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螺旋
搜索文档
11票支持!美联储同意降息,奥巴马打开天窗说亮话,美国走向破产
搜狐财经· 2025-09-20 11:16
美联储降息决策 - 美联储于9月17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 [2][17] - 12名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中,11人支持降息25个基点,唯一反对票来自特朗普提名的亲信米兰 [2][5] - 美联储点阵图显示,预计2025年最多再降息50个基点,至2026年可能仅再降息一次 [4] 特朗普与美联储的政策博弈 - 特朗普曾公开宣称美联储利率至少偏高300个基点,期望至少降息50个基点,但未能如愿 [2][4] - 特朗普试图通过提名亲信、解雇异见者来控制美联储,但其政治干预未能动摇美联储的独立性 [5]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此次降息仅为“风险管理式操作”,未来不会进行大规模宽松,决策依据数据而非政治压力 [4][5] 市场对降息的即时反应 - 降息消息公布后,美股冲高后迅速跳水,道指收涨0.57%,纳指下跌0.33% [7] - 美元指数短暂下跌后大幅反弹,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4%下方回升至4.09% [7][12] - 市场反应被解读为对美联储“鹰派降息”的回应,即担忧未来经济前景而非欢迎降息 [7] 美国债务与通胀压力 - 截至2025年8月,美国国债总额突破37万亿美元,人均背债10.8万美元 [9] - 2024财年美国国债利息支出达1.1万亿美元,占财政支出的16.9%,超过军费开支 [9] - 8月CPI同比上涨2.9%,但核心通胀顽固,特朗普关税战导致美国进口商品价格上涨11%,普通家庭年支出增加4000美元 [12] 美国长期经济风险 - 美联储预测2025年美国GDP增速仅为1.6%,国债利息支出将占GDP的3.93%,创1998年以来新高 [14] - 若延续当前政策,至2035年美国累计赤字可能达22.7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将超过1.8万亿美元 [14] - 降息可能引发“债务螺旋”,即政府发债推高利息支出,最终依赖印钞还债,削弱美元信用 [12]
为什么经济时好时坏?
虎嗅· 2025-08-18 17:01
经济周期理论框架 - 经济周期是解释利率波动、经济起伏和投资决策差异的核心概念 其本质是人性机制下无法回避的历史循环[1] - 短期经济史呈现线性发展 但百年维度显示周期性重复特征[2] - 达利欧新书《国家如何破产:大周期》系统阐述80年周期理论[3] 债务螺旋机制 - 大周期平均间隔80年(上下浮动25年) 能摧毁无准备者的毕生储蓄并重塑财富规则[4] - 周期影响所有人 核心是信贷膨胀到收缩的过程 正确判断进出时机关乎购买力保全[5] - 前期央行谨慎货币政策维持高购买力 信贷稳健增长 后期债务达顶点后央行面临通缩性萧条或印钞选择[6] - 历史显示央行多选择印钞缓解债务 但导致债权资产实际价值缩水 可能引发抛售和利率上升的死亡螺旋[7][8] - 识别信贷收缩扩张信号是关键防护手段[9] 信贷扩张期特征 - 前期净债务低 货币政策稳健 借贷提升生产力覆盖债务成本 推动产出收入双增长和资产价格上涨[10] - 新周期常始于战争革命 当前周期起源于二战结束[11] - 信贷刺激因易操作见效快受青睐 但偿债压力会减少支出压制收入 缺乏节制将蚕食购买力[12][13] - 信贷顶峰时债务泡沫形成 廉价资金推高资产价格 估值脱离现金流依赖未来预期 总收入增速落后于债务成本[14] - 还本付息支出占比长期走高是危险信号 标志经济偏离可持续轨道[14] 信贷收缩期表现 - 泡沫破裂后私企家庭缩表 企业减投资家庭压消费 银行坏账激增[15] - 政府财政支出攀升 社保公共消费占比提高 但生产性投入未必增加[16] - 日本政府债务/GDP比例从1990年69%飙升至2022年260% 研发占比降至2%低于峰值3% 社保占财政支出33.7%[16] - 政府举债极限时央行印钞 可能引发国民信心丧失和本币贬值[17] - 去杠杆阶段经济活动放缓 即便零利率也难以刺激借贷[18] - 政策选择介于收紧货币引发衰退或量化宽松货币贬值 多数央行选后者[19] - 中产工薪阶级直接承受就业市场趋紧 失业率攀高 通胀蚕食实际收入 债券存款养老基金贬值[20] 货币贬值与通胀影响 - 央行印钞压低名义利率但侵蚀货币购买力 埋下通胀隐患[21] - 信用评级机构忽视货币贬值风险 导致投资者误判债券安全性[22] - 日本案例显示延迟处理导致通缩停滞 安倍经济学后央行购债致日元贬值 日债投资者相对美元债损失45% 相对黄金损失60%[23] - 日元工资从1990年代3500美元(约13盎司黄金)跌至近年2500美元(约1盎司黄金) 通胀侵蚀固定收入者财富[23] - 货币体系埋下风暴 中产消费储蓄被通胀侵蚀形成实质衰退[24] 周期应对投资策略 - 去杠杆化时期黄金、大宗商品和优质股票跑赢现金债券[25] - 央行印钞稀释债务时 硬资产和生产性资产突出 黄金相对本国货币平均超额收益约60%[25] - 投资关键在价格而非光环 需避免杠杆追捧下的泡沫 用估值标准杜绝高位接盘[25] - 需构建多元化组合:股票、贵金属、大宗商品、通胀挂钩债券及另类投资 以低相关性资产互支撑[25] - 债务货币化极点时政府债券非优选 需转向硬资产应对通胀和货币贬值[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