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讹诈

搜索文档
中国为何率先反制?他对美国媒体讲出原因
搜狐财经· 2025-05-10 02:38
中国应对美国关税政策的策略 - 中国为应对潜在外部冲击做了大量准备,包括科技自给自足和提振内需,因此面对美国关税讹诈更有信心和底气 [3] - 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缺乏尊重和无礼对待导致中方对美方忍无可忍,例如不顾合作机制以芬太尼为由加关税 [3] - 中方反制措施相对谨慎,既要展现决心也要保护营商环境和吸引外资 [3] 白宫决策过程分析 - 白宫决策过程混乱,缺乏清晰战略和政策,更多是心血来潮展示力量 [4] - 白宫做法不是基于理性,内部人员只能围绕混乱决策现编理由 [4] 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 - 美国对中国的讹诈不会有效,因为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贸易大于美国 [7] -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直接投资来源且持续增长,与多国经贸关系比美国更深入 [7] - 美国关税政策加速中国企业出海和国际化,推动向跨国公司转型 [7] 中国经济政策特点 - 中国有更长远的战略规划,如科技自给自足,且被高效贯彻 [7] - 中国政府政策延续性强,能引导发展方向并确保长期目标实现 [7]
中国两部门火速反击:坚决反对!日本撑不住了,石破茂表态意味深长
搜狐财经· 2025-05-09 18:52
贸易摩擦与关税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汽车加征25%关税,5月3日起汽车零部件25%进口关税也将生效,目的是迫使企业将生产转移至美国以提振就业和经济 [1] - 日本2024年向美国出口超过133万辆乘用车,占其对美出口总额近30%,此前仅面临2.5%关税 [3] - 新关税可能导致日本GDP萎缩0.3%,日本汽车公司及中小型供应商网络将受重创 [3] 日本应对策略 - 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确表示不妥协于美国关税威胁,强调将与多国联合倡导自由贸易,并反驳特朗普关于"日本不保护美国"的言论 [5] - 日本试图将对华关系作为对美谈判筹码,石破茂派齐藤铁夫访华并转交亲笔信,释放缓和信号 [7] 中日地缘政治冲突 - 日本民用飞机非法进入中国钓鱼岛领空,中国海警依法采取警告驱离措施,国防部强调此举侵犯中国领土主权 [3][5] - 中方要求日方停止挑衅行为,避免影响中日关系发展大局,同时表明将继续维护领土主权 [5] 行业连锁反应 - 汽车行业面临供应链重构压力,美国关税政策直接冲击日本汽车出口及零部件供应商 [1][3] -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预测关税将导致宏观经济下行,凸显汽车产业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 [3]
50多年来暴跌99%,美元相对黄金价值创历史新低,美元信用正被投不信任票!
搜狐财经· 2025-04-30 18:06
全球黄金需求趋势 - 2025年一季度金价创纪录突破3000美元/盎司 全球黄金需求总量达1206吨 同比增长1% [1] - 黄金ETF需求复苏推动一季度黄金投资需求总量增长逾一倍至552吨 同比增长170% 创2022年一季度以来最高季度水平 [1] - 中国零售投资激增带动金条与金币需求总量同比增长3%至325吨 创历史第二高纪录 东方市场投资者成为全球需求主力军 [1] 美元与黄金价值关系 - 美元相对黄金价值50多年来暴跌99% 上周创历史新低 [1][2] - 1971年1盎司黄金值35美元 2025年4月22日纽约黄金期货价格飙升至3500美元/盎司 为当年水平的100倍 [3] - 美国M1货币供应量从1971年8月的2250亿美元膨胀至2025年3月的18.56万亿美元 增幅超80倍 同期黄金年开采量仅增长约200% [5] 市场对美元信用的反应 - 美元信用下降导致市场普遍看涨黄金 高盛预测2025年底基准金价为3700美元/盎司 经济恶化情况下或上涨至4500美元 [5] - 全球资本加速逃离美元资产 金融市场曾上演"美股债汇三杀" 反映美元霸权黄昏时刻加速到来 [5] - 美国政策加剧通胀和美元信用担忧 黄金等贵金属及非美元资产成为潜在受益资产 [6] 黄金市场技术分析 - 本轮上涨行情进入第18周 金价可能进入转折窗口期 大幅波动风险加大 [7][8] - 金价近期围绕3300美元反复争夺 短期关注3260-3360美元区间突破状况 [8][9] - 技术面显示金价仍运行在5周均线与布林带上轨的强势区间 有望冲击3400美元上方 [8] - 日线图显示3260美元形成强支撑 上方3360-3370美元为关键阻力位 [9] 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 - 美国财政部上调二季度举债规模预期 债务危机可能显露 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支撑黄金需求 [8] - 美国亚利桑那州推进比特币储备法案 促使部分投资者转向黄金以规避加密货币波动风险 [8]
经济史和实证证明,关税讹诈不会得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3 08:10
关税政策的经济影响 - 美国近期实施的极限关税政策被经济学理论证明是损人害己的行为,历史上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的"无效铁轨理论"指出关税会抵消贸易成本降低的收益[1] -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1841年提出关税应适度,过度限制进口会削弱国内生产能力和税收目标[1] - 近两百年来从亚当·斯密到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家都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但当前美国政策已超越专业精神[1] 关税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 - 2016年哈佛教授阿吉翁的研究显示:基于中国106万户企业1998-2007年数据,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而关税保护无相关性[2] - 实证研究表明关税保护不会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3] - 中国加入WTO前对汽车行业高关税保护仍未能使产业强大,印证关税保护无效性[3] 中国关税政策实践 - 中国加入WTO后平均关税从高位降至2023年的7.3%[4] - 深圳手机、光伏储能、新能源车等产业通过市场竞争而非关税保护实现发展壮大[5] 关税的经济学本质 - 巴菲特指出对外关税实质会转化为对内商品税,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并抑制经济增长[6] - 历史与实证均证明关税保护既不能促进产业进步,还会造成双输结果[7] 行业动态 - 当前关税政策已影响芯片行业,部分订单停止报价[8] - 京东、拼多多、东方甄选等企业集体采取应对措施[8]
评论| 经济史和实证证明,关税讹诈不会得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2 21:48
关税政策的经济影响 - 美国近期实施的极限关税政策被学者认为将同时损害贸易伙伴和自身利益[1] - 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提出的"无效铁轨理论"指出关税会抵消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贸易便利化收益[1] -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1841年就强调关税应保持适度水平,过度限制进口会削弱国内生产能力和税收目标[1] 自由贸易的理论共识 - 近两百年来从亚当·斯密到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家都强调自由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1] - 美国财政部长作为经济史教授却推行违背经济学共识的关税政策[1] - 2016年哈佛大学研究显示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而关税保护无相关性[1] 中国关税改革的实证 - 加入WTO前中国汽车行业在高关税保护下仍表现孱弱[2] - 2023年中国平均关税税率已降至7.3%,显著低于入世前水平[2] - 深圳手机、光伏储能、新能源车等产业是通过市场竞争而非关税保护发展壮大[2] 关税政策的本质影响 - 巴菲特指出对外关税最终会转化为对内商品税,形成财政紧缩效应[2] - 历史实证表明关税保护既不能促进产业进步也无法带动经济发展[2] - 当前美国的关税政策被预测将产生"损人害己"的双输结果[1][2]
每日债市速递 | 美债熊平压力持续
Wind万得· 2025-04-11 06:30
公开市场操作 - 央行4月10日开展659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50%,投标量与中标量均为659亿元,当日逆回购到期2234亿元,净回笼1575亿元 [2] 资金面 - 存款类机构隔夜和七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大幅下行,隔夜回购加权利率下行超6个bp至1.7%下方,七天期下滑超5个bp - 美国隔夜融资担保利率为4.4% [4] 同业存单 - 全国和主要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同业存单二级市场最新成交利率1.76%,较上日下行 [8] 银行间利率债 -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涨跌不一,短期下行,长期上行 - 国债1年期收益率1.4100%(↓2.00bp),10年期1.6450%(↑1.50bp) - 国开债1年期1.5775%(↓2.25bp),10年期1.6870%(↑1.95bp) - 口行债1年期1.5800%(↓1.00bp),10年期1.8200%(↑0.25bp) - 农发债1年期1.5900%(持平),10年期1.8200%(±2.00bp) - 地方债1年期1.5000%(持平),10年期1.9700%(持平) [10] 国债期货 - 30年期主力合约跌0.24%,10年期持平,5年期涨0.07%,2年期涨0.03% [13] 全球宏观 - 美国暂停对70多国征收对等关税90天,韩国输美产品关税从25%暂降至10% [16] 债券市场动态 - 绿景中国地产香港清盘呈请聆讯延期至5月14日,寻求境外债务解决方案 [18] - 佳兆业境外债重组计划获东加勒比高等法院批准 [19] - 辽宁省加大专项债对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 [19] - 美联储降息押注下降导致美债熊平压力持续 [19] 负面事件 - 碧桂园地产H1碧地01债券展期(公告日期2025-04-09) - 深圳市中装建设集团主体评级下调(2025-04-07) - 江苏华宏科技主体评级下调(2025-04-02) - 汉中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非标资产违约(披露日期2025-03-31) [19]