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追责

搜索文档
财务造假强制退市不含糊
经济日报· 2025-07-22 06:15
财务造假案件概况 - 金通灵及6名相关人员因欺诈发行股票罪、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检察机关公诉 [1] - 2025年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企业达9家 涵盖重大违法类(锦州港 普利制药 卓朗科技 广道数字 江苏吴中) 交易类(东方集团) 规范类(紫天科技) 财务类(九有股份 青岛中程) [1] - 锦州港因2020-2023年连续4年财务造假7月25日终止上市 副总裁宁鸿鹏 曹成因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逮捕 [1] 监管政策与执法力度 - 2024年证监会办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128起 [2] - 新"国九条"明确加大退市力度 连续3年造假或单年造假超2亿元且占比达30%即触发强制退市 [3] - 2024年7月六部门联合发文构建跨部门协作体系 推动行政处罚 刑事追责与民事赔偿"三位一体"长效机制 [3] - 2024年证监会及派出机构作出财务造假处罚决定61起 涉及责任主体426家 罚没金额51.37亿元 扣除恒大地产案后案均处罚金额1577万元 较2023年增长12% [9] 全链条追责机制 - 首例"第三方配合造假"处罚落地 越博动力退市案中第三方个人于某 贺某分别被罚200万元 30万元 [2][6] - 两名注册会计师配合北京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判处有期徒刑 [6] - 赛为智能财务造假民事诉讼案中配合造假的供应商承担3%连带赔偿责任 [6] 公司治理与制度建设 - 新公司法明确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12] - 2025年3月修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要求审计委员会全部由董事组成且独立董事占多数 [12] - 新会计法重罚财务造假 伪造会计凭证等违法行为罚款上限提高至违法所得10倍 授意编制虚假报告罚款上限从5万元提高至500万元 [13] 中介机构监管 - 普华永道在恒大案中受到"史上最严罚单" [13] - 三部门联合印发《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遏制"低价竞标"现象 [13] - 国务院发布新规对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提出明确要求 [13] 市场监管技术升级 - 沪深京交易所一线监管采用"雷达扫描"模式 查处周期缩短40% [14] - 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降低维权门槛 泽达易盛案7195名投资者获赔2.8亿余元 [10] - ST摩登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案通过代位诉讼追回2.4亿元 [10]
超15万户股东忐忑等明日复牌!云内动力连续两年财务造假将被ST 责任人有高管和中层干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18:12
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因2021年和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被云南证监局处以600万元罚款,董事长杨波等合计被罚650万元 [1][3] - 2021年年报虚减营业收入1.80亿元(占当年营收2.25%),虚增利润总额767.50万元(占当年利润总额13.51%) [4] - 2022年年报虚增营收2257.72万元(占当年营收0.47%),虚减利润1.02亿元(占当年利润总额7.84%) [4] - 造假行为包括销售返利核算不规范、虚构收入、跨期确认收入、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准确等 [3][4] 监管处罚与股票风险警示 - 深交所将对公司股票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云动" [3] - 公司股票于7月9日停牌一天,7月10日复牌 [3] - 公司此前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于2025年1月11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3] 责任人追责范围 - 董事长杨波被罚200万元,因未建立有效内控制度且未勤勉尽责 [6] - 时任总经理代云辉、宋国富各被罚80万元,财务总监屠建国被罚90万元 [6] - 非高管人员如财务管理部部长朱国友、营销公司副总张永齐分别被罚60万元 [7] - 监管机构认定中层干部在财务造假中负有直接责任,体现"全链条追责"趋势 [7][8] 业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因拟开展L4级智能配送机器人业务,年内股价涨幅约30% [3] - 截至3月31日,公司股东数为15.47万户 [3] 公司后续措施 - 公司承诺对财务报告进行差错更正和追溯调整 [4]
多家中介机构收千万罚单,上半年会计所罚没款同比增超90%
第一财经· 2025-06-30 20:48
监管趋严态势 - 上半年证监会及交易所披露118张罚单涉及近40家会计所其中16家遭行政处罚合计罚没1.97亿元同比增加94% [1][4] - 监管强化"全链条追责"模式对财务造假案涉事中介机构追责力度加大包括会计所、律所等 [2][6] - 新《会计法》实施后会计所因财务造假被罚没金额达7.75亿元同比激增3.75倍 [4][5] 典型处罚案例 - 大信所因星星科技、广汇物流等公司年报审计虚假记载被罚没1799.05万元4名签字会计师各罚50-60万元 [2][4] - 中审众环所因宜华集团年报审计虚假记载被罚没350.94万元 [3] - 中喜所因华讯方舟鉴证业务违规被罚50万元 [3] - 天衡所因中利集团、江苏舜天审计违规罚没4964.43万元为单家最高 [4] 处罚力度升级 - 近一年会计所平均罚款倍数升至2.45倍较前期1.66倍显著提高5倍以上罚款案例近10起 [5] - 普华永道中天因重大财务造假被采取"没一罚十"顶格处罚 [6] - 监管首次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强化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 [6] 政策导向 - 最高法与证监会联合发文要求全方位打击财务造假强调"追首恶"与"打帮凶"并重 [6] - 监管明确将严惩造假策划者、组织者及第三方配合者重点打击造假利益链 [6]
越博动力内斗双方均受处罚!证监会首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合计开出3310万元罚单
华夏时报· 2025-06-29 16:41
公司财务造假行为 - 公司2018年至2022年连续五年通过虚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销售、视觉识别板卡代加工等业务以及退货不入账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 [2] - 2018年至2022年涉嫌虚增收入分别为4.25亿元、2.63亿元、1.38亿元、9891.41万元、2168.14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86.08%、67.88%、41.33%、32.25%、15.24% [2] - 2018年至2022年涉嫌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1.53亿元、3263.18万元、3620.31万元、2201.71万元、-72.0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546.30%、4.00%、92.14%、8.01%、0.30% [2] - 2020年通过虚假转让子公司股权虚增利润1900.48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48.37% [3] - 2022年半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7981.09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40.14% [3] 信息披露违规 - 2021年未及时披露2400万元关联交易,占2021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8.69% [3] - 2021年未及时披露3起重大诉讼,累计合同金额1.26亿元,占2020年经审计净资产的35.20% [3] - 2022年未及时披露5起重大诉讼,累计合同金额2.31亿元,占2021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79.70% [3]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拟对公司处以1000万元罚款 [4] - 对实际控制人李占江处以1350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4] - 对前任董监高人员分别处以4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30万元罚款 [4] - 首次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贺靖、于懿分别处以200万元、30万元罚款 [6] 公司背景与事件 - 公司成立于2012年,2018年5月在创业板上市,2024年6月被终止上市 [5] - 2022年下半年公司发生控制权争夺事件,原董事长李占江与时任董事长贺靖发生冲突 [5] - 第三方贺靖配合公司虚构业务收入9106.13万元 [6] - 第三方于懿配合公司虚构业务收入2.70亿元 [6] 监管趋势与影响 - 证监会首次对配合财务造假的第三方主体启动行政处罚 [1] - 2020年以来有58家上市公司涉及686家第三方配合造假 [7] - 监管思路从"聚焦造假主体"转向"全链条追责" [1] - 证监会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对造假责任人及配合造假方的追责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