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问题
搜索文档
对理想25年10月交付31767辆的分析
理想TOP2· 2025-11-01 12:42
定性来说,25年10月交付31767是一个低水平的交付数字没有任何问题。准确的分车型预期要到11月 10日或延后几天才有。 L7 Pro:Max:Ultra=22:54:24 L8 Pro:Max:Ultra=37:52:11 L9 Pro:Max=19:81 其中L789分车型比例来源是 微博用户小马甲不小发的一张图,显示数据源自QuestAuto,用的 24年10月的数据。L6分车型数据是基于各种信息综合推测的。 拆分来看,仅针对25年10月,大致可能为L系列订单不佳,i68产能不足,MEGA正常发挥。 i8产能问题的核心是原先的低配选装率过少(2%左右),宁德难以临时提产能。 i8一开始沿用了L78的高中配SKU区分策略,原i8顶配与中配较L78顶配中配的区别点是i8价差更小 (2万对3万),且配置差距更大(和L9/MEGA看齐的21.4寸电视与流媒体)。中配与低配的差距是 一致的,价格差2.8万,多冰箱,多AD Max,续航多一点。 24款L6789各车型大致的比例大约为 L6 Pro:Max=7:3 可以看到,24款L7大约有22%的低配选装率,24款L8大约有37%的低配选装率。 结果i8原配置大 ...
中简科技:一期、二期与三期项目所产产品虽然均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但具体场景不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09:13
产能状况 - 一期和二期项目接近满产状态 [1] - 三期项目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1] - 三期项目产品同时实行敞口供应策略 [1] 产品应用 - 所有产线产品均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1] - 不同期项目产品对应航空航天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存在差异 [1] 公司战略 - 公司聚焦用户需求开展业务 [1] - 通过创新和产业化能力不断丰富产品应用场景 [1] - 持续提升生产运行效率 [1]
小鹏,真的彻彻底底好起来了?
虎嗅APP· 2025-03-14 07:41
文章核心观点 - 小鹏汽车2025年销量和市值表现出色,春季发布会对G6、G9产品升级和降价,有望提升销量和毛利,但面临产能问题,抓住智驾领先属性或决定其能否彻底向好 [2][7][14][17] 分组1:销量与市值表现 - 得益于MONA03和P7+两款新车,小鹏汽车自今年一月以来多次超越理想汽车,成为新势力板块“销冠” [2] - 年初至今股价累计上涨65%,涨幅超越快手、阿里巴巴等港股巨头,在恒生科技指数中脱颖而出 [2] 分组2:春季发布会举措 - 将G6、G9两款产品“回炉”,通过“配置升级”和“价格调整”提升性价比和竞争力 [2][4] - 新款G6入门版17.68万元,旗舰版19.88万元,全系下探至20万元以内;旗舰车型G9售价24.88 - 27.88万元,远低于老款近31万元的起步价 [5] - 新款G6和G9全系标配5C超充AI电池、图灵AI智驾;新款G9全系有前后排座椅通风等功能及德国威巴克双腔空气悬架等 [6] 分组3:市场反馈与预期 - 小鹏G6 7分钟大定突破5000台,G9 45分钟大定突破3000台,追平此前MONA03和P7+的大定速度 [7] - 新G6和G9保守估计能带来每月1万辆订单持续增长,让小鹏提前具备冲击“月销量4万”和“年销量50万”的能力 [7] 分组4:生存思路与成果 - 生存思路是“反思涅槃”+“刀口向内”+“用户导向”,更坚决投入主流市场 [9][10] - 停止独享高毛利幻想,参与全方位竞争,在车辆基础能力上全面下放智驾能力 [11] - P7+新一代视觉智驾方案不搭载激光雷达,技术成本降低25% [12] - MONA03和P7+使2024年第四季度车均售价下滑,但单车毛利空间上涨,总体毛利大幅增长 [13] - 新款G6、G9会在成本控制上发力,提升毛利率;与大众合作2024年前三季度带来36亿元收入,未来有望增加 [13] 分组5:面临挑战 - 2023 - 2024年至少四次因产能不足交付延迟,现有产能无法满足四款爆款车型订单增长需求 [14] 分组6:智驾新功能与前景 - 今年内将向新G6推送“园区漫游功能”,是类L3级智驾体验,相当于L4量产前夜 [16] - 若L3级智能驾驶体验快速普及,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将迎来新一轮爆发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