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机

搜索文档
堵住信用卡套现监管漏洞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08
一方面,套现链条上绑定着支付机构、代理商、个人用户、银行等诸多利益相关方。支付机构发展代理 商抢占市场份额,代理商可从手续费中分一杯羹,持卡人以低成本套取现金,银行则能提升信用卡交易 规模并收取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套现手段花式翻新且更加隐蔽,增加了识别难度。 信用卡违规套现违反了持卡人协议。一旦持卡人无法偿还套现资金,银行损失的不仅是贷款利息,还可 能是一大笔资产,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有组织的套现活动,还往往与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相关联。 更为严重的是,信用卡套现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资金流动和信用体系,增加了我国金融秩序中的不稳 定因素。 这些年,监管层面陆续出台规范性文件直指信用卡发行使用环节存在的种种弊端,取得了显著成效。但 信用卡套现涉及利益主体多、链条长,根治沉疴,还需构建起更为有效的全链条协同治理机制。 近日,POS机刷卡套现问题再次引起关注。据报道,某支付机构存在POS机注册审核漏洞,个人用户凭 虚假信息即可注册为商户开通POS机,并进行信用卡违规套现操作。 近年来,支付行业监管趋严,因信用卡套现而被惩处的案件也时有发生。严管之下,POS机刷卡套现为 何屡禁不止? 提升监管能级。针对套现行为,监管 ...
信用卡套现庞大利益网亟需撕破
国际金融报· 2025-07-23 15:48
据媒体近日报道,在某POS机服务网点,个人用户仅需通过虚假商户注册、激活POS机、插入信用 卡并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在数秒内将信用额度套现至个人储蓄账户。这一操作使得本应限定于消费场景 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非授权领域。 相关法规和政策还包括:《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规定信用卡资 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等限制性领域,并要求银行加强交易监测;《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 办法》,规定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套现、炒股、投资等非消费领域;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要求 收单机构加强交易监测,防范套现风险。 POS机本是专为商户设计的收款终端,然而在拉卡拉、星驿付、立刷、盛付通等支付机构宽松的审 核机制下,个人用户无需提供真实经营资质,仅凭虚假信息即可完成商户注册,"自刷自套"的违规操作 屡见不鲜。这一支付工具从最初的创新产品沦为信用卡套现的渠道,完全背离了其服务中小微企业收款 需求的初衷。POS机本为解决商户刷卡收款和跨行还款难题而生,如今却异化为违规套现的工具,从便 利支付的助手蜕变为破坏金融秩序的隐患,这一现象令人深感遗憾。 早在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妨害信 ...
从卖POS机到冲刺IPO,潮汕商人获雷军、马云投资却困在硬件里
搜狐财经· 2025-07-17 19:57
公司概况 - 商米科技是安卓端BIoT解决方案领域的头部企业,专注于智能商用硬件设备,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11] - 公司创始人林喆从POS机起家,获得小米、美团、蚂蚁集团等科技巨头支持,目前持股38.84%但拥有82.35%投票权 [2][11] - 2024年全球市占率约11%,略高于第二名1个百分点,面临激烈市场竞争 [19][20] 业务模式 - 收入高度依赖硬件销售,智能设备收入占比近三年均超98%,PaaS平台及定制服务占比不足2% [16][17][18] - 主要产品包括智能台式设备、移动设备和金融设备,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27.8%、23.4%和42.3% [18] - 采用代工生产模式,与约30家第三方制造商合作,自有工厂产量占比很小 [23][2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4.04亿、30.71亿和34.56亿元,2023年同比下降9.8%后2024年恢复12.6%增长 [14][15] - 同期净利润1.6亿、1.01亿和1.81亿元,毛利率28.1%、26.7%和28.9%,低于行业均值32.8%-34.72% [14][19] - 2024年大额分红1.51亿元,占全年利润83.4%,同期杠杆率从2022年17.9%升至51% [12][13] 客户与市场 - 客户数量连续下降,从2022年2506家降至2024年2262家,流失率9.7% [21]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42.3%、28.8%和41.1%,客户粘性不足,2022年第一大客户次年即退出前五 [21][22] - 服务全球前50大食品饮料企业超70%,中国餐饮百强覆盖率超70%,连锁百强超60% [11] 风险与挑战 - 应收账款从2022年4.06亿飙升至2024年10.49亿,周转天数从36天增至89天 [27] - 代工模式导致毛利率低于同行,且存在生产管控风险 [19][26] - 曾冲刺科创板IPO未果,被问询科创属性、生产模式等问题 [14][26]
以未来定义现在 资本与战略共铸数字服务新生态
中国证券报· 2025-07-15 04:55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从POS机制造起步,逐步转型为兼具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及数据场景运营能力的数字化服务商 [1] - 2015-2019年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及股权激励等资本工具,从硬件设备供应商向场景服务及数据运营商转型 [2] - 连续6年业绩快速增长,营收和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 [2] 资本市场赋能 - 2000年登陆深市主板后,打破依赖原始积累与银行信贷的局限,大规模投入科技创新 [1] - 上市后建立现代治理体系,股权结构与决策流程全面标准化,提升抗风险能力并赢得合作伙伴信任 [2] - 借助资本工具快速发展为全国头部线下商户运营服务商,累计服务超千万中小微商户,支付业务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国际化战略与业绩突破 - 2024年境外营收达26.74亿元,创历史新高,较2021年接近翻倍,占比从18.43%跃升至34.52% [2] - 2014-2015年锚定"数字化、国际化、生态化"战略,海外市场收单费率远高于国内 [3] - 助力国有银行完成数字人民币跨境收单系统升级,探索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接入 [4] 数字人民币与可信数字身份布局 - 作为数字人民币产业联盟发起单位及理事长单位,深度参与早期试点,累计为近1.5万家商户开通服务 [3] - 全资子公司入围核心可信数字身份二维码模组供应商名单,并成为"数字哨兵"首批供应商 [5] - 在机场、车站、景区等场景试点"一码通行"解决方案,卡位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5] 技术研发与生态构建 - 加大人工智能算法、边缘计算等技术投入,推进数字技术在场景和产品中的创新 [1] - 以数字人民币、可信数字身份为核心赛道,参与数字中国建设 [3] - 构建数字化生态体系和全场景解决方案,为数字世界提供"人事物"数字化基础 [5]
潮汕中专大哥卖收银设备:年入34亿 全球第一
36氪· 2025-07-11 19:46
公司概况 - 商米科技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杨浦区的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主攻智能商用设备如POS机,产品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收入占比超70% [2] - 公司由林喆于2016年创立,其前身可追溯至1996年创立的广东川田科技,创始人具有丰富的POS机研发和O2O智能硬件经验 [3] - 公司获得小米、美团、蚂蚁集团等巨头投资,按2024年营收计已成为全球最大安卓端商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超10% [2][7] 业务发展 - 2016年推出V1外卖接单神器,3个月内成为中国安卓POS机市场第一,当年营收达1亿元 [4] - 2018年与支付宝合作推出全球首台刷脸支付设备,近期又合作开发"碰一碰"商用终端,已销售数万台 [4]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4.04亿元、30.71亿元、34.5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9亿元、1.01亿元、1.81亿元 [7] - 全球日均活跃设备数达490万台,服务超过61,000个商业合作伙伴 [7] 行业前景 - 全球BIo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2,350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3,130亿元,年均增长率5.9% [5] - 安卓端BIoT增长更快,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7% [5] - 行业进入"BIoT 3.0"阶段,AI、低代码、云平台等技术正在改变零售、餐饮、医疗、旅游、物流等多个行业的经营方式 [5] 商业模式 - 公司打造"开发者生态",通过开放平台、模块工具、API等降低开发门槛,让小微商户也能使用智能系统 [6] - 2024年智能设备收入占比高达99.5%,PaaS平台业务仅贡献0.5%收入(约1838万元) [8]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41.1%,超92%产品由代工厂生产 [8] 技术布局 - 公司持续升级AI能力,包括算法、智能麦克风阵列、边缘AI芯片及多传感器融合设计 [8] - 优化语音识别SDK、商品识别API等AI功能 [8] - 自有产能从2023年的52,800台提升至2024年的289,266台 [8]
个人冒充商户可随意开通POS机拉卡拉审核漏洞为信用卡违规套现“开绿灯”
中国证券报· 2025-07-11 04:53
行业现状 - POS机信用卡套现已成为支付行业普遍存在的顽疾,拉卡拉、立刷、星驿付、盛付通等支付机构均存在类似情况 [3] - 支付机构商户审核形同虚设,个人用户仅凭虚假信息即可完成注册,整个流程不超过10分钟 [2][3] - 套现操作便捷快速,信用卡额度可在几秒钟内转为储蓄账户现金,首笔刷卡后一两分钟到账,后续操作秒到账 [2] - 支付机构不仅提供POS机套现服务,还推广商户收款二维码(码牌)用于信用卡套现 [3] 商业模式 - 支付机构通过代理商模式拓展业务,代理商需采购机器并推广,交易量越大分润比例越高 [4] - 拉卡拉分润政策按交易量分为10个等级,最高等级"泰山"需月交易量达10亿元,分润比例为万分之6至万分之9 [5] - 代理商可通过提高交易量"爬坡"获取更高分润,同时可自主设定刷卡费率(0.6%或0.6%+3元/笔) [5] - 支付机构、银行、银联形成分润链条,手续费分配比例通常为7:2:1,银行可收取不超过0.45%的服务费 [6] 监管漏洞 - 尽管监管要求"一机一户""一机一码",但代理商通过多台机器轮换使用规避监测 [7] - 银行虽具备监测异常交易能力,但出于提升交易量和使用率考虑,往往对套现行为采取宽松态度 [6] - 税务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套现导致的虚假交易造成增值税和所得税申报缺失 [8] - 目前法律尚未设立专门针对信用卡套现的罪名,违法成本较低 [10] 风险影响 - 套现行为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导致资金脱离监管体系,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8] - 银行面临不良贷款率上升风险,监测到异常后会采取降额、封卡等措施 [7] - 根据司法解释,套现金额超100万元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500万元以上属"情节特别严重" [9] 治理建议 - 支付机构应严格落实商户实名制,加强交易监测和风险预警 [10] - 清算机构需建立异常交易监测拦截机制,协同各方防控风险 [10] - 发卡机构应加强信用评估和额度管理,完善内部风控体系 [10] - 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套现界定与罚则,加大处罚力度 [10]
拉卡拉业绩滑坡分红25亿超净利 赴港上市突围遭联想控股减持3%
长江商报· 2025-07-04 07:34
股东减持 - 联想控股作为第一大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按7月2日收盘价28 87元/股计算顶格减持可套现6 83亿元 [1][4] - 第三大股东孙浩然拟清仓减持2 45%股份 其为创始人孙陶然弟弟 此前已多次减持累计套现超1 88亿元 [1][6][7] - 联想控股曾在2022年减持2 16%股份套现2 97亿元 本次减持计划包含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两种方式 [4][6] 经营业绩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3 26%至3 51亿元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 01亿元创2018年以来同期新低 同比大降51 71% [2][11] - 2019-2021年业绩稳步增长 归母净利润从8 06亿元增至10 83亿元 但2022年因"跳码"事件亏损14 37亿元 [10][11] - 上市以来累计归母净利润23亿元 但现金分红达25亿元 2024年分红率高达136% [1][12] 业务转型与战略 - 早期通过铺设POS机占领便利支付市场 后因支付宝微信冲击转向中小微商户收单业务 [9] - 正在筹划赴港上市 目标为构建国际资本平台并加快数字货币跨境应用 [11] - 2024年4-6月股价因"稳定币概念"最高涨幅148 93% 但7月初两个交易日大幅回调 [5] 高管变动 - 高管周钢 陈杰等已实施减持并不再担任公司管理职务 [8]
商米科技IPO:董事长林喆毕业于职中,曾创办“我有外卖”并获雷军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6-26 18:43
公司概况 - 商米科技是商业物联网(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 提供集成了智能硬件 软件及数据洞察的颠覆性解决方案 赋能线下商业场景数字化转型 [3]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安卓端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 市场份额超10% [3]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4 04亿元 30 71亿元 34 56亿元 年内利润分别为1 6亿元 1 01亿元 1 81亿元 [3]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 404 380千元 3 070 569千元 3 456 377千元 [4] - 同期销售成本分别为2 447 159千元 2 249 409千元 2 459 046千元 [4] - 同期毛利分别为957 221千元 821 160千元 997 331千元 [4] - 2024年研发开支达394 453千元 占收入比重较高 [4]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林喆为连续创业者 拥有超20年行业经验 [4] - 1999年首创全球第一个PC端POS机 2011年推出全球第一个安卓端POS机 [4] - 2013年创立商米科技 推动BIoT价值链深度变革 [4] - 现年49岁 担任执行董事 董事长兼总经理 全面负责集团运营及战略 [5] 创业历程 - 19岁高中毕业后开始创业 1993年成立电脑销售公司 两年后单月销售额超300万 [6] - 1998年创立国内第一家民营POS企业广东川田 首个将POS卖到海外市场的企业 [6] - 曾创办外卖平台"我有外卖" 获雷军投资 后转型智能商用设备领域 [7]
申万宏源研究晨会报告-20250620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0 08:10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618大促全网销售额同比增长15%,即时零售赛道竞争激烈,建议关注阿里巴巴、美团、京东、拼多多等平台[2][9] - 交通运输2025年下半年投资应关注亚洲区域集运、新消费、海外仓等新逻辑,推荐关注航运、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板块相关标的[2][11] - 鼎际得深耕高分子助剂,POE项目打开未来发展空间,预计2025 - 27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给予“增持”评级[2][15] - 扬农化工作为国内领先农药生产企业,在行业触底回升背景下再迎成长周期,维持“买入”评级[2][15] - 港股消费服务2025年下半年投资可关注茶饮新股和出行链机会,推荐蜜雪、古茗、同程旅行、携程等标的[18] - 2025下半年港股医药投资以创新药为主线,关注出海机会,推荐关注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公司[19] - 新国都在收单及电子支付设备业务有发展预期,海外布局和AIGC布局有预期差,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21][23] - 癫痫药物行业潜力靶点或迎新突破,建议关注海南海药、丽珠集团等公司[29] - 天山铝业140万吨技改项目落地,产量有望释放,上调25 - 27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28][32] 各报告总结 2025年618大促点评 - 大促周期拉长,全网销售额同比增长15%,综合电商、即时零售、社区团购销售额分别为8556亿、296亿、126亿元,同比+15.2%、+18.7%、 - 9.1%[9] - 国补品类增长领跑,家电、美容护肤、洗护清洁为热门品类,新消费品类销量创新高[9] - 平台简化玩法、融合AI,提升用户活跃度,各平台表现良好[9] - 即时零售赛道竞争激烈,美团、京东、淘宝均有举措,订单量增长显著[9] - 投资建议关注阿里巴巴、美团、京东、拼多多[9] 寻找新逻辑:亚洲区域集运、新消费、海外仓——交通运输2025年下半年投资思路 - 逆全球化带来交运需求新变化,交运公司有新机会,建议关注新消费、AI赋能物流、海外仓等新逻辑[11] - 航运船舶长周期向上,中周期衰退预期改善,关注扬子江、中国动力等标的[11] - 航空景气度持续提升,推荐吉祥航空、中国国航等公司,关注飞机租赁、发动机维修等相关板块[11] - 铁路公路港口高股息标的有资金配置确定性,推荐大秦铁路、京沪高铁等公司[11] 鼎际得(603255)深度报告 - 公司深耕高分子催化剂及抗氧剂,发展POE业务规划第二成长曲线,现有产能包括催化剂400吨、抗氧剂单剂38500吨和复配剂28500吨,另有部分在建[11][15] - POE产品性能突出,国内需求依赖进口,公司有望成为第二家建成超10万吨规模POE企业[15] - 预计2025 - 27年归母净利润0.92/1.77/3.6亿元,对应PE估值为42/22/11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3][15] 扬农化工(600486)深度报告 - 公司是国内领先农药生产企业,背靠先正达打造核心竞争力,原药和制剂销量规模国内领先[15] - 行业层面全球去库存成效显著,周期触底回升,公司层面葫芦岛基地开启资本开支,核心产品价格有弹性,创制药市场有可为[15][16] - 维持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4.07/17.51/20.41亿元,对应PE为17、14、12X,维持“买入”评级[3][20] 港股消费服务2025年下半年投资策略 - 现制茶饮推荐蜜雪和古茗,蜜雪供应链规模大,古茗冷链规模大、研发能力强[18] - 在线旅游推荐同程旅行和携程,同程旅行付费用户数创新高,携程海外业务扩张[18] - 澳门博彩推荐金沙中国、银河娱乐和美高梅中国,博彩收入有韧性,估值处于底部[19] 2025下半年港股医药投资策略 - 创新药出海交易活跃,关注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公司的临床进展和盈利情况[19][23]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23] 新国都(300130)深度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单及增值服务收入22、23、23亿元,电子支付设备收入10、11、12亿元[21] - 市场可能忽视公司海外布局领先性、AIGC布局以及收单行业变化等预期差[22][25][26]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收入34、36、38亿元,归母净利润7.4、8.7、9.2亿元[23] 癫痫药物行业深度报告 - 癫痫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存在较大缺口,抗癫痫药物在研管线丰富,建议关注海南海药、丽珠集团等公司[29] 天山铝业(002532) - 公司140万吨电解铝绿色低碳能效提升项目落地,建设期10个月,投资约22.3亿元,完工后产量有望提升,电力成本有望下降[28][29] - 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明显,上调25 - 27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32] 市场表现数据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362点,1日跌0.79%,5日跌0.16%,1月跌1.19%;深证综指收盘1981点,1日跌1.5%,5日跌0.61%,1月跌2.3%[1] - 大盘指数昨日跌0.8%,1个月跌1.17%,6个月跌2.41%;中盘指数昨日跌1.21%,1个月跌0.23%,6个月跌5.92%;小盘指数昨日跌1.36%,1个月跌0.58%,6个月跌1.75%[1] 行业涨幅 - 油服工程昨日涨3.51%,1个月涨20.62%,6个月涨14.51%;地面兵装Ⅱ昨日涨1.99%,1个月涨11.39%,6个月涨24.78%;燃气Ⅱ昨日涨1.31%,1个月涨2.63%,6个月涨0.37%;出版昨日涨0.94%,1个月涨3.54%,6个月跌6.86%;酒店餐饮昨日涨0.45%,1个月跌5.09%,6个月跌16.12%[1] 行业跌幅 - 文娱用品Ⅱ昨日跌3.51%,1个月涨5.84%,6个月涨5.61%;金属新材料昨日跌3.38%,1个月涨3.85%,6个月涨6.21%;饰品昨日跌3.33%,1个月涨8.89%,6个月涨19.51%;多元金融Ⅱ昨日跌3.32%,1个月涨0.97%,6个月跌2.84%;摩托车及其他昨日跌3.15%,1个月跌2.99%,6个月涨14.54%[1]
30种风险行为划定“警戒线” 收单外包服务市场加速洗牌
证券时报· 2025-06-10 02:01
行业监管动态 -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规范》与《收单外包服务评价管理规范》,旨在整治违规转包、信息泄露等乱象 [2] - 新规明确"先备案后展业"要求,强化信息报送机制,要求外包机构定期提交关键业务数据 [7] - 新规细化30种风险行为清单,包括参与洗钱、伪造交易信息、频繁变更合作持牌机构等 [7] 市场乱象分析 - 收单外包市场存在POS机推销乱象,如"零费率"诱导、虚假商户注册、"切机"篡改数据等行为 [5] - 聚合支付服务商滥用技术手段拆分交易以规避监管,成为洗钱、套现的温床 [6] - 行业竞争激烈导致外包机构通过转包分包、伪造资质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 [5][6] 监管措施与趋势 -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将推动外包机构备案全流程管理,加强持牌机构主体责任,加速违规机构市场退出 [8] - 2025年11月起施行《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行业监管持续细化 [10] - 新规配套2024年9月发布的《收单外包服务自律管理办法》,形成完整监管体系 [10] 行业影响与展望 - 新规加速行业分化,合规能力强、技术领先的机构将主导市场,中小机构或因成本压力退出 [11] - 监管趋严推动市场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长期有利于支付生态安全高效演进 [11] - 行业协会通过黑名单、自律评价等机制提升市场透明度,优化支付服务水平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