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盘点
icon
搜索文档
企业即人:人盘活了,事就对了
搜狐财经· 2025-11-02 16:51
核心观点 - 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于人力资源管理 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 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对抗组织内部的熵增(混乱度增加) 从而盘活组织 [3][4][5][8][9][76] 招聘策略 - 招聘是人力资源的源头 必须招聘能力超过团队平均水平的高水平员工 以推动团队持续进步 [11][12][13][17][19] - 招聘决策应由直属经理的上级参与或CEO亲自把关 以确保人选质量 [18] - 对连续两次招聘员工绩效处于垫底10%的直属经理 应扣除其一定金额的年度奖金 以强化招聘责任 [20][21] - 引用俄罗斯套娃的典故说明 若只任用水平低于自己的人 公司将成为侏儒 敢于启用高水平人才则能成长为巨人 [14][15][16][22] 培训与文化塑造 - 员工培训需注重技能与文化建设 核心是培养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 [23][24] - 奋斗者特质为“苦大仇深”:不怕吃苦(苦大)和渴望成功(仇深) 具备自我驱动和协作精神 [24][25] - 将员工分为自燃型(自我驱动)、点燃型(需他人激励)和阻燃型(难以激励) 组织应保留自燃型和点燃型员工 坚决淘汰躺平者 尤其是有钱的躺平者 [26][27][28][29][30] - 健康的组织不容忍懒惰的蛀虫 [31] 绩效考核 - 考核需赏罚分明 避免管理者充当“老好人” 应为员工提供清晰反馈 [32] - 建议采用271原则进行绩效打分:10%员工不合格(2.5分 无奖金) 70%员工合格至良好(3.0-3.5分 获大部分或全部奖金) 20%员工优秀(4.0分 获超额奖金) [33][34][35] - 考核目的是让业绩优秀者获得更多回报 并帮助员工提升 体现“业绩面前 人人平等”的原则 [36][37][38] 人才盘点与用人决策 - 考核后需进行人才盘点 将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这是最重要的组织决策之一 [39] - 盘点应关注三类人:直接下级(约5-10人 需深入了解) 下级的下级中的前20%和后10%(约10-20人) 以及各专业领域的明星员工(如最佳销售、程序员等 约10-20人) 总计覆盖组织内二三十至四五十名关键人才 [40][41][42][43][44] - 用人之前必须先识人 [44] 价值观与制度 - 价值观是组织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刹车” 必须坚守制度 防止价值观被稀释 [45][46][53] - 不能因员工业绩突出(如带来2000万收入)而容忍其违反价值观的行为(如拿回扣) 否则将导致组织内部腐败蔓延 积重难返 [47][48][49][50][51][52] - 价值观问题关乎组织根本 根坏人烂 [54] 创新管理 - 在组织基础稳固后 应致力于创新以应对激烈竞争和快速变化的需求 [55][56] - 提高创新成功率的关键方法是在“边缘地带”试错 例如成立独立于总部的子公司或项目组 避免受母体束缚 [57][58][59] - 创新过程需遵循三个关键词:忘记(摒弃过去成功经验与路径依赖) 借用(允许新业务利用总部资源支持) 学习(持续复盘总结) [60][61][62][63][64] 持续学习 - 个人与组织必须持续学习 不断吸收外部能量 否则系统将停滞不前 [65][66][69] - 个人应通过多读书、多见人、多思考来提升自我 [67][68] - 组织应促进知识流动与沉淀 例如建立内部问答文档(如“我就随便问问”) 鼓励提问与分享 将个人学习转化为可复用的组织资产 提升整体战斗力 [70][71][72][73]
我们按工作量分配奖金,是管理最大的谎言
虎嗅· 2025-07-05 14:50
绩效考核本质 - 绩效考核是公司分配资源和识别优秀人才的核心手段,本质是职位及资源的映射表[4][7] - 其作用在于核优察劣,产出团队人员排序并识别努力者与摸鱼者[19] - 结果直接影响晋升和资源分配,管理层内部排序决定"分钱环节"的资源配置[36] 常见认知误区 - 员工误认为晋升仅依赖述职汇报技巧,实则管理层已提前排序,汇报仅作为兜底保障和第一梯队竞争[8][9] - HR错误将人效最高等同于压榨奖金,导致团队不满,合理设计应让扣除奖金归属小团队二次分配[13][14][16] 人才盘点方法论 - 人才九宫格是核心工具,按绩效和潜力将员工分为5%超级明星、20%潜力/绩效之星、40%中坚力量、30%问题员工、5%淘汰员工[21][24] - 超级明星需资源倾斜承担高难度任务,潜力之星需跨领域锻炼,绩效之星需突破能力边界[24][25][27] - 中坚力量重点提升业务贡献度,待发展者需调整环境激发潜力[28][30] 有效任务评估维度 - 任务价值取决于影响力、重要程度、困难程度、目标统一度及可变性[41] - 明星员工与普通员工差距源于对有效任务的敏感度及服从性,前者主动识别高价值任务,后者被动执行低效工作[38][42] 员工分类管理策略 - 嫡系员工(能力强+服从+高敏感度)获资源倾斜,挑战者(能力强+不服从)被既用且防[46][48][50] - 老黄牛类员工(能力强+服从+低敏感度)适合执行但不宜担任关键领导,刺头类需控制输出范围[58][60] - 消息串串(能力弱+服从+高敏感度)可作为信息渠道,气氛组(能力弱+服从)承担辅助角色[63][65] 绩效考核设计原则 - 顶层设计需避免零和博弈的明显不公平感,扣除奖金应归属团队而非公司[16][17] - 评价标准聚焦有效工作量而非单纯能力或工时,服从性高员工天然更受青睐[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