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新质生产力

搜索文档
工程总投资约532亿元,藏粤直流工程启动建设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21:24
藏粤直流工程于2025年6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工程输电线路全长约2681公里,自西向东跨越西 藏、云南、广西、广东四省区,额定输电容量1000万千瓦。该工程2029年全面投运后,藏东南清洁能源 基地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负荷中心输送超430亿千瓦时电能,约为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一半,且100% 为清洁能源,可替代标煤消耗约1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300万吨。 西藏作为我国的战略性能源基地,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丰富,而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大省,用 电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用电需求旺盛,需要更大规模引入外省电力保障能源安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 展。 藏粤直流工程依托西藏玉曲河、察隅曲、克劳龙河等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在送端西藏昌 都、林芝及受端广东广州、深圳共建设四座±800千伏特高压换流站。送端两个换流站共汇集超过2000 万千瓦清洁能源,受端两个换流站分散落点两大负荷中心,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坚强的绿色低碳能 源保障,进一步推动全国能源资源优化布局跨入"全国一盘棋"新阶段。 工程总投资约532亿元,配套"水风光一体化"电源基地投资超过1500亿元,可有力带动一系列上下游装 备、施工 ...
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会见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主席
国家能源局· 2025-09-16 19:59
公司业务发展 -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在内地和香港均有业务发展 致力于持续深化与内地合作 [2] - 公司积极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转型 相关举措已取得积极成效 [2] 战略合作与政策支持 - 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京会见公司主席李家杰 双方围绕能源新质生产力等议题进行沟通交流 [3] - 国家能源局明确支持公司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发挥企业优势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2] 会议参与部门 -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 新能源司 国际司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见 [2]
又一“超级工程”,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16 17:35
9月16日,世界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直流送出工程、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的跨省区输电重点工 程、能源输送大动脉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藏粤直流工程") 建设动员大会召开,标志着目前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投资规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 工程启动建设。 (原标题:又一"超级工程",来了!) 来源:中国电力报 藏粤直流工程启动建设 为世界输电能力最强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清 洁电能超430亿千瓦时 "藏粤直流工程是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工程将以高水平电力科技自立自强助力绿 色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积极力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部党总支书记黄勇表示,通过系 列科技攻关,创新构建对大电网安全的主动支撑能力,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在国际电力工业领域的领先 优势。 藏粤直流工程于2025年6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工程输电线路全长约2681千米,自西向东跨越西 藏、云南、广西、广东四省区,输送容量达1000万千瓦。该工程2029年全面投运后,藏东南清洁能源基 地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负荷中心输送超430亿千瓦时电能,100%为 ...
又一“超级工程”,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16 17:29
工程概况 - 世界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直流送出工程 输电能力最强 技术水平最先进 投资规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2] - 工程于2025年6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 输电线路全长约2681千米 跨越西藏 云南 广西 广东四省区 [2] - 输送容量达1000万千瓦 2029年全面投运后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超430亿千瓦时电能 [2] 技术特点 - 西藏清洁电力送出的首条多端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 面临4300米超高海拔直流输电新技术研发与成套新装备研制挑战 [4] - 需攻克2000万千瓦级新能源并入弱电网与直流送出核心技术 自主研制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大容量换流阀等全套特高压核心装备 [4] - 创新构建对大电网安全的主动支撑能力 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在国际电力工业领域的领先优势 [4] 能源效益 - 输送电能100%为清洁能源 可替代标准煤消耗约1200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300万吨 [2] - 依托西藏玉曲河 察隅曲 克劳龙河等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 送端两个换流站共汇集超过2000万千瓦清洁能源 [3] 经济影响 - 工程总投资约532亿元 配套"水风光一体化"电源基地投资超过1500亿元 [3] - 带动一系列上下游装备 施工产业增长 高峰期预计将带动10万余人直接就业 [3] 建设运营 - 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 由两网联合成立的广东藏粤直流电力运营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 [5] - 我国首个跨过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和华南丘陵三级地理阶梯的特高压工程 全线近90%为山地 30%为高山大岭 [5] - 在少人区 无人区探索少维护 免维护设计 全面推广机器代人 发展应用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5]
我国能源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26 18:59
能源消费与供应 - 能源消费增量在"十四五"前四年达到"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 [1] -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年度用电量 [1]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 [1] - 能源生产总量折合50亿吨标准煤 占全球总量五分之一以上 [1] 可再生能源体系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可再生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1] - 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 [1] - 全社会用电量中绿电占比达三分之一 [1] - 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预计超额完成"十四五"20%目标 [1] - 煤炭消费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 [1] - 出口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累计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1] 能源基础设施 - 完善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 [1] - 带动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1] - 为经济大省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1] 科技创新与装备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0%以上 [2] - 光伏转换效率和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持续刷新世界纪录 [2] - 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2] - 建成投运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等多个全球最大首座工程 [2] 产业融合与发展 - 能源产业与工业交通等领域加速融合 [2] - 持续涌现新领域新赛道 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重要源泉 [2] - 能源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1]
透过数据看“十四五”答卷: 中国能源转型提“质”焕“新”
证券时报· 2025-06-19 02:27
能源转型加速 - 2024年中国能源转型投资总额达8180亿美元,同比增长20%,超过美国、欧盟和英国投资之和 [2]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18.89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提升至56%,较"十三五"末翻倍 [2] - 风电装机达5.21亿千瓦,连续15年全球第一;光伏装机达8.87亿千瓦,连续10年全球首位 [2] - 2024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合计1.83万亿千瓦时,较2020年增长150.9%,占全社会发电量比重提升至18.1% [2] - 截至2024年2月,风电光伏合计装机量14.56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的14.48亿千瓦 [3] 水电与化石能源清洁化 - 2024年末水电装机容量4.36亿千瓦,较2020年末增长17.77% [3] - 长江电力管理的六座梯级电站2024年总发电量2959.04亿千瓦时,较2020年增长30.39%,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亿吨 [3] - 煤电行业超低排放机组占比达95%以上,供电煤耗降至303.21克标准煤/千瓦时,较2020年下降7.5% [3] - 国电电力2024年单位供电煤耗较2020年下降1.69%,氮氧化物与烟尘排放量分别下降25%和27.78% [3] 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 - 2024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创新高,PERC p型单晶电池平均效率达23.5%,较2020年提升0.7个百分点 [4] - 隆基绿能2024年研发投入50.14亿元,较2020年增长93.5%,BC电池组件效率突破26% [4] - 2024年新增海上风电机组中单机容量10兆瓦及以上占比从2022年12.1%提升至58%,最大单机容量达18兆瓦 [4] - 2024年核电关键主设备100%国产化,全年累计交付114台套,支持华龙一号等先进技术 [6] 能源产业链全球领先 - 2023年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全球占比分别达91.6%、97.9%、91.9%和84.6% [7] - 通威股份2024年多晶硅产量59.48万吨,较2020年增长5.9倍;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量135.01GW,增长4.98倍 [7] - 2023年风电叶片、齿轮箱、变流器、发电机、铸件全球市占率分别达65%、80%、82%、73%、82% [8] - 2024年全球风电整机商新增装机前四均为中国企业,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分列第一、第二 [8] - 2024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78.3GW,较2022年增长5.17倍;宁德时代储能电池销量93GWh,全球市占率36.5% [8]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 - 2024年底西部"沙戈荒"新能源基地装机规模超9000万千瓦,新疆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为"十四五"初2.8倍 [9] - 2024年"疆电外送"电量1267亿千瓦时,连续五年破千亿千瓦时,年均增长4.6% [9] - 截至2024年底建成42项特高压工程,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3亿千瓦 [9] - 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绿色能源合作,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等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 [10] - 多家能源企业ESG评级显著提升,如华锦股份、恒力石化、洲际油气等 [11]
树立新型能源观 推动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5-26 16:51
新型能源观的核心框架 - 新型能源观需符合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核心遵循为"集约节约、自主可控;成本可控、普惠共享;市场主导、政府治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开放合作、争取主动" [1][3] - 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根本遵循,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1][6] - 能源自给率已达80%以上,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 [2] 能源发展成就与政治保障 - 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世界级能源工程建成,能源事业从封闭转向开放合作,全球治理从"参与"到"引领" [2] - 清洁能源技术和装备具备全球领先优势,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开辟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2][7] - 坚持党的领导是能源事业发展的核心保障,需毫不动摇贯彻 [2] 中国式现代化对能源的要求 - 需满足14亿人口规模下的能源需求总量与结构测算,结合"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战略 [3] - 能源供应需兼顾城镇化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可靠性、绿色低碳导向 [3] - 构建以可再生和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新发展理念驱动能源转型 - 创新为第一动力,需加强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5][7] - 协调能源系统各环节,平衡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国内市场等关系 [5] - 绿色转型需深化供给侧改革,完善碳排放"双控"机制,助力"双碳"目标 [5] 能源革命实施路径 - 消费革命:坚持节能优先,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6] - 供给革命:建立煤、油、气、核、可再生能源多元供应体系,加大油气勘探开发 [6] - 技术革命:培育能源技术关联产业为增长点,分类推动创新 [6] 深化改革与数字融合 - 基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需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7] - 推动能源行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加快智能化改造,提升电网消纳能力 [7] - 发展氢能、储能、核能等新技术,推进能源互联网和智能电网建设 [8] 安全与发展统筹原则 - 能源安全风险外溢至资源、科技、经济等多领域,需系统协同应对 [9] - 提升能源系统韧性,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提高基础设施标准增强抗风险能力 [9] - 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 [9] 方法论与实践要求 - 坚持人民至上,推动能源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提升民生福祉 [10] - 坚持自立自信,发挥制度优势端牢能源饭碗,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10] - 坚持开放共享,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动绿色转型与国际合作 [11]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司长刘德顺:积极推动新型储能蓬勃发展,科学谋划“十五五”新型储能发展需求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2-28 11:57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 [1][7] - 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强化调节作用 [1][7] - 依托全国新型储能大数据平台加强行业管理 [1][7] - 开展"十五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前期研究 [1][7] - 研究编制"十五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及评价指标 [2][13] 氢能产业推进 - 截至2024年底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超12万吨/年 [1][7] - 氢能正式纳入能源法管理体系 [1][7] - 编制《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3)》并试点全国氢能信息平台 [1][7] - 推动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2][13] - 持续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1][7] 能源科技创新布局 - 主责实施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4个"十四五"能源重点专项 [5] - 部署"十五五"能源科技创新支撑性课题研究 [5] - 评定发布第四批77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6] - 开展24个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中期评估 [6] 炼油与清洁燃料转型 - 推动炼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并编制先进技术案例集 [8] - 支持22个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 [8] - 研究"十五五"绿色液体燃料发展路径 [14] - 建设炼油与绿色液体燃料行业信息平台 [14] 能源标准体系建设 - 2024年下达能源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1196项 [9] - 发布《输氢管道工程设计规范》等995项行业标准 [9] - 制定《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等强制性国标 [9] - 2025年将围绕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推进标准立项 [14] 行业活动动态 - ESIE 2025展会规划16万平米展区、800+参展企业 [15] - 同期举办40+论坛并邀请400+行业领军人物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