产业,启动9个领域35个未来产业试验场建设 [2] - 支持人形机器人、新型储能等领域第一批示范性市级中试平台建设,加速技术向生产力转化 [2] - 发布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硅光、6G等领域培育方案,启动超宽禁带半导体、基因编辑等概念验证平台,布局12家高质量孵化器 [3] - 对远期领域如量子计算和可控核聚变进行布局,量子团队刷新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世界纪录,推动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沪成立 [4] - 浦东将在6G、合成生物、细胞和基因治疗、超导、核聚变等领域加快布局,推动规模化发展 [8] 资金与投资支持 - 设立总规模约15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聚焦颠覆式创新、多学科交叉创新及前沿平台技术方向进行早期投资 [3] - 未来产业基金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构建投资孵化生态,联动项目经理人团队优化资源配置 [3] 产业集聚区与空间载体 - 打造产业集群高地,在浦东(硅光)、闵行(脑机接口)、杨浦(类脑智能产业)、临港(超宽禁带半导体)等启动建设若干未来产业集聚区,谋划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5] - 对符合条件的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主体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以空间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5] - 浦东已启动硅光未来产业集聚区“光启天地”和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张江作为首批上海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已形成具身智能、硅光等产业集聚 [5][6] - 张江机器人谷正建设应用场景体验空间,为企业提供验证平台并与市民互动 [7] 创新生态与社区建设 - 打造“上海未来启点社区”,依托未来产业基金、顶级科学家社区及子基金生态体系,构建“人才—认知—连接—范式”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 [9] - 社区聚焦发掘人才、探寻未来、迭代认知、工具赋能,服务颠覆式创新的人才需求 [9] - 政策旨在为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等提供系统支持,完善配套体系,打造产业创新“核爆点”,吸引头部企业与优质项目落地 [9]
培育本土MNC、50亿级大单品,上海浦东发力全球创新药械首发地
第一财经· 2025-07-26 13:56
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 浦东新区计划到2027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创新药械产值占比达到35%~40% [1] - 三年目标包括新获批自主创新1类新药15个以上,新机制、新靶点创新药2-4个,全球首发产品实现倍增 [1] - 培育百亿级创新药企1-2家,新增50亿级单品1-2个,10个以上自主创新药械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1] 创新药械发展现状 - 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由2020年的2408亿元增至2024年的41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4% [2] - 浦东创新药在研管线718个,约占全国1/5、全球6%,累计获批国产创新药与创新三类医疗器械分别占全国的13%和11% [2] - 2020年以来浦东获批1类新药24个、三类创新器械29个,其中2025年获批上市5个1类新药,4个三类创新医疗器械 [2] 3F创新产品案例 - 华领医药的多格列艾汀片是全新靶点的First-in-class [2] - 罗氏的可伐利单抗、勃林格殷格翰的佩索利单抗是早于欧美在浦东全球首发的First-in-China [2] - 正序生物的碱基编辑药物CS-101已完成临床一期,9位患者均得到显著临床效果 [3] 企业创新成果 - 艾力斯医药自主研发的甲磺酸伏美替尼片2024年销售收入达35.5亿元 [4] - 北海康成的注射用维拉苷酶β是上海试点分段生产以来首个获批上市的生物制品分段生产国产1类创新药 [6] - 生物制品分段生产为北海康成节省数千万资金,加快罕见病创新药上市进程 [6] 制度改革与政策支持 - 浦东率先开展医学伦理协同审查,制定全区统一的规范化医学伦理审查操作指南和流程 [5] - 2023年至今浦东已发布7批次《浦东新区创新药械产品推荐目录》,纳入75个创新产品 [6] - 2025年上半年浦东创新药品耗材使用金额同比增长63% [6] 产业布局规划 - 浦东将形成"1+1+X"一体发展的生物医药功能格局,包括创新"核爆点"、主承载区和产业联动区 [9][10] - 张江集聚3家生物医药领域高质量孵化器,与20多家专业技术平台、8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联动 [10] - 浦东近年来年均新增生物医药初创企业100家以上 [10] 研发优势与国际化 - 浦东创新药研发费用约2亿~3亿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9] - 2024年浦东拥有30余项海外授权,交易额占全国30% [9] - 2025年上半年浦东出海交易量近30起,交易额占全国31%,全球14% [9]
培育本土MNC、50亿级大单品,上海浦东发力全球创新药械首发地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26 09:58
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 到2027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创新药械产值占比达35%-40% [1] - 三年内新获批自主创新1类新药15个以上,新机制/新靶点创新药2-4个,全球首发产品实现倍增 [1] - 培育百亿级创新药企1-2家,新增50亿级单品1-2个,10个以上自主创新药械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1] 产业现状与创新成果 - 2024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4100亿元(2020年为240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4% [2] - 创新药在研管线718个占全国1/5、全球6%,累计获批国产创新药占全国13%,创新三类医疗器械占全国11% [2] - 2020年以来获批24个1类新药和29个三类创新器械,其中2025年获批5个1类新药和4个三类器械 [2] - 已实现3F创新:华领医药多格列艾汀片(First-in-class)、罗氏可伐利单抗(First-in-China)、多款干细胞/基因治疗产品(First-in-Human) [2] 新兴赛道与技术突破 - 实体瘤/通用型细胞产品研发领先,诞生全球首个5G远程手术机器人、全国首个PD-1/基因治疗药物 [3] - 正序生物碱基编辑药物CS-101完成临床一期,9位β-地中海贫血患者均获显著临床效果 [3] - 脑机接口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 [3] 企业案例与商业化进展 - 艾力斯医药第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2024年销售收入达35.5亿元,已递交第三个适应症并推进海外临床试验 [4] - 北海康成注射用维拉苷酶β通过分段生产模式节省数千万资金,成为上海首个获批的生物制品分段生产1类创新药 [6] 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 建立统一医学伦理审查体系,多中心临床研究可"一套材料一个流程一个会议"完成审查 [5] - 2023年至今发布7批创新药械推荐目录(含75个产品),区属医疗机构应配尽配,2024上半年使用金额同比增长63% [5] - 试点细胞基因外资准入、生物制品分段生产、数据跨境流动等改革举措 [5] 产业生态与空间布局 - 形成"1+1+X"格局:高科中路两平方公里创新"核爆点"+主承载区(国际医学园区/张江创新药基地)+产业联动区 [7] - 全市3家生物医药高质量孵化器均集聚张江,年均新增初创企业超100家 [8] - 建设"科学家会客厅",提供"研究机构+天使投资+创业平台+孵化服务"一体化支持 [7][9] 国际化与成本优势 - 2024年浦东完成30余项海外授权,交易额占全国30%;2025上半年出海交易近30起,交易额占全国31% [7] - 创新药研发成本2-3亿美元,临床受试者效率高于欧美国家 [7]
Biotech生存密码(1):迷你市值药企的现金储备与研发支出
雪球· 2025-05-14 16:15
小市值Biotech投资机会分析 - 30亿市值以下的小市值Biotech存在流动性折价,未来可能出现3-5倍涨幅的股票,部分公司已脱离该市值区间[2] - 大部分小市值Biotech现金储备低于6亿安全线,难以从负循环转向正循环,面临被港股市场边缘化风险[5] - 投资机会主要来自超级低估带来的估值修复,如德琪医药从4亿市值反弹5倍至20亿[5] 重点公司分析 宜明昂科 - 专注于CD47靶点,目前仅剩该公司与康方生物的CD47处于临床3期[6] - 拥有PD-L1/VEGF双抗靶点,但临床进度可能落后于竞争对手[6] - 市值不到30亿,账上7亿现金可支撑2年研发支出[6] 荃信生物 - 自免Biotech,管线BD兑现度高,已与多家公司达成合作[8] - 账上净现金为零,但通过BD模式维持运营,未来有望获得乌司奴上市后的利润分成[8] 腾盛博药 - 重心回归乙肝核心业务,围绕两款乙肝疫苗和siRNA药物开展临床2期研究[11] - 14亿市值对应24亿净现金,研发费用降至2亿/年,安全边际高但弹性不足[11] 嘉和生物 - 被亿腾反向收购,亿腾年收入25亿,净利润4亿[10] - 账上11亿现金,市值基本全为现金价值,未来可能重返中型Biotech行列[10] 兆科眼科 - 账上13亿现金接近市值,核心产品包括阿托品滴眼液等眼科药物[14] - 阿托品滴眼液进展处于国产第二家,眼科Biotech研发支出较低(2-3亿/年)[14] 三叶草生物 - 新冠疫苗研发导致资金紧张,目前仅5亿现金[13] - 面临Gavi追讨2亿多美元预付款的风险,市值跌至3亿[13] 德琪医药 - 从30亿净现金降至7亿,约可支撑3年研发[16] - 核心产品XPO1抑制剂由豪森代理销售,临床2期CLDN18.2为亮点管线[16] 华领医药 - 糖尿病领域单产品多格列艾汀片已商业化[17] - 账上9亿现金(主要来自拜耳BD交易款),研发支出少,属于小而稳药企[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