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退市

搜索文档
财务造假强制退市不含糊
经济日报· 2025-07-22 06:15
财务造假案件概况 - 金通灵及6名相关人员因欺诈发行股票罪、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检察机关公诉 [1] - 2025年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企业达9家 涵盖重大违法类(锦州港 普利制药 卓朗科技 广道数字 江苏吴中) 交易类(东方集团) 规范类(紫天科技) 财务类(九有股份 青岛中程) [1] - 锦州港因2020-2023年连续4年财务造假7月25日终止上市 副总裁宁鸿鹏 曹成因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逮捕 [1] 监管政策与执法力度 - 2024年证监会办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128起 [2] - 新"国九条"明确加大退市力度 连续3年造假或单年造假超2亿元且占比达30%即触发强制退市 [3] - 2024年7月六部门联合发文构建跨部门协作体系 推动行政处罚 刑事追责与民事赔偿"三位一体"长效机制 [3] - 2024年证监会及派出机构作出财务造假处罚决定61起 涉及责任主体426家 罚没金额51.37亿元 扣除恒大地产案后案均处罚金额1577万元 较2023年增长12% [9] 全链条追责机制 - 首例"第三方配合造假"处罚落地 越博动力退市案中第三方个人于某 贺某分别被罚200万元 30万元 [2][6] - 两名注册会计师配合北京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判处有期徒刑 [6] - 赛为智能财务造假民事诉讼案中配合造假的供应商承担3%连带赔偿责任 [6] 公司治理与制度建设 - 新公司法明确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12] - 2025年3月修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要求审计委员会全部由董事组成且独立董事占多数 [12] - 新会计法重罚财务造假 伪造会计凭证等违法行为罚款上限提高至违法所得10倍 授意编制虚假报告罚款上限从5万元提高至500万元 [13] 中介机构监管 - 普华永道在恒大案中受到"史上最严罚单" [13] - 三部门联合印发《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遏制"低价竞标"现象 [13] - 国务院发布新规对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提出明确要求 [13] 市场监管技术升级 - 沪深京交易所一线监管采用"雷达扫描"模式 查处周期缩短40% [14] - 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降低维权门槛 泽达易盛案7195名投资者获赔2.8亿余元 [10] - ST摩登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案通过代位诉讼追回2.4亿元 [10]
又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严查 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金融时报· 2025-07-16 09:37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 - *ST苏吴因连续4年财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拟处以1000万元罚款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 2020年至2023年公司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和3.77亿元,占当期营收的26.46%、26.39%、21.26%和16.82% [2]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2.89%、51.65%、26.42%和29.81% [2] 关联方资金占用 - 2020年至2023年未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期末余额分别为1.27亿元、13.93亿元、15.43亿元和16.93亿元,占净资产比例从6.88%升至96.09% [2] 处罚措施及市场影响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罚款总计3050万元,实际控制人钱群山拟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3] - 公司股票自7月14日起被上交所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前已因财务报告问题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 [4] 行业监管动态 - 中国证监会近期对元道通信、南京越博动力等公司涉嫌财务造假立案或处罚,强调"零容忍"态度 [5][6] - 监管部门通过打击虚构业务、滥用会计政策等行为强化市场生态治理 [6] 公司背景及应对 - *ST苏吴成立于1994年,1999年上市,主营业务涵盖医药、房地产及投资 [4] - 公司称将配合证监会调查并行使听证等权利,目前生产经营正常 [4]
又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严查
金融时报· 2025-07-16 09:20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情况 - *ST苏吴因连续4年财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拟处以1000万元罚款,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 2020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通过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和3.77亿元,占当期营收26.46%、26.39%、21.26%和16.82% [2]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2.89%、51.65%、26.42%和29.81% [2] - 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2020年末至2023年末分别为1.27亿元、13.93亿元、15.43亿元和16.93亿元,占净资产6.88%、74.2%、84.6%和96.09% [2] 公司基本情况 - 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999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4] - 公司以医药为核心、房地产为重要产业、投资为辅,产品涵盖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等多个领域 [4] - 公司股票自7月14日起被上交所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监管处罚措施 - 中国证监会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罚款总计达3050万元 [3] - 实际控制人钱群山拟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3] - 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被年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已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行业监管动态 - 监管部门坚决"零容忍"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 [5] - 7月11日元道通信因涉嫌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立案调查 [5] - 6月下旬南京越博动力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行政处罚 [6] - 证监会通过严厉打击虚构业务、滥用会计政策等行为维护市场生态 [6]
财务造假!这家公司,或被强制退市!
证券时报· 2025-07-14 08:26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情况 - 公司因连续多年财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拟处以1000万元罚款,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1] - 2018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钱群山实际控制公司但披露为钱群英[2] - 2020年至2023年通过无商业实质的关联交易虚增营业收入,金额分别为4.95亿元、4.68亿元、4.31亿元、3.77亿元,占当期营收26.46%、26.39%、21.26%、16.82%[3]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披露利润总额2.89%、51.65%、26.42%、29.81%[4] - 2020年至2023年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分别为1.27亿元、13.93亿元、15.43亿元和16.93亿元,占净资产6.88%、74.2%、84.6%和96.09%,但未在年报中披露[5] 相关人员处罚措施 - 实际控制人钱群山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并处罚款1500万元(直接责任500万元+实际控制人1000万元)[6][7] - 时任董事钱群英被警告并罚款200万元[7] - 时任董事陈颐被警告并罚款150万元[7] - 时任财务总监孙曦和子公司总经理骆啸分别被警告并罚款100万元[7] 公司现状及业务情况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14日起将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6] - 截至公告日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将配合证监会工作并行使听证等权利[9] - 公司主要从事医药和医美业务,医药产品涵盖抗病毒、抗肿瘤等领域,医美业务聚焦高端注射类产品[9] - 截至7月11日股价报2.42元/股,总市值17.23亿元,股东户数8.6万户[10] - 股票交易数据显示:当日最高价2.45元,最低2.41元,成交额3927万元,换手率2.28%,市盈率24.45倍[11]
连续多年财务造假,*ST锦港被终止上市,一季度末有近8万股东
搜狐财经· 2025-06-21 11:47
公司退市决定 - 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ST锦港股票上市 [1] - 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6月30日 交易期限为15个交易日 预计最后交易日为7月18日 [3] - 首个交易日无涨跌幅限制 其他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10% [3] 财务造假事实 - 辽宁证监局认定公司2022至2024年通过虚假贸易业务及跨期确认港口包干作业费收入虚增利润 [3] - 2022年年度报告 2023年年度报告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3] - 证监会认定公司2018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3] - 2020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连续4年虚假记载 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3] 公司背景 - 1993年进行股份制改造 成为中国第一家政企分开实行股份制经营的港口 [3] - 主营业务包括油品业务 粮食业务 杂货业务 集装箱业务 [3] 股东情况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股东总户数为7 88万户 较2024年年末减少3 913户 [4]
定了!这家公司进入退市整理期!
国际金融报· 2025-06-20 21:45
公司退市决定 - 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决定书,终止公司股票上市,包括A股和B股,证券简称为*ST锦港、*ST锦港B,证券代码为600190、900952 [1] - 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为2025年6月30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5年7月18日,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为15个交易日 [3] 财务造假情况 - 公司2022年虚增利润3610.45万元,占当期报告披露利润总额的22.46% [3] - 公司2023年虚增利润6808.78万元,占当期报告披露利润总额的65.96% [3]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虚增利润1537.75万元,占当期报告披露利润总额的62.05% [3] - 公司2018年—2021年累计虚增收入约86.24亿元,累计虚增利润约1.79亿元 [4] - 公司2018年—2024年连续7年均在财务造假 [5] 退市原因及背景 - 公司2020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连续4年存在虚假记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3] - 公司此前收到中国证监会辽宁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公司多份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3] - 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主要为满足银行贷款需求,做大了收入和利润 [4] A股市场退市情况 - 2025年以来,A股市场已有13家公司完成退市 [5] - 退市原因包括面值退市(5家)、市值退市(3家)、主动申请退市(2家)、重大违法强制退市(2家)、吸收合并退市(1家) [5]
又一家公司强制退市!证监会严惩财务造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21:56
强制退市案例*ST九有 - *ST九有因连续4年财务造假和财报内控双重非标被强制退市 6月24日起进入15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 [1][3][8] - 公司2020-2023年通过虚构交易虚增利润 其中2020年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471% 2021-2023年分别虚增453万/1199万/1784万元 [5][6] - 公司及责任人被合计罚款3600余万元 原实控人被罚1500万并处10年市场禁入 财务总监等高管各罚300万 [6][7] 财务造假细节 - 2020年未披露关联自然人李明通过亳州纵翔向公司无偿赠与股权 构成关联交易 导致虚增营业外收入6397万元 [5] - 2021-2023年子公司通过虚构互联网服务和公关营销业务虚增收入 三年分别虚增4371万/1.51亿/1.64亿元营业收入 [6] - 造假手段隐蔽 涉及跨年度多业务线协同操作 被认定为重大违法退市典型案例 [4][7] 监管趋势变化 - 2024年证监会查处35起追究实控人责任的案件 同比增长60% 体现严惩"首恶"导向 [7] - 退市新规下重大违法类退市成重点 2025年因财务造假退市公司数量预计将超2024年 [1][7] - 中介机构责任被压实 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加强质控流程 减少问题企业获得标准审计意见 [9] 退市配套机制 - *ST九有退市前发布19次风险提示公告 显示信披要求趋严 [2][8] - 投资者赔付机制完善 适格投资者可在行政处罚后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2][12] - 2024年35家退市公司被追责 体现"退市不免责"原则 [12] 行业退市情况 - 2024年以来至少4家企业因财务造假退市 包括博天环境/新海宜/卓朗科技/普利制药 [11] - *ST鹏博等3家公司因连续两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而退市 [11] - 重大违法/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构成退市四大类型 财务造假被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7]
广道数字涉嫌财务造假或将退市,先行赔付启动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新京报· 2025-06-14 14:03
财务造假行为 - 公司通过制作虚假购销合同、发票、银行回单、发货通知单及入库单等方式虚构销售和采购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 [1] - 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1.43亿元、1.92亿元、2.23亿元、2.49亿元、3.04亿元、2.83亿元、7164.61万元,占当期报告记载金额的87.34%、95.39%、98.96%、85.87%、99.39%、98.14%、88.11% [1] - 同期虚增营业成本分别为6465万元、8542万元、1.17亿元、1.33亿元、1.63亿元、1.52亿元、3863万元,占当期报告记载金额的84.53%、91.17%、98.41%、83.30%、99.13%、92.26%、83.81% [1] 信息披露违法 - 公司披露的2018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2024年半年度报告及《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草案)》存在虚假记载 [2]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金文明明知和放任公司实施财务造假,协调第三方借款,审批同意其控制的两家关联公司配合资金流转 [2] 监管处罚 - 深圳监管局拟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万元罚款 [3] - 对金文明给予警告,并处以1500万元罚款(其中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罚款500万元,作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罚款1000万元) [3] - 对赵璐给予警告,并处以500万元罚款,对宋凯给予警告,并处以250万元罚款 [3] - 对刘海军、陈友志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50万元罚款,对邹璧鸿给予警告,并处以120万元罚款 [3] - 对李威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对安秀梅、杨彬、WANG,YANG(王洋)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60万元罚款 [3] - 对陈曦、周绍鑫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 [3] - 对金文明、赵璐分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4] 行业监管趋势 - 2024年证监会对61起财务造假案件作出行政处罚,案均处罚金额1577万元,同比增长12% [4] - 对7起案件按照法定最高限处以罚款,同比增长75% [4] - 对69名"董监高"人员实施市场禁入,同比增长9.5% [4] 退市风险 - 公司可能触及《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0.5.1条规定的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 [5] - 公司已于2025年5月6日因2024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北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5] - 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后,将根据决定内容判断是否进入股票强制退市程序 [6] 投资者保护 - 保荐机构五矿证券已发布《声明》,用于先行赔付适格投资者因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遭受的投资损失 [7] - 先行赔付在实践中已有万福生科、海联讯、欣泰电气、紫晶存储四单落地案例 [7]
立案,终止上市!又一“老油企”告别A股
格隆汇APP· 2025-06-08 16:08
公司退市决定 - 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ST海越股票上市,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6月16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5年7月4日 [1] - 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这是第三次遭监管立案 [3] 公司背景与退市原因 - 公司成立于1993年,2004年登陆A股市场,早期以石油仓储、液化气销售、成品油贸易为主业,后拓展至新能源领域如锂电池材料投资 [5] - 公司2023年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2024年年报审计机构依旧维持"无法表示意见"结论,并出具否定意见的内控报告 [6][7] - 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4月修订)》,连续两年年度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发强制退市红线 [8] - 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资金占用问题,2021-2022年违规占用资金超12亿元,以及信披违规等历史问题 [9]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1年的81亿元跌至2024年的14.83亿元,三年累计下降逾80% [11] - 2024年实现营收14.83亿元,同比下降30.32%,净利润-3亿元,同比下降22.14% [11] - 2023年实现营收21.28亿元,同比下降67.7%,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大降538.01% [1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24亿元,同比增长12.75%,但净利润仍亏损1408万元,同比减少243.19% [12][13] 公司历史违规记录 - 2021年12月18日公司首次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2020年间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关联交易数额达19.83亿元,占公司2020年半年报记载的净资产绝对值的63.19% [10] - 中国证监会对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对公司、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邱国良分别处以100万元、70万元罚款,对其他相关责任人分别罚款50万元 [10]
合计罚款3680万元 *ST锦港连续多年财务造假,监管对公司及11人开出罚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23:55
行政处罚决定 - 辽宁证监局对锦州港及相关责任人合计开出3860万元罚单 [1] - 对锦州港责令改正并处以2000万元罚款 [4] - 对李挺处以650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5] - 对尹世辉处以360万元罚款 [4] - 对张文博处以210万元罚款 [4] - 对其他8名相关责任人分别处以80万元罚款 [5] 违规行为 - 锦州港未按期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 [2] - 2022年至2024年通过虚假贸易及跨期确认收入虚增利润 [2] - 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2] - 2022年至2024年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2] - 2023年至2024年为关联方提供担保未披露 [2] 责任认定 - 刘辉决策组织实施虚假贸易及关联交易 [2][3] - 李挺参与虚假贸易并实施财务造假 [2][5] - 尹世辉未审慎关注虚假贸易问题 [2] - 张文博分管贸易业务未审慎关注虚假贸易 [2] 后续处理 - 刘辉将另案处理 [6] - 公司因多年年报虚假记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6] - 上交所要求公司落实退市相关工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