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套现
搜索文档
湖南一华夏银行员工诱导他人套现私吞华夏银行:合同工,已开除
新浪财经· 2025-09-29 17:04
为了追讨被"套走"的15万元,李老师在当地派出所报了警。民警很快找到了那位涉事的华夏银行工作人员,面对询问,对方承诺:"又不是不还给他,我现在就是没钱,以后会慢慢还的",并在 在李老师的要求下,对方写了一张借条,承诺2024年底还清剩余的欠款。可到了2025年,这笔钱仍没还清,"他说自己的卡被冻结了,还被别人起诉了,一直拖着"。李老师后来通过当地律师查 北京隆安(青岛)律师事务所的史士辉律师表示,涉事办卡人员前期诱导套现并私吞资金的行为,有明确的诈骗指向,符合诈骗特征。首先,信用卡套现本身属于违法行为,而涉事人员以"银行 华夏银行称办卡人员为"合同工"已被开除 李老师曾到郴州当地的华夏银行网点咨询,被告知"我们这里没有信用卡部门,也没有那名工作人员的记录"。"网点的人说,郴州的华夏银行不负责信用卡业务,都归长沙信用卡中心管。" 随后李老师拨打华夏银行长沙信用卡中心客服投诉,一位经理回复称:"涉事人员是劳务派遣的合同工,这是你和他的个人经济纠纷,跟银行无关。"再次咨询时,对方表示:"这位工作人员因为 信网就此事向华夏银行长沙信用卡中心核实情况,接电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事不清楚",并拒绝接受采访。 来源: 信网 " ...
堵住信用卡套现监管漏洞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08
POS机刷卡套现问题现状 - 支付机构存在POS机注册审核漏洞 个人用户凭虚假信息即可注册为商户开通POS机并进行信用卡违规套现操作 [1] - 信用卡套现涉及支付机构、代理商、个人用户、银行等多方利益相关方 形成完整利益链条 [1] - 套现手段不断翻新且更加隐蔽 增加了识别难度 [1] 信用卡套现的危害 - 违反持卡人协议 可能导致银行损失贷款利息和资产 影响正常经营 [1] - 有组织套现活动常与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相关联 [1] - 扰乱金融市场正常资金流动和信用体系 增加金融秩序不稳定因素 [1] 监管与行业应对措施 - 监管层面需"长牙带刺" 加大惩处力度 提高违法成本 [2] - 强化穿透式监管 深化跨部门协作 实现风险联防联控 [2] - 支付机构需健全内控管理制度 加强对代理商管理 提升合规水平 [2] - 银行应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手段 升级风控系统 动态捕捉异常指标变动 [2] 行业治理方向 - 需构建更有效的全链条协同治理机制 根治信用卡套现问题 [1] - 监管已出台规范性文件针对信用卡发行使用环节弊端 取得显著成效 [1]
信用卡套现庞大利益网亟需撕破
国际金融报· 2025-07-23 15:48
信用卡套现违规操作现状 - 个人用户通过虚假商户注册、激活POS机、插入信用卡并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在数秒内将信用额度套现至储蓄账户,使信贷资金违规流入非授权领域[1] - 拉卡拉、星驿付、立刷、盛付通等支付机构审核机制宽松,个人用户无需真实经营资质即可完成商户注册,"自刷自套"违规操作普遍[1] - POS机从服务中小微企业收款的工具异化为信用卡套现渠道,背离其设计初衷[1] 监管政策与法律定性 - 央行2010年将信用卡套现定性为违法行为并记入个人征信系统[1] - 2021年原银保监会要求银行加强信用卡资金用途监测,明确套现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等非消费领域[1] - 2025年5月央行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公告将信用卡套现列为重点打击对象,要求金融机构强化交易监测[2] - 工行、建行、招行等银行公告明确套现行为将面临降额、止付、销户等处罚,情节严重者承担法律责任[2] - 信用卡套现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认定为"数额较大",使用POS机虚构交易套现情节严重者以非法经营罪定罪(立案标准100万元)[2] 套现屡禁不止的原因 - 银行追求利润降低审核标准,放宽POS机注册条件,与支付机构合作推出高套现额度产品,对异常刷卡数据监管松懈[3] - 支付机构对商户注册信息审核宽松,个人可轻易虚假注册商户[3] - 商户为获取手续费协助个人套现甚至介绍套现方法[3] - 用户为免年费、薅积分、资金周转等目的参与套现[3] 整治措施建议 - 银行需提高监管自律意识,严把特约商户准入关,严格监测交易行为[3] - 研发有效识别模型强化内部监控,分支机构设立独立收单审查岗定期筛查可疑商户[3] - 完善外包服务商考核,明确对提供不实商户信息的处罚措施[4] - 对交易量畸高的小型本地商户定期检查,发现套现立即停机并上报[5] - 对信用卡营销人员、多行开卡者审慎发卡,审查频繁大额刷卡者的消费合理性[5] - 金融监管部门牵头联合银行定期检查,严厉处罚违规商户(取消资格、经济处罚、追究刑事责任)[5] - 将套现用户纳入不良征信系统,利用大数据搭建监测系统提高识别能力[6] - 金融监管机构与公安司法机关联动严惩违法行为[6]
个人冒充商户可随意开通POS机拉卡拉审核漏洞为信用卡违规套现“开绿灯”
中国证券报· 2025-07-11 04:53
行业现状 - POS机信用卡套现已成为支付行业普遍存在的顽疾,拉卡拉、立刷、星驿付、盛付通等支付机构均存在类似情况 [3] - 支付机构商户审核形同虚设,个人用户仅凭虚假信息即可完成注册,整个流程不超过10分钟 [2][3] - 套现操作便捷快速,信用卡额度可在几秒钟内转为储蓄账户现金,首笔刷卡后一两分钟到账,后续操作秒到账 [2] - 支付机构不仅提供POS机套现服务,还推广商户收款二维码(码牌)用于信用卡套现 [3] 商业模式 - 支付机构通过代理商模式拓展业务,代理商需采购机器并推广,交易量越大分润比例越高 [4] - 拉卡拉分润政策按交易量分为10个等级,最高等级"泰山"需月交易量达10亿元,分润比例为万分之6至万分之9 [5] - 代理商可通过提高交易量"爬坡"获取更高分润,同时可自主设定刷卡费率(0.6%或0.6%+3元/笔) [5] - 支付机构、银行、银联形成分润链条,手续费分配比例通常为7:2:1,银行可收取不超过0.45%的服务费 [6] 监管漏洞 - 尽管监管要求"一机一户""一机一码",但代理商通过多台机器轮换使用规避监测 [7] - 银行虽具备监测异常交易能力,但出于提升交易量和使用率考虑,往往对套现行为采取宽松态度 [6] - 税务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套现导致的虚假交易造成增值税和所得税申报缺失 [8] - 目前法律尚未设立专门针对信用卡套现的罪名,违法成本较低 [10] 风险影响 - 套现行为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导致资金脱离监管体系,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8] - 银行面临不良贷款率上升风险,监测到异常后会采取降额、封卡等措施 [7] - 根据司法解释,套现金额超100万元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500万元以上属"情节特别严重" [9] 治理建议 - 支付机构应严格落实商户实名制,加强交易监测和风险预警 [10] - 清算机构需建立异常交易监测拦截机制,协同各方防控风险 [10] - 发卡机构应加强信用评估和额度管理,完善内部风控体系 [10] - 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套现界定与罚则,加大处罚力度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