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重建
icon
搜索文档
大摩宏观闭门会:政治局会议前瞻,稳定币解读及房地产市场更新
2025-07-01 08:40
涉及行业或公司 涉及中国经济、美国经济、稀土行业、香港房地产行业;提及的公司有新鸿基、新世界、横支(Henderson)、九龙仓等 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经济 - **政治局会议政策基调**:7月下旬政治局会议或维持温和观察基调,暂不进行明确政策调整或刺激加码,因上半年GDP达目标,二季度同比增速估计高达5%,但6月以来经济动能放缓,后续或视下半年外部变量冲击情况留灵活性,新政策大约秋季出台 [2][3][4] - **经济增速前置因素**:上半年经济有量的增长,一是企业抢出口,二是财政政策前置发力,包括地方债置换、以旧换新补贴、社会保障福利支出等,但这些可能透支今年持续增速 [3] - **出口情况**:6月中国对美出口大概率同比大幅收窄甚至转正,因中美关税暂缓,美零售商和渠道商为年末购物季备货;三季度后对美出口或回落,对欧盟、日本出口上半年表现亮眼,因欧盟财政政策预期和欧央行降息使经济反弹,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贬值;基准情形下名义出口可能向零逼近,四季度或转负 [17][18][19] - **内需情况**: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部分商品高销售增速,财政政策前置发力,如地方债置换、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等支撑经济增长,但在存量债务压力下,财政增量效应短暂,房地产市场近两月放缓,刚性支出维持高增速;发改委7月将下达第三批以旧换新资金并进行窗口指导 [20][21] - **后续政策预期**: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可能出台新一轮政策宽松,额外财政补充预算规模在5000亿 - 1万亿左右,支持重点基建项目和科创投资,以托底为主 [22] 美国经济 - **市场表现及支撑因素**:短线美股在震荡中创出新高,虽中美博弈存在,但全球地缘政治军事之争未造成美市场崩溃,除非油价同比可持续大幅上涨超70%才会引发系统性回调,当前油价同比下跌20%;美联储政策预期支撑美市场,预计联储今年略晚降息但后续强降息快降息,未来两年可能降息175个基点,此情况下美元贬值,美债券收益率下降,美股受降息预期推动 [5][6][7] - **通胀及政策预期**:美国团队预期三季度核心PCE环比折年率高达4.5%,关税对通胀传导有滞后性;短期美联储可能不降息,点阵图向团队预期逼近,中美政策均处观望状态,贸易谈判走向是关键变量 [23][24] 稀土行业 - **海外重建产业链情况**:欧美因担忧对中国稀土供应链过度依赖,开始重建自身稀土产业链,矿端方面,海外中重稀土供应目前极少,轻稀土有13个新项目预计2027 - 2030年投产,中重稀土有8个项目预计2026 - 2030年投产;泳池项目全球有8个,但规模小,与中国企业成本差异大,且中国自2023年开始控制稀土技术和设备出口 [25][26][28] - **中国出口情况**:部分大企业已获出口许可批文,优先恢复对美、欧、日、韩大客户供应,部分小国家供应未恢复;部分企业出口许可申请被拒,可能因文件准备不齐全或进口量超出正常范围 [30][31][32] - **战略意义**:到2030年海外稀土供应或逐渐放量,但与中国相比规模小、技术可能不先进,中国稀土牌还能打一段时间,可防止地缘政治非关税和关税壁垒无序升级,避免中立国家在中美博弈中一边倒 [33][34] 香港房地产行业 - **市场现状及预期**:香港房价从五年前高位下跌30%,2025年上半年仅下跌1%,过去三个月相对稳定,预计今年房价持平,一手市场成交量增加5% [35] - **乐观原因**:房价落后于恒生指数,历史数据显示房价最终会跟上;租金自2023年上升15%,推动刚性和投机性需求;房价下降使买房可负担性回到15年前水平;土地供应和潜在供应减少 [36][37] - **长周期开始原因**:香港住宅市场结构上供不应求,此前因市场不景气和利率上升,开发企业减少投资,成交量下降;人口因素等也利于市场 [37] - **投资建议**:看好横支(Henderson)和新鸿基,开发企业估值处于周期低位,有长期资产负债表、低干预价和高股息率,利率下降减轻利息支出 [3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决策层重视稳定币话题,人民币稳定币可作为突破口,结合稀土等战略资源出口管控进行结算试点,构建非美元体系下的新支付路径,增强金融自主性 [9][11][13] - 7月9日美国对多国90天暂缓期后关税处理情况、8月12日中美贸易暂缓期截止后的贸易谈判走向是关键,稀土在中美贸易谈判和非关税壁垒博弈中重要,中国尝试模仿美国“小院高墙”式出口管制 [24]
耶伦站了出来,称美国正被中国“捏着短板”,关税战是自己打自己
搜狐财经· 2025-05-04 14:52
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政策 - 特朗普政府推动"对等关税"政策,针对中国加征高关税,旨在减少4000亿美元贸易逆差并保护本土产业 [3] - 政策逻辑是通过提高中国商品价格促使消费者转向美国货,刺激制造业复苏,同时增加财政收入 [3] - 目标是通过经济施压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妥协,开放市场并减少补贴 [3] 关税战对美国经济影响 - 2025年一季度GDP按年率萎缩0.3%,为疫情复苏以来最差表现 [1][5] - 稀土价格飙升导致工厂成本上涨,部分生产线停工,中国供应全球70%以上稀土 [5][7] - 高关税导致电子元件、化工原料等中间产品进口成本上升,企业被迫涨价或减产 [7] 美国产业供应链脆弱性 - 高科技产业严重依赖中国稀土和关键矿产,供应链重建计划未能见效 [5][9] - 清洁能源产业(电动车、太阳能板、储能电池)依赖中国供应的锂、镍、钴等原料 [11] - 美国进口产品中40%为工业原材料和零部件,关税直接影响本土企业生产成本 [12] 政策矛盾与市场反应 - 特朗普团队称经济萎缩为"短期阵痛",但已多次表达与中国谈判意愿 [1][14] - 财长贝森特呼吁美联储降息,显示经济压力已超出预期 [14] - 物价上涨压力显著,企业面临减产和裁员困境 [16] 行业长期风险 - 新能源产业因供应链中断面临成本上升和技术升级延迟 [11][12] - 美国企业若脱离中国供应链将丧失全球竞争力,市场份额可能被欧洲和亚洲对手夺取 [16]
本田在美国将向丰田采购混动车电池
日经中文网· 2025-03-18 11:32
文章核心观点 本田为应对关税风险和市场需求变化,将从丰田美国工厂采购混动车用电池,重建供应链,全球汽车厂商也在调整供应链以适应市场变化 [1][2] 行业动态 - 特朗普宣布废除拜登前政府的纯电动汽车普及政策,纯电动汽车面临逆风,燃效性能高于汽油车的混合动力车需求正在增长 [1] - 标普全球移动出行估算显示,2030年美国混合动力车销量预计将增至2024年的2.5倍,达到412万辆,占到美国新车销量的四分之一 [1] 本田情况 - 本田目前从日本和中国向美国出口混合动力车电池,面临特朗普政权的关税风险,计划从2025年度开始从丰田采购40万辆规模的美国产电池,以满足混合动力车全部需求 [1] - 2024年,本田在美国的混合动力车销量为30.8万辆,占美国总销量(142万辆)的22% [1] - 本田计划到2030年将混合动力车的全球销量增加到130万辆,比2024年增长50%,预计采购的电池将用于SUV“CR - V”等车型 [2] - 美国从3月4日起把对中国加征的关税税率从10%上调至20%,特朗普还有可能把对日本汽车的关税税率从现行的2.5%上调至25%,本田认为若美加墨之间实施25%关税,每年将产生7000亿日元规模的影响,计划将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部分生产转移到美国,重建与美国相关的供应链 [2] 丰田情况 - 丰田将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启动北美第一家电池工厂,计划投资约140亿美元,4月开始供应混合动力车电池 [1] 其他厂商情况 - 通用汽车从2025年1月开始缩小了在墨西哥北部生产“雪佛兰”品牌纯电动汽车等车型的工厂的生产体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