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搜索文档
海拔4800米的守望
人民日报· 2025-07-06 06:02
安多气象站概况 - 安多气象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气象站,位于西藏那曲市唐古拉山脉南麓,海拔4800米,被誉为"天下第一气象站" [2] - 该站由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金水于1965年创建,最初仅有两顶帐篷,现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站点 [2] 极端环境条件 - 安多地区具有"三多"特征:风多(年8级以上大风140多天)、雪多(年降雪109天)、寒冷多(年平均温度-2.8℃,最低-43.2℃) [3] - 年雷暴日数超过90天,冰雹日数超过70天,均为全国之最 [3] - 工作人员长期面临高寒缺氧环境,普遍存在头痛、胸闷、失眠等症状,易引发高原疾病 [4] 工作条件改善 - 近年新增集中供暖(2023年)、制氧机、深水井等设施,水质和供氧问题得到改善 [4] - 建立人员流转机制,工作满5年可调换地点 [4] - 现有9名职工(6名为女性),承担观测、巡检、设备维护等全方位工作 [7] 设备维护挑战 - 负责28个自动气象站(2018年仅3个)的维护,分布范围达10万平方公里,最远站点距离500公里 [5][6][9] - 维护需穿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口和无人区,冬季温度低至-30℃ [6] - 永波湖生态气象观测站维护需等湖面结冰才能横跨,2021年首次巡检时发现40公里无路面、300公里无信号 [6] 气象服务成效 - 在青藏公路109国道沿线建立4套交通气象站,有效支撑唐古拉山口的交通疏导 [8] - 2025年6月成功预警雷暴冰雹天气,帮助109国道改造项目避免损失 [8] - 持续扩建监测网络(2025年新建站点中),提升预报准确性以支持当地发展 [9] 团队荣誉与传承 - 2021年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7] - 新一代职工在"金水井"精神感召下坚守岗位,持续记录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数据 [9]
专家共议极地野外站联网建设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9 10:21
极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年度会议 - 北极黄河野外站、南极中山野外站、南极长城野外站召开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研讨极地野外站联网建设、科研创新、国际合作等议题 [1] - 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审议并通过2024年度工作总结、2025年度工作方案及开放基金评审结果 [1] - 各站学委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穆穆、吕达仁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领衔,委员对2024年工作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1] 极地科研发展方向与建议 - 学委会建议聚焦极地生态环境演变、冰盖物质平衡、空间天气效应等关键科学问题,构建多维度长时序观测体系 [2] - 提出优化传感器网络布局,加强跨学科数据融合,打造国际认可的高精度极地数据库 [2] - 推动数据资源与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互联互通,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 [2] - 建议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国际合作网络,主导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以提升全球话语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