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强区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浦东五个经济指标突破“万亿”
解放日报· 2025-08-21 10:15
经济指标突破 - 地区生产总值达1.78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34% 占全市32.9% [2] - 规上工业总产值1.32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27% 占全市33.6% [2] - 规上服务业营收1.25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61% 占全市21.2% [2] - 货物进出口总额2.61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25% 占全市61.1% [2] - 线上商品销售总额5.88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34% 占全市37.3% [2] 产业发展 - 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规模达8323亿元 占全市46% 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1.7%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从48.4%提升至53.6% [2] - 累计新设市场主体21.9万户 体现市场繁荣度提升 [2] - 生物医药领域通过特殊物品入境检疫改革突破进出口瓶颈 [3] 制度创新 - 三项国家战略任务落地率达93% 形成首创性改革成果 [4] - 《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80条任务基本落地 77条经验获复制推广 [4] - 实施全国首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及保税再制造业务 [4] - 完成国内首单原油跨境数字人民币结算 数据出境合规成本降低 [4] 要素市场建设 - 上海数交所挂牌数据产品近5500个 上线数据交易国际板 [4] - 推行建设用地按规划期总量管控模式 [4] - 海外人才在跨境通行/停居留/工作便利化等方面获集成式改革支持 [4][5] 营商环境优化 - 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惠及企业19万户 [5] - "一业一证"累计核发行业综合许可证1.7万余张 [5] - 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核发许可证超5000张 [5] - 出台23部浦东新区法规及35部管理措施 [5] 人才政策 - 顶尖人才及团队最高获700万元资助 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 [5] - 推出外籍人才出入境/停居留/工作准入便利化措施 [5] - "青创15条"政策以"两个100万"重点支持青年创新创业 [5] 民生生态建设 - 财政民生投入占比持续超46% "十四五"累计投入3742.2亿元 [6] - 新建林地3.06万亩/绿地1370公顷 新增公园150座达总量203座 [6]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4平方米 中心城区实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 [6] - "五环"水系覆盖199.4平方公里 辐射230万人口 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可达率≥95% [6]
高邮经济开发区:以“三心”聚才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7-02 08:40
人才强区战略实施 - 高邮经济开发区光储充产业园和电池工业园通过前沿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推动技术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1] - 开发区以"引才显初心、育才见匠心、留才持恒心"为主线构建特色人才生态,驱动高质量发展 [1] 精准引才策略 - 开发区聚焦光储充、电子信息、智慧照明等主导产业,采用"靶向滴灌"模式建立人才需求清单,精准匹配技术缺口 [2] - 构建"三维引才网络":横向校地合作共建人才输送通道,纵向对接国家人才工程,斜向通过"归雁计划"吸引精英返乡 [2] 分层培育体系 - 对经营管理与科技领军人才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3] - 对技能型人才开展订单式职业培养,实现"毕业即上岗" [3] - 针对青年人才实施"项目实战计划",通过企业服务积累实战经验 [3] 人才留存生态 - 提供人才公寓、购房补贴等安居保障,配套优质教育医疗资源 [4] - 推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实现落户、社保等事项"一站式"办理 [4] - 设立专项基金、举办分享会及交流活动,增强人才价值感与归属感 [4]
菏泽市定陶区:以才聚势 以智赋能 产才融合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凤凰网· 2025-06-16 11:05
人才战略与产业布局 - 菏泽市定陶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聚焦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1+3"特色产业布局 [1] - 已吸引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及96支创新创业团队(个人)聚集 [1] 党管人才与引才机制 - 区委书记挂帅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成员单位高效联动的党管人才格局 [2] - 通过"归雁兴陶"计划吸引高端人才返乡创业,如山东天厚新材料科技董事长曾庆熙带动产业链协同迁移 [2] - 嘉泽电子材料项目将生产基地及76名高技能人才整体迁移至定陶 [2] 平台载体与产学研融合 - 润鑫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小企业园及6个"园中园"精准承载不同产业领域人才和项目 [3] - 35.6亿元打造的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产业园采用"先招商后建设"模式,吸引留美博士顾世海团队入驻 [3] - 园区企业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13所高校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及科创园 [3] 人才服务与生态优化 - 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重点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政策知晓率达100% [4] - 实施"范蠡兴陶"工程,组织16期专题培训及100余名企业家赴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进修 [4] - 提供购房补贴、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绿色通道,建设一站式人才公寓及"15分钟人才服务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