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值银保
icon
搜索文档
银保渠道,挥别“代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0:09
银保渠道复苏与转型 - 银保渠道收入占比重回50% 上一次超过50%是在15年前的2011年[1][2] - 银保渠道回暖伴随业务质量明显改善 告别趸交短险为主的粗放式增长模式[1][2] 保费增长表现 - 银保市场期交业务同比增长4.8% 头部公司同比增长48.9%远高于行业平均[2] - 头部公司市场份额提升10个百分点 达到三分之一[2] - 五大上市险企银保渠道保费增速亮眼:太保寿险416.6亿元(+82.6%) 新华保险461.92亿元(+65.1%) 中国人寿724.44亿元(+45.7%) 中国平安415.97亿元(+37.5%) 人保寿险531.04亿元(+24.1%)[2] 业务质量提升 - 多家险企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超100%[3] - 新华保险和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价值贡献占比超过50% 成为第一大价值贡献渠道[3] - 长险首年期交保费显著增长:新华保险111.04亿元(+55.4%) 人保寿险152.82亿元(+53.9%) 中国人寿170.32亿元(+34.4%)[3] 政策驱动因素 - "报行合一"政策规范费用结构 要求上报费用率与实际执行完全一致[4] - 长期期交产品手续费形成统一标准:三年期9% 五年期14% 十年期18% 趸交3%[4] - 取消银保"一对三"限制 拓宽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空间[6] 渠道建设进展 - 中国人寿合作银行突破百家[7] - 新华保险与52家银行建立合作[7] - 人保寿险与90家银行合作 新单期交保费和出单网点明显增长[7] - 中国太保期缴举绩网点总数1.3万个(+28.9%) 月均网点数(+70.2%) 其中国有行增速达164.9%[7] - 中国平安外部银行可经营网点1.7万个 较年初1.2万个大幅增长[7] 市场环境变化 - 个险渠道增长乏力 险企将银保作为战略补位[11] - 银行面临息差压力 通过代销保险拓展非息收入[12] - 居民存款余额达151.25万亿元 利率下行催生"挪储"潮[12] - 招商银行零售代销保险存量保费突破1万亿元[12] - 平安银行代理个人保险收入6.66亿元(+46.1%)[12] 客户需求变化 - 老龄化加剧推动保障需求 预计2050年60岁以上人口超4亿[12] - 客户需求从单一理财向全生命周期规划转变[12] - 保险产品长期稳健收益特性受青睐[12][13] - 银保渠道客户渗透率仅3-5% 95%潜客待开发[13] 战略转型方向 - 从简单代销向战略协同模式转型[15][17] - 新华保险实施规模与价值并重经营定位[16] - 阳光保险聚焦客户经营能力、销售队伍专业能力和银行渠道合作[16] - 人保寿险计划从产品体系、专业化经营、银行合作、产品结构和监管合规五方面提升价值率[16]
去年头部险企银保收入同比上涨 上市银行代销保险收入同比普降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26
银保渠道保费与代销收入分化现象 - 上市险企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大多同比增长而上市银行代销收入普遍同比下降形成数据矛盾[1][2]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516.74亿元同比增长8.1% 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511.56亿元同比增长4.3% 太保寿险银保规模保费409.02亿元同比增长7.4%[2] - 平安人寿银保渠道新业务保费217.94亿元同比增长10.6% 续期业务保费257.95亿元同比增长26.5% 仅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小幅下降[2] 银行代销收入下降具体表现 - 农业银行代理业务收入下降20.6% 主因代理保险手续费减少 建设银行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144.12亿元同比减少44.82亿元降幅23.72%[3] - 招商银行代理保险保费1172.25亿元同比增长21.07% 但代理保险收入64.25亿元同比下降52.71% 平安银行代理及委托手续费收入54.34亿元同比下降29.4%[3] - 普华永道指出银保渠道手续费率行业平均下降约30% 直接导致银行代销收入减少[3] 报行合一政策的核心影响 - 报行合一政策要求保险公司产品定价假设与实际经营保持一致 对银保渠道佣金实施严格约束[3][4] - 政策导致手续费率大幅下降 同时险企优化业务结构转向长期期交和高价值产品 进一步压缩银行佣金空间[4] - 专家分析认为这是保费增长与代销收入下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3][4] 银保渠道价值转型成效 - 平安人寿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2.7% 新华保险实现保费与价值率双增长 人保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达23.41亿元[5] - 险企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管控和优化经营体系推动渠道转型 聚焦期交产品和价值贡献提升[5] - 行业从追求保费规模转向平衡规模与价值 通过调整产品期限结构和提高期交占比提升价值率[6] 未来银保合作模式发展方向 - 银保渠道将继续作为重要渠道 重点推进"价值银保"建设[1][6] - 险企与银行将探索长期共赢合作模式 摒弃短期代销费用模式 转向客户长期经营和需求满足[6] - 深化"产品+服务"发展模式 通过专业化队伍建设提升利润率 同时增强银行客户黏性和降低险企销售成本[6]
新单规模萎缩 转型产品出单难 银行卖保险“卖不动了”?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6
银保渠道新单保费下滑 - 2024年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新单保费约6600亿元 同比下滑约14% [2] - 新单保费反映业务开拓能力 规模萎缩体现市场开拓不足 [2] - 下滑主因包括"报行合一"政策实施 销售激励减少 叠加预定利率下滑和市场需求透支 [2] 报行合一政策影响 - 2024年是银保渠道落地报行合一后首个完整经营年度 政策效应集中显现 [2] - 报行合一遏制"小账"现象 降低保险公司费差损风险 [2] - 政策短期内冲击银行佣金水平和销售积极性 导致多家上市银行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下滑超20% [3] 分红险转型面临挑战 - 2024年分红险在银行代销储蓄型保险产品中占比显著提升 [4] - 保险公司推动分红险以降低利差损风险 应对低利率和资产荒环境 [4] - 但分红险销售难度大 浮动收益特性劝退风险厌恶型客户 [4] 分红险销售困境 - 分红险收益不确定性显著拉低消费者购买热情 [5] - 产品条款复杂涉及多概念计算 销售人员存在讲解不清的短板 [5] - 消费者对分红来源和风险认知不足 部分因过往不良体验产生不信任 [5] 银保业务转型方向 - 行业需要打破产品同质化 向专业导向和需求导向转型 [6] - 保险公司不再盲目追求保费规模 对新单负增长容忍度提高 [6] - 需深化银保合作 从简单代理关系转向深度融合发展 [6] 银保合作模式创新 - 保险公司应融入银行业务链条 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 [6] - 银行可链接保险公司健康、养老等服务生态 为零售转型赋能 [7] - 需要建立客户长效经营机制 创新产品服务模式 实现数字化和人才培养协同 [7] 头部险企转型举措 - 通过深耕队伍专业化 优化客户经营模式 推动业务期交化和长期化发展 [8] - 采用一行一策差异化策略 丰富产品供给 拓宽合作范围 [8] - 优化成本控制和精益化管理 实现降本增效 打造多元化产品服务体系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