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即时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零售快报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平稳向好,线上线下多元业态重塑消费格局
凯度消费者指数· 2025-07-23 12:17
快速消费品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城镇快速消费品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5%,延续平稳向好态势 [1] - 饮料类仍是主要驱动力,销售额同比增长5.6%,其中果汁和功能性饮料增长亮眼 [1] - 北区和东区增长明显,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4.7%和2.6% [1] - 下线城市特别是镇级和县级市场是重要增长引擎,上半年销售额分别增长5.1%和4.4%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最终消费支出贡献超过五成 [1] 家外消费市场 - 2025年上半年家外消费市场客流同比增长8.7%(1-5线城市) [2] - 消费者对情绪价值、社交需求和娱乐体验的追求推动新场景与新技术加速落地 [2] 线下渠道表现 - 便利店销售额同比降低3.6%,渗透率减少2.2个百分点,北区和南区降幅显著 [3] - 小超市持续增长,销售额同比增长7.3% [3] - 社区食杂店销售额同比增长4.7% [3] - 现代渠道(大卖场、超市、便利店)整体增长率保持稳定 [3] - 上半年前十零售商份额下降1.1个百分点 [4] 主要零售商市场份额变化 - 沃尔玛集团市场份额从5.0%提升至6.1% [5] - 高鑫零售集团从6.2%降至5.8% [5] - 永辉集团从4.5%降至3.8% [5] - 华润万家集团从3.6%降至2.7% [5] - 盒马从1.2%提升至1.6% [5] 会员店业态发展 - 2025年上半年会员店整体渗透率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 [8] - 山姆会员店在东区和南区的渗透率均显著提升5.2个百分点 [9] - 盒马已基本关闭所有盒马X会员店,聚焦盒马NB业态和盒马鲜生大店 [9] - 麦德龙会员店推进门店扩张和商品本土化深耕 [9] - 开市客门店布局高度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9] 折扣业态发展 - 专注于休闲食品的折扣零食店渗透率已超过25% [10] - 好特卖"超级仓"模式落地北京,实现客群突破 [10] - 奥乐齐在东区的渗透率提升1.2个百分点 [11] - 中百集团旗下"小百惠"主打"硬折扣+民生品类"模式 [12] - 家家悦旗下的硬折扣业态实现高速增长 [12] 线上渠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电商渠道总体销售额同比增长6.9%,渗透率增长0.3个百分点 [13] - 抖音平台渗透率增长5.6个百分点 [13] - 京喜自营渗透率增长2.9个百分点 [13] - 618大促期间线上渠道渗透率增长2.9个百分点 [15] - 淘天集团销量同比增长1% [15] - 抖音平台渗透率提升4.1个百分点 [15] 即时零售发展 - 2025年上半年即时零售渗透率已超35% [16] - 前置仓模式销售额增长超25% [16] - 小象超市销售额增长38.3% [16] - 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 [16] 消费趋势总结 - 消费者既对价格敏感又重视场景体验,对产品品质和功能细分提出更高要求 [17] - 线下与线上渠道在竞争与互补中重塑消费格局 [17] - 需要提升产品价值、场景价值和品牌价值以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17]
外卖大战:残暴的开始必将以残暴结束
创业邦· 2025-07-23 11:13
外卖行业补贴大战 - 美团、阿里、京东三家每月总计在外卖行业烧掉200亿人民币 [4] - 2023年中国外卖市场日均订单量不超过1亿单,但7月5日单日突破2亿单 [4] - 补贴导致用户非理性消费行为增加,如囤积奶茶等商品 [4] - 阿里加入战局较晚,因其需要先完成组织架构调整 [6][7] - 美团被迫用去年利润的一半进行防御,影响其到店和出海业务 [8] - 京东在阿里入场后失去话语权,股价已下跌20% [10][16] 公司战略与竞争格局 - 阿里通过"1+6+N"拆分后重新集中权力,整合饿了么和飞猪进入电商事业群 [7][8] - 美团掌握中国Top 2第三方运力供给(麦芽田和青云),控制配送生态 [14][15] - 外卖平台做即时零售比零售平台做外卖更具优势 [11] - 美团在应对阿里和京东时采取不同策略,对阿里更紧张并全力狙击 [15] - 阿里希望通过补贴让美团长期"失血",但美团在效率上具有真实竞争力 [10] 行业数据与市场反应 - 美团股价下跌10.3%,阿里股价下跌16% [16] - 奶茶股(茶百道、奈雪等)在补贴后全线上涨 [18] - 京东补贴力度从100%降至商家承担70% [18] - 高盛预测2030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 [19] - 2024年电商规模15.5万亿,社零48.3万亿,预计电商增长30%而社零仅增长5% [19] 商业模式与效率竞争 - 外卖业务本身不盈利,需依靠到店、酒旅等业务补贴 [21] - 美团通过精细化商圈数据(百米半径内)优化即时零售布局 [19] - 效率是行业核心竞争力,美团外卖第一因其效率第一 [22] - 拼多多和抖音等平台正在调研是否加入外卖大战 [22] - 补贴结束后商家将面临平台明码标价和数据共享要求 [20]
外卖大战:残暴的开始必将以残暴结束
虎嗅APP· 2025-07-22 17:50
外卖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团、阿里、京东三家每月总计在外卖行业烧掉200亿人民币 [2] - 2023年中国外卖市场日均订单量不超过1亿单,但7月5日单日订单量突破2亿单 [2] - 美团在7月5日动员全国一线员工全量补贴,最终达成1.2亿日订单量,成功狙击阿里冲击1亿单的目标 [10] 公司战略与资源配置 - 阿里6月23日将饿了么、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7月2日宣布500亿补贴计划 [4][5] - 美团为防御性竞争需动用去年利润的一半 [5] - 阿里账上现金3700亿人民币,但需同时投入GPU采购、拼多多竞争和出海业务 [15] - 京东外卖补贴比例从2月的100%降至6月的30%,显示其正在调节亏损 [11] 商业模式与效率竞争 - 外卖行业盈利模型脆弱,激烈竞争时需要"补三头"(商家、消费者、骑手) [11] - 美团掌握中国Top 2第三方运力供给(麦芽田和青云),控制着数百家配送服务商 [9]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5万亿,但相比20万亿电商和50万亿社零规模仍较小 [12] - 美团通过商超配送数据可细化到百米半径内的消费数据,为自营即时零售降低不确定性 [12][13] 资本市场反应 - 京东外卖上线后股价下跌20% [11] - 美团自王兴表态"不惜代价赢得竞争"后股价下跌10.3% [11] - 阿里在淘宝闪购上线后股价下跌16% [11] - 茶饮品牌(茶百道、奈雪等)在补贴后首个工作日全线上涨 [11] 行业竞争本质 - 外卖平台做即时零售是扩大品类,而零售平台做外卖面临心智教育难题 [8] - 效率是核心竞争力,美团外卖成功因其效率第一,社区团购输给拼多多也因效率差距 [15] - 平台补贴本质是"包裹糖衣的毒丸",商家最终需承担70%补贴成本 [11] - 外卖业务本身不盈利,需依靠到店、酒旅、即时零售等业务找补 [14]
即时零售的后手
虎嗅· 2025-07-22 11:49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高调进军外卖业务并杀入旅游市场 同时阿里将饿了么和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并宣布500亿补贴闪购业务 [1] - 电商平台从传统B2C、C2C模式演变为货架电商和直播电商 拼多多凭借社交元素崛起 京东面临沦为行业老三的压力 [4] - 美团首次参与京东主导的"618"大促 两大平台相互入侵对方优势领域 本地生活与电商业务边界逐渐模糊 [1][4] 商业模式演变 - 即时零售概念兴起 定义为30分钟送达万物 但目前消费场景仍不清晰 需求未定型 [6] - 电商物流模式分为点到点配送和仓配体系 京东凭借自建仓配体系实现次日达 但维持成本极高 [10][11][14] - 外卖配送采用闭环O2O模式 与电商物流存在本质差异 强调全流程时效控制而非规模经济 [15][16][19] 供应链创新 - 美团推进闪电仓和浣熊食堂项目 试图构建即时零售专用仓配体系 [23][29] - 超级中央厨房概念提出 通过集中化食品加工和无人机配送颠覆传统外卖模式 [31][33] - 京东可能改造电商配送体系用于外卖 如提前锁定需求 延长配送时效至两小时 [24] 消费趋势 - 即时零售主要场景为日常补货(68.1%) 省事省力(62%) 寻求优惠(54.9%)和居家应急(52.6%) [34] - 消费场景从购买向使用延伸 未来可能实现"即用即买"模式 颠覆传统商业逻辑 [52][53] - 定制化需求增长 阿里早期提出的C2B模式可能重新获得发展机遇 [54][55] 技术应用 - 低空经济发展可能为无人机配送创造基础设施条件 [33] - AI技术有望成为个人生活流管家 阿里在AI布局领先但缺乏个人入口 [64] - 通义千问登陆苹果设备 显示阿里在AI个人化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64] 企业战略 - 京东通过进军高频业务寻求突破 避免在电商领域被边缘化 [4][6] - 阿里进行"1+6+N"组织重组 本地生活业务被纳入六大板块 飞猪被划入N板块 [3] - 美团从外卖向即时零售扩展 试图复制京东在电商领域的成功路径 [23]
国信证券:即时零售远期市场空间广阔 看好美团-W(03690)等企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7-22 11:28
即时零售行业概述 - 即时零售是通过线上即时下单、线下即时履约的零售业态,依托本地零售供给满足本地即时需求,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7800亿元,近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 [1] - 行业核心优势在于"快",通过运营能力提升及供应链体系建设有望缩小与远场电商在"多"与"省"上的差距,远期市场空间有望突破3万亿元 [1] - 行业包括平台和自营两种模式,平台模式占据60%-70%市场份额,自营模式涵盖前置仓、店仓一体、"1+N"等形态,主要聚焦生鲜及商超品类 [2] 竞争格局分析 平台竞争力 - 美团在组织能力沉淀、用户精细化运营、闪电仓覆盖数量、自营业务规模及配送效率上优势明显,预计2030年闪购GTV达1.1万亿,贡献186亿利润 [1][3] - 阿里巴巴显示出更强的组织能力,利用资金和流量优势重塑淘宝APP用户心智,但尚未推出颠覆性策略打法,远期GMV预计接近10000亿但利润贡献有限 [1][3] - 京东履约和供给侧尚在建设阶段,长期看即时零售、外卖及供应链布局整体有望实现盈利 [1][3] 竞争要素 - 履约能力是长期竞争壁垒,市场现阶段通过补贴争夺用户,但补贴模式不可持续,远期竞争焦点将转向供给端 [2] - 美团凭借餐饮外卖业务的规模效应、庞大配送团队及运力分层体系构建深厚配送壁垒,优势难以被撼动 [3] - 阿里巴巴在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上具备优势,美团补贴效率更高 [3] 发展驱动因素 - 闪电仓是满足"多"需求的关键,美团闪电仓数量优势显著,但淘宝闪购单量增加正缩小两者差距 [3] - 自营业务布局是实现"好"和"省"的关键,美团、京东自营业态更丰富且今年以来业务布局加快 [3] - 行业三要素为即时需求(用户&流量)、即时配送(履约)、本地供给(供给),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2]
外卖大战会是一场持久战
36氪· 2025-07-21 18:52
我们判断电商平台还会持续在外卖业务上进行投入。 上周五晚,市场监管总局在又一轮外卖「疯狂星期六」上线之前,发布了对饿了么、美团、京东进行约谈的消息,要求其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 竞争。从周末的外卖消费体验来看,约谈虽然降低了外卖优惠的疯狂程度,但仍然没有让平台放弃补贴换市场的策略。 三家平台中,美团显然不想被卷入到这样一场持久战中。持续时间过长的补贴战,既会冲击到美团已经趋于稳定的业务模式,打乱美团的发展节奏,也可 能会降低美团的外卖占比,威胁到作为流量基石的外卖基本盘。 对于阿里和京东来说,一场烈度可控的持久战,既可以阻击美团对电商业务的蚕食,还能推动业务实现新一轮整合。如前两周一样的补贴大战不可持续, 但具备必要性。作为劣势的两方,需要通过补贴强化用户的三选一心智,先让自己在桌上坐稳。 这场持久战最终要争夺的是整个即时零售市场的话语权。从外卖到即时零售再到电商是一条从高频到低频、从近场到远场的层次分明的需求链条。即时零 售是这个链条上的核心枢纽,一方面可以将高频的外卖需求转化拓展为非餐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远场电商引流。 如王莆中所说,这条需求链条形成的背后还蕴藏着一个供应链变革的逻辑。即时零售与电 ...
王兴挂不了免战牌
36氪· 2025-07-18 20:47
美团核心管理层访谈 -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集团负责人王莆中首次公开访谈 回应京东 饿了么等竞争对手问题 [1][3] - 王莆中释放三点信号:外卖市场难攻 对手订单增长存泡沫 美团将低成本应战 [3] - 访谈被视为对刘强东近期媒体活动的舆论回应 展现美团防御姿态 [1][3] 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团面临多线作战:外卖(饿了么 京东) 即时零售(阿里 京东) 酒店(携程 抖音) 共享单车(哈啰) [4] - 竞争对手采取车轮战策略 京东拓展供应链 拼多多 抖音伺机而动 可能消耗美团资源 [4][6] - 即时零售领域呈现无边界竞争态势 电商 零售与本地生活市场高度融合 [15] 阿里战略布局 - 阿里重组组织架构 将外卖纳入淘宝APP 计划12个月内投入500亿元补贴 [8][10] - 阿里2024年净利润破千亿 经营利润超1500亿 资金实力远超美团(年利润400-500亿) [8][10] - 阿里意图通过高频外卖业务带动电商 复制京东已验证的协同模式 [8] 美团应对策略 - 收缩社区团购(砍掉优选) 重点发展3万个闪电仓 升级前置仓至800平 构建即时零售基础设施 [12] - 提出"30分钟送万物"愿景 计划渗透3C 家电 服装等传统电商及线下零售领域 [15] - 通过骑手养老保险全国推广 与京东在骑手福利领域展开正面竞争 [23] 技术投入方向 - 美团已投资至少7家机器人公司 布局无人机 自动驾驶 具身智能等关键技术 [17] - 成立美团机器人研究院 收购光年之外AI公司 投资智谱AI 月之暗面等头部AI企业 [17][19] - 内部推行AI三大战略:提升运营效率 改造产品服务 构建大语言模型 [19] 潜在竞争变量 - 拼多多在上海秘密试验自建仓库 计划8月上线即时配送服务 [23] - 抖音调整"随心团"准入规则 承诺2025年给予商家100%返佣 加码高品质外卖 [23] - 高盛预测三种结局:美团守擂成功 阿里美团双寡头 或三足鼎立格局 [21]
重庆:支持开展“人工智能+消费”行动 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场景
快讯· 2025-07-18 20:14
新型消费发展措施 - 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 加快社交电商 内容电商 即时零售等新模式发展 [1] - 鼓励区县培育特色网货产业带 对符合条件的区县给予最高40万元资金支持 [1] - 升级"直播+"消费赋能行动 举办"万物直播季"等直播活动 [1] - 开展"渝系列"直播电商基地认定 对获评基地给予最高40万元奖励 [1] 创新消费场景建设 - 支持"人工智能+消费"行动 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场景 [1] - 有序发展低空旅游 航空运动 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应用场景 [1] - 每年举办一次低空飞行消费周活动 [1] 邮轮消费升级 - 加快释放邮轮消费 推动邮轮行业与商贸 文旅融合发展 [1] - 开发高附加值 多元化邮轮消费产品 [1]
商业零售行业2025年二季报业绩前瞻:平台加码即时零售,关注优质新消费标的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8 13: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商业零售行业2025年二季报业绩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1 - 6月社零同比增长5.0%,线上消费保持较强活力,电商、黄金珠宝、零售商业等板块各有发展态势,平台发力即时零售挖掘新增长,建议关注相关优质企业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消费数据情况 - 2025年1 - 6月社零总额累计24.5万亿元,同比增长5.0%,线上消费保持较强活力,全国网上零售额累计达7.4万亿元,同比增长8.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6.1万亿元,同比增长6.0%,线上渗透率24.9% [4] 各板块企业情况 电商板块 - 阿里巴巴聚焦核心业务,国内电商延续增势,海外盈利拐点加速推进,云业务需求高速增长,投入培育AI、即时零售业务,预计1QFY26收入达2492亿元,同比增长2.4%,Non - GAAP归普净利润为360亿元,同比下滑12% [4] - 京东供应链壁垒稳固,以旧换新政策驱动带电品类增长,布局服饰日百,即时零售延伸高频场景赋能主站流量,探索酒旅及海外新业务,预计25Q2收入同比增长15.2%至3357亿元,调整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0%至43.2亿元 [4] - 美团加大外卖常态化补贴巩固用户心智,即时零售订单峰值持续突破,预计25Q2收入同比增长12.3%到92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下滑20.2%至109亿元 [4] - 拼多多加码千亿扶持商家,出海业务稳步扩张,预计25Q2收入同比增长8.3%至1051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下滑29.3%至243亿元 [4] 黄金珠宝板块 - 老铺黄金处于品牌势能和消费者心智双重爆发期,预计业绩增长显著优于行业 [4] - 莱绅通灵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5900万元,24H1同期为归母净亏损 - 3706.52万元,25H1归母扣非6900万元 [4] - 菜百股份4 - 5月预计金条销售高速增长,金饰逐步修复,预计25Q2收入同比增长25% - 35%,归母净利润同比15% - 25% [4] - 周大生产品和渠道持续升级,预计25Q2收入同比 - 10%至5%,归母净利润同比 - 10%至5% [4] - 老凤祥品牌与渠道力较强,预计25Q2收入同比 - 15%至 - 5%,利润同比 - 10%至0% [4] 零售商业板块 - 小商品城新市场六区数贸中心首轮招商顺利落地,后续招商前景乐观,义支付交易规模增速符合预期,预计25Q2收入同比10 - 20%,利润同比15 - 20% [4] - 名创优品国内门店同店销售有望修复,潮玩品牌TOP TOY高速扩张,海外加快开店,预计25Q2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19.8%,调整后净利润6.4亿元,同比增长2.9% [4] - 大商股份聚焦优质存量项目,推进业态升级改造,驱动单店效益提升,预计25Q2收入同比 - 10%至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 - 10% [4] - 永辉超市25年6月调改门店数达124家,调改投入等因素预计存在短期阵痛,预计Q2归母净亏损 - 3.88亿元,归母扣非净亏损 - 9.67亿元 [4] - 重庆百货百货、超市升级改造推进,家电受益“以旧换新”政策,马消投资收益持续贡献,预计25Q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0% [4] 投资分析意见 - 建议关注聚焦核心主业、投入AI并即时零售的电商(阿里巴巴、京东、美团、拼多多),产品及品牌升级长周期下的优质黄金珠宝品牌(老铺黄金、曼卡龙、菜百股份、莱绅通灵、老凤祥、周大生),数智化转型叠加稳定币催化的综合贸易服务商(小商品城),IP驱动满足情绪需求的消费品牌(量子之歌,名创优品),转型升级的百货超市(大商股份、永辉超市、重庆百货) [4] 重点跟踪企业25Q2业绩预测 - 报告给出红旗连锁、重庆百货、永辉超市等多家企业25Q2收入及归母净利润预测及同比情况 [5][6] 行业重点公司估值表 - 报告给出电商、超市百货、黄金珠宝、消费品牌、数字商业等行业重点公司的股价、市值、EPS、PE等估值数据 [6][7]
2025年中国网络零售百强发布,即时零售亮眼、品类线上化加速
贝壳财经· 2025-07-17 09:30
行业趋势 - 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持续扩张,2025年TOP100企业网络销售总额达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1] - 即时零售成为增长极,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1.4万亿元,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达25% [1] - 品类线上化加速,家电音响器材、体育娱乐用品、药品等品类线上占比显著提升,"全品类线上渗透"成行业共识 [1] - AI技术赋能零售企业,实现库存周转提速、营销精准度提升,前置仓、闪电仓模式推动供应链灵活性升级 [1] TOP100企业构成 - TOP100企业呈现"消费品企业主导、多业态协同"特点,消费品企业占比63家(家电家居类24家、食品饮料类15家、家清个护化妆品类14家、服装鞋帽类9家、金银珠宝类1家) [2] - 实体零售企业24家,电商企业13家,多元主体共同支撑万亿级市场 [2] - 头部企业引领作用显著,4家"千亿俱乐部"企业为京东、美的、阿里巴巴和唯品会,20家企业处于"百亿阵营" [2] 企业增长表现 - 60家TOP100企业实现网络销售正增长,其中40家同比增速达两位数 [2] - 电商企业中5家、实体零售企业中10家、消费品企业中25家实现两位数增长,均为十亿级以上规模企业 [2] 细分领域表现 - 家电家居类表现最"重",TOP30企业网络销售额达3968.3亿元,是体量最大的细分领域 [3] - 家清个护化妆品类增长最"快",TOP20企业中65%实现两位数及以上增速 [3] - 零售渠道类最"多元",TOP70包含54家实体零售企业与16家电商企业,线上线下融合特征显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