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化视野
icon
搜索文档
从增量红利到存量博弈,日丰管道如何破局行业新常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16:30
每经编辑|蒙锦涛 当房地产高增长落幕,家装行业正经历着从增量红利向存量博弈的转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小品牌在生存压力下节节败退,而头部企业却在危机 中嗅到新机。 当管道渗漏、水质污染成为旧房翻新的最大痛点,市场正在无情淘汰投机者,却为坚守者打开新大门。根据沙利文(Frost & Sullivan)2025年5月发布的 权威调研,日丰获"中国家装管道第一品牌"称号,销额、销量(吨)、服务家庭数、营销网点数四个关键维度均位居2024年行业榜首。 市场地位声明 ==日丰 中国家装 道質 (按2024年销额、销量、服务家庭数与营销网点数计)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基于对 中国内地(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家装管道市场的研究;按2024年销额、 销量(吨)、服务家庭数与截至2024年底营销网点数计;家装管道指 家庭装修时铺设的户内管道;于2025年5月完成调研。 SINCE 1961 =JII 2025年05月 FS-2025-MPC-373045 *本文件仅作为所载结论之市场研究报告中的核心要素展示,非宣传推广画面 "隐形冠军"的荣誉背后,恰是这场存量博弈的写照。在行业集体焦虑时,他们以 ...
陈茂波:香港绝对有条件成为中国车企及产业链出海的“落脚点、桥头堡、充电站、推进器”
智通财经网· 2025-06-11 20:11
上月宁德时代在香港上市,成为了今年以来全球最大的IPO(首次公开招股),它所筹得的资金约九成 用于匈牙利厂房的建设,是"香港集资以支持国际拓展"这模式的示范。无惧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国际 投资者对中国创科企业的兴趣和憧憬,让更多国际资金来到香港,寻求投资项目。相信跟汽车产业链和 供应链相关的企业,能更容易找到好的投资者。此外,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对 国际法规和习惯的熟悉,以及遍布全球的网络,能够助力内地企业出海、走进国际市场。鼓励大家在香 港设立国际业务总部、供应链管理中心和财资中心等。 第二,香港正全力推动创科发展成为香港经济的新引擎,并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兄弟城市联动,成为涵盖 研发、商业化到先进制造等功能全面的国际创科中心。其中,香港标准与国际高度接轨、保障知识产权 制度完善、汇聚内地和国际数据和人才等优点,都让新能源汽车、智慧交通、车联网等产业有更广阔的 试验空间和应用场景。事实上,多家在这一领域的企业已经落户香港,并成为香港重要的合作伙伴。不 少它们的上下游的企业也已到了香港,成立研发和人才培训基地。 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全球化的视野和资源整合。尽管当前全球面对保护主义和关税 ...
在AI时代重新思考教育
虎嗅· 2025-04-19 15:22
教育行业现状与挑战 - 教育支出是中国家庭财富中仅次于房产的第二大支出,但教育形式与技术发展严重脱节,基础教育体系近30年几乎无变化[1][3] - AI技术已颠覆知识生产方式(如OpenAI能完成大学级论文),但教育仍沿用工业化时代分科教学体系,学科边界固化[4][5] - 传统教育评价体系单一(如高考导向),导致教学聚焦标准答案,抑制创造力培养,创新教育在现有框架下难以平衡[8][9] 未来人才核心能力 - 适应力成为关键素养,需从小培养应对变化的能力,而非追求稳定环境[6] - 可迁移的基础能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比职业专用技能更重要,创造力可通过训练提升,需打破常规思维惯性[7][8] - 团队合作是未来解决复杂问题的必备能力,但基础教育缺乏系统培养,且与升学考核机制存在冲突[12][14][15] AI时代的教育重构 - 人类竞争力转向提出问题、跨学科整合及同理心,AI在已知问题解答上已超越人类[11][18] - 教育目标应从知识记忆转向能力构建,知识点是手段而非目的,需注重思维训练和迁移应用[10][11] - 线下社交环境的价值不可替代,学校核心功能转向培养人际协作能力,技术越进步面对面交流越重要[16][17] 全球化与跨文化教育 - 逆全球化背景下仍需培养全球化视野,跨国企业(如泡泡玛特)通过文化输出和本地化协作开拓市场[23] - 跨文化合作需开放心态和文化同理心,基础教育需加强多元文明认知,避免单一文化优越感[24] - 团队协作中需平衡领导与跟随角色,冲突管理能力是长期培养重点[15][16] 高等教育选拔趋势 - 美国顶尖高校采用多维评价(课外活动、个人陈述等),满分考生可能因缺乏独特性被拒[26][27] - 大学资源倾向多元背景学生,过度专注标准化考试反限制发展潜力,招生官注重动机真实性[28][30] - 教育包装现象存在但易被识别,长期能力与入学后表现才是核心,升学非终极目标[31] 心理健康与教育平衡 - 中国青少年抑郁率显著上升(初中24.7%、高中31.2%、大学36.5%),学业压力是主因[34] - 学校需构建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家庭应避免过度目标导向,亲子关系质量影响深远[35][36] - 家长需为孩子"留白",过度安排会限制自主探索,价值感培养比短期成绩更重要[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