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号

搜索文档
向海图强 海洋经济释放“蓝色引擎”澎湃动能
央视网· 2025-08-02 10:39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 1万亿元 同比增长5 8% [1] - 海洋经济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1] 海洋传统产业 - 海洋船舶工业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1]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7718亿元 同比增长8 0% [1] - 海洋交通运输业韧性凸显 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 2%、6 9% [1] 海洋新兴产业 - 海洋工程装备交付和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9 3%和9 7% [3] - 青岛发布"海星大模型"用于海洋药物研发 [3] - 兆瓦级发电机组"奋进号"连续并网运行超3年 [3] 海洋空间资源与能源 - 全国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 7万公顷 同比增长25 2% 涉及投资额超5000亿元 [5] - 海上风电发电量、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分别增长2 2%、199 4% [5] - 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 8% [5] 深海探测与资源开发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在海南启动运行 覆盖2000米以上梯度试验环境 [10] - 仿蝠鲼机器人与"蛟龙号"在南海冷泉区实现柔性智能协同作业 [10] - "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投产 成为我国最大海上气田 [10] - 水下生产系统装备品牌"擎海"发布 推动深水油气装备自主可控 [10] 政策与战略方向 - 自然资源部将深化科技创新 优化产业布局 激发市场活力 [12]
上半年我国深海探测与资源开发能力增强
快讯· 2025-08-02 08:17
深海探测技术进展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在海南启动运行 提供从数百米到2000米以上梯度渐变的试验环境区域 支撑深海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原始创新 [1] - 仿蝠鲼机器人与"蛟龙号"在南海冷泉区协同作业 实现从"硬式机械"向"柔性智能"转变 拓展深海装备应用场景 [1] 深海资源开发成果 - 南海"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投产 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 [1] - 水下生产系统装备品牌"擎海"发布 为打造自主可控的深水油气装备现代产业链奠定基础 [1]
夯实向海图强坚实根基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2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海洋经济是我国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系列部署 [1] - 我国在深海探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包括"蛟龙"探海、"深海一号"大气田投产、"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等 [1] - 山东、江苏、福建等地发布海洋产业相关政策,推动产业能级提升 [1] 海洋经济重点领域 - 积极开发海洋油气、渔业、矿产等资源,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新能源等产业 [1] - 科技创新聚焦港口清洁用能、高端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 [2] - 对海洋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在土地、海岸线、海域等方面优先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案 [2] 海洋生态保护 -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2] - 推进海洋垃圾治理和污染防治,发展绿色海洋产业 [2] - 推广清洁能源在海洋领域的应用,探索生态友好型开发模式 [2] 国际合作与治理 - 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倡导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3] - 加强与沿线国家海洋经济合作,推动港口互联互通、海洋贸易和科技交流 [3] - 在国际海洋规则制定中贡献中国智慧,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 [3]
智能化与机器人共绘中国海上油气“新图景”|向海图强 海洋经济破浪前行
证券时报· 2025-07-21 08:22
深海油气开发智能化转型 -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最高日产能突破1500万立方米,成为中国产量最大的海上油气田[1] - 全球70%油气资源蕴藏海洋中,44%分布在300米以上深水及超深水区域[1] - 智能化系统成为深海油气开发"中枢神经",如"深海一号"平台可通过陆控中心远程接管台风模式生产[3] - 中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秦皇岛32-6实现五大智能应用场景,包括人员健康监测与隐患实时识别[3] 智能化技术带来的效益 - 南海东部油田西江24-7平台实现智能采油与运维,2024年上半年油气产量超计划完成[4] - AI技术预计带来7美元/BOE降本空间,成本降幅达17.5%[4] - 水下机器人"麒麟臂"减重35%,年采购维护费用可减少千万成本[7] 深海装备技术突破 - 4000米级ROV"FCV4000"采用钛合金耐压壳体,配备厘米级精度机械臂与智能路径规划系统[6] - 水下机器人突破人类生理极限,完成声呐扫描、超声探伤等高难度任务[7] - 中国首台七功能机械手"麒麟臂"陆地测试成功,肩腕转角与夹持力指标世界前列[7] 中国海洋工程全球竞争力 - "海基一号/二号"刷新亚洲深水导管架纪录,"深海一号"能源站与"海葵一号"FPSO标志技术突破[9] - 珠海基地24套2000米级吸力锚交付巴西梅罗二期项目,装备制造能力获国际认可[9] - 中国全海式油气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实现重大突破,技术输出至巴西等国际市场[9]
智能化与机器人 共绘中国海上油气“新图景”
证券时报· 2025-07-21 02:41
深海油气开发进展 -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最高日产能突破1500万立方米,成为中国产量最大的海上油气田 [1] - 全球70%油气资源蕴藏在海洋中,其中44%分布在300米以上深水及超深水区域 [1] - 中国通过机器人和智能化技术重构海上油气开发成本曲线和安全边界 [1] 智能化系统应用 - "深海一号"平台配备台风模式远程控制系统,极端天气下可由陆地终端接管生产 [2] - 秦皇岛32-6智能油田实现五大智能应用场景,包括人员健康监测和隐患实时识别 [2] - 西江24-7平台实现智能采油与运维,2024年上半年南海东部油田油气产量超计划完成 [3] - AI技术预计带来17.5%成本降幅,相当于7美元/BOE [3] 水下机器人技术突破 - "FCV4000"水下机器人可在4000米深度作业,配备厘米级精度的液压机械臂 [4] - 中国首台七功能机械手"麒麟臂"减重35%,年采购维护费用可减少50%以上(千万级成本) [5] - 水下机器人能完成声呐扫描、超声探伤等人类无法执行的深海作业 [5] - 全球水下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中国增速显著领先 [5] 海洋装备制造国际化 - "海基一号/二号"、"深海一号"能源站、"海葵一号"等装备创亚洲或全球纪录 [6] - 珠海基地交付24套2000米级吸力锚,应用于巴西梅罗二期超深水项目 [6] - 中国全海式油气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实现重大突破 [6]
“乘数效应”打造10万亿市场 海洋经济成中国经济增长“蓝色引擎”
央视网· 2025-07-20 08:50
海洋经济整体表现 - 2024年一季度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增速领跑国民经济 [1] - 深海科技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财经会议明确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1] - 近10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 累计增长75.9% 进入"质变"发展阶段 [28] 深海油气开发 -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实现年产能45亿立方米天然气 设计产能达峰并接入全国管网 [3] - 该气田技术体系将带动宝岛21-1等深水油气藏开发 提升海洋油气对国内能源供给保障 [3] - 全球近十年70%-80%重大油气发现来自深水及超深水区域 深海已成核心战场 [7] - 海洋多种能源融合开发方案推进 结合风能与油气资源就地生产化工产品 [5] 海上风电发展 - 广东阳江建设我国首个±500千伏海上换流站 重2.7万吨 2026年投产后年送电60亿度至粤港澳大湾区 [9] - 首创"绿电拼车"模式 汇集4个风电项目电力 构建海底新能源"高速路" [12] - 阳江集群实现叶片研发至运维全链条生态 8兆瓦以上大机组和漂浮式风电技术突破带动20多个细分产业升级 [11] 海洋牧场创新 - "苏海1号"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投产 总投资6亿元 年产8000吨三文鱼 年产值超5亿元 [14] - 采用全电力驱动系统 续航2万海里 规模达3.5个标准足球场 [14] - 计划推广5艘同型船 形成年产量4万吨 市场规模280亿元 [16] 海底数字基建 - 中国首个商用海底智算中心集群投入运行 "海底智算舱"下水实现"陆数海算"模式 降低制冷能耗 [18] - 100个海底数据舱较陆上同类每年省电1.2亿度 未来可与风电、牧场等产业融合 [20] - "南鲛号"水下敷缆机器人测试中 敷埋速度达1000米/小时 较传统提升1倍 核心部件100%自主可控 [22][24] 产业协同发展 - 海洋经济呈现一二三产融合特征 国产邮轮实现装备制造+旅游模式 风电与养殖融合提升海域利用率数倍 [28] - 新兴领域包括智能船舶、蓝色碳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 [28] - 形成海岸带-近海-深远海三重空间开发体系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模式成熟 [28]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经略海洋 向海图强
央视网· 2025-07-10 19:48
海洋强国建设进展 - 我国系统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在海洋经济发展 海洋科技创新 蓝色粮仓建设 海洋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 - 新一代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10分钟可投放20万尾鱼苗 [1] - 海南琼东南盆地"深海一号"气田年产气量有望超45亿立方米 [1] - 我国海岸线总长3.2万公里 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三分之一 [1]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2] - 海洋船舶新接订单量 海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保持全球领先 [2] - 海洋能 海水淡化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 [2] - "十四五"以来全国批准用海用岛面积9858平方千米 盘活利用存量围填海159平方千米 [2] 海洋科技创新 - "梦想"号开展大洋探秘 [2] - 妈祖海洋数值预报模式全面推广 [2] - 福建加快建设"空天陆海潜"一体化大融合平台 [3] - 海南开辟"以场带产 深海智造"新赛道 深海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快速发展 [3]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 - 广东施行《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2] - 浙江以盘活存量用海为载体优化空间格局和产业布局 [3] - 山东累计培育国家级海洋牧场71处 [3] - 沿海地区因地制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3]
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港股最大出行平台来了;600360,国资拟入主→
新华网财经· 2025-06-26 08:28
能源与资源 - 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23口水下气井全部投入运行,最高日产能达150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最大海上气田[1][11] 资本市场与股权变动 - 曹操出行于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港股最大出行平台,发行价41.94港元,全球发售4417.86万股,引入6家基石投资者包括梅赛德斯-奔驰等[2][18] - *ST华微控股股东上海鹏盛转让22.32%股份(2.14亿股)给亚东投资,实控人变更为吉林省国资委[3][13] - 新时达完成股权转让,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取得29.24%表决权,海尔集团成为实控人[21] 消费与零售 - 5月全国彩票销售570.36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体育彩票增长26%至385.07亿元,福利彩票增长8.6%至185.29亿元[4] - 深圳出台措施促进服务消费,支持电竞、直播电商、数字人应用等新业态,放宽跨境交付等服务贸易限制[8] 新能源汽车与科技 - 6月1-22日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69.1万辆,同比增长38%,渗透率达54.5%[11] - 小米宣布将于6月26日发布AI眼镜,同时小米YU7车型正加速向全国展车点配送,智能制造二期项目即将投产[15][17] - 上汽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上汽时代动力系统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主营电池及配件销售[20] 金融与投资 - 6月央行MLF净投放1180亿元,叠加逆回购后中期流动性净投放达3180亿元[7] - 平安人寿增持招商银行H股至15%触发第三次举牌,为2025年险资首次[18] - 新华保险宣布将加大投资大健康产业,发起设立500亿元私募证券基金一期已投完,二期200亿元正在筹备[20] 行业政策与监管 - 成都出台14条措施培育低空经济,对商业化载人航线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乘客享票价补贴[6] - 市场监管总局强调防治统计造假,将建立数据质量核查机制和全链条防控体系[5] - 商务部试点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信息报告制度,首批覆盖8个省市[7]
从装备到技术全面突破 我国深水油气自主开发能力实现跃升
央视网· 2025-06-25 17:33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投产 - 中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成为国内最大海上气田 [1] - 作业水深实现从浅水到超深水跨越,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深水油气工程建设能力大幅提升 [1] - 项目每天可向粤港澳大湾区、海南等地输送超过1500万立方米天然气,成为中国产量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海上气田 [4] 项目技术特点 - 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地层最高温度达138摄氏度,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 [7] - 首创深水半潜式平台远程操控的水下生产系统回接浅水导管架平台的全新开发模式 [10] - 突破深水气田超远距离单管回接等世界级技术难题,为深海油气资源经济高效开发开拓新路 [10] 深海油气装备发展 - 中国相继研发建成"深海一号""海基系列""海葵一号"等一批大型深海油气装备 [11] - 打造"海洋石油201"等3000米级深水工程船舶,实现一批"卡脖子"装备研发新突破 [11] 海洋能源供给增长 - 2024年中国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7%、8.7% [13] - 海洋原油增量占全国原油增量近八成,成为中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增长极 [13]
“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百亿立方米 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6-08 07:56
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 "十四五"期间海南在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成功探获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气田陵水36-1和国内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宝岛21-1 [1] - 建成"深海一号"一期和二期项目,带动海南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1] - "深海一号"气田自投产以来长期保持高产稳产,连续三年天然气产量超30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 [1] "深海一号"项目进展 - 2024年二期项目加入后,"深海一号"整体产量持续攀升,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华南地区保供主力气田的地位 [1] - 项目相关成果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成为当年海洋工程领域唯一的一等奖 [1] - 项目前期投入巨大,但在生产运行中展现出良好经济性和科技成果 [1] 海洋能源基础设施发展 - "深海一号"等海上油气项目拉动海南海洋能源开发基础设施更新,包括里程更长、管输量更大的海底管网 [2] - 三亚、澄迈等地的油气处理终端、物流码头建设规模扩大,物资吞吐数量和种类显著提升 [2] - 相关设备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提高,为开发"海上万亿大气区"奠定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