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场景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美团:布局即时零售 融通“本地商品”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6 20:15
即时零售行业趋势 - 即时零售是以即时配送体系为基础的高时效性到家消费业态,核心特征为线上订单线下30分钟内送达[1] - 中国零售业发展经历了传统零售、快递电商、即时零售阶段,即时零售属于数字化的分布式供给[1] - 电商行业正向"近场零售"趋势演进,美团试图以高频"本地服务"为支点撬动万亿级即时消费市场[2] 美团战略布局 - 公司宣布全面拓展即时零售,具体措施包括拓展闪购品类、扩张小象超市、调整升级美团优选[1] - 战略重心向"半小时达"场景倾斜,意图构建"万物到家"生态,将外卖模式延伸至全品类零售[2] - 公司探索培育美团闪购、小象超市等多种业务模式,建设新供应链体系服务消费者每日生活[3] 业务发展现状 - 美团闪购联合近百万家实体门店为"本地商品"零售带来新增长空间[3] - 小象超市农产品销售额预计超过200亿元,已覆盖一二线城市并跻身行业第一梯队[3] - 公司通过"30分钟送达"的确定性服务试图全面覆盖用户从高频低客单价到高客单价的消费需求[2]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阿里等已布局即时零售领域,美团最新加入使行业"战火"越烧越旺[1] - 即时零售的核心逻辑是通过高频、短链的需求满足重构"人货场"关系[2] - 长期来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将是有优质商品的企业而非单纯依靠平台[3]
4元卖掉4家家乐福,昔日巨头缘何沦为“白菜价”?
36氪· 2025-06-23 11:42
家乐福中国发展历程 - 1995年家乐福作为外资商超先驱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开创"大卖场"业态,通过买断供货商商品再售卖的创新商业模式迅速站稳脚跟[5] - 1999年家乐福已在14个城市开设26家分店,完成初步战略布局[6] - 2002-2006年家乐福大卖场数量从35家增至100家,2007年门店数量超越沃尔玛成为中国零售市场霸主[8] - 2008年家乐福平均单店收入达2.52亿元,多数门店销售额超3亿元,位居外资商超榜首[8] 家乐福衰落原因 - 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事件导致品牌形象受损[9] - 沃尔玛、大润发等竞争对手通过自建供应链形成效率优势,在价格和商品种类上形成挑战[9] - 电商时代反应迟缓,未能及时跟上中国零售市场线上化步伐[9] - 2015年尝试开展O2O业务时已错失最佳时机,市场份额被电商平台和新零售企业蚕食[11] - 2017-2018年经营状况急剧恶化,分别亏损10.99亿和5.78亿,2018年底资产115亿元但负债高达138亿元,陷入资不抵债[12] 苏宁收购及后续发展 - 2019年6月苏宁易购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期望通过整合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13] - 收购后家乐福中国经营状况持续恶化,苏宁易购自身也遭遇流动性危机,无法提供持续资金支持[15] - 2023年起家乐福中国逐步关停传统大型商超业务,门店数量大幅减少[15] - 2025年家乐福在中国市场仅剩寥寥几家门店,彻底退出中国市场似乎已成定局[15] 苏宁近期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56.79亿元同比下降9.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0.61万元同比扭亏为盈[1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8.94亿元同比增长2.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96万元同比增长118.54%[17] - 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仍亏损1.99亿元,主业盈利能力有待提升[17] 苏宁战略调整 - 以4元价格出售4家家乐福子公司100%股权,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家电3C主业[1][16] - 2024年将天天快递100%股权以1000万元转让,剥离5.61亿元负债并贡献超5亿元净利润[16] - 此次家乐福子公司交易预计增加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约5.72亿元[17] - 家电3C业务作为传统优势领域,公司将集中资源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19][20] 行业变迁 - 家乐福从辉煌到衰落是中国零售行业发展变迁的缩影[21] - 反映了传统零售企业在电商冲击和消费行为转变下的艰难转型[21] - 展现了企业在复杂商业环境中为生存发展做出的艰难抉择[21]
扎根一线的刘强东,给京东业绩刷了个“火箭”
搜狐财经· 2025-05-15 22:08
核心观点 - 京东2025年一季度净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创三年最高增速;净利润同比大涨52.7%;季度活跃用户增长超过20%,连续6个季度维持双位数增长 [3] - 刘强东亲自下场推动零售业务增长,强调"低价基因"和供应链投入,零售业务营收达2638亿元,同比增长16.3% [4] - 京东外卖业务日订单量接近2000万单,入驻商家门店数超过100万家,成为京东生态扩张的新战场 [9] - 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4.6%,AI技术在物流、医疗、直播等场景大规模应用 [10][11] 零售业务表现 - 一季度零售业务营收2638亿元,同比增长16.3%,连续第二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4] - 平台及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5.7%,3C电子和日用百货等核心品类表现突出 [4] - 履约开支达168亿元,同比增长17.4%,比集团业绩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 [5] - 人力资源总支出1288亿元,一线客服涨薪超过30%,仓储员、快递员月收入达万元左右 [6] 外卖新业务发展 - 刘强东亲自推动外卖业务,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 [6][8] - 外卖业务日订单量接近2000万单,入驻商家门店数超过100万家 [9] - 外卖业务增速是全集团最快的,成为京东"全场景零售"战略的重要抓手 [9] 技术创新与应用 - 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4.6%,与营收增速持平 [10] - AI大模型DeepSeek应用于物流异常管理、采购合规管理等领域 [10] - "京医"服务接入AI医生助手,80%医生问诊单使用AI服务,满意度达91% [10] - 采销直播间结合数字人技术,直播成本降至真人十分之一,转化率提升30% [11] 战略合作与生态建设 - 与小米汽车合作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购物体验 [11] - 与胖东来合作建设供应链产业基地,6月投入运营后将助力"胖东来模式"走向全国 [11] - 推出2000亿扶持资金,助力外贸企业国内市场落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