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六个必须坚持
icon
搜索文档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七大生命力
人民日报· 2025-09-12 10:51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 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大本大源,并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时代化新篇章。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对于坚定理论自信,更好学习贯彻运用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天然的亲和力 马克思主义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以彻底解放全人类为最高理想,始终站在人民的 立场上鼓与呼,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深受人民喜爱,深得人民认同,广为 人民拥有,因而具有天然的亲和力。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民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变革的推动者,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 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人类获得解放的条件和途径,即进行无产 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建设一个"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的条件"的"自 ...
树立新型能源观 推动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5-26 16:51
新型能源观的核心框架 - 新型能源观需符合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核心遵循为"集约节约、自主可控;成本可控、普惠共享;市场主导、政府治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开放合作、争取主动" [1][3] - 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根本遵循,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1][6] - 能源自给率已达80%以上,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 [2] 能源发展成就与政治保障 - 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世界级能源工程建成,能源事业从封闭转向开放合作,全球治理从"参与"到"引领" [2] - 清洁能源技术和装备具备全球领先优势,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开辟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2][7] - 坚持党的领导是能源事业发展的核心保障,需毫不动摇贯彻 [2] 中国式现代化对能源的要求 - 需满足14亿人口规模下的能源需求总量与结构测算,结合"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战略 [3] - 能源供应需兼顾城镇化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可靠性、绿色低碳导向 [3] - 构建以可再生和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新发展理念驱动能源转型 - 创新为第一动力,需加强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5][7] - 协调能源系统各环节,平衡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国内市场等关系 [5] - 绿色转型需深化供给侧改革,完善碳排放"双控"机制,助力"双碳"目标 [5] 能源革命实施路径 - 消费革命:坚持节能优先,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6] - 供给革命:建立煤、油、气、核、可再生能源多元供应体系,加大油气勘探开发 [6] - 技术革命:培育能源技术关联产业为增长点,分类推动创新 [6] 深化改革与数字融合 - 基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需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7] - 推动能源行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加快智能化改造,提升电网消纳能力 [7] - 发展氢能、储能、核能等新技术,推进能源互联网和智能电网建设 [8] 安全与发展统筹原则 - 能源安全风险外溢至资源、科技、经济等多领域,需系统协同应对 [9] - 提升能源系统韧性,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提高基础设施标准增强抗风险能力 [9] - 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 [9] 方法论与实践要求 - 坚持人民至上,推动能源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提升民生福祉 [10] - 坚持自立自信,发挥制度优势端牢能源饭碗,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10] - 坚持开放共享,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动绿色转型与国际合作 [11]
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方法论意蕴
经济日报· 2025-04-24 09:08
原标题: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方法论意蕴 "两个结合"拓展中国道路的文化根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 由之路,也是中国共产党追求崇高理想的成功道路。我们是在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无论是开辟中国道路、创造中国理论,还是完善中国制度、发展中国文化,都可以从中国 历史中寻找文化基因和根脉。观察历史中国是观察当代中国的一个视角,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 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两个结合"使得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坚持"两个结合",就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同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更好挖掘中华文明孕育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 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厚植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根基。 "两个结合"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资源。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 是"两个结合"的重要实践主题。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彰显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人口规模巨大的现 代化,包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