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工艺
icon
搜索文档
材美工巧  国风饰品成为心头好(文化中国行·这些美 很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10
图①:采用染色鹅毛、鹦鹉羽毛等制作的羽毛镶嵌火烈鸟耳坠。 图②:采用鹦鹉羽毛等制作的点翠正凤簪。 花丝工艺中的掐丝填丝步骤。 潘 妙供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 胡志超摄(影像中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明金镂空凤纹坠。 鲁 黎供图 甘肃武威市博物馆藏唐镶螺钿绿松石八宝纹骨梳。 侯雅丹摄 饰演杜丽娘的昆曲演员在佩戴点翠头面。 以上图片均为王圣临提供 湖北省博物馆藏明金镶宝石镯。 鲁 黎供图 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展示的绒花作品。 陈晓蓉摄(影像中国) 插发簪、戴手串、佩璎珞……当前,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以传统工艺制作的国风饰品成 为许多年轻人的心头好。与此同时,饰品背后那些独具匠心的中华传统工艺,也吸引越来越多人走近、 探寻、热爱。点翠、花丝镶嵌、螺钿工艺、绒花制作等老手艺走入日常、进入生活,在古与今、用与美 相结合的创新创造中,绽放出夺目的时代光彩。 ——编 者 剧场里,杜丽娘从昆曲《游园·惊梦》中款款走来,华丽的点翠头面随着步伐微微摇曳。这套头面的设 计者、90后珠宝设计师王圣临坐在观众席间,凝望着灯光下的点翠,蕉月、湖色、靛青,莹润多变,流 光闪烁。 社交平台上,王圣临时常发布自己设计制 ...
传统也是时尚,技艺当随时代(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10
传统首饰工艺的历史演变 - 早期首饰采用锤鍱工艺制作简单的黄金片状物,随着中原文明发展逐渐出现錾花、花丝、炸珠、点翠、镶嵌、珐琅等多种工艺 [1] - 錾花工艺通过金属錾子在金银片上刻压出平面或浮雕造型,图案多蕴含美好期冀,如唐代发钗的菊花牡丹、宋代的满池娇、明清的松竹梅菊 [1] - 花丝和炸珠工艺在汉代流行,炸珠通过熔金泼溅急冷形成金珠,东汉中山穆王墓出土的天禄辟邪采用黄金掐丝与金珠底纹并镶嵌绿松石和红玛瑙 [2] 点翠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 点翠工艺自战国流行,利用翠鸟羽毛的蜂窝结构呈现多色光反射,清末民国时期因成本高改用烧蓝(蓝色珐琅)替代 [2] - 当代点翠工艺改用鹅毛、孔雀毛、丝带等替代翠羽,以新面貌重现市场 [2] 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 - 传统工艺体现中华民族对美的理解,凝聚匠心,当前国风国潮兴起推动年轻人学习传统工艺 [3] - 传统工艺需结合生活需求与时代创新,提取文化内涵并融合新技术,保留手工温度与人文情怀 [3]
收官犹见千重锦 展望更期万里春
消费日报网· 2025-06-11 10:39
近日,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州圆满收官。本届博览会以匠心为笔、创新为墨,绘就了一幅传统与时代辉映的壮 阔画卷。全国各展团携地域瑰宝齐聚一堂,非遗绝技与当代设计碰撞生辉,交易额与观展量均创新高,既彰显了中华工艺 的深厚底蕴,更见证了工美行业在守正创新中的勃勃生机。 博览会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多家地方展团负责人,对本届参展的得与失进行总结、对下届盛会进行展望。盛会虽落幕, 征程正启航。从数字化传承到国际IP打造,从年轻匠人培养到生活美学升级,博览会留下的思考与机遇持续发酵。站在文 化强国建设的新起点,中国工艺美术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让千年技艺在当代生活中绽放新的光华。 温州三载凝深度 来年博览展新姿 图为温州搭建的特色展馆。 □ 本报记者 解 磊 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这场汇聚了全国工艺美术顶尖技艺的盛会上,温州工美以创建三年成果展为核心,集中展示 了涵盖雕塑、漆器、抽纱刺绣、陶瓷玻璃、编织等十大门类近300件极富温州地域特色、兼具传统匠心与时代审美的工艺美 术精品。从展览到市场,从奖杯到口碑,温州以全新的姿态书写了"传统更活,新韵更浓"的文化新篇章。 六大主题 构建沉浸体验空间 "中国工艺美术 ...
“中国劳力士”,顶着金价波动上港股?
公司概况 - 西普尼是中国最大的金表品牌,2023年以销量计算市场份额为8.97%,以足金手表GMV计算市场份额为35.83% [4] - 公司旗下拥有HIPINE和金熊两大品牌,产品组合包含超过10000个SKU,售价区间为1000元至60000元 [16] - 公司采用"传统工艺+智能制造+文化IP"复合模式,契合港股市场对"新消费+硬科技"的双重偏好 [2][18] 业务模式 - 收入主要分为OBM(原始品牌制造商)和ODM(原厂委托设计),OBM占比80%-90% [16] - 贵金属手表是主要收入来源,2022-2024年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89.4%、90.4%和70.7% [17] - 原材料成本占总收入约七成,其中黄金占材料成本的90% [2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24亿元、4.45亿元和4.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25亿元、0.52亿元和0.49亿元 [18] - 毛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从2022年的19.8%提升至2024年的27.2% [18] - 2015年高端机械表业务毛利率曾达68.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12] 发展历程 - 2013年由胡少华创立,2015年李永忠家族加入并增资至3300万元 [10][11] - 2016年以"智能穿戴+高端钟表"双主业模式登陆新三板,2018年为建设智能手表生产线退市 [12][13] - 2019年完成3亿元B轮融资,估值达15亿元,领投方为深创投 [13] 行业背景 - 中国黄金零售市场50%以上由莆田北高人经营,年销售额超3000亿元 [7] - 2003-2013年是中国黄金行业的黄金十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开放推动行业爆发增长 [8] - 公司创始人李永忠来自莆田北高镇,当地以黄金加工技艺闻名 [7] 市场挑战 - 传统贵金属手表销量从2021年18.9万件下降至2024年14.0万件 [19] - 2022年智能穿戴业务毛利率仅18.7%,低于行业均值25% [14] - 营收和利润受黄金价格波动影响显著,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达70% [20][21]
3米多长巨幅贺幛修复完成 这项失传已久的传统工艺成功还原
央视新闻· 2025-06-06 14:45
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获悉,体量较大的纺织品文物"丝绣郭子仪拜寿贺幛",经过四年精心努力,已于近期修复完成。 修复过程中,不仅恢复了文物原貌,文保专家还成功还原出一项失传已久的传统工艺。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王丹:它是缎面的幛子,蚕丝线很细,但是特别容易断。用这种铺针法,把它的位置一针针 固定住,行距大概在1.5毫米,按照国际的修复理念叫作"远看一致近观有别"。 除了遵循国际修复理念,文保专家还首次采用改进的精工织补方式,对残缺部位进行修复。 这件民国时期的"丝绣郭子仪拜寿贺幛",长3.49米、宽1.2米,为陕西洛南县博物馆收藏,是具有当地特色的纺织精品。由于这件文物属于实用品,历史上留 下大面积污损,各种病害180多处,不及时修复,文物很难保存下去。如果放大看细节,会更加明白文保专家4年来细致入微的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王丹:清宫造办处的记录里有这种穗子,但是没有人会编它,我们只能做实验。它是一个两 面双向又回旋勾头的编织方式。 针对大面积污染物,文保专家创新采用复合生物酶分解,效果相当于药物的靶向治 ...
磁州窑火融今技 瓷枕健康应时需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11:04
□ 本报记者 王薛淄 磁州窑传统工艺的传承中,需在"守艺"与"破界"间构建动态平衡,既要建立"活态化"保护机制,守护传承磁州窑传统技艺,又要敢于突破,将现代设 计融入瓷器,为瓷器注入新的生命力。例如磁州窑的紫金茶道系列,既坚守传统工艺内核——全手工拉坯而成,又融入创新设计——以太行山优质 瓷土与西藏观音山之土入泥,釉质丰厚温润,精华内敛,禅意浓浓。 磁州窑的创新不止于美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磁州窑艺术馆馆长安际衡始终践行"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理念,将传统 技艺与现代美学糅合创新,研发出符合时代发展和大众需求的文化产品。他带领团队数十年对瓷枕潜心研究,将古法汉方与氛香疗法融入瓷枕,通 过药枕互动唤醒经络,让传统器物成为健康生活载体。磁州窑瓷枕为凹形双峰结构,结合人体工程力学防落枕设计,枕内暗藏药仓,可置入云南白 药特制四季养生药包。与高校、药企的合作正推动磁州窑从"非遗符号"升级为"养生潮品",精准契合"Z世代"为体验付费的消费观。 向"品"而兴: 从民窑到国际品牌的跃迁 5月30日至6月2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博览会迎来 ...
姑苏雕玉赴榕城 龙凤玉牌证鸳盟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10:44
大师寄语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蒋喜: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为传统技艺搭建了展示的窗口与文化交流的平台,在标准引领、跨界融合、品牌塑造和人才培育等方面持续深耕,着力 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现代化升级和年轻态转型。此次,龙凤玉对牌亮相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次文 化的传承与交流,借助博览会搭建的大平台,与各地优秀作品同场竞技、交流互鉴,不断提升作品的知名度和艺术影响力,推动苏州玉雕产业 朝着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前进。" □ 本报记者 贾淘文 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国大师、省大师、大国工匠齐聚一堂,不同技艺流派、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佳作同台竞 艺,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激情碰撞中,为传统工艺美术事业注入不竭的发展动力与创新活力。其中,苏州玉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博览会上大放异彩。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蒋喜此次展出近百对最新创作的"龙凤玉对 牌"作品。蒋喜的展区通过创意设计,将水乡、烟雨、家 ...
泉州万件瑰宝绽放 古今对话赋能产业
消费日报网· 2025-05-29 10:55
"此次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的盛况彰显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泉州将展现传统工艺与现代产 业的深度融合,发挥泉州在推动中华工艺美术高质量发展中的中坚作用。"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 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之都",泉州拥有37项传统品种技艺,其中德化白瓷、惠安石雕等12个品种技艺入选 国家级非遗项目。2024年全市工艺美术产值突破1500亿元,出口额占全国16%,产业规模与创新力稳居 全国前列。 (庄文森 李福琳) 图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柯宏荣作品《天鹅湖》。 图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连德理作品《神话》。 图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史俊贤作品《秦·风》。 主题形象馆的通道上方将悬挂23盏极具泉州地方特色的花灯,并滚动播放泉州工美宣传片,增加场馆氛 围感。展会期间,还安排了捏花、手拉坯、纸织画、竹编、影雕、砖雕、刺绣、缠花以及木偶戏、茶 道、香道等技艺展演活动,展示泉州工美魅力。 此次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泉州将展现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一盛况不仅彰显了国家对传 统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更凸显泉州作为产业标杆,在推动中华工艺美术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中坚力 量。 5月30日至6月2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 ...
非遗更新更好玩 来手工绝技互动体验活动大显身手
消费日报网· 2025-05-29 10:55
博览会活动内容 - 安溪竹藤编体验区提供十字编、人字编、六角编等编织花样教学,观众可自制茶具带回家 [1] - 蝴蝶变幻剪纸体验区通过图形组合创新设计,以游戏形式吸引青少年参与剪纸技艺 [1] - 景泰蓝体验区融合美术、工艺、雕刻等多元技术,展示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的结合 [1] - 活动以笔墨、针线、刀剪、泥土为媒介,打造"非遗盛宴",观众可现场制作个性化纪念品 [1] 博览会背景与目标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5月30日至6月2日在福州举办 [1] - 活动主题为"国潮走进生活",旨在通过互动体验推动非遗文化传播 [1] - 主办方强调博览会为工艺美术和非遗提供展示平台,促进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2] 政策与行业方向 - 国务院《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要求提升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再创造能力,扩大其现代应用 [2] - 主办方期望通过博览会打破传统技艺的封闭性,使其成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文化符号 [2] - 活动定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场,推动匠心匠艺成为时代新风尚 [2]
共话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8 09:20
行业活动与研讨会 - 第七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汇集16位行业嘉宾与120余位参展作者代表进行深入交流 [1] - 研讨会设立三个子议题:学术赋能艺术创作、设计材料技艺创新传承、行业发展与生活需求共振 [1] - 展览展示当代工艺美术发展样貌,作品品类丰富多元,体现高度专业性和行业引领作用 [1] - 研讨会搭建创作者与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的交流平台,促进学术与产业的思想碰撞 [1] 行业发展趋势 - 工艺美术需从"作品"向"产品"转型,强调经济与文化双重属性,适应消费需求升级 [2] - "转型中升级,升级中转型"被明确为中国工艺美术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2] - 2027年第八届双年展将聚焦传统工艺振兴与当代转化,配合《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十周年节点 [2] 机构战略规划 - 中国工艺美术馆将持续挖掘工艺美术和非遗资源,推动其融入现代生活 [2] - 行业平台将深化对创作技艺、展示研究和资源整合的投入,强化产学研联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