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要素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谈出海,一线实战派们总结了九大关键词丨出海峰会
吴晓波频道· 2025-06-02 23:27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与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1-4月累计出口金额达477亿美元 [2] - 全球短剧应用第一季度内购收入近7亿美元 国产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达455亿美元 [2] - 跨境电商、游戏、专利、商旅服务等领域实现全面出海扩张 [2] 全球化趋势与挑战 - 产业生态、数字化链路与本土化战略加速碰撞 贸易保护主义与跨文化管理成为主要挑战 [2] - 出海竞争进入"深水区" 需聚焦深度本地化与可持续全球化 [2] - 逆全球化背景下需以价值创造为目标 满足所在国市场、税收和就业需求 [7] 专家核心观点 战略方向 - 全要素出海成为新特征 涉及合规、供应链、组织、品牌等系统性重构 [4][5][6] - 需平衡美国与非美市场关系 动态调整出海策略 [6] - 从"产能迁徙"转向"文明共生" 构建供应链优势与生态协同 [8][11] 关键能力 - 创新能力、工匠精神与谦卑态度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能力 [8] - 建立海外信任体系是当前短板 需强化跨文化沟通与本地关系网 [10][11] - 日本企业经验显示 融入当地社区是长期成功关键 [6] 行业动态与峰会聚焦 - 2025年出海关键词从"坚持"转向"突破" 反映企业厚积薄发态势 [10] - 第二届出海全球峰会聚焦"共融共建" 探讨创新模式与本地化路径 [11] - 1500+企业将参与峰会 覆盖智造、电商、医疗等多领域 [2][11]
专访吴晓波:大变局中的外贸四十年
吴晓波频道· 2025-05-25 03:06
中国外贸发展历程 - 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产业基础薄弱,通过"市场换技术,时间换空间"策略引进外资和技术,如上海宝山钢铁厂从日本引进生产线 [3] - 1980年代消费品领域开始小规模出口尝试,如天津飞鸽自行车、上海蝴蝶缝纫机,但缺乏国际市场意识 [3] - 1998年关键转折点,中国首次出现产能过剩,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超50%,亚洲金融危机倒逼寻找全球市场 [6] - 2001年加入WTO后外贸总额从5096.5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7] - 2013年后跨境电商兴起,如安克创新通过亚马逊平台推广自有品牌,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58.6% [7] -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加征关税倒逼产业升级 [7] 一甲子理论三阶段划分 - 第一阶段(1978-1998):从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主要满足国内基本需求 [8] - 第二阶段(1998-2008):出口驱动阶段,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从服装鞋帽扩展到电子产品 [8] - 第三阶段(2018年后):全要素出海阶段,预计持续20年,供应链、设备、研发等全方位海外布局 [8] 全要素出海实践与挑战 - 越南家电企业迁移研发中心和供应链体系,中东光伏企业输出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9] - 面临五大挑战:合规、供应链、品牌、企业组织和国别选择,其中合规是最大挑战 [10] - 巴西税收系统复杂被称为"税种地狱",小米在巴西市场遭遇税务难题 [10] - 新能源汽车面临欧美区域性供应链限制,传统"中国制造,全球销售"模式需重构 [11] - 越南独立工会导致劳资纠纷频发,宗教文化差异考验管理智慧 [11] - 海外公司贷款担保问题:日本企业禁止总部担保,中国企业面临类似抉择 [11] - 品牌策略选择难题:全球统一还是本地化,定位差异可能导致消费者质疑 [11] 外贸转内销困境 - 外贸转内销是伪命题,两者能力体系完全不同 [13] - 常州箱包企业转型案例:缺乏电商运营人才、品牌IP打造能力和线下渠道 [13] - 成功案例极少,奥佳华稍有知名度但未成气候 [14] - 根本原因在于外贸企业长期依赖OEM简单模式,缺乏全链路能力 [14] 制造业两极分化趋势 - 头部企业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提升效率,如黑灯工厂20秒生产手机 [14] - 家电行业美的、海尔持续投入研发拓展全球市场 [14] - 中小企业因创新力匮乏、资金不足面临淘汰 [15] - 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光伏、高端装备制造发展迅猛 [15] -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钢铁陷入困境 [15] AI领域发展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应用场景,但中小企业主动性不足,依赖巨头推动 [15] - 应用层和协议制定层已有突破,如华为鸿蒙系统可能打破安卓与iOS垄断 [15] - 中国企业在机器人领域参与制定全球协同协议 [15] 东南亚供应链地位 - 东南亚国家是全球供应链重要环节 [17] - 中国制造业从学徒成长为竞争者,展现韧性与创造力 [18] - 未来将经历大浪淘沙,留下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